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止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比丘便應:「唯然。」比丘從佛聽。佛便說言:「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為菩薩時,為念是:『咄!是世間極劇,為生、老、死,為往受但苦。當何時從老、死得要也?』

「諸比丘!便自思惟,得是意:『何以故有老死?亦何因緣復老死?』比丘!便念本,得應意:『生故為有老死,亦生因緣復老死。』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生?亦何因緣復生?』比丘!便自思惟桉本念,便得是應意:『為有故生,亦因緣有復生。』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何以故為有有?亦何因緣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是意:『為受故有有,亦受因緣復有。』

「比丘!便思惟:『是何以故受有?亦何因緣復受?』比丘!便桉本念,得是應意:『為愛故受,亦愛因緣復受。』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愛有?亦何因緣復愛?』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要:『痛樂故愛,亦痛樂因緣復愛。』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痛樂有?亦何因緣痛樂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更故痛樂有,亦更因緣痛樂復痛樂。』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更?亦何因緣復更?』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意:『六入故有更,亦六入因緣復更。』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六入?亦何因緣復有六入?』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名像故有六入,亦名像因緣復有六入。』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名像有?亦何因緣復有名像?』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識故為名像有,亦識因緣復有名像。』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識?亦何因緣復有識?』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故為有識,亦名像因緣復識。』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是何等咄是識,還不復前在?名像因緣識,亦識因緣名像;名像因緣六入,六入因緣更;更因緣痛,痛因緣愛;愛因緣受,受因緣有;有因緣生,生因緣老死。憂、哭、苦、不可意愁,從是致有。如是但為從五陰,一切苦從習生。』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無有老死?亦何故老死滅盡?』比丘!便桉本念思惟,得是應可意:『無有生亦不老死已,生盡,老死亦盡。』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不復生?亦何因緣復生盡?』比丘!便思惟桉本念,生是應意:『有無是有者,便不復生;有盡,復生盡。』

「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有無有?何等盡為復有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自生應意:『受無有,便有無有;受已盡,便有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令受無有?亦何等盡令受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應意:『無有愛,亦無有受;愛已盡,便受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無有為愛無有?何盡復是愛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意生如應:『痛癢無有,便愛無有;痛癢盡,則愛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則痛癢無有?何等盡是痛癢盡?』便自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更樂無有,則痛癢無有;更樂盡,復痛癢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更樂無有?何等盡是更樂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六入無有,即更樂無有;六入盡,更樂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六入無有?何等盡則六入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無有,則六入無有;名像盡,復六入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名像無有?何等盡復名像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意應:『無有識,亦無有名像;識盡,復名像盡。』

「便復思惟念:『是何等無有則識無有?何等盡復識盡?』便復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無有殃種,識亦無有;殃種已盡,則識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殃種無有?何等盡為殃種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無有癡,亦無有殃種;癡已盡,則殃種盡;殃種已盡,識盡;識盡,名像盡;名像盡,六入盡;六入盡,更盡;更盡,痛癢盡;痛癢盡,愛盡;愛盡,成就盡;成就盡,有盡;有盡,生盡;生盡,老死盡,憂、愁、苦、不可意劇便盡。如是最無有量苦陰便盡。』」

佛告諸比丘:「彼時念是,以自得故道所。佛從是往,得便隨;已隨,便知老死,亦知老死習,亦知老死滅,亦知老死行令度。生亦爾,有亦爾,受亦爾,愛亦爾,痛癢亦爾,更亦爾,六入亦爾,名像亦爾,識亦爾,殃種亦爾。便知癡,亦知癡習本,亦知何癡盡,亦知受行令癡盡。譬,比丘!若人在空澤間、閑處行,便見故道、故有行者跡,人便隨跡;已隨跡,便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足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便念是:『若我今往,當白王:「我為行在空澤間、閑處,便見故道、故人行處,便隨已,隨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可王居。」』王便取居。卻後稍嚴,稍增熾,多人饒。」

佛告諸比丘:「我亦如是,得故道所。佛本從是行者,我便隨;已隨,便知老死從所,亦知老死從聚,亦知老死何盡,亦知老死何行得度世;知生亦爾,知有亦爾,知受亦爾,知愛亦爾,知痛癢亦爾,知更亦爾,知六入亦爾,知名像亦爾,知識亦爾,知作行亦爾;知癡,亦知癡從生,亦知從何癡滅,亦知何行除癡度世。」

佛便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比丘為比丘如有應受行,便得道,不失道,能巧道。比丘尼亦爾,優婆塞亦爾,優婆夷亦爾。若諦受正行,便隨道,得道。能如應法行,如是無為行者,增多方至。」

天亦人已見佛說如是宜,比丘取著意,佛行者受。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上篇:佛說大乘稻芉經

下篇:緣起聖道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上 康僧會序 夫安般者,諸佛之大乘...

佛說報恩奉盆經

佛說報恩奉盆經(亦云報像功德經) 闕譯附東晉錄 聞如是...

佛說除恐災患經

佛說除恐災患經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木*奈]女祇域因緣經

佛說[木*奈]女祇域因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

【註音版】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佛說滅十方冥經

佛說滅十方冥經一卷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佛說轉女身經

佛說轉女身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婦人遇辜經

佛說婦人遇辜經...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長壽王經

長壽王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禪宗永嘉集

禪宗永嘉集序 唐慶州刺史魏靜述 聞夫。慧門廣闢。理絕...

佛說輪王七寶經

佛說輪王七寶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佛教詞典】從非親俗人乞衣戒犯緣

亦名:乞衣戒犯緣 戒本疏·三十捨墮法:「六緣成犯:一...

【佛教詞典】必至補處願

(術語)四十八願中第二十二願。使欲往生淨土者,必至...

一天當中所收進來的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眾生讚歎隨喜的業不大成熟,人家一說誰好,他總要挑點...

當出家人的媽媽是種什麼體驗

都說出家要辭親割愛,可不要以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媽...

聖嚴法師《處處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為尚是未見佛性...

禪師們的膽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念佛最重要的是臨終那一念

在和大家講正題以前,先講怎麼念佛。 有些人不知道念...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萬菩薩在說法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

一句名號成佛有餘,何況世間的福德利益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由彌陀悲智願心稱性緣起,乃法...

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

汝書說得很熱鬧好聽,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

五款豆腐的時尚新吃法

如果在素食中找一樣最能做出變化多端的滋味的食材,一...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

預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記

靈岩山是個專修淨土的道場。因此,除了數百個出家眾以...

【佛學漫畫】是何因緣,一家八口,相繼出家,同往淨土

是何因緣,一家八口,相繼出家,同往淨土...

【視頻】《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

《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