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衛國,止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比丘便應:「唯然。」比丘從佛聽。佛便說言:「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為菩薩時,為念是:『咄!是世間極劇,為生、老、死,為往受但苦。當何時從老、死得要也?』

「諸比丘!便自思惟,得是意:『何以故有老死?亦何因緣復老死?』比丘!便念本,得應意:『生故為有老死,亦生因緣復老死。』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生?亦何因緣復生?』比丘!便自思惟桉本念,便得是應意:『為有故生,亦因緣有復生。』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何以故為有有?亦何因緣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是意:『為受故有有,亦受因緣復有。』

「比丘!便思惟:『是何以故受有?亦何因緣復受?』比丘!便桉本念,得是應意:『為愛故受,亦愛因緣復受。』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愛有?亦何因緣復愛?』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要:『痛樂故愛,亦痛樂因緣復愛。』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痛樂有?亦何因緣痛樂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更故痛樂有,亦更因緣痛樂復痛樂。』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更?亦何因緣復更?』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意:『六入故有更,亦六入因緣復更。』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六入?亦何因緣復有六入?』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名像故有六入,亦名像因緣復有六入。』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名像有?亦何因緣復有名像?』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識故為名像有,亦識因緣復有名像。』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識?亦何因緣復有識?』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故為有識,亦名像因緣復識。』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是何等咄是識,還不復前在?名像因緣識,亦識因緣名像;名像因緣六入,六入因緣更;更因緣痛,痛因緣愛;愛因緣受,受因緣有;有因緣生,生因緣老死。憂、哭、苦、不可意愁,從是致有。如是但為從五陰,一切苦從習生。』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無有老死?亦何故老死滅盡?』比丘!便桉本念思惟,得是應可意:『無有生亦不老死已,生盡,老死亦盡。』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不復生?亦何因緣復生盡?』比丘!便思惟桉本念,生是應意:『有無是有者,便不復生;有盡,復生盡。』

「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有無有?何等盡為復有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自生應意:『受無有,便有無有;受已盡,便有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令受無有?亦何等盡令受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應意:『無有愛,亦無有受;愛已盡,便受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無有為愛無有?何盡復是愛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意生如應:『痛癢無有,便愛無有;痛癢盡,則愛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則痛癢無有?何等盡是痛癢盡?』便自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更樂無有,則痛癢無有;更樂盡,復痛癢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更樂無有?何等盡是更樂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六入無有,即更樂無有;六入盡,更樂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六入無有?何等盡則六入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無有,則六入無有;名像盡,復六入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名像無有?何等盡復名像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意應:『無有識,亦無有名像;識盡,復名像盡。』

「便復思惟念:『是何等無有則識無有?何等盡復識盡?』便復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無有殃種,識亦無有;殃種已盡,則識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殃種無有?何等盡為殃種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無有癡,亦無有殃種;癡已盡,則殃種盡;殃種已盡,識盡;識盡,名像盡;名像盡,六入盡;六入盡,更盡;更盡,痛癢盡;痛癢盡,愛盡;愛盡,成就盡;成就盡,有盡;有盡,生盡;生盡,老死盡,憂、愁、苦、不可意劇便盡。如是最無有量苦陰便盡。』」

佛告諸比丘:「彼時念是,以自得故道所。佛從是往,得便隨;已隨,便知老死,亦知老死習,亦知老死滅,亦知老死行令度。生亦爾,有亦爾,受亦爾,愛亦爾,痛癢亦爾,更亦爾,六入亦爾,名像亦爾,識亦爾,殃種亦爾。便知癡,亦知癡習本,亦知何癡盡,亦知受行令癡盡。譬,比丘!若人在空澤間、閑處行,便見故道、故有行者跡,人便隨跡;已隨跡,便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足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便念是:『若我今往,當白王:「我為行在空澤間、閑處,便見故道、故人行處,便隨已,隨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可王居。」』王便取居。卻後稍嚴,稍增熾,多人饒。」

佛告諸比丘:「我亦如是,得故道所。佛本從是行者,我便隨;已隨,便知老死從所,亦知老死從聚,亦知老死何盡,亦知老死何行得度世;知生亦爾,知有亦爾,知受亦爾,知愛亦爾,知痛癢亦爾,知更亦爾,知六入亦爾,知名像亦爾,知識亦爾,知作行亦爾;知癡,亦知癡從生,亦知從何癡滅,亦知何行除癡度世。」

佛便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比丘為比丘如有應受行,便得道,不失道,能巧道。比丘尼亦爾,優婆塞亦爾,優婆夷亦爾。若諦受正行,便隨道,得道。能如應法行,如是無為行者,增多方至。」

天亦人已見佛說如是宜,比丘取著意,佛行者受。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上篇:佛說大乘稻芉經

下篇:緣起聖道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如是我聞:...

佛說逝童子經

佛說逝童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一卷) 比丘僧善導撰 敬...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上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普庵咒

普庵咒...

般若心經指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此雲智慧,即神悟玄奧,妙契...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語法門經

佛語法門經...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說受歲經

佛說受歲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教詞典】廚

(物名)安像之櫝也。字典曰:廚庖屋也,又櫝也。南史...

【佛教詞典】具足戒

(術語)為比丘,比丘尼當受之戒,別解脫戒中之至極也...

誰主宰吉凶

一位修行僧來到施主家,見對方正用楊枝漱口,並把牛黃...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

聖嚴法師:要控制而不是壓抑情緒

有句話說:「泥人還有個土性。」意思是指,連泥塑的娃...

省庵大師論發願的重要性

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有言: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隋代高僧道綽大師

今天我們講的這位祖師叫道綽大師。道綽大師呢,跟曇鸞...

念佛別怕妄想,不後悔,不懷疑

我常引用佛國禪師描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兩...

打坐念佛氣一直在頭上鼓,應該如何解決

問: 我打坐念佛好幾年了,近三年打坐氣一直在頭上鼓,...

心念與疾病有何關聯

問: 佛法中提到病由業生,業由心生,心念與疾病的關...

參禪、悟道、了生脫死

住宗門下的人,要行宗門下的事。你們要曉得:宗門下行...

個子矮小的男子女人應改掉輕慢人的毛病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云:為人因何短小?以鳳生...

想要「口吐蓮花」,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佛經裡也有不...

平等惠施獲福無量

昔日,佛陀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弘法度眾。一天,師子...

【視頻】《達摩大師無心論》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無心論》女聲念誦

【視頻】佛光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佛光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