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舊城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舊城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眾俱。

爾時佛告諸苾芻言:「苾芻!我於往昔未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獨止一處,心生疑念:『何因世間一切眾生受輪迴苦?謂生、老死,滅已復生。由彼眾生不如實知,是故不能出離生、老死苦。我今思念此老死苦從何因有,復從何緣有此老死?』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今此老死因生而有,復從生緣而有老死。』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生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生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生因有起,復從有緣起此生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有因何起,復以何緣起此有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有因取起,復從取緣起此有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取何因有,復從何緣有此取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取因愛有,復從愛緣有此取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愛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愛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愛因受有,復從受緣有此愛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受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受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受因觸有,復從觸緣有此受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觸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觸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觸因六處有,復從六處緣有此觸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今此六處何因而有,復從何緣有六處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而彼六處因名色有,從名色緣有六處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今此名色何因而有,復從何緣有此名色?』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而彼名色因識而有,復從識緣有名色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識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識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如是識法因名色有,從名色緣有此識法。唯此識緣能生諸行,由是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是故一大苦蘊集。』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以何因故,得無老死?何法滅已,得老死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生法,即無老死。生法滅已,老死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生法得無?何法滅已,生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有法,即無生法。有法若滅,生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有法不起?何法滅已,有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取法,有法即無。取法滅已,有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取法得無?何法滅已,取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愛法,即無取法。愛法滅已,取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得無愛法?何法滅已,愛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受法若無,愛法即無。受法滅已,愛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受法得無?何法滅已,受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觸法若無,受法即無。觸法滅已,受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觸法即無?何法滅已,觸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六處若無,觸法得無。六處滅已,觸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六處得無?何法滅已,六處亦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名色若無,六處得無。名色滅已,六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名色得無?何法滅已,名色亦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識法若無,名色即無。識法滅已,名色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識法得無?何法滅已,識法亦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行法若無,識法即無。行法若滅,識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行法得無?何法滅已,行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無明若無,行法即無。無明滅已,行法亦滅。由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由是一大苦蘊滅。』

「一一了知如是法已,又復思惟:『我今已履佛所行道,已被昔人所被之甲,已到昔人涅槃之城。』」

佛復告言:「諸苾芻!譬如有人欲遠所詣,即履昔人所行之道,又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尋昔人舊所都城。或行深山,或行曠野,行之不已,到彼舊城。其城廣大,乃是往昔王之所都。而此都城嚴麗依然。池沼、園苑皆悉殊好。人之見者,心無厭舍。是人見已,即自思惟:『我今迴還詣於本國,具以斯事上奏於王。』既至本國,即奏王曰:『大王當知!我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履昔人所行之道。或行深山,或行曠野,行之不已,到一舊城。其城廣大,乃是往昔王之都聚。而彼城隍嚴麗依然。池沼、園苑皆悉殊好。人所見者,心無厭舍。大王宜應往彼都止。』王聞語已,即允所奏,乃與臣佐尋都彼城。而彼都城由王居止,轉更嚴麗,人民熾盛,豐樂倍常。

「諸苾芻!我亦如是。履於諸佛舊所行道,被於諸佛所被舊甲,行詣諸佛涅槃舊城。諸苾芻!何謂舊道?何謂舊甲?何謂舊城?即是過去諸佛所行八正之道。所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諸苾芻!此八正道是即舊道,是即舊甲,是即舊城。先佛所行,我亦履踐,乃可得見彼老死集。是故我證得老死滅乃至觀見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等皆滅。又觀行集,亦令行滅;行法滅已,無明亦滅;無明滅已,即無所觀。是時我以自神通力成等正覺。

「諸苾芻!我所宣說如是正法,汝等精勤,應如是學,應如是行,記念修習,成諸梵行。天上人間宣佈法化,廣為眾生作大利益。乃至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外道尼乾子等,亦應如是修習、宣佈,廣為眾生作大利益。」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一切大眾聞佛所說,信受奉行。

佛說舊城喻經


上篇:緣起聖道經

下篇:緣生初勝分法本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

燈指因緣經

燈指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若種少善於勝福...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勝慧佛、善□□□□□□...

犍陀國王經

犍陀國王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如是我聞...

佛說邪見經

佛說邪見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尊者...

燈指因緣經

燈指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若種少善於勝福...

【註音版】佛說善夜經

佛說善夜經...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勝慧佛、善□□□□□□...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三稱出觀) 一切恭謹。(眾隨...

金剛三昧經

金剛三昧經序品第一 北涼失譯人名 如是我聞: 一時佛...

【註音版】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佛教詞典】辯才無礙解

辯才無礙解者,謂於諸法差別無礙具足中,若定若慧,餘...

【佛教詞典】煩惱伏斷

【煩惱伏斷】 p1192 瑜伽五十八卷十頁云:問:諸修行者...

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其實我們這一念心性是有無量的可能性,障礙是我們自己...

人一忙起來就會糊塗,過去的習氣種子就會起現行

前面第一段講的是凡夫眾生求取世間的聲名,到最後聲名...

當今社會人們的嗔心毒火

人類自稱為萬物之靈,仗著自身的心智優勢,成了這個星...

慧律法師《包容異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窮究一生的研究...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

佛門中的「八大菩薩」

八大菩薩有哪些來歷? 八大菩薩是佛經中記載輔助釋迦牟...

姨父與鴿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幾乎沒有...

敬老院牆上的一段話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

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佛陀在舍衛國弘法時,一天,佛在只園精舍外空地經行,...

功夫做的純熟,妄想煩惱就會輾轉消失

不是說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幹的事情幹好,就是...

內心深處要厭離到徹骨徹髓

為什麼淨土法門講信願?這個願就是厭離娑婆。這厭離娑...

施舍的樹

一棵樹很喜歡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經常在樹下玩,有時爬...

【視頻】《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喬安舞演唱

《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喬安舞演唱

【視頻】佛說百佛名經(女聲讀誦)

佛說百佛名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