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總攝頌曰:

 舍利子出家、  並外道二人、
 及驅烏少兒、  阿羅漢病女。

別攝頌曰:

 舍利子出家,  許受近圓法;
 調伏謂小軍,  外道並五種。

爾時有佔波國王,名曰央伽,復有隣國摩揭陀王,號大蓮華,兩境相接,並皆人民熾盛、豐樂安隱、兵馬精強,互相攻伐一得一失,已歷多年。後於異時,其央伽王以國充人實,追計舊怨,即繕甲治兵、盛興軍旅,誡期誓眾,共來誅滅。於時邊人先覺,馳使報王,其王既聞,出師御捍,交兵對戰。蓮華敗績,收軍入城,閉關固拒。時央伽王志在平剋,遣使報曰:「若也出降為善;如其不者,終不相容。假使騰空,飛羅掩取;設令入水,沉網牽來;乃至登山竄林,亦無逃路。」其蓮華王聞已大懼,即告群臣曰:「今央伽兵盛,嚴使又來,國難既深,何方免釋?」諸臣答王,說伽他曰:

「有王便有國,  無王國不存;
 國破可還興,  命殞終難續。
 國命兩相違,  人應善護命;
 國破還成立,  命斷更難期。」

時諸臣等勸王出降,王從其義,便自鎖頸,詣央伽處,相與立盟,永供輸稅。其事既畢,遂即放還。

爾時菩薩在覩史天宮,觀察世界有五事具處,將欲下生。時六欲諸天,辦所應辦,於迦維羅衛國閱頭檀家,三淨摩耶夫人胎中,乃令獲大吉夢,見菩薩作白象形,降神母胎。當此之時,大地震動,光明晃耀,映奪金色,週遍世界,過日月輪,乃至上極三十三天,朗然洞徹,一切幽暗,無不皆除。設使日月威光先所遺漏,不自分辯長處晦冥,一遇神光,普皆相見。然聖人示相,非世間所知。於時有四大國王:第一王舍城,有大蓮華王;第二室羅伐城,有摩羅大王;第三鄔舍尼城,奢多彌大王;第四驕奢彌城,阿難多泥彌大王。此之四王,當菩薩降生之日,各於內宮俱誕太子。其大蓮華王,以誕子遇光,便謂子瑞,作是念言:「我子威德,如日出時。我子威光,能照世界。」以其光影殊勝,用表休祥,因遂名為影勝太子。

時摩羅大王亦同彼王,以彼光明而為子瑞,便作是言:「我今此子初生,休徵殊勝,光明遍滿,國界清夷,宜可表德立名。」因遂名為勝軍太子。

時奢多彌王亦同彼王,將為子瑞,而作是言:「我子有德,出現光明,宜可立名,表彰休祥。」因遂名為出光太子。

時阿難多泥彌王亦同彼王,以為子瑞,而作是言:「我子誕生,如日初出,揚光破暗,光輝轉昇,用表嘉祥。」因遂名為日初太子。

爾時四國王等各各為子標瑞立名,咸悉不知並是釋迦菩薩大威神力之所顯現。然諸王子並久積勝因,有大願力,各將眷屬,隨聖來生。所以影勝應期,亦是異人間出,遂使初生之日,五百大臣皆生一子,隨其族姓而為立名。其影勝太子,置八乳母而保養之。日就月將,如蓮華出水,其所習學,經書技藝、曆數算計,及一切剎利灌頂王法,無所不解,更復留心工巧之處,及調象馭馬、乘車等法,彎弓走箭、搭索之方,擊劍治瘡,眾術皆盡;四種明處,貫練無遺。並五百大臣之子,亦悉通達。

後於異時,太子監國,因於暇日,乘象遊行,乃見人間徵斂賦稅。便問從者:「此輩何故有所徵求?」答曰:「彼是隣國央伽王使,遠來收索。」太子問曰:「我國何故輸稅與他?」答曰:「久來若此。」是時太子即召使人問曰:「彼國是剎利灌頂王,我國亦是剎利灌頂王,統化不同,人民各異。何緣越國踰限,就此徵求?宜可即還,從茲永絕。」其使聞已,便作是念:「今此太子,稟性剛獷,意欲違盟,令我空返。我等今者可就大蓮華而為徵索。」既見王已,還勅依舊徵收。太子卻歸,還逢此使如前徵索不止,太子告曰:「我已發遣,何得尚留?即還為善,若不去者必加嚴罰。」諸人懷懼,相率俱還,至國具奏王知:「其影勝太子,為人獷暴,違盟負信,不受徵科,幸願大王早為先策。如其不爾,恐招後患。」時王即以伽他答使臣曰:

「樹木在萌芽,  爪甲便能斷;
 扶踈大連抱,  斤斧莫能摧。」

爾時央伽王大怒,便發使致書大蓮華王曰:「影勝逆命,係頸送來。若不然者,我當自往就彼屠戮。宜知朕意。」蓮華聞已,君臣恐懼,唯憂亡國。便召影勝,責其違拒,並遣與書。影勝白言:「彼是剎利灌頂王,我國亦是剎利灌頂王,境界各殊,何緣供稅?唯願大王與我四兵,自共對決。」時蓮華王即自思忖,知其影勝堪謀大事,遂乃復書央伽王曰:「辱書賜追影勝,仍令繫頸馳送將來。但我此子,欲令紹繼先王,嚴告雖加,未敢從命。大王必欲雄力掩覆、勐氣相陵,橫野列兵,唯知待罪。」央伽披奏,忿怒非常,便勅合國徵兵,鍊磨器械:「我將親往,破滅蓮華,誅斬影勝。」遂興萬眾千軍,兵馬騰躍,旌旗蔽地,鐘鼓聒天,直入摩揭陀國。時蓮華大怖,即召影勝,付授四兵。於時太子既受王教,率大臣子,而宣令曰:「央伽與國宿讎,我今報復,寇賊入境,佇濟嘉謀。汝等世積功勳,受國恩寵,何方助我,破賊安人?」答曰:「某等雖無計略,敢竭股肱侍從太子。」爾時影勝說伽他曰:

「治國養黎人,  應當善守護;
 為他所侵奪,  萬姓失歸依。」

是時太子告諸人曰:「汝等同心共力衛護於我。」作是語已,號令三軍,兵馬咸發。時大蓮華王登高樓上,與諸侍衛前後圍遶觀望軍眾,謂諸臣曰:「此是誰兵?」答曰:「此是影勝太子兵。」王曰:「汝等應知,兵眾甚大。宜可號為兵眾影勝。」其中或稱此是大梯影勝,如是種種嘆美太子威德盛相。

爾時太子告諸人曰:「吾聞善戰者,不勞軍陣。今央伽王有大兵馬,其數甚多,不可爭鋒,致傷我眾。權謀秘決,擒獲為先。」即募驍雄,伺其無備,遂殺央伽。三軍六師,一時退散,爰整兵士,逐北前臨。彼國之人,不知王死,安城固守。時影勝太子即令鎗彼王頭,示於城內,仍宣令曰:「此是汝國央伽王頭,汝等可急開門。若不爾者,同時喪命。」眾聞大怖,即為開門,諸有大臣繫頸歸款,所有百姓無不順伏。是時影勝太子既入城已,遣使聞奏,還白父王:「幸承大王威嚴、臣人盡力,央伽逆命,今已斬除,合境無虞,遠安邇肅。」蓮華聞已,慶悅無量,即以種種衣服瓔珞嚴身之具,及七寶蓋送與影勝。即便令彼佔波為王,以代央伽。其國百姓,因共號為影勝大王。後時聖德神功,通被幽顯,人民豐樂,寇賊屏除,威德嘉聲,流佈遐邇。

後於異時,蓮華王崩,摩揭陀國諸群臣等告哀請還,統治本國。是時影勝即以佔波國事付彼舊臣,嚴駕星馳,赴哀歸國。服制既畢,紹繼父王,以法化人,風調雨順,百穀豐熟,兆庶又安。立德轉高,隣國慕化,無諸怨賊。

爾時中方有一婆羅門子,欲學法術,遍行諸處,漸至南方。其南天竺,有大婆羅門名曰地師,善明四論,世號大師。即便詣彼師所,頂禮其足,叉手白言:「我於師所,為弟子禮。」彼即問曰:「欲何所學?」答曰:「我今學四明大論。」師曰:「任隨所學。」即便學諸事法。婆羅門法,每月三日,諸事皆悉不作,或時洗浴、或入城市、或火中燒木。既到是日,諸婆羅門子,共往取木欲燒,隨路而去。便即相問種姓生處,犢子等四姓,隨一而說。復相問言:「汝是何方?」一即說言:「我是東方。」或有說言:「我是南方。」或有說言:「我是西方。」或有說言:「我是北方。」復作是言:「彼諸國土,我悉見聞。」即伽他曰:

「智慧出東方,  兩舌在西國,
 敬順生南國,  惡口居北方。」

婆羅門子等作如是言:「諸處悉知,不知中國如何?」諸弟子等諮其師曰:「鄔波馱耶!我今欲往中國見彼國土,復欲於彼水中洗浴,承事參禮彼方諸師。彼國論師,我欲伏之,我等名稱,必遠知聞,多獲珍財,而為利益。」彼婆羅門,於弟子處甚生愛念,所有衣物分給弟子,資緣既辦,共往中國。隨路而行,或有諸餘智人來者,與其言論悉皆得勝,或有得服、以瓶盛灰打其頭上;或有諸人,來學騎術弓箭戰具,咸悉教之;或有諸人,以香花等幢幡寶蓋,而來迎之。復有無量諸人皆悉來至,而師事之。漸漸遊行所經諸國,城邑村落悉皆得勝,方至中國。時婆羅門作是念曰:「我聞諸有智人並在王門。我等今日亦應往彼,而當伏之,猶如何等?譬如大樹根及枝葉,我所經諸處論議得勝者,猶如枝葉,若於王邊而得勝者,由如罰根,我今宜往王所。」即便往去。既至其所,咒願王曰:「長壽無諸災障。」立住一面,而白王言:「我於師所,承得少多學問,願欲與王國內諸師共為談論。」王即告曰:「任自隨意。」王又告諸臣曰:「我此國中,有如是婆羅門,能與彼人論議不?」諸臣答曰:「有那羅村中婆羅門,解四明論,智慧如火。彼自造論,題名摩吒羅。」王曰:「喚彼鄔波馱耶來。」大臣依命請至王所,同前咒願。王即告曰:「汝能與彼婆羅門,於我前論議不?」彼答曰:「承王威命,盡其力能,敢為酬對。」當即依法作曼荼羅,兩邊施座。王即勅曰:「誰當先與?」大臣答曰:「客婆羅門名曰地師,可令先首。」彼既先與,誦五百頌已便住默然。時摩吒羅覆誦其頌,出多過失,即便告言:「其誦言義甚不相當,不合道理。」地師聞已,便即默然,無所言說。論議之法,默然不答便是墮負。王告臣曰:「誰為得勝?誰是不如?」大臣答言:「摩吒囉論議得勝。」其王心悅,作如是言:「我國界內,亦有如是聰明大智慧人。」王問:「鄔波馱耶住何聚落?」答曰:「那羅村。」王即賞賜:「那羅村,任汝受用。」

世人常法,悉欲求樂。有諸婆羅門女,比求夫婿,竟未能得。時摩吒羅便於自類取妻,共住歡娛。不久乃生一子,廣為設會。其子體長,便與立字名為長體。以種種供給養育,漸漸長大,教其藝業,所謂算計手印、婆羅門行、洗淨取灰取土、讚歎四薜陀書、祭祀讀誦,施受六種悉得成就。後於異時,復誕一女,其女眼目如鸜鵒鳥。諸親會集,建立名字,號為鸜鵒。其女養育,漸長成已,父教文字論義之法。後於異時,共兄論義,互相擊難。妹得勝時,父告子言:「汝是男子,被女論勝。我若無後,所有受用,必輸失他。」

於後有南天竺國,有婆羅門童子名曰底沙,善明無後世論。為求法故,從南方來至摩吒羅所,禮其足已,白言:「大師!我欲於鄔波馱耶處學問。」問曰:「欲學何藝?」白言:「欲學無後世論。」報曰:「任汝所作。」既受法已,若放學時,論說之事,如前廣說。其童子底沙後在王前共師論,各立兩宗。此摩吒羅最為年尊,可應先舉。其摩吒囉便作是念:「彼婆羅門子,新學論成,恐難不得,今應捉彼錯處。」作是念已,時摩吒囉即先舉出長五百頌。彼婆羅門子復頌答已,便捉過失:「此是非言,此言非類,此說不可。」彼遂默然而住。凡論難不如,無言答者,是為墮負。於時國王問大臣曰:「此誰得勝?」臣白王曰:「底沙婆羅門為勝。」時王告言:「勝者賜其村邑。」時諸大臣前白王言:「若來論難得勝,即賜村邑,其摩揭陀國不久總盡。應取摩吒囉村,與彼受用。」時王告言:「如是。」即奪摩吒囉受用所封,與彼底沙。其摩吒囉即命妻曰:「賢首!宜速裝束,往詣餘方。」其妻問曰:「何故?」時夫答言:「我久承事國王,今論難之時不護於我,奪我村邑。」其妻裝束欲去。時諸親族既聞此事,即來問曰:「鄔波馱耶!何故裝束?」答言:「我久承事國王,論難之時不護於我,是故餘去。」親族報言:「此住甚好,於親族中,請住於此。」彼即頌曰:

「本國被人欺,  外國住最勝;
 不被欺之處,  是本國親族。」

時底沙婆羅門聞已,報言:「鄔波馱耶!我是客人,暫住即去;其邑受用,還當相與。」時摩吒囉,雖蒙恩惠亦不肯住。底沙又言:「且宜住此,分取半邑,我亦取半。」報曰:「善哉!」摩吒囉即命妻曰:「賢首!我久承事國王,不護於我,今底沙極大恩造,與我半邑。我以此女,與彼為妻。」妻曰:「待長子俱瑟恥羅。」其父即命子曰:「我久事王,於論難時不能護我。此底沙婆羅門,有大恩惠,分半邑與我。今嫁舍利,與彼為妻。」子白父言:「此之底沙,是父怨讎,奪邑將去,豈合為親?」父便報曰:「汝是愚癡,無所識知。」父母正意,子不敢違,即依禮法,嫁女與彼底沙。

時俱瑟恥羅便作是念:「我今被欺,但由少學寡聞。然此底沙婆羅門,為解無後世論,今時得勝,我亦應學。」作是念已即問:「諸人何處方國明解無後世論?」有人報曰:「南方最善。」彼即漸次而行,至南天竺,遍問國內:「誰明無後世論?」有人報曰:「某甲梵志。」彼既聞已,即詣梵志處,白言:「尊者,我欲事仁為師,願哀納受。」彼師即問言:「欲求何事?」答曰:「欲學無後世論。」梵志報言:「我不教授俗人居士。」彼即答言:「若如是者,我今出家。」梵志即與出家,便自要期:「我若不解此論者,終不剪爪。」爪既漸長,時人皆號長爪梵志。

於時舍利與底沙婆羅門,歡娛欲樂。時有淨天,久種善根,當受最後身,不樂生死,專求涅槃,不求後有。持最後身,從淨天沒,便於舍利腹中受胎。當受胎時,其母夢有人持炬入己腹中;復登大山、騰在虛空;又見大眾而禮己身。是時舍利於夢覺已,即向夫說如是等夢。其底沙婆羅門,雖解夢書,不閑此事。即往明解夢書婆羅門處,說言:「我妻昨夜作如是夢。」彼即答言:「其夢甚善。」婆羅門記曰:「當生善子,年至十四,即能善誦天帝等論。復於一切論難問答,得為最勝。所言登大山、騰虛空、眾禮等者,當得出家。有大威德,成就大戒,天人所敬。」作是記已,後於異時,底沙婆羅門而與舍利論難,舍利得勝。時底沙作如是念:「昔時論難,我已得勝。今時不如,此有何緣?」復作是念:「此應由胎,是彼威德。」乃於後時,十月滿足,生一男子,形貌端嚴,色相具足,身紫金色、頂圓若蓋、垂手過膝、額廣平正、鼻高修直,廣說如餘。乃至宗親集會,欲與立字,當作何名?父曰:「此兒宜可將詣外翁,當與立字。」既至翁處,白言:「大翁!此子當立何字?」其翁告曰:「既是底沙之子,宜可名為鄔波底沙。」使將兒還,底沙問曰:「子立何名?」報曰:「名為鄔波底沙。」於時底沙便作是念:「此子既與父族為名,我今更與母族為字,名舍利子。」時人或云「舍利子」或云「鄔波底沙」。即以孩兒,付八乳母。時母養育,以上乳酪,及以醍醐,而供給之,速得長成,如蓮出水。既漸長大,令修學業,世間技藝悉皆通達,四薜陀論總蘊在懷。至年十六,善解帝釋聲明,能伏他論。後於異時,遂於父前誦薜陀等論,子白父言:「向所誦者,是何義趣?」父曰:「我今不知。」答曰:「此所誦者,是古昔仙人所作讚誦。時人雖不知義,仙人讚頌非無義理。」其舍利子,學既勝於諸人,其父先有五百弟子悉歸舍利子。爾時舍利子教諸弟子,所有明論,無不周悉。

爾時林圍聚落,有一大臣名曰形影,於此而住,大富多財,受用豐足。娶妻雖久,了無子息,常希男子,在處祈求,所有山林樹神,無不祈請,如是廣說。時有最後生人,從天沒已,來託母腹,廣說如上。既誕子已,廣設親會,欲立名字,諸人報言:「既是天抱將來,可名天抱,亦名目乾連。」時彼長者即以孩兒,付八乳母,養育長成,如蓮出水,乃至廣說,六種法事,四薜陀論,悉皆通達。

時彼天抱教五百弟子,學罷之時,五百弟子誦讚入城。其鄔波底沙諸弟子等,亦誦讚入城。爾時底沙弟子報目連弟子曰:「仁等何故錯誦論文?」彼問:「如何?」復問:「仁等於何處學?」答曰:「我之師主,猶如日月,具一切智。在林圍聚落,有大臣子名目乾連,我於彼學。」鄔波底沙弟子,學問具足,無有畏懼,情懷喜悅,即往親教師邊。師既見來,問曰:「何故喜悅?」答言:「無事。」師即以頌曰:

「所有內情意,  亦應準可知;
 以聲色根形,  知隱不可得。」

說是頌已,告弟子曰:「必應有事。」時諸弟子以緣具說,師即報曰:「彼所誦者,是我迴文,並皆不錯。」弟子聞已,默而不喜。

爾時目乾連弟子等,往詣師處,悉皆不喜,師見問曰:「何故不樂?」答曰:「無事。」師即報言:「必應有事,何故不說?」是時弟子以緣具說,師言:「彼所誦者,然彼師主聰明智慧,所是長論短論、促文引文,極甚巧妙。」爾時二師互相知聞,欲求相見。時鄔波底沙詣其父所白言:「我欲暫往林圍聚落。」父問:「何故?」答言:「彼有大臣名曰形影,有子名為俱哩多,我欲相見。」父曰:「彼人智慧,可勝於汝。」子報父曰:「智慧不勝,然彼大富多財,眾人嘆美。」時鄔波底沙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財人亦尊;
 若有多聞者,  咸共尊承事。」

父聞子語,而告子曰:「彼若來此,當可教授,不應往就。」時俱哩多詣父白言:「我欲往那剌陀聚落。」父言:「何故?」子白父言:「彼有婆羅門名曰底沙,有子名鄔波底沙,欲往相見。」父告子曰:「彼富於汝。」子言:「不富於我,然彼智慧勝於我故。」時俱哩多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聞人亦尊;
 若有多財者,  咸共尊承事。」

父告子曰:「彼若來此,應與財物,不應往就。」後於異時,王舍城中有大節會。時王常法,或自往詣、或使太子。王有別緣,不獲自出,即遣太子未生怨去,出城遊戲。於時形影聞太子出遊,便作是念:「影勝王死,未生太子當繼王位,我俱哩多承事為臣。」作是念已,而告子曰:「汝可往彼遊戲之處,安四高座,所為:王座、大臣座、音聲座、婆羅門座。」復告子曰:「汝宜於大臣座上坐。」聞父語已,即詣往坐。是時底沙,亦聞影勝王遣太子出城遊戲,即告子曰:「汝應往彼看四高座,汝將瓶缽及以錫杖置第三座,汝於第四高座上坐,日出日沒所有論師,非與汝等。」子聞依教,即詣往坐。時諸人等,種種音樂歌詠讚歎,鄔波底沙默然而住。諸人見已,各相謂曰:「此人必應大愚,非愚大智,所以默然。」時諸音樂,悉皆停住。於時俱哩多問鄔波底沙曰:「汝見音樂歌詠人不?」答曰:「我整內觀,不見斯事。」報曰:「不見,耳可不聞?」鄔波底沙以伽他答曰:

「死皮筋作樂,  令眾有歡喜;
 無常急若輪,  智者知非樂。」

時俱哩多及以眾人聞說頌已,便即問曰:「汝是鄔波底沙不?」報曰:「大眾當知!我是鄔波底沙。」即問俱哩多曰:「汝見如上音樂等不?」答曰:「不見。」又復報曰:「汝貪內觀,耳可不聞。」時俱哩多以伽他答曰:「一切瓔珞等,莊嚴身受重,作舞動形軀,皆是虛誑攝。歌詠作戲者,譬如號叫聲,此等皆無常,思之有何樂。」

爾時鄔波底沙告言:「汝是俱哩多耶?」眾人答曰:「如是。」鄔波底沙報曰:「我為汝來,共汝出家。」俱哩多答曰:「所為諸祭祀,及祭祀火神,求福修苦行,斯其果報皆在手中。家是大臣之種,我常乘象,何為出家?」爾時鄔波底沙說伽他曰:

「樹若欲倒時,  枝葉不相濟;
 死時亦如是,  受用不能救。」

爾時鄔波底沙說伽他已,告曰:「仁來!同共出家。」答曰:「我問父母。」告言:「好去。」如是語時,此俱哩多即至父所,白言:「願父放我,清信出家,從家出家。」其父告曰:「所為諸祭祀,及祭火神法,求苦修行所得果報,汝今已獲。復是大臣之子、乘象之士,當作大臣,何為出家?」時俱哩多即於父前,說伽他曰:

「寧於林內樹皮衣,  共獸同居食諸果;
 不緣國事禁閉縛,  智者不為恐懼事。」

父聞頌已,告曰:「唯汝一子,如初月輪,愛之若此,如前廣說。凡是兒子,皆依父母,志願不移,從汝出家。」既蒙許已,於時同侶咸並到來,時俱哩多即發勝心,策勵身意,往那剌陀村。其鄔波底沙,常樂寂靜,在阿蘭若處,領諸弟子有五百人,令誦梵靜神咒。時俱哩多漸次而行,至那剌陀聚落,問諸人曰:「鄔波底沙今在何處?」村人答曰:「今在阿蘭若處,領五百眾,誦梵靜神咒。」時俱哩多即往阿蘭若處,既相見已,報鄔波底沙曰:「出家之事,今正是時。」鄔波底沙曰:「仁得父命放出家耶?」答曰:「得也。」鄔波底沙語俱哩多曰:「仁今暫住,我亦問父,令我出家不?」俱哩多曰:「仁今去問,何時得來?」答曰:「暫去即來。」鄔波底沙至父母處,白父母曰:「今有啟請,願垂哀愍,我意欲求清淨出家。」父母報曰:「甚為善事,如汝所願任汝出家。」爾時鄔波底沙還至俱哩多處,白言:「俱哩多!父母已聽,來共出家。」又問:「眾人!汝等父母放出家不?」眾人答曰:「已聽。」時俱哩多曰:「我問父母,已淹日月,仁作何計,來去速還?」答曰:「汝家因緣,厚重牢禁,所以來遲。我家累輕,是故來早。非但今日,乃至五百生來,曾已出家。又常發願,願當生處非貴非賤,處中而生。緣此縛輕,所以來速。」時俱哩多告眾人曰:「我宗高貴,今欲出家,豈得隨宜?共往王城,問諸淨梵。」

於時六師外道在彼城中,皆悉自謂俱得神通自在無礙。其鄔波底沙、俱哩多等,即問六師脯剌拏曰:「行何法眼?習何教法?復得何果?若持梵行獲何殊勝?」彼師答曰:「我如是見、我如是說:『無與、無愛、無見、無祭祀、無善行、無惡行、無善惡業報異熟果、無今世、無後世、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世間無阿羅漢、正行正成就、若見此世後世者,於此自法證明神通,說得圓成: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唯受此生,斷後世有,命終即壞。四大共成,假為人身。是命斷時,四大各歸本處,第五空界。諸根即轉,將此死尸,於林間焚燒,既變為灰,骸骨鴿色,即無人也。乃知了已,智者行施及受施者,所是說有之人,悉空妄說,虛叫之言,並皆愚夫。若是智者,了俱斷壞,知無後身。』」爾時俱哩多及鄔波底沙,作如是念:「此師住於非道、行於非智,仁者不應隨彼而學,修行嶮道。」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善教若如是,  非法當云何?」

說是語已,當知彼是如擊空器,擊已而去。次詣末羯利瞿闍離子處,白言:「仁者行何法眼?習何教法?復得何果?若持梵行獲何殊勝?」答曰:「我如是說,如是見:無因無緣。有情受苦無因無緣,得淨不由因緣,自然得淨無因無緣。有情無智慧、無見,無因無緣有情自然智慧有見。無力、無精進、無丈夫、無世力、無我形、無他形、無我作、無他作。一切有情、一切有命、一切有類,無處無居無觀。決定正道,有情歸依,苦樂覺悟,所謂六道眾生。」時俱哩多及鄔波底沙,作如是念:「此師住於非道、乘於邪道,智者遠離,此是嶮道。」如是知已,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若如此,  非法當云何?」

作是語已,如擊空器,知非而去。次往珊逝移毘剌知子處,白言:「仁者行何法眼?習何教法?復得何果?有何殊勝?修何梵行?」答言:「摩納婆!我於此處,作如是見、作如是說:汝應如是,為殺命故,應如是作,及教他作。應以自燒,及命他燒斫截害等。亦如是作,不與應取,於欲應行、妄語應作、酒等應飲。多積人山,利刀應殺、應剉為聚。如是種種殺害,無有罪業,亦無有報。於恆河南岸種種殺生,於北種種設會祭祀,無罪無福。若行佈施持戒精進等法,及以四攝,如不作者,得大果報。」爾時俱哩多、鄔波底沙共相謂曰:「此說非理,並是邪教,應當恐怖,智者遠離。」作是語已,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云何?」

作是語已,如擊空器,舍之而去。次詣阿市多雞舍甘跋羅子處,白言:「仁者行何法眼?作何教示?有何殊勝?修何梵行?復得何果?」彼便答曰:「摩納婆!我有如是見、如是說:復有七身。何等為七?所謂地、水、火、風、苦、樂及命,彼皆無作無所作、無化所化、無有損害,積聚安住,猶如木梢更互相持,彼皆不生,無變易故,至不相害。若福若罪、若以罪福、若苦若樂、若以苦樂,於彼七中,誰是丈夫能相殺害?能殺所殺皆無主宰,不壞世間。命於六身,居竅而住、與六為主,終無損害,於中亦無能相害者,亦無鬪諍。無有悟者,亦無發悟、亦無憶念、無有省者,亦無表者,無表示者,凡有一萬四千六百發趣度門,以為上首。復有五業:三是應作、二是所作,亦有全業亦有半業。六萬四千觀屬,六十中劫,一百三十那剌迦諸根。復有一百三十六病界,四萬九千龍眷屬、四萬九千妙翅鳥、四萬九千尼揵子眷屬、四萬九千外道眷屬。七有名劫、七無名劫、七阿蘇羅世、七毘舍遮世、七天居、七人間、七大池、七小池、七大夢、七百小夢、七大巔坑、七百小巔坑、七大悟、七百小悟,六端嚴生、十增長以大丈夫。此是八萬四千大劫,於中愚夫智者,莫不流轉已而得苦盡,然始解脫。譬如以線纏系重物,從高擲下,而轉線盡。愚夫智者,亦復如是,經於八萬四千劫中流轉生死,至劫終已而得解脫。於中若沙門婆羅門,能作如是語:『我以此禁戒,勤苦修梵行。未成熟者,令成熟。其成熟者,苦盡獲果。』作此說者,無有是處。然苦樂當住,無有增減,不可得知。我如是說:『了知生死,是實不虛。』」作此說已,時俱哩多及鄔波底沙,咸作是念:「然此教師,住於非道,猶如嶮路,智者應當遠離於彼。」作是念已,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云何?」

說是頌已,如擊空器等,廣說如前。次詣昵揭爛陀子處,白言:「仁者行何法眼?作何教示?有何殊勝?有何梵行?復得何果?」答曰:「我如是見、我如是說:一切有情所受果報,皆由宿業。過去惡業,今修梵行而得苦盡。今修善業因緣獲果,更不造惡,當得漏盡。漏既盡已,苦業俱盡。苦果既盡,得至邊際。」爾時俱哩多、鄔波底沙聞是語已,便作是念:「此師說者,亦住非道,猶如險道,智者應離。」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云何?」

說是頌已,如擊空器等,廣如前說,便即舍去。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第一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翻經...

說罪要行法

說罪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每於半月月盡憶所犯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菩薩瓔珞本業經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集眾品第一...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白...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註音版】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未曾有經

佛說未曾有經 後漢失譯人名出古舊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佛教詞典】即空

(術語)三諦中之空諦。謂一切法非滅卻,然後始空也。...

【佛教詞典】金光明經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門人灌頂筆錄。略稱金光明文句...

「媽媽」到底值多少錢

世界上2/3的財富是由人創造的,因此可以說,盡心盡責養...

灌甘蔗喻

過去有兩個人,同時種植甘蔗並約定說:種植好的有獎賞...

於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由於現前現住安立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

兩場助念帶給我的觸動

3月16日一大早,起床後,我習慣地看一眼微信,突然看到...

亡者有瑞相,能否判斷已往生極樂

問: 我們這裡有一座淨土寺,成立了助念團,好多居士...

修無常觀能使自己精進修學

警世非常,覺諸幻化。 這是透過無常觀,策發我們的出離...

只要發堅固心和長遠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調整心態比你佛號數目更重要

淨土宗一般人的盲點在哪裡?在第一個。我相信淨土宗的...

這是大孝中的大孝

【原文】 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

為何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

何事勸人生彼國,只緣此土道難成

為什麼只是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歷代祖師大德有智...

【視頻】《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占察懺行法與儀軌

占察懺行法與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