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二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一

三惡行三不善根。為前攝後後攝前耶。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次應廣釋。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有三惡行三不善根。契經雖作是說而不廣辯。亦未說三惡行攝三不善根。三不善根攝三惡行。契經是此論根本。彼未說者今應說之。故作斯論。

三惡行者。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云何身等惡行。如世尊說。何者身惡行。謂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何者語惡行。謂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何者意惡行。謂貪慾瞋恚邪見。應知此中世尊唯說根本業道所攝惡行。不說業道加行後起所攝惡行。此發智論通說所有不善身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身惡行。通說所有不善語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語惡行。通說所有不善意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意惡行。

如此論中攝諸惡行。集異門論亦作是說。故彼論言。何者身惡行。謂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如是所說隨順契經。又言復次斷生命。不與取。非梵行。如是復攝前所不攝。於自妻室所起欲行。又言。有餘不善身業。如是復攝所有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有非理所引身業。問何者非理所引身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說自性。今說等起。此誰所等起。謂非理作意。復有說者。此是一切有覆無記。及一分無覆無記身業。一切有覆無記身業者。謂初靜慮地諂愛等所起。一分無覆無記身業者。謂應如是去來。如是行住。如是坐臥。如是裁割。如是縫綴。而不如是去來行住乃至縫綴。此等身業作不應作。不應理故攝在非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身惡行。若作是說。身惡行則通不善無記欲界色界。然惡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說者好。又彼論言。何者語惡行。謂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如是所說隨順契經。又言。有餘不善語業。如是復攝所有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有非理所引語業。問何者非理所引語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說自性。今說等起。此誰所等起。謂非理作意。復有說者。此是一切有覆無記。及一分無覆無記語業。一切有覆無記語業者。謂初靜慮地諂愛等所起。一分無覆無記語業者。謂應說一言二言多言男言女言非男女言去來今言。而不如是說一乃至去來今言。此等語業說不應說。不應理故攝在非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語惡行。若作是說。語惡行則通不善無記欲界色界。然惡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說者好。又彼論言。何者意惡行。謂貪慾瞋恚邪見。如是所說隨順契經。又言。有餘不善意業。如是復攝諸不善思。又言。有餘諸有非理所引意業。問何等非理所引意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說自性。今說等起。此誰所等起謂非理作意。復有說者。此是一切有覆無記。及一分無覆無記意業。名非理所引意業。一切有覆無記非理所引意業者。謂欲界薩迦耶見邊執見相應意業。及色無色界一切煩惱相應意業。一分無覆無記非理所引意業者。謂諸意業起如前說。無覆無記非理所引身業語業。若作是說。意惡行則通不善及以無記。又通三界。然惡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說者好。

如發智論。集異門論攝身惡行及語惡行。施設論中所說亦爾。唯除意惡行別有所攝故彼論言。問為身三惡行攝一切身惡行為一切身惡行。攝身三惡行耶。答一切攝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何。謂非斷命。以手杖等捶擊有情。及非邪行。於所應行作不淨行。起飲酒等諸放逸業。由不正知失念。受用諸飲食等。及不能避諸犯戒者。諸如是等所起身業非三所攝。問諸犯戒者無量。云何能避。雖復舍此還近彼故。答所在皆有。欲離實難。能不隨染。是為真避。故有說言。身雖在遠而隨彼習。即名親近。身雖在近不隨彼習。即名遠離。問為語四惡行攝一切語惡行。為一切語惡行攝語四惡行耶。答一切攝四。非四攝一切。不攝者何。謂如有一。獨處空閑作如是說。無有惠施。無有親愛。無有祠祀。如是等語惡行。世間有情不生領解。非四所攝。問為意三惡行攝一切意惡行。為一切意惡行攝意三惡行耶答一切攝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何。謂貪慾瞋恚邪見。俱生受想行識非三所攝彼論中意惡行攝四蘊自性。如是施設五蘊自性為諸惡行。

問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與佛契經。及施設論攝諸惡行。何故不同。答依二種門說諸惡行。一依世俗。二依勝義。謂佛契經及施設論。依世俗門說諸惡行。此發智論集異門論。依勝義門說諸惡行。如依世俗勝義分別。如是依不了義了義。有別意趣無別意趣。有別因緣無別因緣。世俗諦現觀勝義諦現觀等。應知亦爾。復有說者。由三緣故所攝不同。謂自性故。相雜故。世譏嫌故。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說其自性。施設論中說其相雜。若法雖非惡行自性。而與惡行相和雜故。亦得其名。於契經中說世譏嫌。以諸世間於根本業道多生譏嫌。非於業道加行後起。由此緣故攝諸惡行經論不同。如是名為惡行自性。

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惡行。惡行有何義。答可厭毀故名惡。游履依處故名行。可厭毀故名惡者。如有說言。惡妻子。惡衣食。惡人惡處惡往來等。游履依處故名惡行者。謂斷生命麁惡語及瞋恚。行有情處。不與取欲邪行及貪慾。行資具處。虛誑語離間語雜穢語。行於名處。邪見。行名色處。復有說者。感苦受果故名惡。動轉捷利故名行。問沉溺諸惡云何捷利。答彼惡行者有如是巧便。雖行惡行。而令世間不知其惡。故名捷利。復有說者。習近惡人故能招惡趣。故名惡行。復有說者。有三因緣故名惡行。謂惡思所思故。惡說所說故。惡作所作故。惡思所思。謂意惡行。惡說所說。謂語惡行。惡作所作。謂身惡行。復有說者。有三因緣故名惡行。謂惡作義故。可厭毀故。決定能感非愛果故。惡作義者。行身語意諸惡行故名為惡行。可厭毀者。謂行惡行毀犯尸羅。常為諸天大師有智同梵行者共所厭毀。決定能感非愛果者。謂諸所有身語意惡行。無處無容能感可愛果。有處有容感非愛果。集異門論亦作是說。有何因緣名為惡行。謂彼能感非愛樂非適悅不可意果。此顯等流果。復言能感非愛樂非適悅不可意異熟。此顯異熟果。

三不善根者。謂貪瞋癡。問此三以何為自性。答貪不善根有五。即欲界系五部所斷愛。瞋不善根有五。則五部所斷恚。癡不善根有五。即欲界系見集滅道及修所斷全。並見苦所斷一分。然見苦所斷無明有十。此中除有身見邊執見相應。取餘無明故言一分。此十五法唯是不善。遍生不善法名不善根。應知。此三皆與六識身相應。是名三不善根自性。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不善根。不善根有何義。答能生不善義。是不善根義。能養不善義。能增不善義。能長不善義。能益不善義。能持不善義。能令不善法廣流佈義。是不善根義。尊者世友作如是說。諸不善因義是不善根義。諸不善種義。等起不善義。能為轉因引不善義。為隨轉因生不善義攝益一切不善法義。是不善根義。大德說曰。依止此物遍能生長諸不善法。能為轉因。為隨轉因。攝益不善。故名不善根。

問若不善因義。是不善根義者。是即前生不善五蘊。與後一切已生未生不善五蘊為因。前生十不善業道。與後一切已生未生十不善業道為因。前生不善。三十四隨眠俱生品。與後一切已生未生不善。三十四隨眠俱生品如應為因。如是一切不善法。皆應名不善根。如是三種有何殊勝不共因緣。世尊獨立為不善根。答此是世尊有餘之說。大師觀彼所化有情心行願樂。簡略而說。脇尊者曰。唯佛世尊究竟了達諸法性相亦知勢用。非餘所知。若法有不善根相即便立之。無者不立。尊者妙音亦作是說。大師知此三不善根。有如是勢用。如是強盛。如是親近。能與一切不善為因。除此不善根。餘不善法無如是事。復有說者。如是三種。能生一切不善諸法。難斷難滅難超難度。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復有說者。如是三種。多諸過患。謂生一切現法後法眾多憂苦。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復有說者。如是三種。於出欲界極為障礙。如壯獄卒守於獄門。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復有說者。如是三種於不善中最為殊勝。最為上首。前行前導。如最勝軍將導一切。此不善根增上力故。能令一切不善增廣。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復有說者。如是三種。與三善根為近對治怨敵障礙。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復有說者。如是三種。能與一切不善。為因為根為眼為集為緣。發起一切不善諸法。障礙一切諸功德法。不善法中最為殊勝。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復有說者。如是三種。遍攝一切不善諸法。謂諸不善。或是貪品。或是瞋品。或是癡品。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又此三種具足五義。謂通五部。遍在六識。是隨眠性。能起麁惡身業語業。作斷善根牢強加行。是故獨立為不善根。通五部者遮五見疑。遍六識者遮其諸慢。隨眠性者遮纏垢等。能起麁惡身業語業。作斷善根牢強加行者。示現根義。又此五義遮一切法成立根義。謂不染污法有遍六識。無餘四義。染污色蘊全無五義。染污受蘊想蘊及除煩惱纏垢。所餘相應染污行蘊。雖通五部亦遍六識。而非隨眠性。雖能起麁惡身語二業。而非斷善牢強加行。所有染污不相應行蘊雖通五部。無餘四義。染污識蘊中。眼等五識全無五義。意識雖通五部。亦能起麁惡身業語業。而無餘三義。十煩惱中五見及疑。有隨眠性無餘四義。慢通五部。是隨眠性。能起麁惡身業語業。無餘二義。於十纏中。惛沉掉舉無慚無愧雖通五部亦遍六識。而非隨眠性。雖起麁惡身業語業。而非斷善牢強加行。睡眠一種雖通五部無餘四義。所餘五纏。雖起麁惡身語二業無餘四義。六煩惱垢。雖亦有時能起麁惡身語二業。無餘四義。唯貪瞋癡。具足五義非所餘法。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又此三種。多於三受隨逐隨增。是故獨立為不善根。又此三種。欲界有情多分現起。能發十種不善業道生十惡處。是故獨立為不善根。

如是三種通五部。與六識俱起諸不善品為根。此中貪相應品。由二根故說名有根。謂貪及彼相應無明。瞋相應品亦二根故說名有根。謂瞋及彼相應無明。除此所餘不善心品由一根故說名有根。所謂無明。

問世尊處處。說根不同。謂或說有身見邊執見為根。或說世尊為根。或說樂欲為根。或說不放逸為根。或說自性為根。如是等有何義。答有身見邊執見。由能發起六十二見故說為根。世尊能說雜染清淨。繫縛解脫。生死涅槃。起正教法故說為根。樂欲能引一切善法。故說為根。諸不放逸。攝護一切所修善法。令不散失故說為根。自性能持自體不失故說為根。如是無為。能持自體故說為根。亦無有過。復有說者。為同類因持等流果。或是同類因性所持。是故有為自性名根。復有說者。相應俱有因力任持。是故有為自性名根。名能顯了諸法自性。故亦說彼為自性根。此貪瞋癡能生能長諸不善法。故說為根。三不善根如結蘊廣說。

已說三惡行三不善根自性。今當顯示雜無雜相。三惡行三不善根為前攝後。後攝前耶。答應作四句。有惡行非不善根。謂身語惡行邪見。不善思。由此唯有惡行相。無不善根相故。有不善根非惡行。謂癡不善根。由此唯有不善根相。無惡行相故。有惡行亦不善根。謂貪慾瞋恚不善根。由此具有二種相故。有非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相。相謂所名。除前三句名所顯義。所餘諸法為第四句。謂色蘊中。除不善色取餘色蘊。於行蘊中除三不善根。不善邪見。及不善思。取餘相應不相應行蘊。及三蘊全。並無為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是故說言謂除前相。復次於眼識貪俱生不善品中。或有惡行非不善根。應作四句。有惡行非不善根。謂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惡行。謂癡不善根。有惡行亦不善根。謂貪不善根。有非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相。如於眼識作四句。乃至於意識亦爾。如於貪俱生不善品作六四句。於瞋俱生品亦爾。於邪見俱生不善品中。唯意地故作一四句。有惡行非不善根。謂邪見及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惡行。謂癡不善根。有惡行亦不善根者無也。有非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相。於不共無明俱生不善品中。亦以唯意地故作一四句。有惡行非不善根。謂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惡行。謂癡不善根。有惡行亦不善根者無也。有非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相。

三妙行。三善根。為前攝後。後攝前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有三妙行三善根。契經雖作是說。而未廣辯。廣說如前。三妙行者。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云何身等妙行。如世尊說。何者身妙行。謂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何者語妙行。謂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何者意妙行。謂無貪無瞋正見。應知此中世尊唯說根本業道所攝妙行。不說業道加行後起所攝妙行。

此發智論通說所有善身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身妙行。通說所有善語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語妙行。通說所有善意業等。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意妙行。如此論中攝諸妙行。集異門論亦作是說。故彼論言。何者身妙行。謂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如是所說隨順契經。又言。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如是復攝前所不攝。於自妻室離起欲行。又言。有餘善身業。如是復攝所有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有如理所引身業。問何等如理所引身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說自性。今說等起。此誰所等起。謂如理作意。復有說者。此是一分無覆無記身業。謂應如是去來。如是行住。如是坐臥。如是裁割。如是縫綴。而皆如是。如應去來。乃至縫綴。此等身業作所應作。應正理故。攝在如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身妙行。若作是說。身妙行則通善及無記。然妙行唯善。是故前說者好。又彼論言。何者語妙行。謂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如是所說隨順契經。又言。有餘善語業如是復攝所有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有如理所引語業。問何等如理所引語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說自性。今說等起。此誰所等起。謂如理作意。復有說者。此是一分無覆無記語業。謂應說一言二言多言男言女言非男女言去來今言。而皆如是說一乃至去來今言。此等語業說所應說。應正理故。攝在如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語妙行。若作是說。語妙行則通善及無記。然妙行唯善。是故前說者好。又彼論言。何者意妙行。謂無貪無瞋正見。如是所說隨順契經。又言。有餘善意業。如是復攝所有善思。又言。有餘諸有如理所引意業。問何等如理所引意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說自性。今說等起。此誰所等起。謂如理作意。復有說者。此是一分無覆無記意業。名如理所引意業。謂諸意業起如前說。無覆無記如理所引身業語業。若作是說。意妙行則通善及無記。然妙行唯善是故前說者好。

如發智論集異門論。攝身語妙行。施設論中所說亦爾。唯除意妙行。別有所攝故。彼論言。

問為身三妙行攝一切身妙行。為一切身妙行攝身三妙行耶。答一切攝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何。謂離前說以手杖等捶擊有情。及所應行諸不淨行。並飲酒等諸放逸業。而能安住正知正念。受用食等。復能正避諸犯戒者。諸如是等所起身業非三所攝。所餘問答如前應知。問為語四妙行攝一切語妙行。為一切語妙行攝語四妙行耶。答一切攝四。非四攝一切。不攝者何。謂如有一獨處空閑。作如是說。有惠施。有親愛。有祠祀。如是等語妙行。於世有情不生領解。非四所攝。問為意三妙行攝一切意妙行。為一切意妙行攝意三妙行耶。答一切攝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何。謂無貪無瞋正見俱生受想行識非三所攝。彼論中意妙行攝四蘊自性。如是施設五蘊自性為諸妙行。

問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與契經施設論。攝諸妙行何故不同。答依二種門說諸妙行。一依世俗。二依勝義。謂契經施設論。依世俗門說諸妙行。此發智論集異門論。依勝義門說諸妙行。如依世俗勝義分別。如是依不了義了義等。廣說如前。復有說者。由三緣故所攝不同。謂自性故。相雜故。世所欣讚故。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說其自性。施設論中說其相雜。若法雖非妙行自性。而與妙行相雜故亦得其名。於契經中說世欣讚。以一切世間於根本業道多起欣讚。非於業道加行後起。由此緣故。攝諸妙行經論不同。如是名為妙行自性。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妙行。妙行有何義。答可欣讚故名妙。游履所依處故名行可欣讚故名妙者。如有說言。妙妻子。妙衣食。妙人。妙處。妙往來等。游履所依處故名行者。謂即於前三種惡行所依之處。與彼相違起三妙行。復有說者。感樂受果故名為妙。動轉捷利故名為行。問於妙行中云何捷利。答行妙行者有如是巧便。雖不希求世間名譽。而為勸他修妙行故。所修妙行皆令他知。故名捷利。復有說者。習近善人能招善趣。故名妙行。復有說者。有三因緣故名妙行。謂善思所思故。善說所說故。善作所作故。善思所思。謂意妙行。善說所說。謂語妙行。善作所作。謂身妙行。復有說者。有三因緣故名妙行。謂善作義故。可欣讚故。決定能感可愛果故。善作義者。行身語意諸善行故名為妙行。可欣讚者。謂行善行守護尸羅。常為諸天大師有智同梵行者共所欣讚。決定能感可愛果者。謂所有身語意妙行。無處無容能感非愛諸果異熟。有處有容能感可愛諸果異熟。集異門論亦作是說。有何因緣名為妙行。謂彼能感可愛可樂適意悅意甚可喜果。此顯等流果。復言。能感可愛可樂適意悅意可喜異熟。此顯異熟果。

三善根者。謂無貪無瞋無癡善根。云何無貪善根。謂心所法與心相應。是貪對治。是名無貪善根性。云何無瞋善根。謂心所法與心相應。是瞋對治。是名無瞋善根性。云何無癡善根。謂心所法與心相應。是癡對治。是名無癡善根性。此三善根。於一心中具足可得。三不善根。非於一心具足可得。又三善根。具足防衛一切善心。通六識身有漏無漏。三不善根。不能具足防衛一切諸不善心。又三善根。遍與善心相應。三不善根。不遍與不善心相應。又三善根。能遍發起一切善心。三不善根不能遍起一切不善心。如是隨轉不隨轉等。皆應廣說。是名三善根自性。

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善根。善根有何義。答能生善義是善根義。能養善義。能增善義。能長善義。能益善義。能持善義。能令善法廣流佈義。是善根義。尊者世友作如是說。善法因義。是善根義。善法種義。等起善義。能為轉因。引諸善義。為隨轉因生諸善義。攝益一切諸善法義。是善根義。大德說曰。依止此物遍能生長一切善法。能為轉因。為隨轉因。攝益諸善。故名善根。

問若善法因義是善根義者。前生善五蘊。與後一切已生未生善五蘊為因。前生十善業道。與後一切已生未生十善業道為因。前生三十七菩提分法。與後一切已生未生三十七菩提分法為因。如此則一切善法皆應名善根。如是三種有何殊勝不共因緣立為善根。答此是世尊有餘之說。大師觀彼所化有情心行願樂。簡略而說。脇尊者曰。唯佛世尊究竟了達諸法性相亦知勢用。非餘能知。若法有善根相者即便立之。無者不立。尊者妙音亦作是說。大師知此三種善根。如是勢用。如是強盛。如是親近。能與一切善法為因。其餘善法無如是事。復有說者。此三善根。於諸善法最為殊勝。以殊勝故立為善根。復有說者。此三善根於諸善法。最為上首前行前導。如最勝軍將導一切。如是善根增上力故。能令一切善法增廣故。立為善根。復有說者。此三善根。能與一切善法為因為根為眼為集。發起一切善法。障礙一切不善諸法。於善法中最為殊勝。故立為根。復有說者。以三善根能遍發起十善業道。生十善處故立為根。由如是等諸因緣故。於善法聚唯此三種立為善根。已說三妙行三善根自性。今當顯示雜無雜相。三妙行三善根。為前攝後後攝前耶。答應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謂身語妙行及善思。由此唯有妙行相。無善根相故。有善根非妙行。謂正見所不攝無癡善根。由此唯有善根相。無妙行相故。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瞋正見。由此具有二種相故。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相謂所名。除前三句名所顯義。所餘諸法為第四句。謂色蘊中。除諸善色取餘色蘊。於行蘊中除三善根及諸善思取餘相應不相應行蘊。及三蘊全。並無為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故言謂除前相。復次於眼識俱生善法品中。或有妙行非善根。應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謂善思。有善根非妙行。謂無癡善根。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瞋。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如於眼識俱生善品。如是乃至於身識俱生善品亦爾。於正見俱生品中。或有妙行非善根。應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謂善思。有善根非妙行者。無也。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瞋正見。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盡智無生智俱生品中。或有妙行非善根。應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謂善思。有善根非妙行。謂無癡善根。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瞋。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二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俱舍論實義疏

俱舍論實義疏卷第一(惣二萬八千偈) 尊者悉地羅末底造...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第一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

禪林寶訓

禪林寶訓序 寶訓者。昔妙喜竹菴誅茅江西雲門時共集。...

【註音版】菩薩五法懺悔經

菩薩五法懺悔經...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五無返復經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爾時佛在祇樹精舍,...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猘狗經

佛說猘狗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

佛說老母經

佛說老母經 僧祐錄雲闕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

【佛教詞典】入眾五法

入眾即與眾共同起居之意,又作交眾。學人初入叢林須知...

【佛教詞典】種智還年

(雜語)法華文句記九曰:父久先服種智還年之藥,父老...

兩位大師持名念佛求生淨土

智者大師雖然他是在教下(天台)專攻專修,但對於西方...

皈依是什麼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從我們內心的相狀,看到過去的因,也看到你現在面...

癌細胞是我們自私基因的孽種

癌症是絕症,是目前世上最恐怖的病,這是共識。為什麼...

遇到事情,先觀察自己很重要

覺察的智慧是內觀的,跟別人沒關係。就是不管你遇到什...

如何將世出世間法圓融

問: 印祖一再說:念佛人當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

4種補鈣的蔬菜

說到補鈣,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喝牛奶、骨頭湯或是服用鈣...

兩聲口哨換來50年牢獄之災

近在網絡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豬之類的不文明用語。...

梵網經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

《佛說法滅盡經》的預言

《佛說法滅盡經》: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

大安法師: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

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間一切幻化,如露如電。故祖師說:一切都是假,唯有...

【視頻】李娜《華嚴字母》

李娜《華嚴字母》

【視頻】《楞嚴經》聆志居士讀誦

《楞嚴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