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止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比丘便應:「唯然。」比丘從佛聽。佛便說言:「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為菩薩時,為念是:『咄!是世間極劇,為生、老、死,為往受但苦。當何時從老、死得要也?』

「諸比丘!便自思惟,得是意:『何以故有老死?亦何因緣復老死?』比丘!便念本,得應意:『生故為有老死,亦生因緣復老死。』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生?亦何因緣復生?』比丘!便自思惟桉本念,便得是應意:『為有故生,亦因緣有復生。』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何以故為有有?亦何因緣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是意:『為受故有有,亦受因緣復有。』

「比丘!便思惟:『是何以故受有?亦何因緣復受?』比丘!便桉本念,得是應意:『為愛故受,亦愛因緣復受。』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為愛有?亦何因緣復愛?』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要:『痛樂故愛,亦痛樂因緣復愛。』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痛樂有?亦何因緣痛樂復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更故痛樂有,亦更因緣痛樂復痛樂。』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更?亦何因緣復更?』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應意:『六入故有更,亦六入因緣復更。』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六入?亦何因緣復有六入?』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名像故有六入,亦名像因緣復有六入。』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名像有?亦何因緣復有名像?』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識故為名像有,亦識因緣復有名像。』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識?亦何因緣復有識?』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故為有識,亦名像因緣復識。』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是何等咄是識,還不復前在?名像因緣識,亦識因緣名像;名像因緣六入,六入因緣更;更因緣痛,痛因緣愛;愛因緣受,受因緣有;有因緣生,生因緣老死。憂、哭、苦、不可意愁,從是致有。如是但為從五陰,一切苦從習生。』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無有老死?亦何故老死滅盡?』比丘!便桉本念思惟,得是應可意:『無有生亦不老死已,生盡,老死亦盡。』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不復生?亦何因緣復生盡?』比丘!便思惟桉本念,生是應意:『有無是有者,便不復生;有盡,復生盡。』

「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有無有?何等盡為復有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自生應意:『受無有,便有無有;受已盡,便有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令受無有?亦何等盡令受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應意:『無有愛,亦無有受;愛已盡,便受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無有為愛無有?何盡復是愛盡?』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意生如應:『痛癢無有,便愛無有;痛癢盡,則愛盡。』

「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無有則痛癢無有?何等盡是痛癢盡?』便自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更樂無有,則痛癢無有;更樂盡,復痛癢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更樂無有?何等盡是更樂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六入無有,即更樂無有;六入盡,更樂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六入無有?何等盡則六入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應意:『名像無有,則六入無有;名像盡,復六入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名像無有?何等盡復名像盡?』便復思惟桉本念,有是意應:『無有識,亦無有名像;識盡,復名像盡。』

「便復思惟念:『是何等無有則識無有?何等盡復識盡?』便復思惟桉本念,得是應意:『無有殃種,識亦無有;殃種已盡,則識盡。』

「便復思惟念:『何等無有為殃種無有?何等盡為殃種盡?』便復思惟念本,得應意:『無有癡,亦無有殃種;癡已盡,則殃種盡;殃種已盡,識盡;識盡,名像盡;名像盡,六入盡;六入盡,更盡;更盡,痛癢盡;痛癢盡,愛盡;愛盡,成就盡;成就盡,有盡;有盡,生盡;生盡,老死盡,憂、愁、苦、不可意劇便盡。如是最無有量苦陰便盡。』」

佛告諸比丘:「彼時念是,以自得故道所。佛從是往,得便隨;已隨,便知老死,亦知老死習,亦知老死滅,亦知老死行令度。生亦爾,有亦爾,受亦爾,愛亦爾,痛癢亦爾,更亦爾,六入亦爾,名像亦爾,識亦爾,殃種亦爾。便知癡,亦知癡習本,亦知何癡盡,亦知受行令癡盡。譬,比丘!若人在空澤間、閑處行,便見故道、故有行者跡,人便隨跡;已隨跡,便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足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便念是:『若我今往,當白王:「我為行在空澤間、閑處,便見故道、故人行處,便隨已,隨見故城、好足園、好足饒樹、好足池、好河、好山塹,亦好處熾饒園樂,可王居。」』王便取居。卻後稍嚴,稍增熾,多人饒。」

佛告諸比丘:「我亦如是,得故道所。佛本從是行者,我便隨;已隨,便知老死從所,亦知老死從聚,亦知老死何盡,亦知老死何行得度世;知生亦爾,知有亦爾,知受亦爾,知愛亦爾,知痛癢亦爾,知更亦爾,知六入亦爾,知名像亦爾,知識亦爾,知作行亦爾;知癡,亦知癡從生,亦知從何癡滅,亦知何行除癡度世。」

佛便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比丘為比丘如有應受行,便得道,不失道,能巧道。比丘尼亦爾,優婆塞亦爾,優婆夷亦爾。若諦受正行,便隨道,得道。能如應法行,如是無為行者,增多方至。」

天亦人已見佛說如是宜,比丘取著意,佛行者受。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上篇:佛說大乘稻芉經

下篇:緣起聖道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佛說諸法本無經

佛說諸法本無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婆伽婆...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一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

佛說一切法高王經

佛說一切法高王經(一名《一切法義王經》) 元魏婆羅門...

身觀經

身觀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明佛法根本碑

明佛法根本碑 大興善寺大曼拏攞阿闍梨三藏智慧論述 佛...

佛說諫王經

佛說諫王經 宋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揀魔辨異錄

偽造印信 魔忍曰:佛不雲乎: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註音版】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註音版】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分別佈施經...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 往返無端...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逼迫巧方便

(術語)六種巧方便之一。擯斥逼迫作惡事者使就於善之...

【佛教詞典】四無所畏

梵語 catvāri vai?āradyāni,巴利語 cattāri vesā...

我們的人生,一句話就可以說完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

往生極樂世界,有五因緣不退

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云何為五。 一者,阿彌陀佛大...

淨界法師:大乘起信論

佛法修學的目的,主要是使令我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

餐桌上的謀殺,揭密吃激素長大的魚

《雙食記》裡的美味謀殺恐怕不只是發生在電影裡,當你...

念佛人要準備些什麼事情

淨土宗到底要準備些什麼事情?簡單講一句話就夠了:有...

純金的羅漢

從前有一位農夫,原本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鋤...

佛陀以四功德力挑起巨石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一千二百五...

自我激勵,思惟暇滿難得

第一個,人道的暇滿。 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在三界當中...

五蘊活動越熾盛,你的業力就越重

眾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麼方式來追求?他就是用五蘊,...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國師,前世是一個十不全的書記師。因為受到...

學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現在有人以時尚佛教作為噱頭吸引眼球。其實,佛教的時...

如何平衡生存與金錢的關係呢

問: 師父,都說追求金錢就是慾望,但世間的生存我們...

【視頻】早課(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早課(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視頻】《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