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場

2015/02/23  大字體  護眼色

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場

以感恩心還舊債

我們常聽人家講:「夫妻是緣,兒女是債」,又說「五百年才修得同船渡」。這無非都是要我們珍惜因緣,我想能夠結為夫妻是緣,不管是好緣或惡緣,這一世遇上了,就得珍惜這份「姻」緣。再說,佛教講「因果」,講「欲知今世果,前生做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們也都相信好因必得好果,惡 因必感惡果。

過去生中結好緣的,今生相遇得好緣,是最好不過的事,但在享受這份善緣的同時,若能加上感恩惜緣的心,時時感恩,鼓勵對方和自己學佛一起修行,這將會帶給自己和家人無限法喜。若不幸遇到惡緣,兩人經常惡言相向,晨昏比賽誰的「怒目金剛」凶時,也不要氣餒,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也應該高興、感恩。人人都知道「欠債總是要還」的道理!躲得過今生,未來際就不一定能躲得過了!

歡喜甘願是還;怨天尤人、自艾自憐也是還。同樣是還,結果卻不同。前者有一份感恩,一份懺悔,一份甘心情願和一份勇於面對的心,在承受苦果的同時,有一份承擔和一股了卻舊債(業)不再造惡緣的決心,有了這股覺知,在承受當中就不以為苦。這樣,橫陳其間的惡因緣,自然能消除得無影無蹤!後者就不一樣了,在不甘不願的前提之下,往往把錯全歸他人,怨天恨地,在「受」苦果的同時,非但沒消融前世所結的惡因緣,還把這世的苦果也加上去,等於被割破的傷口,傷口就快結疤之際,又在傷處撒鹽,在傷痕處再劃上一刀,這樣只有加深傷口的裂痕,使傷口惡化,無事無補。由此看來,面臨惡緣,正是我們修行,也是考驗我們的最好機緣,此正是佛教講的「逆增上緣」。

不舍一眾生

夫妻相待如此,朋友相處也是如此。社會進步,雖然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人際關係卻是最難處理的事。唇齒相依,也有咬到對方的時候,更何況是人際關係!一位善知識常告訴我:「在行菩薩道中,一定要做到不舍一眾生,不要隨便得罪人。」他說:「如果這一世我們得罪了某人,在六道輪迴之中,將來這位曾經得罪的人,與我們結為眷屬時,就是我們修行上最大的阻力!」譬如有些人,不但家教、家世都好,也很熱心助人,精進修行,照說他應該有個好家庭、好眷屬,可是他卻有個不聽話的孩子,或專門與他作對的伴侶!讓他成天操心,無心工作!因此在菩提道上絕對不可舍棄一位眾生,不要結惡緣,當誤會或成見發生時,就要設法解釋,消除其間的差距。

人在順境中,碰到的事情,都是順順利利,平平穩穩的,順久了,自然而然,就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少了那份知恩、感恩的體認,就不易看出自己的功夫是否進步!由於「一直」處在順境中,對逆境失掉了免疫力,當挫折來時,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起!由此看來,逆境現前,對我們而言反而更增強我們學佛修行的決心!

家是修行的道場

身為女人,我們的生活重心就比男人小了一些。在承先啟後的延續中,或多或少,我們已被塑造出中國婦女三從四德的風格。母親總是告誡她們的女兒:「在家要從父,出嫁則從夫」,在這種教化中,婚後的婦女自然都以丈夫為主,尤其是家庭主婦。我們經常以丈夫的喜怒為依靠,受丈夫的情緒支配著,看先生寒著一張臉回來時,自己也跟著冷了起來。這樣不但自己的情緒受影響,連帶的家人也受波及。因此看到先生寒著臉回來時,不妨先自我省視一番。一個經常自我反省的人,常會將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當作是修養的良藥。

看看家裡還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已經盡心盡力,先生仍寒霜待人時,則退一步想想,也許是他在公司受到什麼委曲,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什麼不順利的事。在別人的國家做事,自然比在自己的國家做事要辛苦好幾倍!適時送上一杯水,一聲關懷的問候,都可以消融 那一臉的寒霜。

現在您的孩子還小,照顧孩子和先生,自然工作量大,壓力也大,但時間總是會過去的。人不可能永遠都活在痛苦無奈的深淵裡,回想以前孩子還小,從小學開始課後活動接接送送,我每一天都在跟時間賽跑,下班從辦公室「沖」回家的路上,就盤算著晚上的菜單,想著進家門後,要先送老大去練球,或是先送老二去學琴;要先洗米煮飯,或是先把早上準備好的菜下鍋!盤算著如何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接送孩子及準備晚飯,讓全家高高興興的享用晚餐,那種生活比上戰場還緊張刺激!

每天早晨起來,更是衝鋒陷陣,一家三張口的早餐,誰先誰後各有秩序,真是分秒必爭,直到三個都送出門後,才輪到自己出門上班。如今兩個孩子上大學住校去了,留下兩老相伴,時間調配自在許多。飯後不必再為伴子讀書而傷神,我們有較多的時間去讀經去靜坐修行。因此您不要氣餒,這段艱辛的日子總會過去的。這好比倒吃甘蔗,甘蔗的尾巴雖然甜度不夠,不太好吃,但也不能丟棄,專挑甘蔗頭啃啊!

習禪修定得自在

給自己一點時間修行,每天留一點時間讓自己靜一靜非常重要。我們的心,時時刻刻受外境影響,眼睛一打開,很容易就看出別人的短處,如同鏡子很清楚容易的,就照出別人的美丑,而本身卻不容易看到蒙塵其間的灰塵!在這種情況之下,看到好的,我們的心就起了貪愛,設法想去佔有它!看到不好的,也會起嫌惡之心。我們的心如同一杯摻有雜質的水,每天隨外境變化而動盪不已!雜質無法沉澱,水如何能清呢?想把這雜質沉澱,唯有把杯子放在靜處,時間久了,雜質自然會沉澱下來。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唯有透過靜坐,透過禪修,才能把心靜下來。

有一年,我去參加「麻州正觀禪坐中心」十天的禪修訓練,十天之中完全止語、嚴守八關齋戒,不與外界溝通,沒有早晚課誦與過堂,那顆心完完全全的止靜在禪堂裡,經過了十天訓練,彷彿讓我脫胎換骨一般的迎向新的人生。因此建議您,無論如何要讓自己有一點修行的時間。透過了這一連串的禪修後,再回來拜佛,您才能真正體會出拜佛的樂趣,體會出那份「如實」待人接物的法喜。面臨挫折時,您就有能力自己去消融!就能體會出這一切的挫折不悅,都是自己的心所致!佛教講「無我」,正是要我們放下執著與我執,凡事不執著,天下又有什麼可爭可恨、可吵可鬧的呢?只要念頭一轉,天堂與地獄如翻掌一樣的容易,就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和願不願意翻轉而已!

念佛消業

佛經講:「念一聲佛號,能滅恆河沙之業」。無始劫來我們所造的業不知多少,現在走上修行之路,想從生死的此岸到解脫的彼岸,在濤濤巨浪中一艘超載的船,載著我們航向彼岸,試想當船離岸準備航向彼岸途中,會不會沉下去?當船下沉之際,如果我們「肯拋掉」超載的東西,則船不但不會下沉,還能平安的把我們送到彼岸。因此,平常念佛、拜佛、誦經、持咒、修菩薩道、行六度就是幫助我們把超載品拋掉,趁現在年紀輕,趕快消掉一些業,將來修行障礙才會少 些。

我們算是幸運的一群,世間多少人想聞佛法,卻苦無因緣,遇不到善知識,今天我們幸得人身,並且都有因緣得遇善知識學佛,這份因緣得來不易,若不好好珍惜,一旦失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遇!願我們共勉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聞慧, 從聽講...

如何解決煩惱呢

問: 煩惱如何解決? 衍慈法師答: 煩惱的根本是無明...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這個就很重要了!我們想要...

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

文珠法師《理性感性與覺性》

今天的講題,是理性、感性、與覺性,可分三點來說明:...

修行的各種障礙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門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為了消除業障。然而...

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

居家處世如何對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手機的利與弊

隨著高端手機的發展,由手機帶來的隱患也漸浮於水面,...

善良的美麗

有一種美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需要我們用心來感...

【推薦】從小養成的行為舉止會影響未來的命運

從小養成得體的行為舉止,對一個人而言至關重要,因為...

我們要在臨終之前做好兩件事情

淨土宗的修學,在大乘當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掃除塵垢感得相貌莊嚴

記得在佛的公案裡邊,有位尊者的前生是香燈師,每天打...

每個的靈性甦醒,都需要時間

以前我父親不信佛,我們燒香拜佛吃素他都要罵,記得第...

文殊化童子點化呂太尉

宋朝高宗紹興年間,太尉呂惠卿,學問甚好,也精通佛理...

聖嚴法師《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

早晚功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

學佛從來都看不見自己的過失,怎麼去改過呢?不改過怎...

為什麼要戒殺放生

問: 為什麼要戒殺放生? 方海權答: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佛教的生活態度

和人閑談的時候,只要談到佛教的話題,對方就會問,為...

如何在寺院詩意地蹲茅坑

從今已後應作廁屋,廁屋不得在東在北,應在南在西開風...

誦經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問: 師父啊!我們每天都要誦經,比如每天在誦《心經》...

半塊餅乾的佈施

傍晚,一天的法會結束了,我們三三兩兩的在廣場上散步...

六道輪迴,淫為其本;三界流轉,愛為之基

至於六道輪迴,淫為其本。三界流轉,愛為之基。阿難尊...

倓虛法師出家後的第一次講經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當一個法師,說起來也很不容易...

【佛教詞典】所知障伏斷位別

【所知障伏斷位別】 p0743   成唯識論十卷一頁云:所...

【佛教詞典】缽囊

又作缽袋、缽絡、絡囊。盛裝缽盂(應量器),以便於攜...

【視頻】准提神咒

准提神咒

【視頻】大安法師2016年除夕開示

大安法師2016年除夕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