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八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九十事第三十九

此戒比丘、比丘尼共,三眾不共。是中犯者,若比丘不受,飲食著口中,波夜提。隨所多少著口中,咽咽波逸提。有四人得從受食:男、女、黃門、二根。一切非人、畜生亦成受食。凡受食者,一為斷竊盜因緣故、二為作證明故。從非人受食,得成受食,不成證明。所以聽非人邊受食者,曠絕之處無人受食,是故聽之。若在人中,非人、畜生及無智小兒,一切不聽也。又為止誹謗故、為少欲知足故、生他信敬心故。如昔有一比丘與外道共行,止一樹下,樹上有果。外道語比丘:「上樹取果。」比丘言:「我比丘法,樹過人,不應上。」又言:「搖樹取果。」比丘言:「我法不得搖樹落果。」外道上樹取果擲地與之,語:「取果食。」比丘言:「我法不得不受而食。」外道生信敬心,知佛法清淨,即隨比丘於佛法中出家,尋得漏盡。若受果,樹葉大朴成受食。不大槃,小槃、圓槃、機桉,但一人受無過。手不淨受食,得突吉羅。

九十事第四十

此戒不共,比丘波夜提,比丘尼四悔過,三眾突吉羅。所以名美食者,以價貴故、以難得故、以愈病故。或有美食非美藥,以乳酪酥等是。或有美藥非美食,生酥油是。亦是美食亦美藥,酥肉魚脯是。或非美食亦非美藥,呵梨勒等是。是中犯者,若比丘無病,為身索乳酪生酥熟酥油魚肉脯,得波逸提;不得者,突吉羅。若比丘無病;為身索飯羹菜等;得者突吉羅;不得者亦突吉羅。不犯者,病、若親裡、若先請、不索自與,不犯。若比丘乞食時,至檀越門彈指搖杖,若問者隨所須語,意令知,得者善;若不得者,不得強索,得者突吉羅。此中制食,無病索酥油等,波逸提。後過四月中製藥,過四月請已,索酥油者波逸提。

第三誦九十事第四十一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前制有蟲水澆草土和泥,此制一切不得用。蟲水者,若眼所見、若漉水囊所得。一時舍利弗以淨天眼見空中蟲,如水邊沙、如器中粟,無邊無量,見已斷食,經二三日。佛勅令食,凡制有蟲水,齊肉眼所見、漉水囊所得耳,不制天眼見也。凡用水法,應取上好細疊縱廣一肘作漉水囊,令一比丘持戒多聞深信罪福安詳審悉肉眼清淨者令其知水,如法漉水置一器中足一日用。明日更看,若有蟲者,應更好漉,以淨器盛水向日諦視。若故有蟲,應作二重漉水囊。若二重故有蟲者,應三重作。若故有蟲,不應此處住,應急移去。是中犯者,若比丘知水有蟲用者,隨所有蟲死,一一波逸提。若比丘用有蟲水煮飯羹湯浣染洗口身手足一切用者,隨爾所蟲死,一一波逸提。若有蟲水無蟲想用,波逸提。若有蟲水有蟲想、有蟲水疑用,波逸提。若無蟲水有蟲想、無蟲水疑用,突吉羅。若無蟲水無蟲想用,無罪。

九十事第四十二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此戒於五道中,人道中得波逸提,餘道突吉羅,以趣異故。食家,女人名男子食。家者,白衣房舍也。此戒體,若白衣捨是行淫欲處,更無異人,此處強坐,令他夫婦所欲不得隨意,得波逸提。是中犯者,若比丘食家中強坐,波逸提。若起還坐、隨起還坐,得爾所波逸提。不犯者,斷淫欲家、若受齋家,若有所尊重人在座,和上阿闍梨父母,如是此名尊重人也。若此捨多人出入處,不犯。此戒與夫婦一處,後戒獨一女人為異。

九十事第四十三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於五道中,人道得波逸提,餘道突吉羅,以趣異故。食家中者,義如前說。此戒體,比丘獨與一女人深屏處坐,波逸提。獨者,獨與一女人,更無第三人。是中犯者,若比丘,有食家獨與一女人共坐,三事起一波逸提:一者有食家、二者獨與一女人、三者深邃處坐。若從坐起還坐,隨得爾所波逸提,更得三事起一波逸提。隨起還坐,隨得爾所波逸提。若閉戶向外無淨人者,波逸提。若開戶向外有淨人者,突吉羅。若開戶向內有淨人,不犯。此前後二戒,若是童女、石女、小女未堪作淫欲者,若根壞,盡突吉羅。與女屏處坐戒,凡有二種:一與夫婦同處、二與女人獨處坐。與女人露處坐正有一種,更無第三人。與尼亦有屏處坐戒,如前戒。不與尼屏處坐戒,是亦有與尼露處坐戒。此九十事無在尼戒,因尼有緣故制同戒。

九十事第四十四

此戒共,三眾突吉羅。毘羅然國,近雪山故,名毘羅然,是外道沙門志所樂處。阿耆達者,以供養火故,名阿耆達。問:頗有沙門為大眾師,多人所敬者不?佛將受宿報故,令發是念。端政者,身端政、衣服端政、威儀端政、法端政。諸根寂靜者,六根不亂故。身有圓光如真金聚,設以閻浮檀金置於佛前,佛出一臂即如土石,無復光色。即還自國,為佛及僧辦夏四月多美飲食。所以辦四月者,以夏一時有四月故、又彼國安居常以四月故也。斷外人客、女樂自娛,外事好惡一不得白。

問曰:「佛是豪族,加是法王舉世所宗;不畏毀失遠近聽望,何故爾也?」答曰:「此婆羅門王,從無始來為癡闇所盲,不顧好惡,是故爾耳。又此婆羅門長夜惡邪,是法怨賊,雖復請佛無信敬心,是故不以為意。又佛欲現受宿報,故使爾耳。又云:阿耆達本無恶心,直為外人所誤,是使爾耳。」

王夜夢,見自身倒地,佛即挽起。覺已請諸婆羅門師以佔此夢。諸婆羅門以懷嫉心誑言:「此夢是大不祥。」阿耆達言:「何以卻之?」婆羅門言:「王當四月斷外人客、女樂自娛。可滅此也。」即隨其語如法行之。無上道者,道凡三種:一聲聞究竟道、二辟支佛究竟道、三佛究竟道。此三道究竟入泥洹門,故名道也。佛究竟道,於三道中最為無上道。剃除鬚髮著袈裟。

問曰:「佛常剃除不?」

答曰:「不爾。佛發常如剃髮後一七日狀。」

問曰:「佛初得道時著袈裟不?」

答曰:「無有白衣得佛者。要有三十二相,出家著法衣,威儀具足捨離煩惱,而復一切種智入其身內,如王女喻也。若凡夫若聲聞若緣覺,一切種智終不入其身也。佛苦行三阿僧祇劫,緣覺百劫,聲聞二三身亦可得也。」

佛與大眾止此林中。所以然者,以稱本要四聖種法,又欲折伏將來弟子憍慢心故。若有弟子得諸禪定,又有多聞通經藏者,謂應常處僧坊堂閣、不處林藪;而三界法王尚處林野,況餘人也。又為將來弟子作軌則故,佛既受處山澤,後諸弟子甘心受行。又欲為天龍善神說法故,一切天龍多樂閑靜,是故如來處林樹下。是時舍利弗獨住不空道山中,受天王釋夫人阿修羅女請四月安居。

問曰:「人云何能消天食耶?」

答曰:「得禪定人不可思議,不足致疑也。又諸天食多,人雖得食,不得如天食法少食則消。」

昔維衛佛時高行梵志因緣應此中說。凡馬食麥二鬥,一斗與馬、一斗與比丘。中有良馬,食麥四斗,二斗與馬、二斗與佛。

問曰:「佛法平等,何以一多一少?」

答曰:「僧祈物者法應平等,此檀越麥,隨施主意。又佛身大、比丘身小,各量腹食,不失平等義也。」

阿難取佛分麥並取自分,入聚落中,一女人前讚佛功德,讚佛色身及法身梵音聲。菩薩修行時,於口四業多修二業:一不惡口,得梵音聲;二修不非時語,得凡所言說人皆信受。若作飯者,應彌勒佛時作轉輪聖王玉女寶。自作飯者此福無量,以此因緣故,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凡發菩提心有二種:一見佛發心、二聞法發心。此女人亦見佛亦聞法,先聞阿難說佛功德;後取麥時,以心福深重故,一切林障廓然開闢。遙見世尊,阿難以指示之,此是佛也。女人見佛光相殊特,內心喜勇發菩提心。佛言:「除佛五眾,餘殘出家人皆名外道。」食者,十五種食皆名為食。是中犯者,若比丘一時與外道十五種食,一波逸提;若一一與,一一波逸提。不犯者,若外道外道女病、若親裡、若求出家時與,不犯。出家時者,四月試時化食,若化主欲令人食飽滿,即得飽滿;若不欲者,即不得也。若盜化物,得對首偷蘭遮。食化食,無殘宿食罪。若五眾勸檀越作食,一切無過。但比丘食三種所勸食波逸提,食比丘、沙彌所勸食無罪也。若自手與一切九十六種異見人食,不問在家出家、裸形有衣,悉波逸提。若教人與,突吉羅。與一切無見人食,無咎。若眾僧與外道食亦無過,正不得自手與。

九十事第四十五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與諸比丘結戒者,為佛法尊重故、為滅誹謗故、為息諸惡法增長善法故。是中犯者,若比丘故往看軍發行,得見波逸提,不見突吉羅。軍有四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或四兵為一軍,或三二一兵為一軍,若故往觀乃至一兵軍,從高至下、從下向高,得見波逸提,不得見突吉羅。若不故往,以行來因緣道由中過,不犯。若住立看,壞威儀突吉羅。若左右反顧看,突吉羅,除因緣。因緣者,若王、王夫人、太子、大臣、大官、諸將,如是等遣使喚,往者不犯。凡人亦爾,止誹謗故,若喚不往。當言:「比丘有所求時不喚自來,無所求時故喚不來。」為沙門果故,若往說法,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又長信敬善根故,又以道俗相須,長養佛法故,是以聽往。以歡喜心故,得沙門果也。

九十事第四十六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往軍中過二夜宿,當至第三夜地了時,波逸提。若軍中病、若狂心亂心病壞心,不犯。

九十事第四十七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往看軍陣、看器仗,得見波逸提,不見突吉羅。若從下向高、從高向下,得見者波逸提,不得見突吉羅。四兵乃至一軍亦如是。若觀牙旗幢幡、兩陣合戰,波逸提。不犯者,不故往、有因緣道由中過,不犯。此戒體,比丘在軍中二宿時,故往看軍陣,看器仗、牙旗幢幡、兩陣合戰,波逸提。設不在軍二宿住,時故往看乃至軍陣合戰,亦波夜提。若坐不見、故立看者,突吉羅。乃至見軍幢幡,波逸提。

九十事第四十八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以瞋心故,若以手打,若肘若膝、若腳若杖打,皆波逸提。若餘身份打,皆突吉羅。若為咒故、若食噎打拍,不犯。若比丘打比丘尼,突吉羅。若打三眾,突吉羅。若打得戒沙彌、盲瞎聾瘂、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悉波逸提。戲笑打他,突吉羅。六罪人、五法人、越濟人、賊住人、本破戒捨戒還俗更作比丘、在家無師僧、污比丘尼、殺阿羅漢、不能男、不見擯、不作擯、惡邪不除擯,打者皆突吉羅。若打他,或波羅夷、或僧殘、或偷蘭遮、或突吉羅、或波逸提。若殺心打他,死者波羅夷。不死,偷蘭遮。若淫亂心打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尼、白衣女人,悉僧殘。若無殺意,但瞋心打比丘,波逸提。打不滿及打餘人,皆突吉羅。

九十事第四十九

此是共戒,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此與前戒,打、擬為異,餘義盡同前戒。若打,波逸提;舉擬欲打便止,突吉羅,以打不滿故。此戒本意不規打,直欲掌擬令其惱怖,但擬波夜提。如本意欲女人上出精,若遂意僧殘;若不精出,直摩捉便止,偷蘭遮。若本心直規摩捉,樂意僧殘。此二戒亦爾。是中犯者,若比丘舉手掌腳掌、舉肘舉膝杖,擬向比丘,波逸提。擬向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尼,突吉羅。若擬向得戒沙彌、盲瞎聾瘂、波利婆沙摩那埵、苦切驅出等羯磨人,皆波逸提。六罪人、五法人、越濟人、賊住人、本破戒捨戒還俗更作比丘、在家無師僧、污比丘尼、殺阿羅漢、不見擯、不作擯、惡邪不除擯、不能男,盡突吉羅。或有擬向,波羅夷、偷蘭遮、波逸提、突吉羅。若殺心擬向他,死者波羅夷。不死者,偷蘭遮。不作殺心,但瞋心擬向比丘,波逸提。餘身份擬向,突吉羅。擬向餘人,突吉羅。不犯者,若比丘舉掌,遮惡獸、若遮惡人,如是等為救護恐難,不犯。

九十事第五十

此是共戒,少分不共。尼覆藏七波羅夷,波逸提;覆藏行淫,波羅夷。此不共戒,三眾突吉羅。無根誹謗他有四種:以無根波羅夷謗他,僧殘;以無根出佛身血、無根破僧輪謗他四人,偷蘭遮;以無根僧殘謗他,波逸提;以無根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謗他,突吉羅。是名四種。向未受具戒人說他麁罪,有三種:一波羅夷、僧殘,得波逸提;二說他出佛身血、破僧輪,得對首偷蘭遮;三說他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得突吉羅。覆藏麁罪有三種:覆藏波羅夷、僧殘,得波逸提;覆藏出佛身血、壞僧輪,得對首偷蘭遮;下三篇,得突吉羅。

九十事第五十一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此戒體,若比丘為惱故令失食,將向白衣捨,惱使令還。是中犯者,若比丘語餘比丘言:「汝來共到他家。」若未來入城門令還者,突吉羅。若入城門令還者,亦突吉羅。若未來入外門中門內門令還者,突吉羅。若入內門未至聞處令還者,亦突吉羅。若至聞處令還者,波逸提。如跋難陀語達摩令還時,檀越聞處,是名聞處。若檀越偶出,見其還去,喚使令住。若聞而不住,突吉羅。若不聞者,波逸提。

九十事第五十二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此戒體,無病無餘因緣,露地然火向得罪。冷熱風病隨何病須火消息,是名病。可然火物凡有五種:一草、二木、三牛屎、四木皮、五糞掃。此五種物,若自然、若使人然,波逸提。必在無覆障處然向物。五事中,若一時以五種著火中,一波逸提;若一一著火中,一一波逸提。若他先然火,後隨何事著火中,各得波逸提。若與他前已然薪,突吉羅。若手把火東西房,無罪。若以一莖小薪、若一把草著火中,波逸提。若露地火灰,炭著火中,突吉羅。不犯者,若病、若煮飯煮羹煮粥煮肉煮湯、煮染熏缽、治杖治戶鉤,如是等因緣不犯。若行路盛寒,不犯。

九十事第五十三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不犯。羯磨跋難陀者,或言驅出羯磨、或言依止羯磨、或言不見擯羯磨、或言惡邪不除擯羯磨。佐助六群比丘者,或言六群中一人,或言六群門徒甚多,是門徒中一人。僧事者,若白羯磨、白二白四、若布薩說戒自恣、若差十四人。是中犯者,若比丘如法僧事與欲竟,後悔言:「我不應與。」波逸提。隨心悔言,一一波逸提,除僧羯磨事。僧凡所斷事和合作已,後悔譏呵,突吉羅。若僧如法作一切羯磨事已,後呵言不可,波逸提。若僧作一切羯磨事,作不如法,當時力不能有所轉易故,默然而不呵,後言不可,無罪。除僧羯磨,一切非羯磨事,眾僧和合共斷決之,後更呵者,若順法順毘尼者,波逸提。若雖是王制,不順毘尼,突吉羅。

九十事第五十四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無犯。邊小房者,或言諸房舍最是邊外故言邊。又言房舍卑陋少諸臥具所須,於三品中最是下者,故名為邊。與諸比丘結戒者,為佛法尊重故、為息誹謗故。與未受大戒,一房過二宿,波逸提。所以聽二宿者,以若都不聽,或有失命因緣。又若不聽二宿,必有種種惱事因緣。以憐愍故,得共二宿。以護佛法故,不聽三宿。未受大戒者,除比丘、比丘尼,餘一切人是。捨有四種:一者一切覆一切障;二者一切障不一切覆;三者一切覆半障;四者一切覆少障。是中犯者,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四種捨中宿過二夜,波逸提。起已還臥,得爾所波夜提。若通夜坐,不犯。若共宿過二夜已,第三夜更共異人宿,波逸提,以前人相續故。若共宿二夜已,移在餘處,過一宿已還共同宿,無過。若直有覆無障,突吉羅。若但有障無覆,突吉羅。若卻入內閉戶,無犯。若大籬牆內,無過。若黃門、二根共宿一夜,突吉羅。過二宿,波逸提。若一切覆,三邊障、一邊不障,突吉羅。

九十事第五十五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阿利吒比丘先是外道弟子,外道邪師遣入佛法中倒亂佛法。其人聰明利根,不經少時通達三藏,即便倒說,雲行障道法不能障道;盡其智辯不能令成。此戒體,先三軟語約勅不止,次僧中白四羯磨約勅。若如法如律如佛教三諫不止,波逸提。三眾惡邪不除,亦三教不止盡滅擯。

九十事第五十六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夜提,三眾不犯。與諸比丘結戒者,為滅惡法故、為佛法清淨故。此戒體,若比丘知比丘如法作惡邪不除擯,便與共住同室宿,波逸提。共事者,有二種事:一法事、二財物事。共住者,共是人住,作白白二白四羯磨、布薩說戒自恣、差十四人羯磨。是中犯者,若比丘共擯人作法事,若教經法、若羯磨,波逸提。若經說,事事波逸提。若別句說,句句波逸提。若從擯人問義受經亦如是。共財者,若比丘與擯人衣缽乃至與終身藥,皆波逸提。若從擯人取衣缽乃至取終身藥,皆波逸提。若四種捨中共臥、取者,波逸提。起已還臥、隨起還臥,一一波逸提。若通夜坐不臥,突吉羅。

九十事第五十七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無犯。此戒體,若比丘知是滅擯沙彌,便畜營恤共事共宿,波逸提。是中犯者,若比丘教擯沙彌經法,若偈說,偈偈波逸提;若經說,事事波夜提;若別句說,句句波逸提。若從擯沙彌受經讀誦亦如是。若與衣缽乃至終身藥,皆波逸提。若從取缽取衣乃至終身藥,皆波逸提。若四種房中共宿,波逸提。若起已還臥、隨起還臥,隨得爾所波逸提。若通夜坐不臥,亦波逸提。若沙彌惡邪不除三教不止,與滅擯羯磨。若服俗作白衣、後還作沙彌,即先羯磨。若受具戒,亦即先羯磨。若根變作沙彌尼,亦即先羯磨。三眾共惡邪不除擯,共宿共事共住,突吉羅。共滅擯三眾,共宿共事,亦突吉羅。

九十事第五十八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不犯。若寶者,金銀、車璩、馬瑙、琉璃、真珠、若金薄金像。凡是寶器,捉者一切波逸提。若金像,自捉舉波逸提;若淨人共舉,無犯。一切似寶,若捉若舉,無犯。若以似寶作女人莊嚴具,捉者突吉羅。若以作男子莊嚴具,除矛矟弓箭刀杖,作鞍勒鞭帶,一切捉者無犯。若捉鎧、一切樂器,突吉羅。若自捉錢,突吉羅。若比丘捉重寶,波逸提。若使三眾白衣捉,無犯。除僧坊內,若住處內若有人忘寶,應如是立心取:「有主來索當還。」是應爾。僧坊內者,牆塹籬障內。住處內者,隨白衣捨安止比丘住處,是名住處內。此二處有人忘寶在中,若有淨人教取看弆,若無淨人應自取舉。若有主來應問相,相應然後與,若不相應不應與。若僧籬牆外復白衣住處,不應取。次第法如律文說。

九十事第五十九

此是共戒,尼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新衣者,不問新故,自以初得故名為新。色有五大色:黃、赤、青、黑、白。黃者,欝金根黃藍染。赤者,羊草落沙染。青者,或言藍黛,是或言其流,非即是也,是亦禁。餘未識其本。凡此五大色,若自染,突吉羅。若作衣,不成受。若作應量衣、不應量衣,一切不得著。若先得五大色衣,後更改作如法色,則成受持。若先作如法色,後以五大色後壞者,不成受持。雖不成受,若作三點淨者,得一切處著。若紺黑青作衣,不成受持。除三衣,餘一切衣但作三點淨,著無過。若皂木蘭作衣,一切得作亦成受持。若非純青淺青及碧,作點淨得作衣裡,舍勒外若不現得著;若作現處衣,盡不得著。赤黃白色,色不純大者亦如是。除富羅革屣,餘一切衣臥具物乃至腰帶,盡應三點淨。若不點淨著用者,皆波逸提。一切不如法色衣不成受持,一切如法色衣則成受持。一切如法色衣、不如法色衣,不作淨著者,皆波逸提。若衣故點滅,猶是淨衣,不須更點淨。若先點淨衣,更以新物段補,設十處五處,但一處作一點淨,不須一一淨也,以皆卻刺補故。若但直縫者,應各各作點淨。若卻刺補衣、若直縫補衣,設不作點淨,著者突吉羅。凡淨法有三種:一者如法三點淨衣,一切漿須作淨者,比丘得自作。二者若果菜五種子,應沙彌白衣作淨。三者若得二重以上革屣、若得新靴,應令白衣著行五六七步,即是作淨。如畜寶、用種種寶、販賣物,此三種物盡白衣邊作淨。復有二種淨:一故作淨,如界采五種子淳漿,若火若刀若爪甲若水故作淨,是名故作淨。二者不故作淨,如果菜五種子,若刀火自墮上即名作淨,鸚鵡亦爾;若雨墮漿中,即名為淨,是名不故作淨。凡壞色作點淨三種:一青、二皂、三木蘭。若如法色衣,以五大色作點,著者突吉羅。除五大色,有純色,黃、藍、欝金、落沙、青黛及一切青,名純色,亦不得著。若黃赤白衣,雖三點淨,著突吉羅。若先衣財時作點淨,後染作色成已,若更不點淨,無咎,以先淨故。五純色衣,不成受持,若作三點淨,著得突吉羅。若先純色、後以如法色壞,則成受持。紫草[木*柰]皮、櫱皮地黃、紅緋染色、黃櫨木,盡皆是不如法色。以如法色更染覆上,則成受持。若先如法色,後以不如法色更染作點淨,得著,不成受持。

九十事第六十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未滿十五日浴者,波逸提。若滿十五日、若過,不犯。除熱時者,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名熱時。律師云:天竺早熱,是名天竺熱時。如是隨處熱時早晚,數取二月半,於中浴無犯。病者,冷熱風病,洗浴得差,名病時。風時,必有塵坌污身體,是名風時。雨時者,必使雨水濕衣污染身體,是名雨時。作時者,乃至掃僧坊地五六尺,名為作時。行路時者,乃至半由旬若來若去。是中犯者,若比丘昨日來、今日浴,波逸提。若明日去、今日浴,波逸提。若即日來去經半由旬,浴者無犯。若無諸因緣,減半月浴者,波逸提。若有因緣,不語餘比丘輒浴者,突吉羅。

九十事第六十一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與諸比丘結戒者,為憐愍故,為斷罪惡故,為長敬信心故。是中犯者,有一種奪畜生命波逸提,自奪、教奪、遣使。凡三事以成殺罪:一眾生想、二殺眾生意、三斷命,波逸提。自殺者,欲令死故,若手拳、若以頭腳、若杖木瓦石刀矟弓箭等能殺眾生物,以此打擲,若死者波逸提。若不即死、後因是死,波逸提。若不即死、後不因是死,突吉羅。若以毒藥著眼中、若著身處分中、若著食中、若著行處臥處、若死不死義如前說。若作弶機撥按腹墮胎、乃至母腹中初得二根、念欲令死不死,義如前說。若教殺、若遣使殺,教使殺此乃殺彼,突吉羅。教令來殺乃去時殺,突吉羅。如是種種殺義,如波羅夷中說。正以人與畜生為異耳。

九十事第六十二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夜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有六因緣:一生、二受具戒、三犯、四問、五物、六法。生者有二種:一問餘比丘:「汝何時生?」問:「汝腋下何時毛生?口邊何時生須?咽喉何時現?」受具戒有四種:若比丘問餘比丘:「汝何時受具戒?」二「誰是汝和上阿闍梨?誰是汝教授師?」三問:「汝於十眾受具戒、五眾中受耶?」四問:「汝於界外受具戒?為界內受耶?」犯者,有四種:一言犯僧殘、二犯波逸提、三犯波羅提提舍尼、四犯突吉羅。問者,問他比丘:「汝某聚落行某巷行,到某家坐,某處共某女人語,是惡名女人也。到某尼坊,共某尼語耶,惡名尼也。」是名問。物者,若比丘語餘比丘:「汝誰同心用缽乃至終身藥?」法者,若比丘語他比丘:「莫多畜衣、莫數數食、莫別眾食、莫他不請入他家、莫非時入聚落、莫不著僧伽梨入村邑。」於前六事中,生者或得波逸提、或得突吉羅、或無罪。若推其生時年歲及三相久近,未應受具戒而受具戒,前人實不得戒,為慈愍好心語者,無罪。若故欲令其疑悔,突吉羅。若前人有戒,欲惱令疑悔,波逸提。若以後五事,欲令疑悔故語者,不問前比丘疑悔不疑悔,盡波逸提。除此六事,更以餘事欲令疑悔故語者,突吉羅。所謂語比丘言:「汝多眠、多食、多語言等,是人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以此六事令餘人疑悔者,突吉羅。所謂若比丘尼、三眾、在家無師僧、本破戒還俗後作比丘、越濟人、賊住、滅擯人、六罪人、五法人、狂心亂心病壞心、殺阿羅漢、污比丘尼、本不能男,盡突吉羅。若得戒沙彌、盲瞎聾瘂、不見擯、不作擯、惡邪不除擯、波利婆沙摩那埵、依止等四羯磨人,盡波逸提。若以此六事遣使教人,突吉羅。

九十事第六十三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以一指擊攊他比丘,波逸提。若以二三乃至九指一一擊攊,一一波逸提。若十指一時擊攊,一波逸提。若擊攊比丘尼、三眾、六罪人、五法人、狂心亂心病壞心、在家無師僧,如是等人,盡突吉羅。盲瞎聾瘂、波利婆沙摩那埵、得戒沙彌、不作不見惡邪不除、依止等四羯磨人,盡波逸提。若以木擊攊,突吉羅。若教人擊攊,突吉羅。十七群擊攊死者,是年少小比丘也。

九十事第六十四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與諸比丘結戒者,為佛法尊重故、為長敬信故、不廢正業故、為修正念故。是中犯者,有八種:一者作喜、二者作樂、三者作笑、四者戲、五者弄水、六者令他喜、七者令他樂、八者令他笑。若比丘於八事中趣為一事,若拍水、若倒沒、若如魚宛轉、若一臂浮若兩臂浮、若身湧若仰浮,如是等種種非威儀事,一一波逸提。乃至槃上有水,若坐床上以指畫之,突吉羅。不犯者,若為學浮、若直渡者,不犯。

九十事第六十五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捨有四種:一切覆一切障、一切障不一切覆、一切覆不一切障、一切覆少障。是中犯者,若比丘是四種捨中,共女人、畜生女宿,波逸提。若起還臥、隨起還臥,得爾所波逸提。不犯者,通夜不臥。乃至異捨有女人宿、孔容狸子入處,是捨中宿,波逸提。若房中有一女人,一波逸提。有十女人,十波逸提。此戒亦身教成罪、亦人上成罪。一臥一波逸提,十臥十波逸提,是名身教成罪。若一臥有一女人一墮,若一臥時有十女人十墮,是名人上得罪。若捨一切覆無障,突吉羅。若一切覆三邊有障一邊無障,若乃至一邊有障三邊無障,突吉羅。若四邊有障不一切覆,突吉羅。若一切覆一切障,不問大小,盡波逸提。若作都堂、招提舍,同覆同障。設使堂捨中有諸小房,雖房房各異,以堂同故是一房,必使堂四邊有障上覆亦同。若比丘在堂內小房中自閉房戶,女人復在一小房中,以堂一覆故,波逸提。若白衣捨內房舍各異,若比丘在一房中,女人在餘房,若比丘不閉房戶突吉羅,閉戶無犯。若是房牆障相連,上復同覆而並戶,出入處異,雖相連同覆,但比丘閉戶無罪。若樹下,突吉羅。若女人是畜生女,堪作淫欲者,波逸提。若不堪任作淫欲者,如石女、根壞、鬼神女、天女、鴿雀等,突吉羅。

九十事第六十六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有六種:色、聲、香、味、觸、法。色者,若比丘作象色馬色羊色水牛色,如是等可畏色。

問:「此是常所見事,何以怖畏?」

答:「以非時故令人怖也。」

若能令人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色。聲、香、味亦如是,以非時故令人怖也。味者,若比丘問他比丘:「汝今日用何物噉食?」答言:「用酪魚。」又言:「若用酪魚噉飯者,是人得癩癬病。」若眾令怖若不怖,皆波逸提。如是等名味。觸者,若他先敷堅物用坐,欲令怖故去堅敷軟,事相忽異令驚怖也。去軟著堅亦爾。如是等以種種異觸怖他,名觸也。法者,若比丘語餘比丘:「汝莫於生菜中大小便,當墮地獄餓鬼畜生。」若能令怖若不能,皆波逸提。若比丘自以六事怖、若教他怖餘比丘,若能令怖若不能,皆波逸提。除此六事,更以餘事怖比丘者,突吉羅。所謂若以多眠多食多言語當墮地獄餓鬼畜生,如是比丘怖他者,突吉羅。若怖比丘尼、三眾、六罪人、五法人、狂心亂心病壞心、在家無師僧、越濟人、殺阿羅漢、污比丘尼、本不能男、一切外道出家人、一切在家人,盡突吉羅。得戒沙彌、盲瞎聾瘂、波利婆沙摩那埵、不見不作惡邪不除擯、依止等四羯磨人,盡波逸提。

九十事第六十七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藏他比丘衣缽戶鉤革屣,若覓不得波逸提,若覓得突吉羅。若藏石缽金缽銀缽琉璃缽,如是一切諸寶缽,若覓得不得,盡突吉羅。若藏五大色衣、駝毛牛毛羖羊毛雜羊毛衣,盡突吉羅。若藏得戒沙彌、波利婆沙摩那埵、盲瞎聾瘂、依止等人、不見不作惡邪不除擯人衣缽,盡波逸提。若藏六罪人、五法人、在家無師僧、本比丘更出家、越濟人、賊住人、殺阿羅漢、污比丘尼、本不能男、比丘尼、三眾,如是等人衣缽,皆突吉羅。一切百一物藏,盡波逸提。若缽未熏,亦波夜提。若鉤缽鍵[金*諮]一切長衣缽作淨畜者,乃至針筒,藏者波逸提。若針筒有針波逸提,無針突吉羅。

九十事第六十八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此戒體,本與他衣作誑心與,欲使役故。令他作己有想,作已便奪,波逸提。所以不與重者,不根本與故。是中犯者,若比丘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衣,他不還便奪取者,波逸提。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八

續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序

西京東禪定沙門智首撰

世雄息化、律藏枝分,遂使天竺聖人隨部別釋。自佛教東流年代綿久,西土律論頗傳此方,然此薩婆多即解其十誦。智首宿緣積善、早預緇門,始進戒品,即為毘尼藏學。至於諸律諸論每備披尋,常慨斯論要妙而文義闕少。乃至江左淮右爰及關西,諸有藏經皆親檢閱,悉同彫落罕有具者。雖復求之彌懇,而緣由莫測,每恨殘缺、滯於譯人,靜言思此恆深悲嘆。比奉詔旨來居禪定,幸逢西蜀寶玄律師共談此論,闕義玄言本鄉備有。非意聞之,不勝慶躍,於是慇勤三覆問其所由,方知此典譯在於蜀,若依本翻有其九卷。往因魏世道武殄滅法門,乃令茲妙旨首末零落,遂使四方皆傳闕本,其真言圓備尚蘊成都。智首乃託卭僰行人、井絡良信,經涉三週所願方果。以皇隋之馭天下二十六載大業二年歲次丙寅冬十二月,躬獲此本,傳之京邑。智首深願流茲覺水、散此慧燈,悟彼學徒、補其法寶。已有一本,附齊州神通寺僧沙禪師,令於海岱之間諸藏傳寫。猶恨晉魏燕趙未獲流佈,相州靜洪律師毘尼匠主,復是智首生年躬蒙訓導,今謹附一本屈傳之河朔。故具述由序標之卷初,願尋覽諸賢無猜惑也。


上篇: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下篇: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佛說五恐怖世經

佛說五恐怖世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東晉平...

佛說正恭敬經

佛說正恭敬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

四分比丘尼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尼戒本(並序) 西太原寺...

【註音版】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國清百錄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序 終南山釋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自愛經

佛說自愛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鄧女經

佛說摩鄧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佛教詞典】本明

(術語)又曰元明。本覺之體清淨,有大智慧光明,故曰...

【佛教詞典】緣

梵語 pratyaya,巴利語 paccaya。(一)狹義而言,乃指引...

人能百忍自無憂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脾氣粗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有...

「娑婆訶」的六種意思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

人的十二種特點

作為人的特點,安士居士在這裡,概述了十二種特點: 首...

圖說雞蛋的真相——雞蛋為何不能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淨土法門早晚課應怎樣做

問: 原來是按禪宗早、晚課本做課,如按淨土法門早、...

公牛的爭鬥

為了爭奪一頭母牛和一塊地盤,兩頭公牛發生了爭鬥。一...

最初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信心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

《持經利益隨心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大覺世尊,所說...

這世上誰能靠得住

親人能靠得住? 兄弟姊妹之間為爭奪遺產反目成仇,打...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嗎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麼叫凶?什麼叫吉?失去了就...

修行之人,需息心靜養

修行之人,要息心靜養。汝名靜庵,何不顧名思義,一味...

佛教的「八吉祥」

相傳世尊釋迦牟尼佛降生之際,天人敬獻「八吉祥」為供...

【視頻】《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普門品》尼眾唱誦

《普門品》尼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