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舊城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舊城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眾俱。

爾時佛告諸苾芻言:「苾芻!我於往昔未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獨止一處,心生疑念:『何因世間一切眾生受輪迴苦?謂生、老死,滅已復生。由彼眾生不如實知,是故不能出離生、老死苦。我今思念此老死苦從何因有,復從何緣有此老死?』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今此老死因生而有,復從生緣而有老死。』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生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生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生因有起,復從有緣起此生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有因何起,復以何緣起此有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有因取起,復從取緣起此有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取何因有,復從何緣有此取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取因愛有,復從愛緣有此取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愛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愛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愛因受有,復從受緣有此愛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受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受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受因觸有,復從觸緣有此受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觸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觸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觸因六處有,復從六處緣有此觸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今此六處何因而有,復從何緣有六處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而彼六處因名色有,從名色緣有六處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今此名色何因而有,復從何緣有此名色?』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而彼名色因識而有,復從識緣有名色法。』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識何因有,復以何緣有此識法?』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如是識法因名色有,從名色緣有此識法。唯此識緣能生諸行,由是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是故一大苦蘊集。』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以何因故,得無老死?何法滅已,得老死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生法,即無老死。生法滅已,老死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生法得無?何法滅已,生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有法,即無生法。有法若滅,生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有法不起?何法滅已,有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取法,有法即無。取法滅已,有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取法得無?何法滅已,取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若無愛法,即無取法。愛法滅已,取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得無愛法?何法滅已,愛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受法若無,愛法即無。受法滅已,愛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受法得無?何法滅已,受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觸法若無,受法即無。觸法滅已,受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觸法即無?何法滅已,觸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六處若無,觸法得無。六處滅已,觸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六處得無?何法滅已,六處亦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名色若無,六處得無。名色滅已,六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名色得無?何法滅已,名色亦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識法若無,名色即無。識法滅已,名色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識法得無?何法滅已,識法亦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行法若無,識法即無。行法若滅,識法亦滅。』

「知此法已,又復思惟:『何法若無,行法得無?何法滅已,行法得滅?』作是念已,離諸攀緣,定心觀察。諦觀察已,乃如實知:『無明若無,行法即無。無明滅已,行法亦滅。由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由是一大苦蘊滅。』

「一一了知如是法已,又復思惟:『我今已履佛所行道,已被昔人所被之甲,已到昔人涅槃之城。』」

佛復告言:「諸苾芻!譬如有人欲遠所詣,即履昔人所行之道,又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尋昔人舊所都城。或行深山,或行曠野,行之不已,到彼舊城。其城廣大,乃是往昔王之所都。而此都城嚴麗依然。池沼、園苑皆悉殊好。人之見者,心無厭捨。是人見已,即自思惟:『我今迴還詣於本國,具以斯事上奏於王。』既至本國,即奏王曰:『大王當知!我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履昔人所行之道。或行深山,或行曠野,行之不已,到一舊城。其城廣大,乃是往昔王之都聚。而彼城隍嚴麗依然。池沼、園苑皆悉殊好。人所見者,心無厭捨。大王宜應往彼都止。』王聞語已,即允所奏,乃與臣佐尋都彼城。而彼都城由王居止,轉更嚴麗,人民熾盛,豐樂倍常。

「諸苾芻!我亦如是。履於諸佛舊所行道,被於諸佛所被舊甲,行詣諸佛涅槃舊城。諸苾芻!何謂舊道?何謂舊甲?何謂舊城?即是過去諸佛所行八正之道。所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諸苾芻!此八正道是即舊道,是即舊甲,是即舊城。先佛所行,我亦履踐,乃可得見彼老死集。是故我證得老死滅乃至觀見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等皆滅。又觀行集,亦令行滅;行法滅已,無明亦滅;無明滅已,即無所觀。是時我以自神通力成等正覺。

「諸苾芻!我所宣說如是正法,汝等精勤,應如是學,應如是行,記念修習,成諸梵行。天上人間宣佈法化,廣為眾生作大利益。乃至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外道尼乾子等,亦應如是修習、宣佈,廣為眾生作大利益。」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一切大眾聞佛所說,信受奉行。

佛說舊城喻經


上篇:緣起聖道經

下篇:緣生初勝分法本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佛說菩薩逝經

佛說菩薩逝經 西晉沙門白法祖譯 佛在鷂山中,與諸比丘...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入定不定印經

大周新翻三藏聖教序 御製 蓋聞: 大乘奧典,光秘賾於...

佛說難提釋經

佛說難提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行在...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佛說菩薩逝經

佛說菩薩逝經 西晉沙門白法祖譯 佛在鷂山中,與諸比丘...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白延於洛陽白馬寺譯 聞如是:...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大樓炭經

大樓炭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閻浮利品第一...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教詞典】修禪六妙門

(術語)六妙法門之異名,佛祖統紀名為不定止觀。...

【佛教詞典】一切諸行苦

巴利語 sabbe savkhārā dukkhā。一切有為有漏之法...

心中的對立越來越重,那你走錯方向了

在禪宗有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禪師在僧團中閉關,他...

人生四件可悲的事情

第一件可悲之事:幹壞事 此十分難得之清淨人身,如果...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

貪著睡眠的二十種過失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睡眠過失有二十種。若觀...

不要有不捨之心

世間的慾念有善惡兩種,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開...

四大不調在身體上的表現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

慈航普渡救水災,慈航普渡救風災

怒海餘生(救水災) 古今記錄觀世音菩薩顯靈事蹟多不勝...

寺院過堂儀軌及意義

在齋堂裡,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

五戒表解

殺戒 釋名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

三界無安,思維生死的過患

我們應該對輪迴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妄...

世間的快樂為什麼是痛苦呢

我們應該對輪迴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

吃肉無異於間接殺生與慢性自殺

小時侯,我於沿海鄉鎮長大,伙食中,雖少肉,卻多魚。...

【視頻】《占察善惡業報經》聆志居士念誦

《占察善惡業報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無量壽經優波提舍》李罕念誦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李罕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