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明正理門論

大域龍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

大域龍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論曰。為欲簡持能立能破義中真實故造斯論。頌曰。

 宗等多言說能立  是中唯隨自意樂
 為所成立說名宗  非彼相違義能遣

論曰。能立過義印真實義。此論今作宗等多言說能立。如是等此言為顯由緒所詮所為。言由緒者。為由利益諸有情等。為緣緒故。言所詮者。謂所詮義即宗等也。所為事者。為欲印定實義故也。若其為顯由緒等果。於此論初置斯言者。由於餘處已顯此義故。猶如現量。何謂餘顯解論後時由此於初不應說故。若爾非論分故。猶若餘言由於餘處已顯此義。此因不成。解論後時方曉義者。覺慧先聞於由緒等。若不了知初便不轉。由斯解故方契後時非論分故。此亦不成。設如斯意既非經故復非其釋必非支分。誰釋此經誰經此釋。是故當知。如天授語非其支分。諸論由緒亦成分故。此因有故遠離非成。餘復難言勿造斯論無由緒等故。如狂人言為顯此因不成。答曰。所謂能立能過義等。若言如是勿造斯論。述已顯義故。如第二理門惡叉波拕已說宗等相。此因彼言顯不成故。豈非能立等有印實義。然此論等不印實義故不成過。上來已辯論主標宗。自下本文隨次當釋。宗等多言說能立者。由宗因喻多言辯說。他未了義為開示故。此之多言於論式等說名能立。又以一言說能立者。為顯總成一能立性。由此應知。隨有所闕名能立過。言是中者起論端義或簡持義。是宗等中故名是中。所言唯者。是簡別義。隨自意顯。不顧論宗隨自意立。樂為所立。謂不樂為能成立性。若異此者。說所成立。似因似喻應亦名宗。為顯離餘立宗過失故。言非彼相違義能遣。若非違義言聲所遣。如立一切言皆是妄。或先所立宗義相違。如獯狐子立聲為常。又若於中由不共故無有比量為極成言相違義遣。如說懷兔非月有故。又於有法即彼所立為此極成現量比量相違義遣。如有成立聲非所聞瓶是常等。諸有說言。宗因相違名宗違者。此非宗過。以於此中立聲為常。一切皆是無常故者。是喻方便惡立異法由合喻顯非一切故。此因非有。以聲攝在一切中故。或是所立一分義故。此義不成。名因過失。喻亦有過。由異法喻先顯宗無後說因無。應如是言無常一切。是謂非非一切故義。然此倒說一切無常。是故此中喻亦有過。如是已說宗及似宗因與似因多是宗法。此差別相今當顯示。頌曰。

 宗法於同品  謂有非有俱
 於異品各三  有非有及二

論曰。豈不總以樂所成立合說為宗。云何此中乃言宗者唯取有法。此無有失。以其總聲於別亦轉。如言燒衣。或有宗聲唯詮於法。此中宗法。唯取立論及敵論者決定同許。於同品中有非有等亦復如是。何以故。今此唯依證了因故。但由智力了所說義。非如生因由能起用。若爾既取智為了因。是言便失能成立義。此亦不然。令彼憶念本極成故。是故此中唯取彼此俱定許義。即為善說。由是若有彼此不同許。定非宗法。如有成立聲是無常眼所見故。又若敵論不同許者。如對顯論所作性故。又若猶豫。如依煙等起疑惑時。成立大種和合火有。以現煙故。或於是處有法不成。如成立我其體週遍於一切處。生樂等故。如是所說。一切品類所有言詞皆非能立。於其同品有非有等。亦隨所應當如是說。於當所說因與相違及不定中。唯有共許決定言詞。說名能立。或名能破。非互不成。猶豫言詞復待成故。夫立宗法。理應更以餘法為因成立此法。若即成立有法為有。或立為無。如有成立最勝為有。現見別物有總類故。或立為無。不可得故。其義云何。此中但立別物定有。一因為宗不立最勝。故無此失。若立為無。亦假安立不可得法。是故亦無有有法過。若以有法立餘有法。或立其法。如以煙立火。或以火立觸。其義云何。今於此中非以成立火觸為宗。但為成立此相應物。若不爾者。依煙立火依火立觸。應成宗義一分為因。又於此中非欲成立。火觸有性共知有故。又於此中觀所成故。立法有法非德有德故無有過。重說頌言。

 有法非成於有法  及法此非成有法
 但由法故成其法  如是成立於有法

論曰。若有成立聲非是常。業等應常故。常應可得故如是云何名為宗法。此說彼過由因宗門。以有所立說應言故。以先立常無形礙故。後但立宗斥彼因過。若如是立聲是無常。所作非常故。常非所作故。此復云何。是喻方便同法異法如其次第宣說其因。宗定隨逐及宗無處定無因故。以於此中由合顯示所作性因。如是此聲定是所作。非非所作。此所作性定是宗法。重說頌言。

 說因宗所隨  宗無因不有
 依第五顯喻  由合故知因

論曰。由此已釋反破方便以所作性於無常見故。於常不見故。如是成立聲非是常。應非作故。是故順成反破方便非別解因。如破數論我已廣辯。故應且止廣諍傍論。

如是宗法三種差別謂同品。有非有及俱先除及字此中若品與所立法隣近均等說名同品以一切義皆名品故若所立無說立異品。非與同品相違。或異若相違者。應唯簡別。若別異者應無有因。由此道理所作性故能成無常及無我等不相違故。若法能成相違所立。是相違過即名似因。如無違法相違亦爾。所成法無定無有故。非如瓶等因成猶豫於彼展轉無中有故。以所作性現見離瓶於衣等有非離無常於無我等此因有故。云何別法於別處轉。由彼相似不說異名言即是此故無有失。若不說異云何此因說名宗法。此中但說定是宗法。不欲說言唯是宗法。若爾同品應亦名宗。不然別處說所成故因必無異方成比量故不相似。又此一一各有三種。謂於一切同品有中。於其異品或有非有及有非有。於其同品非有及俱。各有如是三種差別。若無常宗全無異品對不立有虛空等論。云何得說彼處此無。若彼無有於彼不轉全無有疑故無此過。如是合成九種宗法。隨其次第略辯其相。謂立聲常所量性故。或立無常所作性故。或立勤勇無間所發無常性故。或立為常所作性故。或立為常所聞性故。或立為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或非勤勇無間所發無常性故。或立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或立為常無觸對故。如是九種二頌所攝。頌曰。

 常無常勤勇  恆住堅牢性
 非勤遷不變  由所量等九
 所量作無常  作性聞勇發
 無常勇無觸  依常性等九

論曰。如是分別。說名為因。相違不定。故本頌言。

 於同有及二  在異無是因
 翻此名相違  所餘皆不定

此中唯有二種名因。謂於同品一切遍有異品遍無。及於同品通有非有。異品遍無。於初後三各取中一。復唯二種說名相違。能倒立故。謂於異品有及二種。於其同品一切遍無。第二三中取初後二。所餘五種因及相違皆不決定。是疑因義。又於一切因等相中。皆說所說一數同類勿說二相。更互相違共集一處猶為因等。或於一相同作事故成不遍因。理應四種。名不定因二俱有故。所聞云何由不共故。以若不共所成立法。所有差別遍攝一切。皆是疑因。唯彼有性彼所攝故。一向離故。諸有皆共無簡別因。此唯於彼俱不相違是疑因性。若於其中俱分是有亦是定因。簡別餘故。是名差別。若對許有聲性是常此應成因。若於爾時無有顯示。所作性等是無常因。容有此義。然俱可得一義相違不容有故是猶豫因。又於此中現教力勝故。應依此思求決定攝上。頌言。

 若法是不共  共決定相違
 遍一切於彼  皆是疑因性
 邪證法有法  自性或差別
 此成相違因  若無所違害
 觀宗法審察  若所樂違害
 成躊躇顛倒  異此無似因

諭曰。如是已辯因及似因。喻及似喻我今當說。頌曰。

 說因宗所隨  宗無因不有
 此二名譬喻  餘皆此相似

論曰。喻有二種。同法異法。同法者。謂立聲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以諸勤勇無間所發皆見無常猶如瓶等。異法者。謂諸有常住見。非勤勇無間所發。如虛空等。前是遮詮後唯止濫。由合及離比度義故。由是雖對不立實有。太虛空等而得顯示。無有宗處無因義成。復以何緣第一說因宗所隨逐。第二說宗無因不有。不說因無宗不有耶。由如是說。能顯示因同品定有異品遍無非顛倒說。又說頌言。

 應以非作證其常  或以無常成所作
 若爾應成非所說  不遍非樂等合離

論曰。如是已說。二法合離順反兩喻。餘此相似是似喻義。何謂此餘。謂於是處所立能立及不同品雖有合離而顛倒說。或於是處不作合離。唯現所立能立俱有異品俱無。如是二法。或有隨一不成不遣。或有二俱不成不遣。如立聲常無觸對故。同法喻言。諸無觸對見彼皆常。如業如極微如瓶等。異法喻言。謂諸無常見有觸對。如極微如業如虛空等。由此已說同法喻中有法不成。謂對不許常虛空等為要具二。譬喻言詞方成能立。為如其因但隨說一。若就正理應具說二。由是具足顯示所立不離其因。以具顯示同品定有異品遍無。能正對治相違不定。若有於此一分已成。隨說一分亦成能立。若如其聲兩義同許俱不須說。或由義准一能顯二。又比量中唯見此理。若所比處此相審定。於餘同類念此定有。於彼無處念此遍無。是故由此生決定解。故本頌言。

 如自決定已  悕他決定生
 說宗法相應  所立餘遠離

論曰。為於所比顯宗法性故說因言。為顯於此不相離性故說喻言。為顯所比故說宗言。於所比中除此更無其餘支分。由是遮遣餘審察等及與合結。若爾喻言應非異分。顯因義故。事雖實爾。然此因言唯為顯了是宗法性。非為顯了同品異品有性無性。故須別說同異喻言。若唯因言所詮表義說名為因。斯有何失。復有何得。別說喻分是名為得。應如世間所說方便。與其因義都不相應。若爾何失。此說但應類所立義無有功能非能立義。由彼但說所作性故。所類同法不說能立所成立義。又因喻別此有所立。同法異法終不能顯。因與所立不相離性。是故但有類所立義然無功能。何故無能。以同喻中不必宗法宗義相類。此復餘譬所成立故。應成無窮。又不必定有諸品類。非異品中不顯無性。有所簡別能為譬喻。故說頌言。

 若因唯所立  或差別相類
 譬喻應無窮  及遮遣異品

論曰。世間但顯宗因異品。同處有性為異法喻。非宗無處因不有性故定無能。若唯宗法是因性者。其有不定應亦成因。云何具有所立能立及異品法二種譬喻而有此失。若於爾時所立異品非一種類便有此失。如初後三各最後喻故定三相唯為顯因。由是道理雖一切分皆能為因顯了所立。然唯一分且說為因。如是略說宗等及似。即此多言說名能立及似能立。隨其所應為開悟他。說此能立及似能立。為自開悟唯有現量及與比量。彼聲喻等攝在此中故唯二量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離此二別有所量為了知彼更立餘量。故本頌言。

 現量除分別  餘所說因生

論曰。此中現量除分別者。謂若有智於色等境。遠離一切種類名言。假立無異諸門分別。由不共緣現現別轉故名現量。故說頌言。

 有法非一相  根非一切行
 唯內證離言  是色根境界

論曰。意地亦有離諸分別唯證行轉。又於貪等諸自證分。諸修定者離教分別。皆是現量。又於此中無別量果。以即此體似義生故。似有用故。假說為量。若於貪等諸自證分亦是現量。何故此中除分別智。不遮此中自證現量。無分別故。但於此中了餘境分不名現量。由此即說憶念比度悕求疑智惑亂智等。於鹿愛等皆非現量。隨先所受分別轉故。如是一切世俗有中瓶等數等舉等有性瓶性等智。皆似現量。於實有中作餘行相。假合餘義分別轉故。

已說現量。當說比量。餘所說因生者。謂智是前智。餘從如所說能立因生。是緣彼義。此有二種。謂於所比審觀察智。從現量生或比量生。及憶此因與所立宗不相離念。由是成前舉所說力念因同品定有等故。是近及遠比度因故俱名比量。此依作具作者而說。如是應知。悟他比量亦不離此得成能立。故說頌言。

 一事有多法  相非一切行
 唯由簡別餘  表定能隨逐
 如是能相者  亦有眾多法
 唯不越所相  能表示非餘

論曰。何故此中與前現量。別異建立為現二門。此處亦應於其比果說為比量。彼處亦應於其現因說為現量。俱不遮止。已說能立及似能立。當說能破及似能破。頌曰。

 能破闕等言  似破謂諸類

論曰。此中能破闕等言者。謂前所說闕等言詞諸分過失。彼一一言皆名能破。由彼一一能顯前宗非善說故。所言似破謂諸類者。諸同法等相似過類名似能破。由彼多分於善比量。為迷惑他而施設故。不能顯示前宗不善。由彼非理而破斥故。及能破處而施設故。是彼類故說名過類。若於非理立比量中如是施設。或不了知比量過失。或即為顯彼過失門。不名過類。頌曰。

 示現異品故  由同法異立
 同法相似餘  由異法分別
 差別名分別  應一成無異
 顯所立餘因  名可得相似
 難義別疑因  故說名猶豫
 說異品義故  非愛名義准

論曰。此中示現異品故由同法異立同法相似者。顛倒成立故名異立。此依作具作者而說。同法即是相似故名同法相似。一切攝立中相似過類故。言相似者是不男聲。能破相應故。或隨結頌故。云何同法相似。能破於所作中說能作故。傳生起故。作如是說。後隨所應亦如是說。今於此中由同法喻顛倒成立。是故說名同法相似。如有成立聲是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此以虛空為異法喻。有顯虛空為同法喻。無質等故立聲為常。如是即此所說因中瓶應為同法。而異品虛空說為同法。由是說為同法相似。餘由異法者。謂異法相似。是前同法相似之餘。示現異品由異法喻顛倒而立。二種喻中如前安立瓶為異法。是故說為異法相似。分別差別名分別者。前說示現等故。今說分別差別故。應知分別同法差別。謂如前說瓶為同法。於彼同法有可燒等差別義故。是則瓶應無常非聲。聲應是常不可燒等有差別故。由此分別顛倒所立。是故說名分別相似所言應一成無異者。示現同法前已說故。由此與彼應成一故。彼者是誰。以更不聞異方便故。相隣近故。應知是宗成無異者成無異過。即由此言義可知故不說其名。是誰與誰共成無異不別說故。即此一切與彼一切。如有說言。若見瓶等有同法故。即合餘法亦無別異。一切瓶法聲應皆有。是則一切更互法同應成一性。彼中抑成無別異過。亦為顯示瓶聲差別。不甚異前分別相似故應別說。若以勤勇無間所發成立無常。欲顯俱是非畢竟性。則成宗因無別異過。抑此令成無別異性。是故說名無異。相似有說此因如能成立。所成立法亦能成立。此相違法由無別異。是故說名無異相似。顯所立餘因名可得相似者。謂若顯示所立宗法餘因可得。是則說名可得相似。謂有說言。如前成立聲是無常。此非正因。於電光等由現見等餘因可得無常成故。以若離此而得有彼此非彼因。有餘於此別作方便。謂此非彼無常正因由不遍故。如說叢林。皆有思慮有睡眠故。難義別疑因故說名猶豫者。過類相應故女聲說。此中分別宗義別異因成不定。是故說名猶豫相似。或複分別因義別異故。名猶豫相似過類。謂有說言。如前成立聲是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現見勤勇無間所發。或顯或生故成猶豫。今所成立為顯為生。是故不應以如是因證無常義。說異品義故非愛名義准者。謂有說言。若以勤勇無間所發說無常者。義準則應若非勤勇無間所發。諸電光等皆應是常。如是名為義准相似。應知此中略去後句是故但名猶豫義准。復由何義。此同法等相似過類。異因明師所說次第。似破同故。頌曰。

 由此同法等  多疑故似彼

論曰。多言為顯或有異難。及為顯似不成因過。此中前四與我所說譬喻方便都不相應。且隨世間譬喻方便。雖不顯因是決定性。然攝其體故作是說。由用不定同法等因。成立自宗方便說他。亦有此法。由是便成似共不定。或復成似相違決定。若言唯為成立自宗。云何不定得名能破。非即說此以為能破。難不定言說名不定。於能詮中說所詮故。無有此過。餘處亦應如是安立。若所立量有不定過。或復決定同法等因有所成立。即名能破。是等難故。若現見力比量不能遮遣其性。如有成立聲非所聞猶如瓶等。以現見聲是所聞故。不應以其是所聞性遮遣無常。非唯不見能遮遣故若不爾者亦應遣常。第二無異相似。是似不成因過。彼以本無而生增益所立。為作宗因成一過故。此以本無而生極成因法證滅後無。若即立彼可成能破。第三無異相似。成立違害所立難故。成似由可燒等不決定故。若是決定可成相違可得相似。所立不定故成其似。若所立因於常亦有可成能破第二可得。雖是不遍餘類無故似不成過。若所立無可名能破。非於此中欲立一切皆是無常。猶豫相似。謂以勤勇無間所發。得成立滅壞。若以生起增益所立。作不定過。此似不定。若於所立不起分別。但簡別因生起為難。此似不成。由於此中不欲唯生。成立滅壞。若生若顯悉皆滅壞。非不定故。義准相似。謂以顛倒不定為難故似不定。若非勤勇無間所發立常無常。或唯勤勇無間所發無常。非餘可成能破。頌曰。

 若因至不至  三時非愛言
 至非至無因  是名似因闕

論曰。若因至不至三時非愛言至非至無因者。於至不至作非愛言。若能立因至所立宗而成立者。無差別故應非所立。如池海水相合無異。又若不成應非相至。所立若成此是誰因。若能立因不至所立不至非因。無差別故應不成因。是名為至非至相似。又於三時作非愛言。若能立因在所立前未有所立。此是誰因。若言在後。所立已成復何須因。若俱時者。因與有因皆不成就。如牛兩角。如是名為無因相似。此中如前次第異者。由俱說名似因闕故。所以者何。非理誹撥一切因故。此中何理唯不至同。故雖因相相應亦不名因。如是何理唯在所立前不得因名故即非能立。又於此中有自害過。遮遣同故。如是且於言因及慧所成立中有似因闕。於義因中有似不成。非理誹撥諸法因故。如前二因。於義所立俱非所作。能作性故。不應正理。若以正理而誹撥時。可名能破。頌曰。

   說前無因故  應無有所立
 名無說相似  生無生亦然
 所作異少分  顯所立不成
 名所作相似  多如似宗說

論曰。說前因無故應無有所立名無說相似者。謂有說言。如前所立若由此因證無常性此未說前都無所有。因無有故。應非無常。如是名為無說相似。生無生亦然者。生前無因故無所立。亦即說名無生相似。言亦然者。類例聲前因無有故應無所立。今於此中如無所立。應知亦有所立相違。謂有說言。如前所立若如是聲未生已前。無有勤勇無間所發。應非無常。又非勤勇無間所發故應是常。如是名為無生相似。所作異少分顯所立不成名所作相似者。謂所成立所作性故猶如瓶等。聲無常者若瓶有異所作性故可是無常何豫聲事。如是名為所作相似。多如似宗說者。如是無說相似等多分如似所立說。謂如不成因過多言為顯。或如似餘。今於此中無說相似增益比量。謂於論者所說言詞立無常性。難未說前因無有故。此似不成。或似因闕。謂未說前益能立故。若於此中顯義無有。又立量時若無言說可成能破。無生相似。聲未生前。增益所立難因無故。即名似破。若成立時顯此是無可成能破。若未生前以非勤勇無間所發。難令是常義准分故。亦似不定所作相似乃有三種。若難瓶等所作性於聲上無。此似不成。若難聲所作性於瓶等無。此似相違。若難即此常上亦無是不共故。便似不定。或似喻過引同法故。何以故。唯取總法建立比量。不取別故。若取別義決定異故。比量應無。頌曰。

 俱許而求因  名生過相似
 此於喻設難  名如似喻說

論曰。俱許而求因名生過相似者。謂有難言。如前所立瓶等無常。復何因證。此於喻設難名如似喻說者。謂瓶等無常俱許成就。而言不成似喻難故。如似喻說頌曰。

 無常性恆隨  名常住相似
 此成常性過  名如宗過說

論曰。謂有難言。如前所立聲是無常。此應常與無常性合。諸法自性恆不捨故。亦應是常。此即名為常住相似。是似宗過。增益所立無常住故。以於此中都無有別。實無常性依此常轉。即此自性本無今有暫有還無。故名無常。即此分位由自性緣名無常性。如果性等如是過類足目所說多分說為似能破。性最極成故。餘論所說亦應如是分別成立。即此過類但由少分方便異故。建立無邊差別過類。是故不說。如即此中諸有所說。增益損減有顯無顯。生理別喻品類相似等。由此方隅皆應諦察。及應遮遣諸有不善。比量方便作如是說展轉流漫。此於餘論所說無窮故不更說。又於負處。舊因明師諸有所說。或有墮在能破中攝。或有極麁。或有非理。如詭語類故此不錄。餘師宗等所有句義。亦應如是分別建立。如是遍計所執分等皆不應理。違所說相皆名無智。理極遠故。又復此類過失言詞。我自朋屬論式等中多已制伏。又此方隅。我於破古因明論中已具分別。故應且止頌曰。

 為開智人慧毒藥  啟斯妙義正理門
 諸有外量所迷者  令越邪途契真義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


上篇:因明正理門論本

下篇:因明入正理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略教誡經

佛說略教誡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

取因假設論

取因假設論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論...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

寶行王正論

寶行王正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安樂解脫品第一  ...

解脫道論

解脫道論卷第一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

賢聖集伽陀一百頌

賢聖集伽陀一百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

大乘起信論

新譯大乘起信論序 夫聲同則應道合自隣。是以法雄命宗...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佛說造塔功德經

造塔功德經序 夫塔者,梵之稱,譯者謂之墳。或方或圓...

【註音版】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佛說身毛喜豎經

佛說身毛喜豎經卷上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 姚秦罽賓...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佛教詞典】大乘戒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在祇園說大略之略戒。...

【佛教詞典】異性空

【異性空】 p1113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云:異性空者:...

五德品格缺失,身體就會產生疾病

五德養性,是指根據仁、義、禮、智、信來養自己的性。...

為什麼淨土法門要不斷地講世間的苦

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

大安法師2021新春開示:修心如牧牛

南無阿彌陀佛!在這裡代表常住,向大家表達新年問候,...

大寂法師:三種情形會讓你生起退轉心

一、學佛多年的居士為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對於善法不要得少為足

菩薩面對一切的善法,必須如貧得寶想,無有厭足,多多...

不期無常到,君向何處去

二〇一三年舊曆新年之後,我先後遇上三位有緣老人去世...

開店遇到敲詐該怎麼辦

問: 弟子是淘寶開小店的,時常遇到碰瓷的、敲詐的買...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佛門教育十分重視思想教育與生活教育,因為唯有健全的...

何謂「世間食」與「出世間食」

世間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摶食、見取...

極樂世界的人死後又去哪裡呢

問: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麼他們在西...

不求生淨土,會產生兩種過失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

常律法師:修持藥師法門的感應實例

藥師經云: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

【視頻】鄺美雲《心經》念誦版

鄺美雲《心經》念誦版

【視頻】梵網經菩薩戒本(德凱法師讀誦)

梵網經菩薩戒本(德凱法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