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曇八犍度論卷第二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曇八犍度論卷第二十六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譯

定犍度中過去得跋渠第一之二

答曰。或法思惟斷無色生。思惟斷心俱。見諦斷心俱。不斷心俱。云何法思惟斷無色生思惟斷心俱。答曰。諸法彼心相應。彼俱有思惟斷。是謂法思惟斷無色生。思惟斷心俱。云何法思惟斷無色生。見諦斷心俱。答曰。如見諦斷心若退若生思惟斷法得生。如見諦斷心住思惟斷根。長益四大增益軟美飽。彼法諸得生老無常。是謂法思惟斷無色生。見諦斷心俱。云何法思惟斷無色生不斷心俱。答曰。如無斷心勝進思惟斷法得生。如無斷心住思惟斷根。長益四大增益軟美飽。彼法諸得生老無常。是謂法思惟斷無色生不斷心俱。設諸法思惟斷心俱生。彼法思惟斷無色耶。答曰。或法思惟斷心俱生。思惟斷無色。見諦斷無色。不斷無色。云何法思惟斷心俱生。思惟斷無色。答曰。諸法彼心相應。彼俱有思惟斷。是謂法思惟斷心俱生思惟斷無色。云何法思惟斷心俱生見諦斷無色。答曰。如思惟斷心若退若生。見諦斷法得生。是謂法思。惟斷心俱生。見諦斷無色。云何法思惟斷心俱生不斷無色。答曰。如思惟斷心若退若勝進。不斷法得生。是謂法思惟斷心俱生不斷無色(思惟竟)。諸法不斷無色生彼不斷心俱。答曰。或法不斷無色生。不斷心俱。思惟斷心俱。云何法不斷無色生不斷心俱。答曰。諸法彼心相應。彼俱有不斷。是謂法不斷無色生不斷心俱。云何法不斷無色生。思惟斷心俱。答曰。如思惟斷心若退若勝進。不斷法得生。是謂法不斷無色生。思惟斷心俱。設諸法不斷心俱生彼法不斷無色耶。答曰。或法不斷心俱生。不斷無色思惟斷無色。云何法不斷心俱生不斷無色。答曰。諸法彼心相應彼俱有不斷。是謂法不斷心俱生不斷無色。云何法不斷心俱生。思惟斷無色。答曰。如不斷心勝進思惟斷法得生。如不斷心住思惟斷根。長益四大增益軟美飽。彼法諸得生老無常。是謂法不斷心俱生。思惟斷無色(不斷竟)。一切初禪五種耶。答曰。不染污五種染污非五種。無何等。答曰。遠離喜樂也。一切第二禪四種耶。答曰。不染污四種染污非四種。無何等。答曰。內信也。一切第三禪五種耶。答曰。不染污五種染污非五種。無何等。答曰。念智也。一切第四禪四種耶。答曰。不染污四種染污非四種。無何等。答曰。護念淨也。味相應初禪。入當言味耶。起當言味耶。答曰。諸味彼入也。味已則起味相應。乃至有想無想入當言味耶。起當言味耶。答曰。諸味彼入也。味已則起諸味相應。初禪彼一切隱沒無記。答曰。如是。諸味相應初禪彼一切隱沒無記也。頗隱沒無記彼非味相應初禪耶。答曰。有除愛諸餘垢現在前諸味相應。乃至有想無想彼一切隱沒無記耶。答曰。如是。諸味相應乃至有想無想彼一切隱沒無記。頗隱沒無記彼非味相應。乃至有想無想耶。答曰。有除愛諸餘垢現在前。頗不入初禪入第二禪。答曰。入頗不入乃至不用定入有想無想耶。答曰。入。頗不入初禪生初禪耶。答曰。生。頗不入乃至有想無想生有想無想耶。答曰。生。若得初禪非第二。彼命終生何所。答曰。或梵天。或光音。或遍淨。或果實。或空處。或識處。或不用處。或有想無想。或無處所。若得乃至不用處非有想無想。彼命終生何所。答曰。或不用處。或有想無想。或無處所。云何意所念入慈。答曰。樂眾生。云何意所念入悲。答曰。苦眾生。云何意所念入喜。答曰。悅眾生。云何意所念入護。答曰。護眾生耳。慈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悲喜護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淨初禪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淨乃至有想無想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初第二第三解脫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空處解脫何繫結滅。答曰。或空處系。或識處系。或不用處系。或有想無想處系。或無處所。識處解脫何繫結滅。答曰。或識處系或不用處系。或有想無想處系。或無處所。不用處解脫何繫結滅。答曰。或不用處系。或有想無想系或無處所有想無想解脫滅盡解脫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初除入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乃至第八除入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初一切入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乃至第十一切入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法智何繫結滅。答曰。或欲界系或色無色界系。或無處所。未知智何繫結滅。答曰。或色無色界系或無處所。知他人心智何繫結滅。答曰。無處所。等智苦智習盡道智空無願無相何繫結滅。答曰。或欲界系或色無色界系。或無處所。慈報何所受報。答曰。或梵天或光音或遍淨。或果實天或無處所。悲護亦如是。喜報何所受報。答曰。梵天光音或無處所。淨初禪報何所受報。答曰。梵天上或無處所。乃至有想無想報何所受報。答曰。有想無想或無處所。初第二解脫。初四除入報何所受報。答曰。梵天光音或無處所。淨解脫後四除入。八一切入報何所受報。答曰。果實或無處所。空處解脫報何所受報。答曰。空處或無處所。空處一切入亦如是。識處解脫報何所受報。答曰。識處或無處所。識處一切入亦如是。不用處解脫報何所受報。答曰。不用處或無處所。有想無想解脫報何所受報。答曰。有想無想或無處所。滅盡解脫何報所受報。答曰。有想無想或無處所。知他人心智報何所受報。答曰。或梵天或光音或遍淨。或果實或無處所。等智報何所受報。答曰。或欲界或色界無色界。或無處所。

阿毘曇過去得跋渠第三十四竟(梵本四百七十九首盧秦六千四百四十三言)。

阿毘曇定犍度中緣跋渠第二

八三昧四禪四無色定。味相應淨無漏。頗成就味相應初禪。非淨非無漏耶。成就淨非味相應非無漏耶。成就無漏非味相應非淨耶(隻竟)。味相應成就淨非無漏耶。味相應成就無漏非淨耶。成就淨無漏。非味相應耶(隻竟)。味相應成就淨無漏。不成就得棄退亦如是。若修世俗初禪。彼修無漏初禪耶。設修無漏初禪。彼修世俗初禪。若修世俗乃至不用處。彼修無漏不用處。設修無漏不用處。彼修世俗不用處。若最初入無漏初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有覺有觀。若最初無漏入第二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喜根相應耶。若最初無漏入第三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樂根相應。若最初無漏入第四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護根相應。若最初無漏入空處。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攝空處。若最初無漏入識處。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攝識處。若最初無漏入不用處。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攝不用處耶。味相應初禪彼味相應初禪幾緣緣。淨幾緣緣。無漏幾緣緣。味相應上幾緣緣。淨無漏上幾緣緣(味竟)。淨初禪彼淨初禪幾緣緣。無漏幾緣緣。味相應上幾緣緣。淨無漏上幾緣緣。自地味相應幾緣緣(淨竟)。無漏初禪彼無漏初禪幾緣緣。味相應上幾緣緣。淨無漏上幾緣緣。自地淨幾緣緣。乃至不用處亦如是。味相應有想無想彼味相應有想無想幾緣緣。淨幾緣緣。味相應下幾緣。緣淨無漏下幾緣緣(味竟)。淨有想無想彼淨有想無想幾緣緣。味相應下幾緣緣。淨無漏下幾緣緣。自地味相應幾緣緣。此章義願具演說。

八三昧四禪四無色定。味相應淨無漏。頗味相應成就初禪。非淨非無漏耶。答曰。有欲愛未盡也。淨成就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愛盡也。成就無漏非味相應非淨耶。答曰。有無垢人上生梵天也。味相應成就淨非無漏耶。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欲愛盡。梵天上愛未盡。若生梵天上於彼愛未盡。味相應成就無漏非淨耶。答曰。無也。成就淨無漏非味相應。答曰。有無垢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愛盡味相應成就淨無漏。答曰。有無垢人生欲界。欲愛盡梵天上愛未盡。若生梵天上梵天上愛未盡(成就竟)。頗味相應不成就初禪。非不淨非不無漏。答曰。有無垢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愛盡不成就淨。非不味相應非不無漏。答曰。無不成就無漏。非不味相應非不淨。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欲愛盡。梵天上愛未盡。若生梵天上於彼愛未盡。味相應不成就淨非不無漏。答曰。有無垢人上生梵天上。味相應不成就無漏非不淨。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愛盡不成就淨無漏非不味相應。答曰。有欲界愛未盡。不成就味相應淨無漏。答曰。有凡夫人上生梵天上(不成竟)。頗味相應得初禪。非淨非無漏耶。答曰。得梵天上無愛退也。得淨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曰。得凡夫人逮欲愛盡也。得無漏非味相應非淨耶。答曰。得依初禪越次取證。當逮阿羅漢果得味相應淨非無漏耶。答曰。得上地沒生梵天也。乃至得淨無漏非味相應耶。答曰。得無垢人逮欲愛盡也。餘得耶。答曰。不得(得竟)。頗味相應棄初禪非淨非無漏耶。答曰。棄逮梵天上愛盡也。棄淨非味相應。非無漏。答曰。棄凡夫人於無慾愛退欲界。若梵天上沒生上地也。乃至棄淨無漏非味相應耶。答曰。棄無垢人於無慾愛退也。餘棄耶。答曰。不棄(棄竟)。頗味相應初禪退。非淨非無漏。答曰。不退也。淨退非味相應非無漏。答曰。退凡夫人於無慾愛退也。乃至淨無漏退非味相應。答曰。退無垢人於無慾愛退也。餘退也。答曰。不退也(退竟)。若修生俗初禪。彼修無漏初禪耶。答曰。或世俗非無漏云何世俗非無漏。答曰。本得世俗初禪現在前。若本不得世俗初禪現在前。不得是時修無漏初禪。若本不得世俗智現在前彼非初禪。得是時修世俗初禪非無漏。是謂世俗非無漏。云何無漏非世俗。答曰。本得無漏初禪現在前。若本不得無漏初禪現在前。不得是時修世俗初禪。若本不得世俗智現在前。彼非初禪得是時修無漏初禪非世俗。若本不得無漏智現在前彼非初禪。得是時修無漏初禪非世俗。是謂無漏非世俗。云何世俗無漏。答曰。本不得世俗初禪現在前。得是時修無漏初禪。若本不得無漏初禪現在前。得是時修世俗初禪。若本不得世俗智現在前。彼非初禪得是時修世俗無漏初禪。若本不得無漏智現在前。彼非初禪得是時修世俗無漏初禪。是謂世俗無漏。云何非世俗非無漏。答曰。本得世俗智現在前彼非初禪若本不得世俗智現在前。不得是時修世俗無漏初禪。若本得無漏智現在。前彼非初禪。若本不得無漏智現在前。不得是時修世俗無漏初禪。一切染污心無記心。入無想定滅盡定。非修世俗初禪非無漏。是謂非世俗初禪非無漏。第二第三禪亦如是。若修世俗第四禪。彼修無漏第四禪耶。答曰。或世俗非無漏。云何世俗非無漏。答曰。本得世俗第四禪現在前。若本不得世俗第四禪現在前。不得是時修無漏第四禪。若本不得世俗智現在前。彼非世俗第四禪。得是時修世俗第四禪。非無漏第四禪。是謂世俗非無漏。云何無漏非世俗。答曰。本得無漏第四禪現在前。若本不得無漏第四禪現在前。不得是時修世俗第四禪。若本不得世俗智現在前。彼非第四禪。得是時修無漏第四禪非世俗。若本不得無漏智現在前彼非第四禪。得是時修無漏第四禪非世俗。是謂無漏非世俗。云何世俗無漏。答曰。本不得世俗第四禪現在前。得是時修無漏第四禪。若本不得無漏第四禪現在前。得是時修世俗第四禪。若本不得無漏智現在前。彼非第四禪。得是時修世俗無漏第四禪。若本不得無漏智現在前。彼非第四禪。得是時修世俗無漏第四禪。是謂世俗無漏。云何非世俗非無漏。答曰。本得世俗智現在前。彼非第四禪。若本不得世俗智現在前。不得是時修世俗無漏第四禪。若本得無漏智現在前。彼非第四禪。若本不得無漏智現在前。不得是時修世俗無漏第四禪。一切染污心無記心。入無想三昧滅盡三昧。無想天不修世俗第四禪。非修無漏。是謂非修世俗第四禪非無漏。乃至不用定亦如是。若最初入無漏初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有覺有觀耶。答曰。或彼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若最初無漏入第二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喜根相應耶。答曰。或彼樂根相應。或喜根或護根。若最初入無漏第三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樂根相應耶。答曰。或彼樂根相應。或喜根護根。若最初入無漏第四禪。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護根相應耶。答曰。或彼樂根相應。或喜根護根。若最初入無漏空處。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攝空定耶。答曰。或彼攝空定或識定不用定。若最初入無漏識定。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攝識定耶。答曰。或彼攝空定。或識定不用定。若最初入無漏不用定。得是時諸餘未來無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當言攝不用定耶。答曰。或彼攝空定。或識定不用定。味相應初禪彼味相應初禪。因次第緣增上。淨次第緣增上無因無漏緣增上。餘味相應一增上。淨無漏第二第三第四禪緣增上。淨無漏無色定一增上(味初禪竟)。淨初禪彼淨初禪。因次第緣增上。無漏次第緣增上無因。除自地味餘一切味相應一增上。淨無漏第二第三禪。次第緣增上無因。淨無漏第四禪緣增。上淨無漏無色定一增上。味相應自地次第緣增上(無因淨竟)。無漏初禪彼無漏初禪。因次第緣增上。一切味相應一增上。淨初禪第二第三禪。次第緣增上無因。無漏第二第三禪。因次第緣增上。淨第四禪淨無色定緣增上。無漏第四禪無漏無色定。因緣增上。淨自地次第緣增上(無漏竟)。乃至不用定亦如是。味相應有想無想。彼味相應有想無想。因次第緣增上。淨次第緣增上無因。味相應次第增上。淨不用處次第緣增上。餘淨無漏下緣增上(味相應竟)。淨有想無想彼淨有想無想。因次第緣增上。味相應下一增上。淨無漏識處不用處。次第緣增上無因。餘淨無漏緣增上。味相應自地次第緣增上無因。

阿毘曇緣跋渠第二竟(梵本一百八十四首盧秦一千六百六十四言)。

阿毘曇八犍度論卷第二十六

 

上篇:阿毗曇八犍度論

下篇:阿毗達磨發智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曇五法行經

阿毘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阿毗曇甘露味論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

【註音版】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佛藏經

佛藏經卷上(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 姚秦龜茲三藏鳩...

【註音版】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信力入印法門經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歸命一...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

佛說須達經

佛說須達經 蕭齊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諸德福田經

佛說諸德福田經 西晉沙門法立、法炬共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大寶積經優波離會三十五佛名禮懺章

大寶積經優波離會三十五佛名禮懺章...

正訛集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輯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繡諸佛,...

【佛教詞典】淵

(544~611)京兆武功(陝西)人,俗姓趙。十三歲出家...

【佛教詞典】後堂板頭

(雜名)僧堂內後堂首座之坐席也。...

如何才能活得坦蕩

假如說,一個人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沒有約束自...

大乘八宗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以後,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翻...

華開花落水流無聲|紀念妙湛老法師往生一週年

恩師上妙下湛老和尚,生於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葉...

但甘其味,勿擇其形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救護娑婆世界諸眾生者,是妙音菩薩...

淨土宗的「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淨業行人常常見到的一個名詞。原文出處,...

聖嚴法師《發揮自己的生命力》

般我們從學校畢了業,往往能考慮的就是就業和婚姻兩個...

一生成佛的捷徑

淨土法門,三根普披,利鈍全收。即便等覺菩薩也不出淨...

讓心先摔過去

布勃卡是舉世聞名的奧運會撐杆跳冠軍,享有撐稈跳沙皇...

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

有同學問,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當然不是。我們學習...

善人與善根人的區別

善人和善根人,什麼叫善根人他曾經修過行,曾經見佛聞...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會得了,一切處都是道,會不了的,就被時光境界轉,這...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

【視頻】《心經》印能法師

《心經》印能法師

【視頻】《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