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具壽近軍苾芻遊行人間,三月坐雨安居已,度一弟子,與彼漸行至室羅筏城。爾時具壽近軍洗足已,往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諸佛常法,若有客苾芻來,先唱:「善來!從何處來?復於何方三月坐雨安居?」爾時佛告近軍苾芻:「汝從何方來?何處三月坐雨安居?」近軍苾芻白言:「世尊!我從餘國來,於彼三月坐雨安居。」佛問言:「此善男子,是誰弟子?」近軍答曰:「是我弟子。」佛言:「汝出家幾時?」答曰:「經今二年,其弟子度經一年。」爾時佛告諸苾芻曰:「此近軍已起過為首,我今制諸苾芻,不應出家經年,度餘弟子,及授近圓不與同住,應自依止。若出家未滿十夏,不度求寂及授近圓。有客僧來,先不相識,不與依止。若滿十夏,於別解脫戒經善知通塞,應度求寂,依止等事皆悉應作。自未調伏,調伏於他,無有是處。如是愚小亦不應度,自未證悟解脫寂定及以涅槃,為他說者,亦無是處。自墮淤泥,猶未得出,擬欲度他,此亦非理。」

時有年老無知苾芻,不閑戒律,度一外道及授近圓。既近圓已,白鄔波馱耶曰:「今教授我。」其師不解,默然無對,遂生譏嫌。諸苾芻知,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許十夏苾芻,許度弟子,近圓如前,不於他依止。而成就五法。何等為五?一者近圓經十夏已上;二者弟子患,能為看養;三者有惡作疑犯,隨事舉勗;四者若有邪見,教令正見;五者若不樂法,勤攝受令樂住。是名五法。復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持經、四者持律、五者善持母論,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無缺、二者多聞、三者善明經義、四者於毘奈耶善知通塞、五者磨窒哩迦藏善明義趣,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持經知義、四者善通毘奈耶、五者善明摩窒哩迦藏,是名為五,廣如前說。復有五種。云何為五?此五同前,於一一上,唯加極言,廣說如上。復有五種,此五亦同,於一一上,更加勝字。復有五種,亦同上說,於上加能,廣說如前。復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戒成就、二者多聞成就、三者勝解脫成就、四者證智勝解脫成就、五者智慧成就,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一者信成就、二者戒成就、三者多聞成就、四者舍成就、五者智成就,廣說如前。復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精進、四者念、五者慧,是名為五,廣說同前。復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精進、四者定、五者般若。是為五。復有五種,四者同上,第五為是樂寂靜坐。復有五種:一者有學戒蘊成就、二者有學定蘊成就、三者有學慧蘊成就、四者有學解脫蘊成就、五者有學解脫知見蘊成就,廣說如餘。復有五種無學成就,同有學說。復有五種:一者知有過、二者表示、三者意表示、四者舍棄、五者隨解。復有五種。何者為五?一者知有留難、二者知無留難、三者隨說教示、四者與依止弟子、五者攝受,廣說如前。復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知有犯、二者知無犯、三者知輕、四者知重、五者知波羅底木叉廣解演說。成就五法、滿十夏者,得與人出家近圓,與依止及教示,如自不具上五法成就者,應依止他。」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已五法成就,滿十夏,應度弟子,自不應依止他。』若苾芻近圓,經六十夏,不解別解脫,若不成就五法者,應依止他住不?」佛言:「應依止他住。」白言:「云何依止?」佛言:「依止老者。」白言:「若無老者,云何當住?」佛言:「當依止少者,唯除禮拜,餘皆取教示。」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苾芻愚癡無智,不閑善惡,遂度外道令受近圓。乃共諸苾芻,常為諍論,遂便歸俗,種種謗毀,遂生譏嫌。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何有斯事?愚癡無智,棄善法律,而就邪見?譬如有人,飢火所逼,棄好飲食,噉諸穢惡。如是之人,亦復如是,由彼愚癡,棄善法律,愛樂外道邪見。是故苾芻不應輒度外道以為弟子,唯度釋子。若有釋子,持外道服來求出家及近圓者,如此應度成苾芻性。除斯釋種,自餘外道,皆應四月共住。」佛已許度外道,四月共住,承事供養不舍本衣。時諸苾芻不知共住及以度法,以緣白佛,佛言:「若有外道來求出家,先可應問身無障難。若無障難已,與受三歸及五學處。將向眾中,於僧伽前,蹲踞合掌,教彼作如是言:『大德僧伽聽!我是外道,名字某甲,今求出家。於四月中,以我本服,供養僧伽,願眾許我。』已著眼見耳不聞處,應可差一苾芻,謂作羯磨,作如是說:『大德僧伽聽!此外道某甲,今求出家,以本服於四月中,供養鄔波馱耶及以僧伽。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若不許者說。』如是三說。『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於四月中所有事業,一同求寂,著親教師衣,食僧伽食。於四月中,若舊見改,應與出家;若心樂外道者,應驅令出。」

爾時具壽鄔波離問佛世尊:「如佛所說:『改舊見』者,云何得知改於舊見?」佛言:「應於彼前,讚歎三寶,說佛功德,應毀外道,種種毀訾。若聞讚歎佛法與僧,聞毀本族,心生歡喜,應與出家。若讚三寶心則不喜,聞毀訾外道心生憂慼,即不應度,應驅擯出。若聞毀訾外道之種,心不瞋恨,便生歡喜,是改舊見。」佛言:「若有事火外道,來求出家,應與彼度及授近圓。何以故?此事火種類,信三種業。何等為三?所謂有業及所作業與作因業,是故應度。汝等苾芻!應如是學。此等有業與有所作業及所作因業,汝等當學。」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三月坐雨安居已。時王舍城耆宿苾芻數少,年少者多。爾時世尊欲往南山遊行人間,告阿難陀曰:「汝應告諸苾芻:『欲隨世尊者,應修營支伐羅。』」時阿難陀受教勅已,即詣諸處告諸苾芻曰:「世尊欲往人間遊行,若欲隨世尊者,應修營支伐羅。」時耆宿苾芻告具壽阿難陀:「我不能隨世尊遊行。」阿難陀告言:「何故不能?」答曰:「我等年老。」時少年者:「我等不去。」問曰:「何故?」答言:「我之師主既不隨去,我今須為看侍鄔波馱耶。」爾時世尊與少弟子,具持衣缽,即往人間在路遊行,左右顧望如大象王,恐諸苾芻執持瓶缽有不如法。世尊迴顧,乃見苾芻其數不多。世尊知而故問告阿難陀曰:「何故苾芻,徒眾減少?」時阿難陀以如上事具答世尊。佛告諸苾芻:「我今應許五夏已上苾芻、成就五法,得隨處學,遊行人間不依止住。何等五法?一者知有犯、二者知無犯、三者知重罪、四者知輕罪、五者善持缽唎底木叉廣能宣說,是名五法遊行人間隨處受學,得往勿疑。」

具壽鄔波離問佛:「世尊!六年已去、成就五法,遊行人間受學,得不?」佛言:「得。」又白世尊:「三夏、成就五法,得往以不?」佛言:「不得。」佛言:「我今當制,五夏已上、成就五法,得隨意去。若未滿者,縱閑三藏,亦不應往遊行受學。」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具壽大目乾連,與十七眾出家並受近圓。此皆幼年,以鄔波離為首,夜中忍饑,徹曉啼泣。時佛世尊知而故問,告阿難陀曰:「何故夜中小兒啼聲?」阿難陀以緣具答,佛告諸苾芻:「我今當制:若年未滿二十,不應與受近圓,成苾芻性。所以者何?未滿二十,不能忍飢寒熱渴乏,蚊蟲所唼及病等。又師呵嘖,不能忍受,及諸苦惱。由是幼小,不能忍斯如上等苦。」佛告阿難陀:「若滿二十,即有志烈,能忍如上呵嘖等苦。由年未滿,與受近圓,有如是過。是故苾芻,若未滿二十,不應與授近圓。若有求寂,來求近圓。苾芻應問:『年二十不?』若不問者,得越法罪。」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誕一息,長養漸大。長者家業漸漸散盡,便作是念:「我今貧困,應求出家。」便命子曰:「我今年老,不能與汝紹其家業。我今欲於善法律中於彼出家,於汝意云何?」子白父言:「父若出家,我今亦應隨父出家。」父報言:「善。」於時父子相隨,往詣逝多林,於苾芻處白言:「聖者!願與我等而為出家。」苾芻報言:「善。」又告曰:「賢首!此小童子,是汝何親?」答言:「是子亦欲出家。」時彼苾芻俱與出家,教四威儀,及以喫食。經數日已,告言:「汝去,鹿不養鹿。室羅筏城是我境界,極以廣大,多諸人民,敬信三寶。汝應往彼,自求衣食,養活軀命。」聞是語已,嚴持衣缽,相隨往詣室羅筏城,次第乞食。遂於衢路,見一婦人作其煎餅。時小求寂即從乞求,女人報曰:「與我價直。」求寂報言:「我是沙門,不畜財物。」既不與直,乞餅不得。時小求寂高聲啼泣,宛轉於地。時諸人等遂生譏嫌:「何故苾芻度此血團?」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所有過失,悉由度彼幼小出家。從今以去未滿十五,不與出家。若有童子來求出家,苾芻應問:『年十五不?』若不問者,得越法罪。」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具壽鄔波難陀有二求寂,更相調戲,猶如女人與丈夫戲,亦如男子共女人戲。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所有過失,斯由畜二求寂。若畜者,得越法罪。」佛既制已,時有兄弟二人,年幾相似,來求出家。時諸苾芻不敢度彼,不知云何?以緣白佛,佛言:「若有兄弟,一時求出家者,應度無犯。彼二求寂,並未年滿,應自留一,教受事業。將一付與親知識處,或大德處。若至年滿,應與近圓。其未滿者,自養無犯。若年二十,不與彼等而受近圓,得越法罪」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有一居士,家有一奴,勤求作務無有懈怠,所有作務先首為了。後於異時,曹主生瞋,便作是念:「曹主甚難承事,我當逃走。」復作是念:「生處難舍,是諸聲聞釋子,於王得恩,無能損者,我投彼處出家。」其奴即往逝多園林,於苾芻處白言:「聖者!我欲求出家。」時諸苾芻即與出家,及近圓已,種種教示,依教修行研求,能除諸煩惱,而證阿羅漢果,如餘廣說。於時長者乃生悔心,便作是念:「我奴所作之事,一切無有懈怠。我不應瞋,令彼舍我。我若見彼,應從懺摩。」即於室羅筏城,城門邊立。然彼苾芻,食時執持衣缽,入城乞食。彼見告言:「賢首!汝得出家耶?」答言:「爾。」報曰:「現今無人可給事我,相隨歸舍。」爾時苾芻即昇虛空,乃現種種神變。是時居士而生悔心,速便歸信,心疾迴轉,猶如大樹摧倒,頂禮其足白言:「聖者!得證如此功能,願從今已後,受我衣服臥具,飲食湯藥。」名稱普聞:「某甲奴出家,證阿羅漢果,有如是勝妙功德。」時勝光王聞此語已:「某甲長者有奴出家,殊勝證悟,能獲四果。」作是語已,即命群臣而告之曰:「汝等應知,我是灌頂剎利王種,從今已往,一切官寮長者等家,有奴求出俗者,便放出家,勿令障礙。」室羅筏城時有長者,家有一奴,勤求作務常不懈怠,廣說如前,便即出家並受圓具,令學法式,告言:「賢首!鹿不養鹿,其室羅筏城,土地寬廣,父母居處。汝今可去乞食而活。」時彼長者心生追悔,便作是念:「彼奴勤求作務常不懈怠,我若見時應求懺悔。」時彼長者,遂於室羅筏城門側而立。時彼苾芻,食時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長者見已,告言:「賢首!汝得出家,誰當事我?可共歸家。」即便執臂,苾芻告曰:「若觸我者,當截汝腕。勝光王勅,恩垂苾芻,由如太子。」是長者毀呰苾芻曰:「沙門釋子,壞我城隍,及壞梵志,豈合與奴出家。」時諸苾芻聞此事已,以緣白佛。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既有斯過,從今已往,汝等苾芻不應與奴出家。若有求者,當可問之:『汝是奴不?』若與奴出家者,得越法罪。」

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有一長者,每放課錢,或時收利、或時本利俱收。復於後時見負債人,本利俱索,牽掣久捉不放,即共立限,方始放還。彼人便作是念:「然此長者甚是惡性,我復不能本利俱還,我當逃走。」復作是念:「鄉土難舍,沙門釋子而於王所由如太子,我今於彼求出家耶?」即往逝多林,詣苾芻處白言:「聖者!我求出家。」彼與出家,及受近圓,並教法式。既近圓已,勇厲精勤,於中無間、不經多時,乃證阿羅漢果。時彼長者便生追悔,作如是念:「彼負我債,於時時間常還本利,以何因緣輒見輕棄?如若今時重得見者,我當懺謝。」即於城門佇立而住。時彼苾芻,於日初分,執持衣缽,入城乞食。長者便見,問言:「賢首!汝已出家,雖復時時常還本利,今可共歸。」便執其手,欲引而行。爾時苾芻便即昇空,乃現種種十八神變,廣說如上。時彼長者速便歸信,心疾迴轉,猶如大樹崩倒於地,白言:「聖者!獲得如是殊勝功德,上妙果證。從今以去,聖者所須資具衣食,我當給與,願尊納受。」爾時四遠,皆悉聞知某甲長者所負財主,獲如是果。時勝軍王既聞斯事,勅大臣曰:「從今以去,所有負債未得還者,此等欲於佛所出家,若有如是,不應與彼生其留難。」時室羅筏城,有一長者,放債與人。時有一人,舉物生利,乃至出家,不養鹿等,廣如上說。復於異時,持缽乞食,長者遇見,告言:「苾芻!汝已出家,誰復時時償我本利?今可共歸。」欲執其手,苾芻告曰:「汝莫觸我!若觸我者,當截汝手。」報言:「何故?」苾芻曰:「汝可不聞,王有教令:若欲出家,一切負債,皆悉放免。」彼共譏嫌,作如是語:「出家釋子多懷慠慢,現負他債,度令出家。」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度負債者,有如是過。」告諸苾芻:「從今已後,負債之人不應輒度。若有度者,得越法罪。」

爾時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生一息,乃至年漸長大。因父瞋責,遂即私逃。後作是念:「鄉國難離,然諸釋子皆如王子,得免眾事。我今宜可於彼出家。」即往給園,至苾芻所報言:「聖者!我願出家。」時有苾芻,即與出家,及授近圓。復於異時,其父覓子,往苾芻所,白言:「聖者!見有如是童子來不?」報言:「今已度訖。」長者告言:「此等苾芻常執刀耶?所有來者,即與剃髮。」又言:「豈不待於七八日間,何故即度?」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即度。若有童子,去來不遠,來求出家,應七八日,然後方度出家。若有遠方來欲出家者,不七八日,與度無犯。」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長者,娶妻不久便生一息,於時長者告其妻曰:「賢首!我子長養,雖復損我,我今欲往外國興易。我所負債,令子代還。」作是語已便即出去,遂乃不還。其妻養育,兒漸長大,送於學內,令教外典。其同學者,所有論典悉皆明解,唯此童子全無所獲。復於異時,其母詣學,告博士曰:「一種與直,何故諸人學問俱備,唯我童兒都無所解?」博士報曰:「夫所學者,有二種事學業成就。何等為二?一者具羞、二者有怖。然此童子,都無此二。」其母告言:「博士何不與杖?」復於異時,博士才打,種種呵責乃即啼泣;歸向母邊,具陳上事,其母還打。時彼童子便作是念:「我遭苦事,前於一處被打,今遭兩處,不能受苦,宜可逃去入逝多林。」至彼見一求寂採花,便即嘆言:「甚大快樂。」問言:「何故?」答言:「出家。」求寂報言:「汝今何不出家?」報言:「聖者!誰能與我出家?」報言:「汝來!共汝往問鄔波馱耶。」既見師已,白言:「鄔波馱耶!此善男子欲求出家。」時彼師主即與出家。其母后時往詣學堂,問博士曰:「我子何在?」博士答言:「我打走歸。」母即報言:「我見歸來遂即還打,棄我逃走。」於時慈母遂往諸處尋求訪覓不得,乃於王舍城門首立,東西顧望。佇立不久,乃見童子剃除鬢髮,與彼求寂俱時瓶缽相隨而來。母時見識,以手搥胸悲號啼泣,告言:「癡子!我比無處不覓,遍歷諸方,尋求不得,音信不通。汝今何故賤沙門中而為出家?」執手將歸,脫其衣缽,抑令還俗。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不白父母,與出家者,多生過失。」佛告諸苾芻:「我今當制:所有出家,不告父母,輒與出家者,得越法罪。」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羯蘭鐸迦池。於此城中有一婆羅門,娶妻不久,誕生一息。年漸長大,忽嬰疾病,遍問醫人療治不可。母告子言:「可於侍縛迦長者所療治其病。」既至其所,白言:「長者!為我治病。」長者告曰:「汝身病重難可療治,然我所醫,治二種人。何等為二?一者佛及僧伽、二者王宮內人。汝等之病,無暇可治,汝今歸去。」其子即歸,母問子曰:「其病療耶?」答曰:「我病無人可治。」具如上說。母告子言:「汝應出家。」子答母曰:「我是婆羅門種,云何於雜種沙門釋子中而為出家?」又告子曰:「汝且出家,病可,還俗不難。」子曰:「若出家者,必剃我頭,此事云何?」母曰:「剃髮莫生,是為不可。後還生髮,何所懼耶?」即往竹園,詣苾芻所,頂禮足已,白言:「聖者!與我出家。」既出家已,於此夜中,遂住門外不入房中,師便告曰:「何不入來?」答曰:「我身有病,不得入來。」師便告曰:「汝今出家,何得有病?」白言:「鄔波馱耶!我身在俗,先患其病。」師曰:「汝何不告我?」答曰:「師不見問。」其師便怒。既至明已,其舊弟子皆來請白問:「鄔波馱耶!何故不喜?」師即告曰:「我之住處,乃是病坊。諸有病者,皆投來此。」求寂白曰:「如世尊說有二種事:一者不應擎重擔,二者已度不應棄。師今已度,知欲如何?」說此語時,侍縛醫王即便來至,師告醫曰:「此苾芻病,可治以不?」醫王答曰:「此病極重,然勝光王與藥若足,我當治之。」既治可已,白鄔波馱耶曰:「我為求事,今來出家。求事既了,今欲歸去。」師曰:「汝得阿羅漢果耶?」答曰:「未得。」又問:「汝得不還、一來及須陀洹果耶?」皆云:「未得。」「汝何故歸?」答曰:「我為病故投此出家,我病既差,何能住此?」師曰:「出家法中有四勝果,汝都未獲。汝宜且住還他藥債;若不爾者,後更得病必死無疑。」不取師言即便歸去。彼報恩故,於侍縛迦供給花菓嚼齒木等。時侍縛迦告言:「賢首!汝於我處求何事耶?」彼婆羅門白言:「我無所求,報恩故。」長者報曰:「我於汝更作何益事?」答曰:「我緣患病,療我得差。」時侍縛迦報言:「我不曾省。」答曰:「我作憶念,得省令解。」時侍縛迦言:「汝於善說法律中出家,於四沙門果中應證得果。汝已受他信心之物,今乃卻墮惡事。」作是語已,便作是念:「我應以此事詣世尊所。」頭面禮足,退坐一面白言:「世尊!然諸苾芻,令病者出家受近圓。因此令王倉庫漸漸損減,我亦身勞,復於聖者闕修善法。願世尊制,勿令更度病者。」佛即默然而許。時侍縛迦知佛默然許已,頂禮而去。佛作是念:「諸有過失,悉由度彼病者。」佛告諸苾芻曰:「從今以去,不應度有患者,若為出家來者,應先問有患不?若不問者,得越法罪。」

佛在劫比羅城尼瞿陀林中住。時淨飯王而宣教令:「劫比羅城釋種,家別一子出家。」彼等諸親眷屬來看,時出家者為彼眷屬說法。聞法喜已,皆發信心,便即出家。其中或是父、或是兄、或是夫主、或是親叔、或是其子,彼皆憂惱,晝夜二時高聲啼泣。爾時淨飯王聞彼釋種啼泣聲已,告言:「何故晝夜二時,諸釋種等悲聲啼泣?」時諸釋種白王言曰:「我等眷屬,若在林中,彼諸聖者即令出家,為此憂惱而為悲泣。」王聞是語而作是念:「我應往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與我一願。」世尊問曰:「大王!求何願耶?」王曰:「有少許願。然諸釋種為言:『世尊當作轉輪聖王,乘空往四天下,我等亦隨世尊。』既出家已,我等所望,悉皆不得。復次難陀當作力轉輪王;彼亦世尊度令出家,亦絕希望。羅怙羅有大威德當作大王,世尊今亦令其出家,我等釋種亦絕希望。大德!父母於子,恩愛深極,願世尊制,若父母未許,勿使出家。」爾時世尊默然受父王所請。王見許已頂禮佛足,辭佛而去。佛作是念:「諸有過失,皆由不問父母,而與出家,及受近圓。」「若有來求出家者,應先問父母許已方與出家。若不先問與出家者,得越法罪。」世尊既制,不問父母不許出家。時有他方遠來,父母已許出家。諸苾芻不敢輒度出家,便有廢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遠來者、父母先許出家,應聽出家,不問無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第一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翻經...

說罪要行法

說罪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每於半月月盡憶所犯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菩薩瓔珞本業經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集眾品第一...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白...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註音版】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未曾有經

佛說未曾有經 後漢失譯人名出古舊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佛教詞典】即空

(術語)三諦中之空諦。謂一切法非滅卻,然後始空也。...

【佛教詞典】金光明經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門人灌頂筆錄。略稱金光明文句...

「媽媽」到底值多少錢

世界上2/3的財富是由人創造的,因此可以說,盡心盡責養...

灌甘蔗喻

過去有兩個人,同時種植甘蔗並約定說:種植好的有獎賞...

於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由於現前現住安立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

兩場助念帶給我的觸動

3月16日一大早,起床後,我習慣地看一眼微信,突然看到...

亡者有瑞相,能否判斷已往生極樂

問: 我們這裡有一座淨土寺,成立了助念團,好多居士...

修無常觀能使自己精進修學

警世非常,覺諸幻化。 這是透過無常觀,策發我們的出離...

只要發堅固心和長遠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調整心態比你佛號數目更重要

淨土宗一般人的盲點在哪裡?在第一個。我相信淨土宗的...

這是大孝中的大孝

【原文】 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

為何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

何事勸人生彼國,只緣此土道難成

為什麼只是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歷代祖師大德有智...

【視頻】《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占察懺行法與儀軌

占察懺行法與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