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止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比丘便應:「唯然。」比丘從佛聽。佛便說言:「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為菩薩時,為念是:『咄!是世間極劇,為生、老、死,為往受但苦。當何時從老、死得要也?』

「諸比丘!便自思惟,得是意:『何以故有老死?亦何因緣復老死?』比丘!便念本,得應意:『生故為有老死,亦生因緣復老死。』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生?亦何因緣復生?』比丘!便自思惟桉本念,便得是應意:『為有故生,亦因緣有復生。』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何以故為有有?亦何因緣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是意:『為受故有有,亦受因緣復有。』

「比丘!便思惟:『是何以故受有?亦何因緣復受?』比丘!便桉本念,得是應意:『為愛故受,亦愛因緣復受。』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愛有?亦何因緣復愛?』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要:『痛樂故愛,亦痛樂因緣復愛。』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痛樂有?亦何因緣痛樂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更故痛樂有,亦更因緣痛樂復痛樂。』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更?亦何因緣復更?』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意:『六入故有更,亦六入因緣復更。』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六入?亦何因緣復有六入?』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名像故有六入,亦名像因緣復有六入。』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名像有?亦何因緣復有名像?』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識故為名像有,亦識因緣復有名像。』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識?亦何因緣復有識?』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故為有識,亦名像因緣復識。』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是何等咄是識,還不復前在?名像因緣識,亦識因緣名像;名像因緣六入,六入因緣更;更因緣痛,痛因緣愛;愛因緣受,受因緣有;有因緣生,生因緣老死。憂、哭、苦、不可意愁,從是致有。如是但為從五陰,一切苦從習生。』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無有老死?亦何故老死滅盡?』比丘!便桉本念思惟,得是應可意:『無有生亦不老死已,生盡,老死亦盡。』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不復生?亦何因緣復生盡?』比丘!便思惟桉本念,生是應意:『有無是有者,便不復生;有盡,復生盡。』

「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有無有?何等盡為復有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自生應意:『受無有,便有無有;受已盡,便有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令受無有?亦何等盡令受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應意:『無有愛,亦無有受;愛已盡,便受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無有為愛無有?何盡復是愛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意生如應:『痛癢無有,便愛無有;痛癢盡,則愛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則痛癢無有?何等盡是痛癢盡?』便自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更樂無有,則痛癢無有;更樂盡,復痛癢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更樂無有?何等盡是更樂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六入無有,即更樂無有;六入盡,更樂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六入無有?何等盡則六入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無有,則六入無有;名像盡,復六入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名像無有?何等盡復名像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意應:『無有識,亦無有名像;識盡,復名像盡。』

「便復思惟念:『是何等無有則識無有?何等盡復識盡?』便復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無有殃種,識亦無有;殃種已盡,則識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殃種無有?何等盡為殃種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無有癡,亦無有殃種;癡已盡,則殃種盡;殃種已盡,識盡;識盡,名像盡;名像盡,六入盡;六入盡,更盡;更盡,痛癢盡;痛癢盡,愛盡;愛盡,成就盡;成就盡,有盡;有盡,生盡;生盡,老死盡,憂、愁、苦、不可意劇便盡。如是最無有量苦陰便盡。』」

佛告諸比丘:「彼時念是,以自得故道所。佛從是往,得便隨;已隨,便知老死,亦知老死習,亦知老死滅,亦知老死行令度。生亦爾,有亦爾,受亦爾,愛亦爾,痛癢亦爾,更亦爾,六入亦爾,名像亦爾,識亦爾,殃種亦爾。便知癡,亦知癡習本,亦知何癡盡,亦知受行令癡盡。譬,比丘!若人在空澤間、閑處行,便見故道、故有行者跡,人便隨跡;已隨跡,便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足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便念是:『若我今往,當白王:「我為行在空澤間、閑處,便見故道、故人行處,便隨已,隨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可王居。」』王便取居。卻後稍嚴,稍增熾,多人饒。」

佛告諸比丘:「我亦如是,得故道所。佛本從是行者,我便隨;已隨,便知老死從所,亦知老死從聚,亦知老死何盡,亦知老死何行得度世;知生亦爾,知有亦爾,知受亦爾,知愛亦爾,知痛癢亦爾,知更亦爾,知六入亦爾,知名像亦爾,知識亦爾,知作行亦爾;知癡,亦知癡從生,亦知從何癡滅,亦知何行除癡度世。」

佛便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比丘為比丘如有應受行,便得道,不失道,能巧道。比丘尼亦爾,優婆塞亦爾,優婆夷亦爾。若諦受正行,便隨道,得道。能如應法行,如是無為行者,增多方至。」

天亦人已見佛說如是宜,比丘取著意,佛行者受。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上篇:佛說大乘稻芉經

下篇:緣起聖道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見正經

佛說見正經(亦名生死變識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佛說諫王經

佛說諫王經 宋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辯意長者子經

辯意長者子經 後魏沙門法場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阿遬達經

佛說阿遬達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在...

佛說法常住經

佛說法常住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小道地經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

【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佛果圜悟禪師碧岩錄

碧岩錄序 至聖命脈。列祖大機。換骨靈方。頤神妙術。...

【佛教詞典】國土世間

三世間之一。國土是眾生所依所住的境界,既然有能依的...

【佛教詞典】梵語

(雜名)天竺之言語,由梵天稟承,故云梵語。西域記二...

您能認得出那是誰的肉?

您認得出那是誰的肉? 當我在外科實習的時候,每一天都...

很少吃的幾種好食物

人的探險精神如果用在飲食上,一定能獲得更多的健康。...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

佛教中的美容和去體味的方法

美貌也是一種福報。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

池中大蟲宿世的因緣果報

佛陀住止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城邊有一汪污泥不淨的...

發菩提心後,如何面對順逆的因緣

我們再看對治退還。 為欲對治雖已發趣,復退還因,故立...

貪著利養自取滅亡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調達(提婆達多)的比丘,非常...

站在佛法的角度,要讓小孩能夠吃虧

現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子女作為自我的...

證得鬼神邪法的表現

【原文】 復次。二十邪法。隨有所發。若不別邪偽。心生...

教育兒女比送經書更重要

一位居士經常請經書送給別人。印光大師對她說:你有這...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楞嚴經》到了後面二十五圓通的時候,它偏重在空觀,...

人生為什麼不能十全十美

經云:財富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長壽從慈悲中...

【視頻】《五祖弘忍大師最上乘論》男聲讀誦

《五祖弘忍大師最上乘論》男聲讀誦

【視頻】曇鸞大師讚阿彌陀佛偈

曇鸞大師讚阿彌陀佛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