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華手經卷第十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法門品第三十四
佛告堅意:「法名無思、無慮、無相、無作、無憶、無念,淨妙無緣,無有文字,亦無言說,不可顯示。堅意!諸法不會諸根,不可以智知,不可以無智知,非可知非不可知。
「復次,堅意!法名眾緣所成,如來能知,而如來知不可言說。而如來以不可說法,說是諸法,所有說道即是法門。何以故?以諸行印印一切法,令一味故。堅意!諸法無盡,盡際無盡故。堅意!諸法畢竟不增不減,入盡際故。以是義故,如來以語言、文字分別解說。
「堅意!阿字門入一切法,以阿字門分別諸法。先入阿字門,然後餘字次第相續。是故言從阿字邊變出諸字,從諸字邊會成諸句,以諸句故能成諸義,是故如來說阿字門入一切法。堅意!此是法門。何等是法?堅意!所謂法者,本來無作、無說、無示,無知故知、無說故說、無示故示。如是阿字,能作是一切語言,是名法門。若善男子、善女人入是門者,得無盡慧及無盡辯。其無盡者,過去無盡,無盡盡中無相、無說,諸有所知皆為無知,諸有所示皆為無示,有所分別皆無分別,故名無盡。堅意!是名為門。是為何門?是諸法門。何等是法?佛所不得。又此門者,觀一切法入無思慮。何以故?一切語言皆非語言,一切言說皆無有盡,一切言語皆如不離如,一切智皆非智。堅意!是名金剛句也。何以故名為金剛句耶?若法無作則不可壞,不可壞故名金剛句。諸法無業,若無有業則無有報;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業、無報,是名法印。如來所可說業、說報皆以是印,是印不可破壞。堅意!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業報當入是門。
「堅意!一切諸法無來無去,是入法門。我因是門,為眾生說生死差別。堅意!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眾生生死智者,以是印入,是名法印,名無文字印、無障礙印。堅意!如來有所言說,皆以是印。一切有身皆如來身。何以故?是諸身性不相違背,佛以是印說眾生身相,是名身印。又以是印顯示演說一切身相。何以故?堅意!諸法無門,不可入故;法不可入,以不出故;諸法無出,不可入故。是故如來若有所說,皆不離是無礙際說,以無礙際說一切法,亦以是際知諸眾生隨宜為說。
「堅意!無礙際者即無邊際,無邊際者即是一切眾生性也,是名際門。入是際門,則能開演千億法藏。此法藏者,即非藏也。堅意!如來眾法藏中,有所說法,皆說是際。復有色藏,受、想、行、識藏,是藏,非藏,不自在藏,是名諸藏以阿字門入。」
爾時,堅意白佛言:「世尊!是門甚深。」
佛言:「堅意!我不生念是深、是淺。」
「世尊!佛說法耶?」
「堅意!不如凡夫所貪著說,隨智者所解,名為如來說法如。如來如實所知,無示無說。何以故?一切諸法不可說相,唯智者能知。凡夫若有所知,皆著文辭。是故佛說文字、語言,即非語言。」
佛復告堅意:「一切諸法如日明淨,隨所正觀皆入無際。堅意!一切諸法皆能照明,能起一切智慧光故。堅意!一切諸法無所障礙,如虛空故。堅意!隨著二法,是中如來行無礙眼,堅意!是名法眼。佛以是眼見一切法無障礙相,堅意!是名諸法無障礙門。善男子、善女人若入是門,諸所言說皆有利益,皆無障礙,皆示義趣,皆說深義,無所貪著。
「復次,堅意!諸法無垢,不染、不離。堅意!法無所屬,以不受故。堅意!一切法無邊,本末不可得故。堅意!諸有所說文字、語言,當知是中無有文字,亦無語言。堅意!是文字門云何有入?但說是法無有障礙,是名為入。堅意!如是入者,即名非入,入法性故。
「堅意!如來所說諸三昧門,為何者是?堅意!有一相三昧,有眾相三昧。一相三昧者,有菩薩聞某世界有某如來,現在說法。菩薩取某佛相,以現在前,若坐道場,得無上菩提,若轉法輪,若與大眾圍遶說法;取如是相,以不亂念守攝諸根,心不馳散,專念一佛,不捨是緣,亦念是佛世界之相。而是菩薩於如來相及世界相,了達無相。常如是行,常如是觀,不離是緣,是時佛像即現在前而為說法。菩薩爾時深生恭敬,聽受是法,隨所信解,若深、若淺,轉加宗敬、尊重如來。菩薩住是三昧,聞說諸法皆壞敗相。聞已,受持,從三昧起,能為四眾演說是法。堅意!是名入一相三昧門。
「復次,堅意!菩薩住是三昧,還能壞滅是佛相緣,亦壞自身;以是壞相壞一切法;壞一切法故,入一相三昧;從是三昧起,能為四眾解說是法。堅意!是名為入一相三昧門方便。
「復次,堅意!菩薩緣是佛像,而作是念:『是像從何所來?我何所趣?』即知佛像無所從來,我無所至。菩薩爾時作是念言:『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所從來、去無所至。』菩薩如是行、如是念,不久當得無礙法眼;得法眼已,便為諸佛之所知念,諸甚深法皆現在前;以是深法得無礙辯,雖講說法而不見法。堅意!如來於過去世無礙智慧,亦諸相中智無障礙,於過去世亦不作緣,亦非不知,不隨憶想。堅意!菩薩亦如是,住是三昧,雖演說法不見是法。菩薩住是三昧,深修習故,隨所聞因,緣第二佛,取相現前。若坐道場得無上菩提、若轉法輪、若於大眾圍遶說法,菩薩亦受持是第二佛法,亦不捨本佛相,亦見是佛,而是菩薩俱緣二佛,取相現前,聽受說法。堅意!是亦名為入一相三昧門。
「復次,堅意!菩薩以善修習一佛相故,隨意自在,欲見諸佛皆能現前。堅意!譬如比丘心得自在,觀一切入取青色相,能得信解一切世界皆一青相。是人所緣唯一青色,觀內外法皆一青色,於是緣中得自在力故。堅意!菩薩亦復如是,隨其所聞諸佛名字、在何世界,即取是佛及世界相,皆緣現前。菩薩善修習此念佛緣故,觀諸世界盡皆作佛;常善修習是觀力故,便能了達一切諸緣皆為一緣,謂現在佛緣。是名得一相三昧門。」
堅意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得是三昧?」
佛告堅意:「於是佛緣繫念,不散不離是緣,是名三昧門。堅意!以是一緣了達諸法,見一切法皆悉等相,是名一相三昧。菩薩住是三昧,又入法門,謂一切語皆如來語,一切有身皆如來身,不離如故。
「復次,堅意!菩薩聞諸佛名,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若百、若千、若萬,若過是數,一時專念,盡現在前,及諸世界、弟子眾數,皆現在前,恭敬,尊重;亦念是佛具足妙身,形色相好,盡現在前,恭敬、尊重。亦復一一取三十二大人之相,及不虛行相、師子奮迅相、無見頂相、象王觀相、取大光相,以信解觀作無量相;亦取諸佛世界之相,以信解觀作無量淨相;亦取弟子眾,以信解觀作無量相。爾時,作是思惟:『如是諸佛從何所來?我何所至?』即知諸佛及以己身,無所從來亦無所至。如是觀知,如是信解,爾時菩薩作如是念:『如是事中,無有定法名為如來。』如是觀時,知一切法空、無所有,一相無相,用無相門入一切法,如是信解,達知一切諸法一相。堅意!菩薩能緣諸佛,繫念一處,是名眾相三昧門。
「堅意!若是菩薩入是三昧,了達諸法一相無相,是名眾相三昧。菩薩住是三昧,所知、所見無非如來,又亦不見、不知如來;所知、所見無非是法,亦不見法;所有知、見皆佛弟子,亦不見、不知佛弟子眾;所知、所見無非說法,亦復不見、不知說法;所有見、知無非是緣,亦不見緣;所有見、知無非是辯,亦不見辯;諸有所見無非佛土,亦不見佛土;諸所有見無非世界,亦不見世界;諸所有見無非眾會,亦不見眾會。無法不說而無所說,無法不現亦無所現,無不信解亦無信解,無不分別亦無分別,無法不壞亦無所壞,無法不出亦無所出,無法不照亦無所照。堅意!是名諸菩薩三昧門。入是門者,當於諸法得無礙智。能如是觀,名無礙眼;於是事中亦不貪著,是名法眼。堅意!菩薩以是三昧能得無礙、無邊辯才。」
爾時,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幾所菩薩於當來世成是三昧,能得無量、無邊辯才?何等菩薩於當來世成是三昧,能得無量、無邊辯才?」
「堅意!菩薩若於後世,從比丘所聞是三昧,當知是比丘成是三昧,能得無邊無量辯才。堅意!如汝所問:幾所菩薩成是三昧,得無邊辯?若人常修是三昧者,此則能成。得是三昧,亦得無量無邊辯才。堅意!是門能開八百法藏,於今現在阿閦佛土諸菩薩者,常用是門。堅意!於是一門攝一切法門、諸三昧門,是名重句門。是故,堅意!若人如法欲入法門,是三昧門、重句門者,應當親近諸善知識,問:『云何行?云何觀察?云何修習?』當隨其教,如說修行。
「堅意!若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也。何等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於正法;四、常能隨順教化。有是四法,當知即是善知識也。」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言:
「當近善知識, 能障惡法者,
能說佛所讚, 是人應親近。
隨佛道教化, 能生人善法,
如所聞安住, 能增益智慧。
可近法當近, 應遠法當離,
離於惡法已, 當修佛所讚。
若欲得辯才, 亦欲演自智,
當疾修是定, 常隨善知識。
隨所教修行, 於法無秘悋,
自所得善法, 亦應為他說。
深心行是法, 捨離諸諂曲,
常近善知識, 修行如是法。
故近善知識, 應離惡知識,
從是得多聞, 疾得是三昧。
「復次,堅意!若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相。何等為四?善知教化;善知修道;知教化過;知修道過。堅意!有是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知教化修道, 亦知是過失,
既知是法已, 今住無礙法。
「堅意!復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相。何謂為四?知地、知說、知人、知行。云何知地?隨人知地。云何知人?隨其所行能知,是人住多欲地,是人住多恚地,是人住多癡地,是人住定欲地,是人住定恚地,是人住定癡地,是人住定欲恚地,是人住定欲癡地,是人住定恚癡地,是人住定欲恚癡地。眾生若在三不善等諸地,皆悉能知,知已隨所住地如應教化。隨諸菩薩種種欲樂,皆悉能知。堅意!若人成是四法者,當知是為善知識也。
「堅意!復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相。何謂為四?能調伏語;令人住甚深法中;能隨時教;隨時消息。」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知隨人所行, 諸地有差別,
知隨地教化, 故能速得成。
能說法調伏, 令住甚深法,
隨時而呵責, 亦隨時消息。
雖有善好言, 非時則不受,
是故有智者, 隨時而從捨。
「堅意!復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相,則能令人修是三昧。何等為四?能令弟子出家行離;又能令人入深法觀;能令住定;於一切緣而無所礙,離於諸相。堅意!有是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也。」
佛說偈言:
「若人讚出家, 及行離住處,
令弟子住中, 是名善知識。
令住第一義, 甚深妙法中,
令住無相定, 是真善知識。
「復次,堅意!菩薩若成四法,能修習是三昧。何謂為四?捨離自心,隨順師意;離於諸緣;為是三昧常勤精進,終不懈息;亦為欲得是三昧故,樂住閑處,離眾憒閙。菩薩若成是四法者,能得習是三昧。
「堅意!菩薩復有四法,能疾得是三昧。何謂為四?善取佛相,乃至夢中亦見諸佛;善取說法相,乃至夢中亦得聞法;為眾生說而不疲惓;得深法忍壞諸法故,行無依定,隨離心故。堅意!菩薩有是四法,能疾得是三昧。」
爾時,世尊說此偈言:
「是人不捨, 諸世尊相, 常緣佛相,
不離目前。 具足見佛, 相三十二,
聽佛說法, 諦取是相。 於深必定,
法中得忍, 不依禪定, 樂隨離心。
非滅法故, 壞裂諸法, 諸法非法,
是人所樂。 觀諸相時, 無所分別,
信解諸法, 皆是佛身。 不著言辭,
不隨他語, 自知是相, 亦為人說。
菩薩若得, 如是法忍, 是名智者,
逮是三昧。 近善知識, 修佛讚法,
教化眾生, 住深定法。 堅意菩薩,
若有四法, 則能修習, 逮是三昧。
「何謂為四?善知緣相;善分別緣;善知轉緣;善知本行。有是四法,則能速成了達是定。」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多聞有智者, 應為他說是三昧,
又從諸佛聞善法, 亦應為人而演說。
以緣佛身諦取相, 修是寂滅妙三昧,
又於諸世尊身相, 深取種種差別相。
三十二相及身相, 形相色相光明相,
面貌眉間白毫峙, 當取如是人尊相。
取是諸相在現前, 常當觀察差別相,
亦緣各各諸身份, 不以一法為佛身。
以心分析諸佛身, 是心無形本性淨,
雜雜隨緣念念滅, 在緣會生各異相。
既知心相不暫停, 當知是緣亦生滅,
是法皆從分別生, 若無分別是最樂。
善知心性是轉相, 亦知諸緣是轉相,
知世界空皆如炎, 能知是已念不亂。
能如是知諸法義, 即能變化多佛相,
而於佛相無所著, 知諸世界皆空故。
於諸緣中不取相, 當知身心是轉相,
如是法中能了達, 故能疾得是三昧。
於說法時現神力, 亦於所說無錯謬,
能令眾生起善福, 亦能疾得如是法。
「堅意!菩薩有四法能成是三昧,成已能為他說。何謂為四?為得是三昧故,勤行不息,晝夜經行;若欲坐時,先念諸佛坐於道場,今現在前;法施眾生,無所悋惜,於說法者現如世尊;分析自身,不依於法,以無依止為眾說法。菩薩能如是行、如是念、如是緣,安處法座,廣行法施,得是三昧,或有菩薩從法座起得是三昧。
「復次,堅意!菩薩若成四法,得是三昧。何謂為四?菩薩為出家人,修遠離行,捨憒閙故;但畜三衣,離貪著故;於在家眾及出家眾不作諸緣,離非時過故;得深法忍,樂空寂故。堅意!菩薩成是四法,得是三昧。
「堅意!在家菩薩若成四法,能得是三昧。何謂為四?菩薩若在居家,受持五戒;常日一食,依於塔廟;廣學多聞,達知諸論;亦應親近諸善知識,善能教化是三昧者。堅意!在家菩薩有是四法,能得是三昧。
「復次,堅意!在家、出家菩薩若成四法,得是三昧。何謂為四?具足持戒,淨行活命,離諸疑悔;為是三昧不貪身命,不依於法;隨所從聞及能教化是三昧者,於是人中生世尊想;修習如是念佛三昧時,應離慳心。堅意!若有在家、出家菩薩有此四法,得是三昧。
「堅意!若人發大乘心,欲得是三昧,當修四益法。何謂為四?應順觀身,不生身覺;應順觀受,不生受覺;應順觀心,不生心覺;應順觀法,不生法覺。堅意!菩薩成是四法者,助是三昧。」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應修習, 佛所讚念處,
比丘自行處, 能得是三昧。
當應分析身, 亦不應依止,
以無依止心, 當得是三昧。
於受心法中, 亦無所依止,
是法不思議, 當得是三昧。
應修習四禪, 及修四正勤,
不依止是法, 當得是三昧。
於四如意足, 及四無礙智,
當修習是法, 莫生慳悋心。
應安住戒中, 親近善知識,
說是三昧者, 應生世尊想。
以多聞為本, 從是起三昧,
隨諸佛所說, 如教而修學。
是名為上眼, 法眼無有上,
是中無障礙, 以教化眾生。
是眾經之本, 能生多聞法,
菩提從此成, 是故常修學。
佛所有十方, 及四無礙智,
皆從是中出, 是故當修學。
菩薩能得是, 佛所說三昧,
是人說法時, 辯才不可盡。
是人於諸法, 能達知等相,
如海無增減, 無能窮竭者。
若得是三昧, 不隨他人教,
若聽受法時, 不觀他人說。
諸天鬼龍王, 夜叉緊陀羅,
人非人眾等, 觀菩薩所說。(
此下丹、鄉有 皆言云何住? 云何而修學?
從何得此法? 今為我等說。)
住是三昧故, 知眾生深心,
亦知心所樂, 隨宜為說法。
今我是經中, 有所說諸佛,
住是三昧故, 悉知其名字。
亦能知諸佛, 所說種種法,
隨心所緣念, 即時皆能知。
一切諸世尊, 所有弟子眾,
住是三昧故, 皆悉能見知。
知諸佛世界, 種種莊嚴事,
亦知彼受量, 得是三昧故。
知諸劫歲數, 及日月時節,
十方世界中, 諸佛兩足尊。
皆知是諸佛, 亦知是佛土,
亦知諸世尊, 若干差別名。
善修是三昧, 故能悉知見,
亦知諸世尊, 所有弟子眾。
為眾所說法, 皆悉能知見,
一切佛所行, 及諸深妙法。
善習三昧故, 皆悉能知見,
於未來世中, 無量諸世尊。
字名及種姓, 一切悉見知,
亦知其壽量, 及諸弟子眾,
所說諸經法, 皆能悉了知,
知諸佛世界, 及種種莊嚴。
諸佛滅度後, 法住之久近,
住是三昧中, 皆悉知此事。
故求多聞者, 當修是三昧,
常修是三昧, 達知諸義趣。
當知是三昧, 入佛智初門,
從是生眾生, 亦生佛智慧,
亦於中出生, 無量諸福德。
若有人發心, 求無上菩提,
盡供過去佛, 及諸弟子眾,
為供一一佛, 及諸弟子眾,
能捨滿三千, 大千界珍寶,
以爾所財寶, 具滿一劫中,
皆如是供給, 諸佛及聖眾;
於未來世中, 所有諸世尊。
亦皆盡供給, 及諸弟子眾。
堅意汝當知, 是人所得福,
求佛無上法, 不可思議智。
若人求佛道, 修習是三昧,
從是三昧故, 多聞轉高勝。
既得多聞已, 廣為眾生說。
是福過於彼, 不可得思量,
是福無有量, 能增長智慧。
若修是三昧, 不須供諸佛,
若以香塗香, 衣食及湯藥,
以此供諸佛, 不名為真供。
如來坐道場, 所得微妙法,
若人能修學, 是真供諸佛。
若求佛道者, 欲得見諸佛,
應勤修是法, 疾得是三昧。
若聞是三昧, 能生歡喜心,
當知是眾生, 曾見數千佛。
「復次,堅意!若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供給、嚴飾如來塔廟,則得具足四大淨願。何謂為四?能得第一淨妙色身;能得常生離諸難處,亦能堅心受持善法;能見諸佛,得不壞信;漸當逮得無上菩提,轉妙法輪;是名為四。」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言:
「智者能供給, 諸佛尊塔廟,
能具聖所讚, 四種大淨法。
常生離難處, 能得正真見,
常能見諸佛, 見已心亦淨。
得深信堅固, 不動如須彌,
畢定得佛智, 速轉無上輪。
囑累品第三十五
「復次,堅意!若善男子、善女人發大乘心,若佛現在、若滅度後,眾華瓔珞若上華香以為供養。以是緣故,得八具足:福身色具足、財物具足、眷屬具足、持戒具足、禪定具足、多聞具足、智慧具足、所願具足;是名八具足福。」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即說偈言:
「若求佛道者, 供給佛塔廟,
世世得福報, 汝當一心聽。
常具足身色, 見者心得淨,
福德大財富, 及得善眷屬。
安住於戒中, 能深入禪定,
得多聞智慧, 無量如大海。
諸有所願求, 皆悉能具成,
世間中尊上, 第一良福田。
以是善根故, 得相三十二,
相相各明顯, 以是嚴其身。
是一一諸相, 以眾好嚴飾,
一一諸相中, 各有八十光;
是一一光中, 其明甚清徹,
於八十種好, 亦出諸光明。
從諸善業緣, 亦從願故生,
隨諸願差別, 故得如是相。
足輪相一指, 以眾好莊校,
是福德神力, 汝當一心聽。
我是足指中, 有好名照明,
有光名極高, 安住於此中,
能演出光明, 猶如過愛珠,
是光如半月, 在於須彌山。
有相名堅集, 有八十億光,
諸光各有名, 亦各有明色。
我從一光邊, 出千種色明,
圍遶大千界, 下方作佛事。
我今若普放, 善業所得光,
世界若大小, 一切皆迷悶。
從是光現無量佛, 遣到十方諸世界,
廣化眾生作佛事, 有如是等神通力。
我有三昧能普照, 用是三昧見世界,
此三昧名須彌相, 是中有光名善法。
有三昧名首楞嚴, 於一切中為最勝,
因以淨心故能得, 通達十方無罣礙。
有人見佛現滅度, 或有見佛初入胎,
有人見生無所畏, 其心安靜行七步,
或有人見坐道場, 謂我方今始成佛,
又復見我轉法輪, 又見修行菩薩道,
汝等觀是三昧力, 佛住是中得自在。
有人知我壽劫數, 或有知我壽半劫,
有見我壽一小劫, 若二三四若過是,
有見我壽一億歲, 又見過是若復少。
此閻浮提世界人, 知我壽命八十歲,
又見我壽一日夜, 又人知我壽長遠,
或有三千大千界, 謂我壽天一日夜。
我知是人心喜樂, 隨其所樂為說法,
隨眾所應為示現, 各各自謂為我說,
見以歡喜生信解, 是佛希有神通力。
我若示汝所為事, 一切凡夫皆狂惑,
如來所行所為事, 汝等設見亦不識,
菩薩若知我深行, 是人便能轉法輪。
諸說法者各所樂, 不能盡知我所行,
若不能知普智行, 是人所說甚微淺,
若聞是法心退沒, 我以是故無所說。
若人能知普智行, 是人心終不退沒,
知一切法皆悉等, 是人隨順我所行。
堅意當知是諸經, 於將來世無受者,
唯除此會八菩薩, 今於我前合掌立。
堅意當知如是人, 則能知我甚深行,
亦為先會法之首, 常能照然佛法炬,
常教眾生菩提心, 常為諸佛所稱嘆。
如今於我現前立, 過去佛前亦如是,
如恆沙數諸世尊, 是人皆現於前立。
時五百人從坐起, 合掌白言當護法,
皆是佛聽護法者, 堅意汝亦在是數。
復有八十菩薩起, 皆為救護佛法故,
世尊我於未來世, 受持佛法如說行,
當於濁亂惡世中, 廣說流佈是法種。
世尊尋便為授記, 即飛空中七多羅,
八十億人得深喜, 各各自聞得受記。」
爾時佛告阿難曰: 「汝能於後惡世中,
受持如是諸經不?」 答言:「世尊!我不堪。」
佛知故問迦葉言: 「汝能於我滅度後,
受持如是諸經不?」 答言:「世尊!我不堪。
我能把持三千界, 及大海水諸山林,
諸餘麁重悉能持, 不能惡世護持法。
今世比丘多弊惡, 不隨世尊所教法,
何況世尊滅度後, 誰能信受是深經?
必當語我如是言, 汝年老耄無智慧,
云何反能教我等, 利根聰辯解義者?
世尊!如是弊惡人, 樂世文頌外道論,
捨離甚深禪定樂, 皆悉樂著世俗事。
多欲難滿無厭足, 貪著美味求利養,
我不能救是惡人, 見已反增我憂惱。
我在空閑獨處時, 釋梵諸天來語我:
『我世尊說如是法, 令多眾生住聖道,
有某比丘得無漏, 某得神通到彼岸。』
我聞是已心喜悅, 而答釋言何足怪!
於後惡世釋梵天, 來至我所啼哭言:
『大德當知佛法壞。』 我聞是已懷憂惱,
不能廣說是罪緣, 亦復不能持此經,
亦不能為作證明, 惡世比丘難與言。」
時諸天神皆啼哭, 爾時佛告迦葉言:
「我亦先知汝不能, 受持擁護我法種,
我諸聲聞弟子等, 無能受持如是經。
但諸菩薩承佛力, 則能受持如是法,
於後惡世或生疑, 我今當斷此人惑。
是經何故先來無, 但是比丘自造作?
或見是經多無量, 為讀誦故心驚畏,
是經廣博多散亂, 誰能讀誦令究竟?
若人今見汝問我, 亦聞我今為汝說,
是人於後甚惡世, 能聞是經得歡喜。」
佛說如是護法時, 無量眾發菩提心,
是諸眾生皆念言: 「我於來世聽是法,
後當供奉諸世尊, 一心求覓佛大智,
供給舍利及塔廟, 種種嚴飾尊形像。」
爾時,阿難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當何名為此經?云何受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攝諸善根』,亦名『福德所依』,亦名『安慰諸菩薩心』,亦名『菩薩所問』,亦名『斷一切眾生疑』,當如是持。」
佛說是經已,慧命阿難、堅意菩薩、諸天、龍、神、乾闥婆、阿修羅、人非人等一切大眾,皆大歡喜,信受佛語。
佛說華手經卷第十
上篇:佛說華手經
下篇:寶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