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華手經卷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華手經卷第六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三昧品第十九

爾時,世尊見諸大眾普皆集會,即於坐上入佛首楞嚴三昧;從首楞嚴三昧起,入佛妙金剛三昧;從妙金剛三昧起,入佛知十方言音差別三昧;從知十方言音差別三昧起,入佛無量莊嚴三昧;從無量莊嚴三昧起,入佛師子月三昧;從師子月三昧起,入佛師子奮迅三昧;從師子奮迅三昧起,入佛無邊緣三昧;從無邊緣三昧起,入佛光王三昧;從光王三昧起,入佛妙陀羅尼三昧;從妙陀羅尼三昧起,入佛無相生三昧;從無相生三昧起,入佛師子自在力三昧;從師子自在力三昧起,入佛淨月三昧;從淨月三昧起,入佛一相嚴三昧;從一相嚴三昧起,入佛眾相嚴三昧;從眾相嚴三昧起,入佛無邊光三昧;從無邊光三昧起,入佛大海三昧;從大海三昧起,入佛起一切法海法性定三昧;從起一切法海法性定三昧起,入佛示無邊願緣三昧;從示無邊願緣三昧起,入佛生一切無邊自在法三昧;從生一切無邊自在法三昧起,入佛一切法無住處三昧;從一切法無住處三昧起,入佛無邊光高華三昧;從無邊光高華三昧起,入佛一切法思量淨印三昧;從一切法思量淨印三昧起,入佛一切法無垢印三昧;從一切法無垢印三昧起,入佛示無邊佛自在力三昧;從示無邊佛自在力三昧起,入佛一切眾生滅相三昧;從一切眾生滅相三昧起,入佛一切法如來所行三昧;從一切法如來所行三昧起,入佛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三昧;從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三昧起,入佛三世無礙一切法性定三昧;從三世無礙一切法性定三昧起,入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三昧;從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三昧起,入佛攝一切法海自在印三昧;從攝一切法海自在印三昧起,入佛堅固三昧;從堅固三昧起,入佛善通達三昧;從善通達三昧起,入佛無動三昧;從無動三昧起,入佛觀見一切法三昧;從觀見一切法三昧起,入佛普明三昧;從普明三昧起,入佛普觀印三昧;從普觀印三昧起,入佛無明闇三昧;從無明闇三昧起,入佛無見三昧;從無見三昧起,入佛一切法無礙無取三昧;從一切法無礙無取三昧起,入佛無盡相三昧;從無盡相三昧起,入佛無盡定三昧;從無盡定三昧起,入佛無盡緣三昧;從無盡緣三昧起,入佛一寶相三昧;從一寶相三昧起,入佛大莊嚴三昧;從大莊嚴三昧起,入佛無邊莊嚴三昧;從無邊莊嚴三昧起,入佛無瞋恨三昧;從無瞋恨三昧起,入佛示一切眾生善根三昧;從示一切眾生善根三昧起,入佛一切眾生種善根因緣三昧;從一切眾生種善根因緣三昧起,入佛一切入三昧;從一切入三昧起,入佛一切法淨行三昧;從一切法淨行三昧起,入佛不現一切法三昧;從不現一切法三昧起,入佛照明莊嚴一切菩薩三昧;從照明莊嚴一切菩薩三昧起,入佛淨一切聲聞眼三昧;從淨一切聲聞眼三昧起,入佛一切眾生種無礙淨善根三昧;從一切眾生種無礙淨善根三昧起,入佛息三惡趣苦惱三昧;從息三惡趣苦惱三昧起,入佛一切佛土中眾生種善根三昧;從一切佛土中眾生種善根三昧起,入佛不動變三昧。佛在是不動變三昧中。

時,淨居諸天以偈讚曰:

「佛住不動變,  威德如須彌,
 壞諸外道論,  特映大千界。
 其心不能見,  入無依止定,
 入定而無依,  是佛不思議。
 為壞眾疑網,  哀愍故說法,
 無疑常處定,  三明出三界。
 大智德菩薩,  今皆集此會,
 佛無疑在定,  唯願決眾疑。
 佛定不依眼,  亦復非不依,
 非二無眼相,  是定聖所讚。
 在定若依眼,  佛則為虛誑,
 知眼無所有,  故佛定無依。
 佛不依六根,  亦復非不依,
 外道迷此議,  世間所不解。」

求法品第二十

爾時,世尊從不動變三昧安祥而起,告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有四法行,得不退智,獲大慈悲諸三昧慧,亦能無礙逮佛十力;又於諸法得分別慧,得無礙辯、無斷辯、捷疾辯、樂說辯、深辯、利辯、無礙辯,得諸總持,常見諸佛,以信出家,奉修正法。世世所生財利無匱,眷屬無減色像無乏,身無殘漏,眼、耳、鼻、舌、身根無毀,言辭無短,心智無闇;不行邪道,志無散亂,念無錯謬;憶本昔事,得上慚愧,常善思量,離一切惡。世世轉身不忘正念,不失本願,謂諸佛所殖無量果、眾善根本,無我、我所,但為一切眾生共之,無眾生相。雖分別法,無所依止;以無依故,魔若魔民及諸邪道,不能沮壞,必至道場。坐道場已,住一切法,思量淨印三昧,以一念相應慧,諸所有法可知、可識、可得、可斷、可證、可修,若有漏、若無漏、若世間、若出世間,若近、若遠、若麁、若細、若長、若短,若於過去、未來、現在,若心所行、若智所行,若心所量、若智所量,若心所緣、若智所緣,若心所相、若智所相,若在心數、若在法數、若眾生數,若假名有、若實法有,總相、別相及諸說者,所因說法、若所說事,以何故說?

「若以語言、若以事相,若垢、若淨,一切世間種種言辭,所謂眼諸名字,耳、鼻、舌、身、意諸名字,首、足、發、毛,種種支體此諸名字,亦外法中所有一切地、水、火、風種種生處差別名字,日、月名字,梵、釋、諸天、夜叉名字,隨其相有隨其相說,隨所分別及所貪著,若因、若緣,若道、若行,若縛、若解,若方便、若轉進,若智、若慧、若智方便,及諸世間種種技術,若好、若丑,如是等事,住一切法,思量淨印三昧,以一念相應慧通達究竟,斷煩惱習,一切無餘。何等為四?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建大乘心,為深利益多眾生故,發大莊嚴,作如是念:『一切眾生貪慾、瞋恚、愚癡熾盛,空無善行,死墮大坑,少可救者。我今當為此等眾生,集大智藥以救療之,令出三界,當為眾生作不請師,治之令得不壞相法,謂不壞色、受、想、行識,亦得不壞至涅槃道。』諸菩薩等發是心時,為求法故,起大莊嚴。何謂為法?諸有能助無上菩提集諸佛法,謂斷眾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讀誦、受持、如說修行,隨諸眾生根有利鈍而為演說。菩薩如是專求法時,乃至能得一四句偈,甚深方便有要義趣,佛之所說,若受、若持、讀誦、書寫,乃至能為一人演說,先作是願,欲令此人隨順是義,一切眾生亦皆得解。菩薩以是說法因緣,當得最上,佛所聽許、智者所讚如是四法。何謂為四?一、於佛法得不斷念及決定念;二、身能作堪受法器;三、為諸佛對揚法化;四、能逮得諸陀羅尼,世世轉身能生佛法,所生不墮邪見之門,於佛法中常樂出家,厭離五欲;是為四法。

「菩薩以是四法善根因緣,當得十法。何謂為十?於諸法中能斷疑悔;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得諸佛無礙解脫;以是解脫故,佛身毛孔一一皆出百千萬億無數光明;一一光照百千萬億阿僧祇界;光光皆有百千萬億阿僧祇數妙寶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一諸佛以一說法,悉能度脫百千萬億無數眾生,得不壞法;如來以是解脫力故,一一毛孔所現光明,皆出百千萬億火焰,如須彌山,亦出恆沙諸大流水;以是無礙解脫力故,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內一毛孔,棄著他方,過乎無量恆沙國土,而諸眾生無所嬈害,亦復不覺有往來想。

「舍利弗!以是無礙解脫力故,能解十方一切眾生言辭差別,亦悉了知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心念相續;亦斷無量阿僧祇界無佛法處眾生所礙;又以無疑解脫力故,能知眾生調伏熾然及次第心,知一切法差別之相;亦決定知畢竟皆空,而於是中無我、我所,捨離一切諸有為相。所以者何?如來推求有為法中,多諸過患、離諸功德,無一可取。以如是知,故得此法。

「舍利弗!如來以是解脫力故,復有四法。何謂為四?一者、悉斷煩惱及習;二者、佛行時,若生眾生觸其足者,七日受樂;三者、如來右迴身時,地深八萬四千由旬,如輪旋轉;四者、常定,初無退失。

「舍利弗!取要言之,菩薩求法,盡能攝取一切佛法。」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曰:

「若人求佛智,  及欲大慈悲,
 到智慧彼岸,  當深恭敬法。
 欲得大神通,  能動三千界,
 及知眾生心,  當深恭敬法。
 若欲以一念,  遍知一切心,
 是心無形色,  如幻不堅固,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上果報,
 亦能證諸佛,  無量無邊法。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不失念,
 在在所生處,  正念常增長。
 以恭敬法故,  常不失妙色,
 所生常端正,  身份皆具足。
 能得值諸佛,  值佛心信樂,
 以心清淨故,  能深供養佛。
 世世所生處,  信力常增長,
 離穢惡五欲,  常樂行出家。
 以是信力故,  安住持戒中,
 但為求禪定,  不以戒自高。
 常樂得諸禪,  而不以為法,
 以求真智慧,  能斷滅諸漏。
 常樂行智慧,  而不取慧相,
 但以無相慧,  深求諸佛法。
 得諸法慧明,  佛所讚總持,
 堪任為法器,  佛神通所護。
 是人以佛護,  得四無礙智,
 辯才無有量,  利眾故說法。
 三時守護法,  初中及最後,
 常為佛所讚,  能大利眾生。
 為諸天所護,  龍神等恭敬,
 諸佛所護念,  名聞振十方。
 名稱常不減,  好行諸善行,
 終不樂非法,  常修行佛道。
 常照然法明,  蠲除眾狐疑,
 能淨智慧性,  滅眾生憂惱。
 安住於正路,  終不說邪徑,
 修行最勝法,  所謂無上道。
 是人不依心,  亦復非不依,
 知心法如幻,  故無所依止。
 以此無依心,  常修行佛道,
 遊行大眾聚,  而心無所著。
 樂游化諸方,  適無所繫處,
 不貪名利養,  離親及諸情。
 無有諸瑕穢,  心淨如虛空,
 誰見是菩薩,  而不恭敬者?
 是故聞此法,  應當一心學,
 得是佛法故,  能大利眾生。
 於是妙法中,  無有所限礙,
 我說是正道,  唯智者所學。

「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為求法故,當學多聞、多聞方便。何謂多聞、多聞方便?舍利弗!其多聞者,從他所聞;多聞方便者,能自思量專心正念。從他聞者,諸佛所說順道之言,所謂修多羅、祇夜、闍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闍多伽、廣經、未曾有經、優波提舍,是則名曰從他所聞順道之言。

「何謂思量、專心正念?於法方便,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從緣生法,是白、是黑、是好、是丑,分別簡擇,皆入法性、法相、法位,如是通達名為正念。所以者何?舍利弗!如來方便演說五陰而非五陰,說十二入及十八界而非界、入,說十二因緣而非因緣,說法從緣生而無定相,為度眾生作如是說。是故汝等,當依於義,莫依於語。凡夫無智隨逐言說,智者隨義。

「舍利弗!何謂言說?所有言音、文字差別,取相推求,可知、可識、可見、可斷、可證、可修、有相、無相、隨心、心數可疑悔處,有此、有彼,分別宣示如是等法,皆名言說。

「舍利弗!何謂為義?言說所示,是名為義。若分別義,即名言說。是故,舍利弗!當知義者,不可言說。以斯義故,我經中說: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

「舍利弗!唯有如來能方便說陰、界、諸入,十二因緣從緣生法,餘無能者。舍利弗!佛所說法及選擇法,無有諍訟。何謂為法?云何選擇?舍利弗!眼即是法,耳、鼻、舌、身、意即是法。所以者何?是眼過去、未來尚空,何況現在?所以者何?眼性自爾,是故名法。耳、鼻、舌、身、意去來尚空,何況現在?所以者何?意性自爾,故名為法。

「云何選擇?選擇眼者,眼從緣生,空無定相。若有定相,應眼得眼。若眼得眼則有二眼,如是亦應內有見者,有如此咎;耳、鼻、舌、身、意亦如是。如是選擇名為法眼。於此義中,正見大士應當觀察眼假名字、眼及眼法,是三事中何者為實?作如是知:三事皆空,但有言說,無一真實。所以者何?諸有言說皆是識處,識所知法皆是世間,若世間法非出世間,不出世間是外道義,若外道義則非佛說。所以者何?佛所言說有出世間,出世間法則無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故如來,雖復言說而無所著;亦不決定分別眼相,從善、不善業因緣生。所以者何?眼是有分。何謂有分?從十二緣出生三有。

「舍利弗!何故名有分?自念:我當得如是眼。種種分別好樂眼果以受諸塵,著眼是我、眼是我所,故名有分。復次,衰滅而復熾然,一切苦惱,謂我、我所墮在二邊,故名有分。舍利弗!譬如銅器,擊之有聲。汝謂此聲為從外來,為在內有?」

答言:「世尊!是聲但從眾因緣有,非內、非外。」

佛告舍利弗:「汝已達此眾緣法耶?」

答言:「不也。」

佛言:「此聲本無所有,但假眾緣誑惑耳根。如是凡夫於空眼中而生貪著,眼中眼相終不可得,如是推求,無所貪著,是名選擇。所謂無眼亦無眼相,耳、鼻、舌、身、意亦如是。」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言:

「雖說眼無常,  眼即無所有;
 若眼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耳無常,  耳即無所有;
 若耳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鼻無常,  鼻即無所有;
 若鼻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舌無常,  舌即無所有;
 若舌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身無常,  身即無所有;
 若身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意無常,  意即無所有;
 若意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隨是十二入,  故有十二名,
 若隨十二名,  應有十二入。
 因地水火風,  和合故名人,
 凡夫隨名字,  如狗逐瓦石。
 若人不隨名,  亦不分別我,
 知我但假名,  是人得寂滅。
 寂滅中無法,  可名寂滅者,
 如是說無說,  無說即寂滅。
 是法中無去,  亦無有去者,
 若人通達此,  則知寂滅相。
 若滅心行處,  斷諸語言道,
 無我無眾生,  是名為寂滅。
 不分別有無,  是分別亦空,
 若心想泥洹,  是心亦非有。
 於法不見遠,  亦復不見近,
 得是慧眼者,  自知寂滅義。
 若人聞是法,  能正觀察者,
 當斷諸疑悔,  癡冥盡無餘。
 無疑亦無悔,  善寂無所畏,
 決定住實相,  於法無所礙。
 菩薩摩訶薩,  能自除惑網,
 哀愍眾生故,  為斷法中疑。
 以是上妙論,  顯示法實相,
 為滅諸戲論,  汝等勿生疑。
 言說皆諍訟,  因之墮惡趣,
 若人貪著此,  不任演正法。
 如是名隨義,  則無有憂患,
 亦近無上道,  能行是義故。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於四事中,應勤精進。何謂為四?為出家故勤行精進;於遠離處勤行精進;於佛教中勤行精進;見苦眾生勤行精進。為疾逮得無上菩提,作是念言:『我當何時得大智慧,滅眾生苦而為說法?』

「舍利弗!我當為汝說,諸菩薩勤行精進,能疾得成無上菩提。汝當諦聽!

「舍利弗!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安王,壽七萬歲,為聲聞眾三會說法。其初會者,二十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四十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六十億人亦得阿羅漢。時閻浮提極大廣博九萬由旬,中有八萬四千大城,一一皆長十二由旬、廣七由旬,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璩、瑪瑙七寶合成。其城第一清淨莊嚴,人民熾盛,豐樂安隱。其城七重,有七重塹,俱亦七寶,一一塹中皆有流水周迴圍遶,青、黃、赤、白、雜色蓮華羅列水上,鳧、鴈、鴛鴦、鴻鵠、孔雀、猩猩異類遊戲其中。諸塹岸上,皆有七寶七重行樹,金樹銀枝,碼碯為條、琉璃為葉、頗梨為華、車璩為果、赤真珠根;銀樹金枝,頗梨為條、琉璃為葉、車璩為華、瑪瑙為果、赤真珠根;琉璃樹者,珊瑚為枝、車璩為條、瑪瑙為葉、銀華金果、頗梨為根;車璩樹者,瑪瑙為枝、珊瑚為條、銀葉金華、頗梨為果、琉璃為根;瑪瑙樹者,珊瑚為枝、銀條金葉、頗梨為華、琉璃為果、車璩為根;珊瑚樹者,金枝銀條、頗梨為葉、琉璃為華、車璩為果、瑪瑙為根。

「諸城各有八萬園林,縱廣正等二十由旬,七寶牆壁七重圍遶。其諸園中皆有七寶七重樓閣,七寶欄楯,七寶羅網彌覆其上,寶塹七重莊嚴如城。是園林中有種種樹,謂栴檀樹,諸沉水樹,迦羅那等種種香樹,諸音樂樹;亦有種種華樹、果樹、器物諸樹、眾飲食樹。其中亦有金樹、銀樹、琉璃、頗梨、車璩、瑪瑙、珊瑚諸樹。有種種華,所謂阿提目多華、薝卜華、婆梨師華、陀[少/兔]伽梨華、文陀羅華、和利華、多羅利華、劬多羅利華、曼陀羅華、五色華、月上華,有如是等種種諸華。園中各有七百大池,縱廣五里,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其池皆以七寶莊嚴,底布金沙,有四寶梯,寶網羅覆,青、黃、赤、白、雜色蓮華遍佈水上。

「時閻浮提王名曰健德,於此八萬四千大城皆置宮殿,一一宮殿皆有八萬四千婇女以為眷屬。於諸城中有一大城,其城廣大四十由旬、長八十由旬,是健德王止住其中。此城皆以殊勝七寶莊嚴如上,豐樂安隱,人民充滿。此大城中,有王宮宅,方十由旬,妙七寶成。是宮宅中有諸殿堂,種種樓館;中有大殿名曰法殿,端嚴殊妙如釋勝殿。此宮宅中有好園林,名為善法。是園林中有種種樹,華樹、香樹、諸音樂樹,及瓔珞樹、衣服、飲食種種諸樹。其中亦有七寶諸樹莊嚴其園。是王宮宅,方整嚴事廣博高顯,有大高台七寶嚴飾,七寶幃帳張設其中。

「舍利弗!是健德王第一夫人,生一太子,昔曾供養無量諸佛,端正殊妙,眾所愛敬,有大威相福德具足,王與大城令住其中。太子生日,此城中有四十億女一時俱生,王即告勅,令給太子以為眷屬。王及夫人集諸大臣,與子立字,名曰妙德。太子生時,諸天歡喜,鼓眾伎樂,雨曼陀羅華,俱發聲言:『妙德太子今出於世,今出於世!故名妙德。』

「是時,太子漸以長大,與眾婇女眷屬圍遶,入園遊觀,乘栴檀船,五欲自娛。時於水中,見佛身相端正第一,淨踰火金,明過日月,如真金聚,如金山焰,如嚴寶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出百千萬億光明,處弟子眾圍遶說法。太子見已,作如此念:『是人端正,儀相挺特,我今何為不得是身?』當發心時,佛相不現。以不見故,心生憂惱,便不復與婇女娛樂,不近女色,從船而下,上七寶樓,結加趺坐,心自念言:『何時當得如佛身相?』

「時諸婇女欲來娛樂,太子遙見心生厭離,閉門不前,作如此念:『是諸眾生貪慾熾盛,多諸惱患。我願欲得此大智慧最勝之身!若我與此貪慾惱病眾生同者,有何差別?我是行人,彼非行者。是諸眾生瞋恚熾盛,多諸惱患,我願欲得是大智慧最妙之身!我若與此瞋恚惱病眾生同者,有何差別?我是行人,彼非行者,當自調伏,於眾生中不生瞋惱。是諸眾生愚癡充滿,多諸惱患。我願欲得此大智慧最上妙身!我若與此愚癡惱病眾生同者,有何差別?我是行人,彼非行者,是諸眾生慳嫉所纏,多諸惱患。我若同此慳嫉眾生,有何差別?我當滅諸貪慾、恚、癡,於眾生中起大慈悲,為求正道。以是正道捨離一切貪慾、瞋恚、愚癡、慳嫉諸不善心!』既生如是厭離心故,便深樂法,不貪嬉戲,獨坐思惟,離諸憒閙。

「時健德王及大夫人,俱聞太子不樂嬉戲,厭離五欲,見諸婇女制不令入,便生念言:『誰為不可,嬈亂太子?令不復憙五欲娛樂,厭見女色?我等便可自往問之。』作是念已,王及夫人往太子所,說偈問言:

「『汝法殿清淨,  婇女亦充滿,
  諸樹莊嚴園,  汝何故不樂?
  如是大城中,  法殿甚高廣,
  遍見四天下,  汝何故不樂?
  何人為不可,  嬈亂汝心者?
  汝今愁獨處,  如商人失寶。
  我為汝父母,  當具以實答,
  何人今可治?  我得自在故。』

「爾時,太子以偈答言:

「『無人為不可,  如何當妄言?
  勿以惡加人,  但當自治心。
  我遊戲水上,  見佛身相好,
  如閻浮金聚,  光明照十方,
  珠光及日月,  火燈星宿光,
  佛光映不現,  我見如是相。
  即時願欲得,  如是智慧身!
  當度老病死,  癡惱苦眾生。
  得身相智慧,  勢力不思議,
  當廣利眾生,  令得出生死。
  我息諸欲樂,  婇女及眷屬,
  今出家行道,  隨學當作佛。
  出家披法服,  勤修習善法,
  父母可出家,  俱共修是道。
  當修行正法,  在五欲不安,
  愛慾害善法,  欲縛最堅牢。
  餘無能斷者,  唯我獨遠離,
  行是遠離故,  當得佛智慧。
  佛法中出家,  若作障礙者,
  是人則無利,  我哀彼故說。
  國財子何益?  富貴皆無常,
  若今不放捨,  不久亦分散。
  以因出家故,  能生眾善法,
  往來生死中,  世世受眾苦。
  如是展轉生,  空無決定子,
  於法無正觀,  但著假名字。
  莫以子起罪,  共於法出家,
  我久離諸難,  俱是無難時。
  得具足人身,  久乃信善法,
  得值安王佛,  今可共出家。』

「妙德太子說是偈已,即便行詣安王佛所,頭面禮足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我生魔網中,  增長諸邪行,
  今欲壞裂之,  願佛聽出家。
  我父縛堅固,  自亦處畏縛,
  斯無堅實樂,  但是眾苦本。
  今欲解眾縛,  壞裂眾魔網,
  於佛法出家,  成佛兩足尊。
  我深畏諸欲,  受欲終無安,
  欲為癡畏法,  當捨行佛道。』

「舍利弗!時安王佛即聽妙德出家受戒,有諸人眾八萬四千,並餘眷屬及婇女等,皆隨出家。復有百億諸善知識,亦隨出家。王聞太子出家學道,即嚴四兵從諸大臣,詣安王佛,頭面禮足,於一面立,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出家無惱熱,  寂滅安不動,
  是眾樂之本,  願依佛出家。
  捨國財妻子,  及所珍眷屬,
  受諸欲無厭,  是法常弊穢。
  若受妙五欲,  凡小智所行,
  修佛所讚法,  滅一切眾苦。
  捨國城所有,  施佛及眾僧,
  願佛聽出家,  成佛普見尊。
  為大利眾生,  度一切苦惱,
  欲令離諸難,  離難得寂滅。』
  時佛歡喜讚:  『善哉發大心!
  能敬佛深智,  善來聽出家。』
  王既聞聽許,  心生大歡喜,
  必成兩足尊,  蒙佛安慰故。
  時王即出家,  及諸四種兵,
  皆發菩提心,  當成無上道。
  是眾出家已,  皆逮無生忍,
  於此處命終,  悉得生天上。
  得值大名聞,  二十億諸佛,
  皆於諸佛所,  出家行正法。
  是等常精進,  得智無所畏,
  能大利眾生,  令脫無量苦。
  所值遇諸佛,  皆受持正法,
  但為廣流佈,  而不惜身命。
  得如是大果,  最上妙智慧,
  證不思議法,  誰不求佛道?」

佛告舍利弗:「汝謂彼時健德王者,為異人乎?即我身是。妙德太子,堅意菩薩摩訶薩是。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樂法故,見諸眾生煩惱苦逼,起大慈悲,教化令住善法因緣,漸得解脫。

「復次,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樂深法故,而求深法,亦為眾生說是深法。何謂深法?諸精進者之所能行。其精進者即諸菩薩摩訶薩眾,求無上道不退者是,斯等皆能深達諸法。云何深達?若求眼相即是假名,非為深達。法相名為非內非外、非我我所、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所以者何?性常自爾。如是法性無作、非作,是名通達眼甚深法。求耳、鼻、舌、身、意相者即是假名,非為深達。法相名為非內非外、非我我所、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所以者何。性常自爾。如是法性無作、非作,是名通達意甚深法。

「舍利弗!甚深達者,即法實相。若取法空即是妄取,若取無相是則為相,若取無願是亦為願。舍利弗!法性本來不增不減,是則名為深達諸法,故說菩薩摩訶薩等為精進者。

「舍利弗!以何義故說名菩薩?能諦了知無眾生法,故名菩薩。復次,是人所行,智慧為首,故名菩薩;又令眾生知所行法皆無所有,故名菩薩。又,舍利弗!無所有義是菩薩義,無所顯示是菩薩義,故菩薩義無二無等。又,舍利弗!不過不沒是名菩薩。

「又,舍利弗!空是菩提。何謂為空?無一切法故名為空。舍利弗!若於法中乃至決定有毫末相,即是著相、著我、著人、著眾生相、著諸法相,是空法中無此諸相,故名為空;空即菩提,以是義故,一切諸法皆名菩提。

「舍利弗!汝當隨順如來教行,勿違逆也。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第一甚深,一切凡夫所不能及。舍利弗!且置凡夫。一切聲聞、辟支佛人不見、不觀,亦不能達諸佛菩提,雖盡知見無生智觀。以何法盡名為盡智?無法可盡,諸法離盡,入畢竟盡,故名盡智;而不能知於念念中爾所滅盡。爾所未盡故,說聲聞、辟支佛人,不能通達諸佛菩提。

「舍利弗!無生智者,於諸法中尚無少生,能如是知名無生智,而不能知於念念中,爾所無生及未無生。一切聲聞、辟支佛人無如是智,是故佛智名為無等,餘無及故。

「復次,是智等無邪正,故名平等。

「舍利弗!如來慧者,正覺究盡,無有錯謬,故名佛慧。是佛智慧無邊無量,阿僧祇劫求之乃得,故名為覺。

「舍利弗!何故如來名為覺者?一切眾生長寢生死,若過、若沒不能通達,唯有菩薩獨能覺悟,故名覺者。

「又,舍利弗!正覺諸法,故名覺者。云何正覺?知一切法,非法非非法、非垢非淨,亦非過去、未來、現在,隨順是相故名覺者。亦覺無法若生、若滅、若來、若去,故名覺者。

「舍利弗!是覺義者,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難得崖底。譬如大海,其水一味,不增不減,悉受眾流,而不盈溢,漸次轉深,甚深第一。舍利弗!如來大海亦復如是,空無生滅,一解脫味,次第說法,名漸轉深;得一切智,名深第一;究盡通達無上菩提,一切法中無錯謬故,名無增減;一切問難無能窮盡,故名難減;能集一切諸善功德,名受眾流。

「舍利弗!若我盡說如來義者,誰能堪受?如娑伽羅龍王欲降大雨,但注大海,餘無能受。如來亦爾,若盡開演佛智慧者,一切眾生乃至聲聞及辟支佛,無能堪受;但諸菩薩發大乘心,佛伽神力則能受持。

「舍利弗!世有四事為最難得。何謂為四?得人身難;生中國難;信佛法難;既信解已,能問所應,是為甚難。此四難事汝等皆得,今當問佛諸法中疑。我今聽汝一切世間諸天、人等恣意所問,如來不久當入涅槃,無從後悔。」

時,舍利弗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欲有所問,唯願聽許。」

佛言:「已聽,今隨意問,當為汝等隨所問答。」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我今當為上行菩薩諮問如來。」即說偈言:

「安住上功德,  修淨道高尊,
 樂行柔和忍,  當問如是行。
 菩薩云何施,  施已心歡喜?
 云何發善心,  當大利眾生?
 云何持淨戒,  忍辱柔和心?
 云何行精進,  不退不休息?
 見苦惱眾生,  云何加矜愍?
 深心樂菩提,  唯願世尊說。
 云何無量劫,  莊嚴菩提道,
 心終不退沒,  而生大歡喜?
 云何行禪定,  及修習智慧?
 云何應求法,  以成多聞者?
 何等法應聽?  何等法應教?
 發菩提心行,  我今問是事。
 云何求正法,  於中深欲樂?
 云何離諸欲,  離已能出家?
 云何出家時,  能生歡喜心?
 云何出家已,  功德巍巍尊?
 云何心迴向,  能起方便力?
 云何能世世,  常不失正念?
 云何處胎中,  常習菩提心,
 亦能見諸佛,  而無所障礙?
 云何薄貪慾,  慈心薄瞋恚?
 云何薄愚癡,  心常無錯謬?
 云何生王家,  亦修治國事,
 而能離諸難,  常得生善處?
 云何治世事,  而心常歡喜,
 亦感諸如來,  常能見諸佛?
 云何具身色,  端嚴常第一,
 亦具足眷屬,  皆發菩提心?
 云何所生處,  常厭離家屬,
 常樂行出家,  無有貪著心?
 云何出家已,  能受持菩提,
 於佛滅度後,  能守護正法?
 云何處亂世,  而得無亂心,
 見惱亂眾生,  悉能安慰之?
 云何聞能持,  入陀羅尼門?
 以無礙辯才,  能說無上法?
 云何知眾生,  種種差別心?
 云何於善法,  而能自調伏?
 為諸菩薩故,  我問二足尊,
 是諸菩薩行,  唯願分別說。
 若人為佛法,  而發菩提心,
 是人聞佛說,  則生大歡喜。
 佛於一切法,  智慧無障礙,
 我以有限智,  而問於世尊。
 我雖有所問,  不能盡通達,
 所不能問者,  願佛具演說。」

嘆德品第二十一

爾時,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能問佛菩薩摩訶薩深行佛道、住淨功德、樂柔和忍如是等事,汝之功德不可限量。所以者何?諸菩薩摩訶薩能為難事。譬如有人欲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移置一處,是事難不?」

舍利弗言:「甚難。世尊!」

佛言:「欲比菩薩所為難事,於百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乃至譬喻所不能及。舍利弗!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如劫燒時三千世界為一火聚,若人能以一吹令滅、一吹還成,若大鐵圍須彌諸山及大海水,一切國土宮館、園林、聚落、城邑,還成如故。汝意云何?是人所作寧為難不?」

舍利弗言:「甚難。世尊!」

佛言:「欲比菩薩所為難事,於百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乃至譬喻所不能及。又,舍利弗!譬如有人欲以足爪破散三千大千世界,是人名為現大力不?」

答言:「世尊!其力甚大。」

佛言:「欲比菩薩所見大力,於百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乃至譬喻所不能及。又,舍利弗!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止於水上,水止於風。若有一人乃從風際舉此世界,欲置頭上若肩荷負,蚊胵為梯循之而上,乃至梵天而不墜落。汝意云何,是人巧便為難事不?」

舍利弗言:「是人巧便,持此三千大千世界,循蚊胵梯上至梵天而不墜落,是為甚難。」

「舍利弗!如來今當告汝誠言,欲比菩薩方便大力,於百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乃至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者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身心精進,深發大願、行大方便、起大智慧、成大勢力,求大無畏大覺明眼,求大慈悲及不虛行,象王迴觀師子奮迅無見頂相,求如是等諸佛大法,亦求無比最勝威儀第一之行,無比功德、無比柔和,行無比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通達法相。如來無比自在神力三輪示現,善解一切眾生深心及心所行,願解一切眾生假名,願解一切眾生解脫、解脫知見,願解一切眾生止觀,願解眾生所修行道及所得果,願知眾生所解諸諦,願解十方一切眾生音聲、語言種種差別,願解眾生貪著深淺及離貪著,願諸法中得無受慧,願解諸法空業報慧。

「舍利弗!取要言之,諸菩薩摩訶薩所求所願智慧功德,及隨願行隨行得果,是諸事中無可為喻無說因緣;如是大願莊嚴功德,唯佛能知,若近佛者乃能得解。

「舍利弗!汝諸聲聞隨信能入,諸菩薩等以信解知。汝能為此大功德者問佛是事,今當為汝說少分耳。所以者何?汝之所問菩薩事者,非可一日、一月、一歲、百歲、千歲、百千萬歲,乃至一劫、百劫、千劫、百千萬劫所能說盡。舍利弗!當知是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乃可說之。

「舍利弗!如來了知諸菩薩等最初發心劣下一念功德果報,百千萬劫說不能盡,況復一日、一月、一歲,乃至百歲所集諸心功德果報豈可說盡!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求大智時,能起無量功德因緣。舍利弗!諸菩薩等所行無盡,欲令一切眾生皆住無生法故。

「舍利弗!諸菩薩等所行難知,求深法故。諸菩薩等所行甚深,於一切法不依止故。菩薩所行無邊無等,以佛智慧無邊等故。諸菩薩等所行無盡無有齊限,行爾所施爾所便止,是物可施是不可施,是人可與是不可與。菩薩施者,捨一切物等與眾生。菩薩持戒亦不齊限,日月歲數乃至盡壽,但於無量阿僧祇劫,常為十方一切眾生及佛道故修行淨戒,是菩薩業。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所為事業一時止息,謂坐道場住一切法思量淨印三昧,以一念相應慧,究盡通達一切諸法。」

驗行品第二十二

佛告舍利弗:「應以三事驗菩薩心。何謂為三?一者、能捨一切所有而不望報,當知是為真菩薩心;二者、求法無所貪惜,寧失身命而不捨法,是則名為真菩薩心;三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於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為真菩薩心。以是三心驗諸菩薩。

「又,舍利弗!復有三事驗菩薩心。何謂為三?常勤精進,求法不倦,謂是大乘菩薩藏經。以是經故,自增善根,亦能增長眾生善根,常隨法師,恭敬供養。若過千歲,乃能得聞善根相應一四句偈,聞已隨順,不違、不逆、不沒、不退,追隨法師,益加恭敬,恆自咎責:『我以宿世障法罪故,不得聞法,非法師咎。今當親近隨從法師,令我一切障法罪業皆悉消滅!』是亦名為真菩薩心。是故當知,菩薩摩訶薩深心求法,隨逐法師則能成就一切佛法。

「舍利弗!乃往過去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劫名妙智。爾時有佛,號普德增上云音燈佛,壽命半(丹千)劫。聲聞眾會數如恆沙,一一會中恆河沙人皆具三明,得共解脫大阿羅漢。菩薩眾會數如聲聞,一一會中恆沙菩薩得無生忍,住不退地,初發意者不可稱數。普德增上云音燈佛將入泥洹,時於百億閻浮提中,一一各置一大法師,皆加神力。彼佛滅後,法住八百千萬億那由他歲。

「爾時,於此閻浮提中所置法師,名曰聲明,為彼如來加其神力,隨法住世,守護法城,修菩薩行,得無生忍,住不退地。彼佛滅後八萬億歲,聲明法師遊歷諸國,從邑至邑,處處演說普德增上云音燈佛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集佛法。

「舍利弗!時閻浮提邊境有城,名曰堅牢。於此城中有一居士,名曰堅眾。其年少壯,王治諸城,生如是心:『我當云何能集智慧?以是智慧能令眾生修行法事,捨離俗業?』作是念已,即時有天而告之曰:『居士!當知有佛出世,號普德增上云音燈,今已滅度。』爾時,居士聞佛名字,心生歡喜,又聞滅度即大悲泣。天問之曰:『汝以何故,先生歡喜而後悲泣?』居士答言:『我從汝聞有佛出世,心生歡喜;又聞滅度,失大利故,所以悲泣。』天又告言:『汝勿愁憂!普德增上云音燈佛臨滅度時,以神通力加一法師,名曰聲明,佛之法藏皆悉受持,即是彼佛知法藏人。』居士問曰:『聲明法師今在何所?』答言:『居士!法師今在加毘羅城,於此東方過於三百六十由旬。』

「堅眾居士聞是語已,明旦即持八十億金、千寶瓔珞,與多眷屬俱詣彼城。到已,推求法師住處。見法師已,稽首禮足,於一面立。聲明法師為說甚深清淨妙法,謂斷眾疑令眾歡喜能集一切菩薩善根,是大乘經。爾時,居士聞經歡喜,持金瓔珞,為敬法故,奉上法師,亦以自身供養給事。

「舍利弗!堅眾居士為求法故,勤心恭敬,供養法師,常隨親近,欲得是經,書寫、受持、讀誦、修行。從初聞已,六十億歲常隨法師,於其中間更不得聞,何況書寫、受持讀誦!居士供養聲明法師,於爾所歲心不捨離,不生欲覺、瞋覺、惱覺,常立法師所住門外,晝夜侍衛,初不睡臥。

「時有惡魔名常求便,為求堅眾居士短故,變為聲明法師之身,與一女人共為欲事。作是變已,示居士言:『汝觀汝師,常謂如佛,智慧第一,多聞如海。汝今且觀行非法事,云何教他修行淨戒而自毀禁?汝師自謂修梵行者而壞梵行,常為人說行深淨法,而今云何自為非法?居士可止,捨離是人,勿以為師!汝持淨戒,少欲知足,樂離精進,堅念智慧,汝自成就如是功德,云何乃以此人為師?』

「堅眾居士時作是念:『我在本捨,有天來言:「有佛出世,號普德增上云音燈,今已滅度。臨滅度時,皆與百億閻浮提中一一法師,加其神力。此閻浮提有一法師,名曰聲明。彼佛所說,皆能受持,是彼如來守法藏人。汝往親近!」我聞是說,以為大利,即便行詣此法師所。爾時,法師即為我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引導我心。我時歡喜,以大供具奉上法師,亦以自身供養給侍,我以此事謂為真實。今是人來,示我法師如是過咎、所不應行,當知魔事。所以者何?佛所護念加神力者,若作斯事無有是處。此或是魔、或是魔民、或魔所使。所以者何?聲明法師所說法中無有是事。我當觀察求女人相及女人法,推求男相及以男法。我若隨此虛誑相者,無惡不作。所以者何?一切罪業皆從憶想分別故生。若我隨所見相輕恚法師,亦能謗佛,毀逆佛法。是法師者,為普德增上云音燈佛神力所加。今當立誓:若是法師為彼如來所加神力,我亦復是深求法者,以是因緣,此不淨相便應消滅!』即時合掌,一心念佛,說是誠言。

「時此女相滅不復現,堅眾居士滅魔事已,而作是念:『我以一心如是求法,聲明法師不為我說,即是魔事,亦復是我宿世障法罪業因緣,非法師咎。我當自勉勤行精進!』滅諸魔事思惟是已,而猶恭敬隨逐法師,不生瞋慢。

「舍利弗!汝觀居士其心清淨,堅固難沮。從初聞已,六十億歲,於其中間更不得聞,猶故深心恭敬隨逐。常求便魔如是誑惑,而心不異,轉加宗敬,心信清淨。堅眾居士過六十億歲,於此命終,生於上方第千(丹十)世界,界名無諍。彼國有佛,號曰大肩,一會說法,諸聲聞眾九十六億。堅眾菩薩時生王家,生時有天來語之言:『汝以一心求法因緣,得是果報。』堅眾聞已,作是念言:『若如是者,我從今已當更求之。』生千歲已,於大肩佛法中出家。佛為說法,以本行願及佛神力,得識宿命,大肩如來所說法藏,皆能受持。於半劫中修行梵行,教化無量無數眾生,皆令得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命終之後,次復值佛,號須彌肩。生七歲已,於佛法中出家求道。是人堅念本願因緣、佛神力故。須彌肩佛所說法藏,盡能受持,從大肩佛所問之法亦憶不忘。如是展轉得值六十百千萬億那由他佛,諸佛所說皆能受持、讀誦、解說、修行。從是以後,堅眾菩薩多聞智慧,如大海水;無濁、無盡,等如虛空;清淨、深妙難測崖底。

「舍利弗!汝意或謂堅眾居士聞天言已,持金瓔珞到法師所,聞法歡喜,以奉法師,亦以自身恭敬給事,為求法故常隨法師,六十億歲更不聞法。常求便魔如是誑惑,見聞師過而不瞋礙,一心隨逐,至命終者,是異人乎?勿造斯觀,即[火*定]光佛是。

「舍利弗!汝觀菩薩深心精進,如是求法,得大果報。是故當知,諸菩薩摩訶薩深心求法,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聲明法師猶為諸佛三時護法,今在此會。

「舍利弗!復有三事驗菩薩心:一者、菩薩專心求法,則能遍行一切眾行,是為初心。又,舍利弗!菩薩若求無量佛法,聞甚深法而無驚畏,信受不逆,隨聞深法,心淨不動,是名第二菩薩真心。又,舍利弗!若有人來到菩薩所,作如是言:『若有人發無上道心,應與一切眾生之樂。今我則是第一苦人,當先見與,然後乃及一切眾生。』若是菩薩力能濟之,而不肯與,心生退沒,作如是念:『我尚不能與此人樂,何況能濟一切眾生?』當知是非真菩薩心。若見求者,心不退沒,而起慈悲,以為快樂,當知是為真菩薩心。

「舍利弗!若與求者諸樂具時,反被惡口、罵詈、毀辱,心無恚礙,但生慈悲給其所求。既能如是調伏其心,即時得除無量生死罪業因緣,疾近佛道,一一念中能攝無量無邊佛法,是名菩薩深心方便,志不可壞。若是乞人惡口、罵詈,爾時菩薩又作是念:『此人則為與我佛法。』以於是中不生瞋心,即近佛道,是名方便菩薩真心。

「又,舍利弗!若有人來至菩薩所,作如是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法甚難,汝何能集一切佛法?』菩薩聞之,心生退沒,則非真心。若聞是說,心生易想,是則名為真菩薩心。

「又,舍利弗!若有人來語菩薩言:『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己身命不得自在,況復財物!善男子!汝今應當捨離是心,勿於身命不得自在。』菩薩聞是,便貪身命而生退沒,當知此非真菩薩心。若聞斯事,作如是念:『一切眾生戀惜身命,老、病、死來必強侵奪。又以悋惜自身命故,起諸罪業;因罪業故,當墮惡道,乃更不能守護後身。我若貪惜、守護身命,起罪因緣,墮諸惡道,往來生死,與彼愚人有何差別?我今不應護惜身命,但當貪惜如來智慧,守護佛法,為度眾生勤行精進,捨離貪愛諸煩惱等!我今當為無縛、無脫,而與眾生演說諸法。』思惟是已,答彼人曰:『汝言身命不得自在,法自應爾,惜與不惜俱不自在。咄哉,仁者!一切諸法皆空無主,無所依止,但從緣有。』若能如是正觀法者,當知是為得善方便真菩薩心。

「又,舍利弗!若有人來語菩薩言:『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應為我而作僕使。』菩薩答言:『我不獨為汝作僕使,我應給事一切眾生。所以者何?我為一切眾生重擔,受安隱擔、不疲惓擔、生善處擔、能值佛擔、聞佛法擔、隨法行擔、得解脫擔,是擔不令身心疲怠,不自惱熱亦不惱他,既不自苦又不苦彼。如汝所言為我僕使。汝須何等?』是人若言:『須汝身命。』菩薩應言:『我今亦不悋護身命,但愍惜汝,勿於一切空無有主、無所依止如是法中,生自在心而起罪業。以是因緣,墮諸惡道。咄哉,仁者!不欲令汝起是罪緣,墜諸惡趣,我心如是。若不信者,當隨汝意。』若能如是不惜身命,當知是為真菩薩心。即遠生死,近無上道一切智慧,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亦能增長自他善根。

「舍利弗!如治無價寶摩尼珠,以火煉之,色隨發明,治寶珠師大得財利。是珠能出種種技能,若有見者無不翫好而愛惜之。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行一切諸法平等,能示眾生真菩薩心,隨其所行善根明淨,常為諸佛之所護念,無量眾生所可樂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之所歸趣。

「舍利弗!譬如有人種殖藥樹,隨時溉灌,障蔽風日,令此藥樹漸增滋茂。既生長已,能滅眾生無量諸病,為老病者之所樂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種諸善根,為佛智故一心求法,障蔽魔事及諸煩惱,於佛法中隨所造業漸得增長。既增長已,能壞無量無數眾生諸煩惱病,能為無量阿僧祇眾集智慧藥。若作佛時,有垢、無垢一切眾生皆悉樂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阿修羅中最為尊貴。

「又,舍利弗!若有人來語菩薩言:『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人當生大地獄中。所以者何?隨所度脫爾所眾生,當應無量阿僧祇劫大地獄中,代受諸苦,然後當得佛無上智,度脫眾生。汝若能作如是事者,當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聞已,心即退沒,生難得想,當知此非真菩薩心。若聞是事,生須臾想、不久遠想、能堪受想、不退沒想,作如是念:『若我以入地獄因緣,令諸眾生得離諸苦、成佛道者,我則能為一一眾生,過於爾所阿僧祇劫大地獄中,受諸苦惱。所以者何?因是當得無比智慧、無比佛力、佛無所畏,亦得無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為眾生設大法會,施法寶分。若人聞是法寶分者,得斷無量無數眾苦,亦斷未來阿僧祇劫無量苦惱,亦得無比離欲之樂。是故我當堪任,為無量無數眾生,一一代受地獄眾苦,心不退沒!』而於是中生須臾想、不久遠想、能堪受想,當知是為真菩薩心。」

佛說華手經卷第六

 

上篇:佛說華手經

下篇:寶雲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外道問聖大乘無我義經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一(一名入金剛問定意經) 西晉...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十二緣生祥瑞經

十二緣生祥瑞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外道問聖大乘無我義經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後出阿彌陀佛偈

惟念法比丘,  乃從世饒王, 發願喻諸佛,  誓二...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一(一名入金剛問定意經) 西晉...

【註音版】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開元錄云:沐魄或慕魄) 西晉月氏三藏...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

大正句王經

大正句王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佛教詞典】平常心是道

(公案)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見會元...

【佛教詞典】饒益於他

【饒益於他】 p1463 瑜伽四十七卷七頁云:云何菩薩饒益...

佛法是破解命運不好的最好法門

佛法傳入中國二千多年,經久長興,修學人多多,原因在...

淨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嗎

問: 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能以通途法門的法理解釋,...

我不如別人自慚形穢該怎麼辦

問: 我是一名居士,在寺廟參學時,與許多出家在家眾接...

不殺生的十大利益

釋迦牟尼佛於《十善業道經》中說:當知菩薩有一法,能...

聖嚴法師《本來無一物》

問:六祖惠能大師有一個偈子,本來無一物是其中的一句...

第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你有沒有為現在做一些功課呢

有一位女居士,她學佛以後,還是很苦惱。有一次就說:...

學淨土可以讀其他經典嗎?這樣算雜修嗎

問: 學淨土可以讀其他經典嗎?譬如儒家經典、道家經典...

隨分隨力,至心持念彌陀聖號

原文: 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

廣修福德,相好莊嚴

《大方便佛報恩經》說:「佛的身體有三十二相、八十種...

放棄爭執,一切隨它去

日照禪師是南方人,經常周遊名山大川。他很喜愛樹木花...

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和功德

八關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齋日受一日一夜內短期受...

【視頻】《解深密經》聆志居士念誦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吉祥經》演甫居士唱誦

《佛說吉祥經》演甫居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