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瓔珞經卷第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菩薩瓔珞經卷第四(一名現在報)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音響品第九

爾時,世尊復欲重宣如來神足無量法義,便以一偈遍滿十方無量世界。爾時,如來即說頌曰:

「有無從空生,  彼聲非我有,
 聲聲各各異,  故說尊法教。
 佛行不可量,  非有亦不無,
 一音演諸法,  由此得成佛。」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便見十方諸佛世尊各稱嘆說:「善哉,善哉!諸佛清淨眾行齊同,十方無央數世雄最勝,同一音響演說諸法,六度無極一一度中,皆有無量諸佛種姓,無盡之法不可思議。云何種姓不可思議?如十方佛盡同一響,以一偈義普使十方無量眾生盡入無盡法門,皆同志趣一日一時悉皆成道。復以一音遍滿無量恆沙剎土,使彼眾生聞此音聲,自然識縛永得解脫。」

時有菩薩名曰解釋,即從座起執持威儀,已舍眾望曉了諸法,眾智自在逮不起法忍,偏露右臂長跪叉手,前白佛言:「甚奇!甚特!今聞如來一音一響一度之中,盡說法典具足眾行,亦非羅漢辟支佛所能逮及。今欲所問,云何以音響之中具足如來眾行之法,為彼眾生先得諸法,後聞此音乃得覺寤乎?為音聲中出諸法名耶?」

爾時,世尊聞解釋菩薩所問,即報曰:「善哉,善哉!族姓子!汝今乃問空無形法,非是羅漢辟支所及,今當與汝一一分別。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音響如空無形故,出生諸法不可思議。」

解釋菩薩白佛言:「云何?世尊!如來音響如空無形,云何復言出生諸法?」

佛告解釋菩薩曰:「如來音響為有形耶?」

答曰:「無形。」

又問:「音響無形,響從何出?」

答曰:「四大因緣,有識分別。」

佛復告族姓子:「如汝所問,如來音響如空無形,云何以無形法出生諸法?響從四大,非空法界乎?」

答曰:「不然。」

佛復告解釋菩薩:「云何?族姓子!如來音響本出四大,響滅復歸何處?」

答曰:「響無所歸。」

佛復問曰:「若有異空出此響乎?」

答曰:「非然,不從異空而出音響。」

佛言:「亦非異空,亦非此空,將非如來於汝有各。」

解釋菩薩白佛言:「世尊自稱,如來音響如空無形,便能出生諸法。審知此法由如來響乃出生諸法,云何復言於虛空界復出生諸法?如人於冥求明甚為難得,今我懷疑甚倍於彼。」

佛復告解釋菩薩曰:「云何?族姓子!今此諸法名生,云何而有?為從空耶?不從空耶?」

答曰:「今諸法之法性自本空,空性亦空,空空自空,豈有諸法乎?」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如來諸法如空無形,四大音響出於四大。如來音響及虛空界豈不異乎?」

答曰:「不然。如我所問,如來音響出本四大,便出生一切諸法,此則不疑。云何虛空復言出生諸法乎?」

佛言:「止止!族姓子!今汝發問者皆是如來威神。云何?族姓子!如來音響有耶?」

答曰:「無也。」

「云何?族姓子!如來音響無耶?」

答曰:「如如。」

佛復問:「如來音響非有非無,當何名此法乎?」

答曰:「此法當稱曰空。」

佛言:「空自無形,亦非此、亦非彼、亦無中間。云何得稱為空?」

解釋菩薩白佛言:「如來廣長舌自說空性,非有非無亦無若干。如我所觀本無此空,況我當復立空名號乎?」

佛言:「族姓子!空非有非無亦無中間,如我今日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亦非有、亦非無、亦無中間,所說諸法亦復如是。何以謗如來言,稱空名號出於如來?」

爾時,世尊欲解諸會心中所疑,便告四部眾:「如來一音便能出生一切諸法,說此非虛非不有是,但為眾生生計著想故,處迷惑永在四流。如來神智不可思議,如佛識所念以無量行本,悉能識知一切眾生所應果報,亦非羅漢辟支佛境界。是故,如來一音盡能出生一切諸法。」

爾時,解釋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眾生境界不可思議。或有弘誓趣於大乘,或發羅漢辟支佛心,或樂空定無相無願,復有樂在天人受福,如此等類不可思議,彼彼眾生彼彼心識,所念不同行亦非一。云何以一音出生諸法,盡能週遍一切眾生?」

爾時,世尊告解釋菩薩曰:「如來神智無形不可覩見,有智名曰速疾自在,盡能遍知眾生心識有深有淺,皆能分別。」

時解釋菩薩復白佛言:「眾生神識非有非無,或計有常、或計無常,云何以捷疾自在智,盡能出生一切智乎?」

佛告解釋菩薩:「今當與汝引喻,智者以喻自解。云何?族姓子!如日天子受四大身十二由延,內宮牆壁去外牆壁七由延,其間光照倍明無量。第二宮牆去第三宮牆復去七由延,光明轉減,乃至第七各相去七由延,光明所照各各不如。最第七牆外復有衛護牆,相去二由延,光明轉復不如。在內第一宮牆名曰如意隨珠所作,其間熱如無根本火也;第二牆名曰隨焰珠所造,其熱如黑繩火也;第三牆名曰焰光影,其熱如焰火也;第四牆名曰勇焰珠,其熱如灰沸火也;第五牆名曰極焰陰,其熱如銅葉火也;第六牆名曰琉璃,其熱如紅蓮華火也;第七牆名曰水精,其熱如青蓮華火也。云何?族姓子!此日天子一日一夜,週遍四域行極速疾,其光明照四天下,青黃赤白若高若下,城郭丘聚姓字名號,悉能自見一一分別。云何?族姓子!眾生無量形品不同,云何日天子光明,悉能照彼盡同一色?為從日光中出無量光照無量形?為從一光照無量形?」

爾時,解釋菩薩前白佛言:「如我所問,如來一音出生無量諸法,此之音聲出於四大,當來過去今現在,所出言教我則不疑。今日光明性分自爾,云何以言教同耶?」

佛告族姓子:「如來四大所出音響悉各有教,盡能出生一切諸法。諸佛世尊當說法時,亦不念言說是置是,心寂然滅不念若干。猶日天子一光所照普遍諸域,亦不有念我有所照,其蒙光者各知所趣,是謂,解釋菩薩!如來捷疾自在之智多有所益,遍知十方有形之識化而度之。」

爾時,解釋菩薩復白佛言:「如來所出音響,有明無明、有闇無闇,皆能進趣成於道教。日光所照多有所傷,樂闇者多,何得以此為喻耶?」

佛告族姓子:「如人游空意迷難悟,汝今如是未解吾譬。吾今所說如來音響出於四大,盡能出生一切諸法,日光天子光悉能遍照一切有形,一者能出生諸法,二者能遍照有形。有何差別而懷狐疑?」

爾時,解釋菩薩深自思惟豁然大悟,復重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來、至真、等正覺,以無形法以形教授、以無言教法以言教授。今重所啟,唯願如來以時發遣使無狐疑。」

佛言:「善哉,善哉!族姓子!如來當以權便而發遣之。」

「云何?世尊!有常神通、無常神通、自識宿命神通、識他宿命神通、眼識神通、耳識神通,此六法義有何差別?」

爾時,世尊告解釋菩薩:「如是,如是。如汝所問,此六神通各各不異,今當與汝說。菩薩摩訶薩得有常通,盡觀萬物生生不絕,前生是前生、後生是後生,若經一劫至百千劫,劫起則起、劫滅則滅,觀見此識亦不腐敗。何以故?無明根深不可得敗。

「復次,無常通者,亦復觀見一切眾生有形之類,有生者滅者,從一劫乃至百千劫,劫起則起、劫滅則滅,知彼受形悉歸磨滅而不常存,是謂菩薩摩訶薩有常通、無常通各各差別。」

佛復告解釋菩薩曰:「於是,族姓子!若菩薩摩訶薩若獲自識通者,便能自見一身二身至百千身,從劫至劫其中經歷盡能自識,我生某國某縣,姓字如是種姓如是。復自識知初受四大受形若干,悉能分別善惡之行,自謂自識通也。」

佛復告族姓子:「菩薩摩訶薩得他人神通智者,從此欲色界乃至有想無想天,盡能分別一一所趣,從一歲至百千萬歲,從一劫至百千萬劫,其中成敗所經歷處,盡能分別悉皆識知,是謂菩薩摩訶薩知他人神通。」

佛復告族姓子:「菩薩摩訶薩得眼識通,觀三千大千世界,知受形者、不受形者,悉能見有形。從一歲至百千萬歲,從一劫至百千萬劫,皆悉觀見而不錯亂,是謂菩薩摩訶薩具眼神通而無所著。」

佛復告族姓子:「菩薩摩訶薩得耳識通,悉聞十方眾生有苦樂聲者、無苦樂聲者、聞受善惡報聲者、不受善惡報聲者,皆悉聞知而不錯亂,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耳識通而無所著。是謂六法各各差別。」

爾時,解釋菩薩白佛言:「世尊!有常通菩薩得此通者,盡知有形質者生生不絕,無常通者生生而滅。如今觀見前生非後生,云何稱言生生不絕?復次,如來以得自識通盡識宿命,一身二身至百千身,一劫二劫至百千萬劫,今身非後身,此身異於前身。今識非後識,此識異於後識。識離此識則同於眾生,云何世尊言稱自識宿命通?又,世尊言菩薩摩訶薩得知他人心通者,盡知一切眾生心識所,知自識心通亦知己心他心,知他人心通亦知己心他心,此二神通有何差別?如世尊言,菩薩摩訶薩得眼通者,觀見十方,從欲界上至有想無想天,皆悉觀見有受形不受形者、有受善惡報不受善惡報者。復言得耳通菩薩,悉聞十方有苦樂聲無苦樂聲者、聞受善惡報不受善惡報者。眼通亦見、耳識亦聞,此二有何差別?唯願,世尊!重演分別,使我等永無狐疑。」

佛告解釋菩薩曰:「菩薩摩訶薩得有常通,覺了諸法知住法性不變。菩薩摩訶薩得無常通,覺了諸法皆有變易,是謂無常通。

「復次,諸法體性自爾,有佛無佛亦無生滅,是謂有常通。復次,諸法無常通者,悉歸磨滅亦不久存,生生不住,是謂無常通。

「復次,菩薩摩訶薩得有常通,便為具足如來諸法,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道,是為有常通。復次,諸法當來過去現在,善法惡法悉無所有,是謂無常通。

「復次,菩薩摩訶薩復觀眾生髮三乘道應得羅漢,求師覺悟果如所願必然不疑;復見眾生髮緣覺心,獨處曠野如其所果必然不疑;復見眾生髮菩薩心,如其所願必然不疑。是謂菩薩摩訶薩有常神通。若有善男子、女人,初求羅漢辟支佛道及行菩薩道,於中退轉在凡夫地不成就者,是謂無常神通。

「復次,若有菩薩摩訶薩已得自識宿命通,自知無數宿命,初發道意建立功德,承事供養諸佛世尊定獲道果,復自憶識未受四大倚空不着色,是乃名曰自識宿命。或有菩薩得知他人心通,彼彼受身彼彼受形,然不能知本所從來,是謂世俗他心智。復有善男子、女人,既得神通知他人心智,盡能具足內外神通,是謂自識神通、知他人心智各各有別。

「若有善男子、女人,已獲眼通內外清淨,盡見三世眾生根原。或有菩薩以天眼見一千剎土,或有菩薩見二千剎土,或有菩薩見三千大千剎土,或有菩薩以天眼見一佛國,見二國土見三國土,於中悉知有退轉者不退轉者,是謂菩薩摩訶薩得天眼通,悉知諸界而無所有。」

佛復告族姓子:「若有菩薩摩訶薩已得耳通,盡聞十方諸剎音響,有善音、無善音、有好音、無好音。復有善男子、女人,聞一千二千三千剎土,或有菩薩聞一佛國土、二佛國土、三佛國土,乃至無數佛國音響。」

爾時,佛告解釋菩薩曰:「於六事法便得具足,各有差別。」

爾時,解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大慈說無量辯,一一分別眾生牢固,說六神通不可思議,非是羅漢辟支佛所能及知。如世尊言:『演說六通無著法行猶懷狐疑。』如世尊言:『有常神通說泥洹法,無常神通說有為法。』若使善男子、女人得有為神通,便為身意即滅度乎?」

佛言:「不然。」

解釋菩薩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今日如來身識即滅度乎?何以復有言教耶?」

世尊告曰:「非不說有常泥洹,亦不說無常神通。但我神通知有知無,故說之耳。」

爾時,世尊復告族姓子:「若有善男子、女人得有常神通者,便名為如來、至真、等正覺。得無常神通者,此人或在聖地,或在凡夫地,是謂二事各有差別。」

爾時,解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至真、等正覺已得眼識神通,盡能了見過去當來現在三世眾生,乃名曰神通。復言耳聽過去當來現在無數世聲。若言眼見過去色耶?過去已滅。未來色耶?未有形兆。眼識現在法界則我不疑。唯願,世尊!使無聞眾生永得開悟。」

爾時,世尊告解釋菩薩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其義。云何?族姓子!如有眾生已得天眼,遍觀一切有形色相,盡能分別亦無疑惑。憶過去色忽然在前,盡皆了之無有障礙。耳識神通亦復如是,念亦在前耳無所障悉皆了之。」

解釋菩薩復白佛言:「如今所聞倍生狐疑。云何眼通耳通,見過去事聞過去聲?如我現在自識宿命,便能自知宿命事,如我耳識,現在知現在事?云何得知過去未來?」

佛告解釋菩薩曰:「或有眼通眼定識,或有眼通非眼定識;或有耳通耳定識,或有耳通非耳定識。若菩薩摩訶薩得眼識定通、耳識定通、便能見此從初受形至今後身,若大若小,其間分別不失定意通。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此定意者觀一佛境界,復壞此界觀無數剎土,於中變現成就五陰、不成就五陰。或現小五陰,或現地五陰,或現水五陰,或現四天下五陰,或現寶山五陰,或現須彌山五陰,或現鐵圍山五陰,或現大鐵圍山五陰,或現人世城郭村聚五陰,或現遊戲浴池所居處五陰,或現諸天所居宮殿五陰,或現龍宮五陰,或現八部鬼神五陰,或現欲界眾生形,或現色界作色界眾生形,或現無色界作無色形,或現小世界作小世界形,或現千世界二千世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現眾生受果報不受果報,一時一日一月一歲,成劫敗劫清濁好丑善趣惡趣,諸佛出世菩薩翼從,盡能分別,是謂定眼識通、定耳識通。得諸如來神識感動到十方佛國,承事供養諸佛世尊。復見諸菩薩興致供養衣被、飯食、床褥、臥具、病瘦、醫藥。復見佛國清淨者、不清淨者,復見眾生修梵行者、不修梵行者,見五趣眾生受行不同所修各異。是謂菩薩摩訶薩得定眼識通、得定耳識通,盡觀過去當來今現在事而無所失。

「復次,菩薩摩訶薩得眼識通,權現無數眾生境界不可思議,便能變化種種珍寶。諸有眾生往取珍寶者,悉施與之皆令充足。或復示現諸佛國土本行清淨,皆已畢故更不造新。是謂菩薩摩訶薩得定識眼通、得定識耳通,盡能具足一切眾行。」

爾時,解釋菩薩白佛言:「世尊!得定眼識通、得定耳識通,是等善男子、善女人為在何地?為供養諸佛幾時?」

佛言:「是善男子、善女人,奉持修習定眼識通、定耳識通,已供養過去恆沙諸佛,已得總持不退轉行,諸根已具相好成就,父母端正種姓成就。復有菩薩雖得供養諸佛世尊,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承事禮敬諸佛世尊,然未得眼識通、耳識通。或有菩薩摩訶薩,雖得眼通未能具足眾行之本,以神足力游至十方無量世界,承事供養諸佛世尊。或有菩薩摩訶薩,雖得眼通、耳通,未得定識者,不能悉知眾生所念,不能淨佛國土教化眾生。或有菩薩摩訶薩,六通清徹內外無礙,不能具足四法門行。或有菩薩在一佛剎,周旋教化無所染著,未能備悉眾生根原。或有菩薩自淨其剎,無淫怒癡眾生生其國土,雖生其國不盡苦本。或有菩薩發弘誓心:『若我後生已剎土生者,使我國人無三乘之名。』此菩薩等不得定眼識通、定耳識通。復有菩薩發弘誓心:『我本誓願求無上正真道,使我國人盡同一行,國土清淨同一形像。』如彼所願已得不疑,如此等菩薩猶未得定眼識通、定耳識通。復有菩薩發大弘誓心:『如我後成佛時,諸有眾生在我國者,一日成道盡取滅度。』如此等菩薩摩訶薩,猶未得定眼識通、定耳識通。復有菩薩發弘誓心:『若我後作佛時,使我國土一切眾生同日成佛。』如此等菩薩便得定眼識通、定耳識通。」

爾時,解釋菩薩白佛言:「世尊!頗有菩薩摩訶薩發弘誓心:『若我成佛時,一切眾生皆得一時成佛不乎?』」

佛言:「有!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名號住無住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國土名法妙,人壽三萬歲。爾時,住無住如來壽十萬歲,發弘誓心使己國土眾生同日同時盡成佛道,即於彼日盡取滅度。」

爾時,解釋菩薩復白佛言:「頗有如來、至真、等正覺發弘誓心:『若我後作佛時,使我十方世界虛空神識盡得佛道不耶?』」

佛言:「不也。何以故?眾生境界不可思議,虛空邊際無有涯底,過去滅盡不可稱量,將來生者亦無有限。」

佛復告族姓子:「此賢劫前過去無數阿僧祇劫,過此數已復過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名平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出現於世。人壽千歲,國土清淨。一日之中,現十方無數盡虛空界有形之類,盡同一日皆成無上正真之道,即於一日盡取般泥洹。」

爾時,解釋菩薩復白佛言:「平等如來、至真、等正覺既成佛已,復使一切眾生十方無量世界虛空無邊際眾生,盡同一日皆成佛道。云何今日復有如來及我等耶?一切眾生乎?云何復有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道乎?」

佛告解釋菩薩曰:「止止!族姓子!吾先已說得人身者,不說餘道也。」

爾時,解釋菩薩復白佛言:「世尊!頗有菩薩摩訶薩發弘誓心,一日之中使五趣眾生同己同日成佛不乎?」

答曰:「無也。何以故?眾生性行志趣不同,豈當以餓鬼、畜生、地獄形成佛耶?此事不然。何以故?終不以非身得成人中尊,權化示現可假遍濟。」

佛復告解釋菩薩曰:「無數諸佛過去本發弘誓心,令一切眾生有形之類及虛空界,悉令成佛盡般泥洹。然彼如來、至真、等正覺,即於其日先化三趣眾生,拔其苦本盡復人身,得人道已,諸根具足六情完具,然後一日之中同成佛道,眾相具足,如我今日如來、至真、等正覺,神智自在辯才無礙,悉取滅度。」

爾時,解釋菩薩白佛言:「弘誓菩薩教化眾生,其中苦行經無量劫。何以故不即於三趣眾生悉令得佛道乎?」

佛言:「不可成道。云何?族姓子!此三趣道非三善道。云何欲於中得成佛道乎?此事不然。猶如有人欲求七寶,舍七寶[卄/積]反從空求,此人能獲不乎?」

答曰:「不也。世尊!」

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欲使三趣眾生成佛道者,此事不然。」

菩薩瓔珞經因緣品第十

佛告族姓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定眼識、定耳識者,便獲十功德。云何為十?於是菩薩摩訶薩以無等心獲虛空像,不以言教教化眾生淨佛國土。善男子、善女人自知無數形識本末,知其虛寂悉無所有,起無生法忍。

「復次,族姓子!若有菩薩摩訶薩當坐道場,便能具足法界清淨。但為如來一相無形,或有菩薩得一法印,演說無量如來法教,非從師受自然而覺。

「復次,族姓子!行一法本廣大無底,以無相法生諸法本。云何無相生有相?」

佛言:「如外有色,有青、有白、有赤、有黑、有黃。」

解釋菩薩言:「如來所說神在虛空,非過去當來現在,亦無有五陰名。云何言青、黃、赤、白、黑?」

「此因緣法不可思議,由眾生自起緣想,有行則有識,由識生癡則成人身。」

解釋菩薩白佛言:「如世尊言:『虛空無形,由四大色地水火風而有色。』今問如來,云何名曰地、水、火、風、青、黃、白、黑?如世尊言:『如青、黃、白、黑空識在空中。』何以不說,青、黃、赤、白中,青、黃、赤、白盡非空耶?」

答曰:「不然。何以故?各各自空,空性不知有性,有性不知無性。猶如菩薩摩訶薩一念之頃,知無量恆沙剎土諸佛世界,成劫敗劫一一知之。了知其中而無他相,諸法因緣自生自滅,本我因空生生不滅。復觀無量阿僧祇剎土,觀見諸菩薩受慧莊嚴剎土,淨眾生種,因彼佛國土演佈道教。阿僧祇諸佛如來,盡知所出之處,一一分別亦無我想。復於諸佛如來、至真、等正覺,聞深法要奉持承受,不舍諸法之本。

「爾時,菩薩亦不自見有我無我,行菩薩行不見有行,是謂因有起於無相,於中不自滅相。身雖生觀亦不自見無所覺知,已無所覺亦無此念起吾我想,自校計已便能分別一切諸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更樂,乃至生老死亦復如是。爾時,具行菩薩復作是念:『一切諸法因緣相生、因緣相滅。』從初發意乃至成佛,一一觀了諸法之相,緣生則生、緣滅則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滅。取要言之、五盛陰眾行之本,無猗不可猗,然知起所從來處,於彼自省觀諸法界,法慧清淨不舍辯才。菩薩摩訶薩思惟分別十二因緣,云何無明緣行?於是善男子、女人,由無明本造善惡行,盡生十二諸不善本,漸漸成五盛形,是謂無明緣行。」

爾時,過行比丘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如我所學十二因緣甚深之法,我今當說。無明緣行便生十二,行緣識便生十二,識緣名色便生十二,名色緣更樂便生十二,更樂緣六入便生十二,六入緣愛便生十二,愛緣受便生十二,受緣有便生十二,有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復生十二。如我所解十二因緣,癡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滅。」

佛言:「比丘!不壞法相,猶如幻師住於此地現其幻法,然彼幻法不損此地,地亦不損幻法。然此幻師造作此化無有晝夜,其有見此幻者悉皆信解。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神足力分別十二因緣。無佛境界現其剎土,本無有世今現有世,復以有佛剎土能現無佛剎土,以無色剎土現有形色,不以一壞二,不以二壞一。何以故?如彼幻法能使一切世界盡如幻術,猶如一切世界隨人所喜盡為幻法,幻有若干非有一法。

「或有幻法名曰無量諸法門,菩薩得此幻法者,便能現一切諸法皆如幻法,已得幻法便得幻智而不忘失,已得幻智便得幻行能盡眾苦。菩薩摩訶薩已獲幻智行幻,便能於中以幻智盡能分別眾行,一一思惟不失本際,如彼幻法不依內地,現於外法亦不依外,使諸眾生現有內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以空性內外分別,言:『我當越一切世界。』亦不以世界在內外空法。何以故?虛空性爾不壞法界,法界不壞空性。

「菩薩摩訶薩於中得虛空性,種種觀一切法界,亦不觀法界亦不壞法界,不但不見此世界有若干形,亦不見眾生善行惡行之報,一一分別究尋其事,性空自爾無能使爾。觀已復觀分別三有,於中計校十二因緣,由癡起眼識有三行事。云何為三?猶如,族姓子!眼見外色,若善不善盡不分別,斯由本識無明行染。或復善男子、善女人,起身口意行三不善法,意漸自悟:『咄我本所造,由無明本今乃致十二因緣。』知從無明不能自改。

「復次,善男子、善女人由癡致行,眾罪根原由罪而生:『我今當念寂靜定意,觀此十二因緣為由癡耶?為從行乎?』復自思惟:『無明澹靜隱匿之法,何由能出諸緣著乎?非我身口行造,無由得生?』是謂菩薩摩訶薩分別三行而無所有。

「菩薩摩訶薩得空觀定意,分別十二因緣,緣癡有行便有緣報,癡非本原,何由而有行乎?身口意法三事相因乃生諸法。所以如來於無數劫,分別思惟十二因緣,今得成佛始得信解。吾初發意求菩薩道,舍身受身份別十二因緣,思惟苦本未盡其原。今我成如來、至真、等正覺,乃得暢達十二因緣。」

佛復告過行比丘:「汝今雖在如來前說十二因緣,未能具其原本。何以故本無?如來、至真、等正覺住壽經恆沙劫,宣說十二因緣猶不能盡,何況汝今欲得盡乎?」

爾時,彼比丘在如來前極懷慚愧:「將我得無失神足乎?」即從座起頭面禮世尊足,便退而去。

菩薩瓔珞經心品第十一

爾時,座上諸欲天人、諸色天人、天、龍、鬼神、乾沓惒、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摩休勒,聞如來、至真、等正覺說此甚深之法,皆有渴仰欲得見如來正心定意。

爾時,世尊知眾生心中所念,欲令眾會心定三昧。爾時,世尊即於座上入面現定意,今諸菩薩摩訶薩皆悉見之。去此十五江河沙數,有佛土名曰如幻,佛名等心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彼國清淨不猗想著,無有餓鬼、畜生、地獄道,所行純厚不自計我,心不趣小亦無聲聞辟支佛音。令一切會皆悉見之。

爾時,世尊從彼定起,復入月盛定意,令一切眾生盡見金色,悉聞十方諸佛說無相行:「云何為無相?諸法寂然澹泊無形,諸法不起忍諸恚怒,諸法攝心不起外想,諸法定意現已國淨,諸法善觀不以劫數為限,諸法樂行永離恩愛,諸法現明不生癡想。諸法去貪,具足施度無極;諸法無有所犯,具足戒度無極;諸法不起恚想,具足忍度無極;諸法精進無有懈怠,具足進度無極;諸法不興亂意,攝心不起常樂於禪,具足禪度無極;諸法盡除愚惑無他異念,具足智度無極。

「復有名四意止,菩薩摩訶薩所修行法。云何為四意止?若有善男子、女人,分別內身意止,從頭至足一一分別生不淨觀,自觀己身觀他人身,自觀己心觀他人心,內外諸法悉皆如是。菩薩摩訶薩復自觀諸法: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道,是謂菩薩摩訶薩無相行。」

佛復告族姓子:「菩薩摩訶薩自觀身已觀他人身,一一分別從頭至足起不淨想,是謂菩薩摩訶薩觀內外身悉無所有。」

爾時,世尊即說此偈而嘆頌曰:

「不猗心意識,  分別諸行本,
 道存無想念,  乃應賢聖諦。
 佛慧無邊涯,  不見有合離,
 成佛由無相,  乃應果實行。
 佛道本無二,  亦復無一相,
 真人慈善普,  示現若干法。
 本我不造我,  染有成五陰,
 聖諦慧無量,  進趣自滅意。
 不有亦不無,  生死起染著,
 滅相自成佛,  故號天中天。
 生值人道難,  六根完具難,
 滅十二緣難,  生天受福難。
 遭遇賢聖難,  入定除想難,
 觀內外身難,  面受聖教難。」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座上諸天、人民、天龍、鬼神、八部之眾,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復有無數眾生得不起法忍也。

菩薩瓔珞經◎四聖諦品第十二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名大身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剎名空寂,正於此處成無上等正覺,與四部眾說微妙法四賢聖諦,廣化眾生皆令至無餘泥洹界而取滅度。

「云何四聖諦?一為無量聖諦,菩薩得此聖諦者,一念之中自滅心垢亦能滅他心垢,不見塵垢有盡無盡;二名行盡聖諦,菩薩得此聖諦者,一念之中盡令眾生覺了身口意行,若善、若惡盡趣道門,悉令眾生至無餘泥洹界;三名速疾聖諦,菩薩得此聖諦者,能使一切眾生彈指之頃盡成佛道,無限無量不可稱數一日成道,復令無數阿僧祇剎土眾生之類,各生善心興敬供養諸佛世尊,香華繒綵作倡伎樂,阿僧祇諸佛剎土化作一寶蓋,而用供養出過諸天世人上,盡持天上自然飲食、衣被、床、臥具、病瘦、醫藥,一念之頃悉能成辦;四名曰等聖諦,菩薩得此聖諦者,能使一切眾生盡同一趣無若干相,於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猶如焰幻野馬,世界空寂無形不可獲持。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亦不見眾生有得度者,亦復不見受化者,非不有眾生非不無眾生,非不有淨眾生非不無淨眾生,非不有濁非不無濁,非不有受胎非不無受胎,非不有非不無有,非不有生死非不無生死,一一分別悉無所有,知十二因緣亦復如是,從癡至十二因緣非有非無,猶如野馬,世界不可獲持無近無遠,雖化眾生不見有化。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諸如來、至真、等正覺,不見有起不見有滅,亦不有相亦不無相。如來、至真、等正覺以無相之法,教化眾生淨佛國土。雖有佛無有佛想,雖有法無有法想,雖有比丘僧無有比丘僧想,是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已得無相法者,住不退轉而無有礙。譬如有人於夢中或為國王、或為轉輪聖王,覺已便憶夢中所作亦不忘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諸眾生成如來、至真、等正覺,亦不見有成相,亦不見無成相。」

爾時,佛告諸會大眾:「爾時,大身如來,說法清淨無形不可見,豈異人乎?莫造斯觀。何以故?爾時大身如來,今文殊師利是。」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言:

「過去無數世,  佛號大身尊,
 於此成正覺,  無有邪部行。
 恆以無相法,  分別四聖諦,
 權現游世界,  現有所諮受。
 佛道不思議,  神力不可極,
 教化眾生類,  盡同為一相。
 吾今自成佛,  三界第一尊,
 不為彼所染,  不更生老死。」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有無量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菩薩瓔珞經成道品第十三

爾時,有菩薩名無畏,曾供養過去無數諸佛,已得總持分別三世成敗所趣,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叉手長跪,白佛言:「唯然,世尊!今聞如來、至真、等正覺說四賢聖難有之法,未曾所聞、未曾所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四聖諦名者,便能與人作良祐福田。何以故?世尊!此善男子、女人,興建弘誓不自為身,欲於空際濟度眾生,皆得至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菩薩摩訶薩得此四聖諦者,觀了眾生悉無所有,空觀菩薩不自有身亦無眾生,執弘誓之心,以空舉空,於無數劫積功累德,觀見諸佛出現於世。分別諸法無有形貌,不著世利,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亦知眾生我人壽命、當來過去現在心識,一一分別能使成就。」

爾時,無畏菩薩復白佛言:「云何?世尊!眾生之類不可稱記,非是羅漢辟支所及,過去恆沙無央數佛,頗有發意求菩薩道,言:『我久久當成無上正真之道,我能盡虛空際知虛空際眾生根本,已能分別虛空眾生,復能分別識有趣無趣,如是等眾生盡令一日之中能使成道。』有此不乎?」

爾時,世尊告無畏菩薩曰:「當來過去今現在識,非汝境界所能分別,今汝發問者皆佛威神。何以故?如來、至真、等正覺乃能一一宣暢深法。」

佛言:「族姓子!過去識如汝所問,盡知識流轉天上人中四道,乃至八部識所經歷所趣盡能分別。」

無畏菩薩白佛言:「如來、至真、等正覺發弘誓心,盡能拔濟過去當來今現在。云何一日之中盡得成佛耶?」

佛言:「無畏菩薩所問甚大,今當為汝一一分別,知其所趣所問。過去識不於過去中使過去識令得成佛,不於現在中使現在識令得成佛,不於未來中使未來識得至成佛。何以故?過去識非本過去識,未來識非未來識,現在識非現在識。

「無畏菩薩當知,過去成佛有三事行。云何為三?有初心、有生心、有眾生心。云何為初心?無畏菩薩當知,本無如來、至真、等正覺,即於彼而教化之,同日同時盡成佛道,是謂初心。云何生心?所謂生心者,已受塵垢方當滅心除垢。云何為眾生心?如有眾生從劫至劫乃至百千劫,復盡無數生死塵勞;然此菩薩摩訶薩,要當滅彼無數塵勞,及濟無數眾生。是謂,無畏菩薩!於過去中成就三事。

「無畏當知,如來、至真、等正覺,於當來世亦當具三法。云何為三?如當來心未受現在是亦可進。復次,無畏!未來心已經一日便有塵垢,菩薩摩訶薩要當滅一日塵垢。族姓子當知,未來移轉從一劫至百劫,乃至無數阿僧祇劫,如來、至真、等正覺知此身識及與塵勞,是謂於未來中當具此三法。」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等正覺,於現在中復當具是三法。云何為三?初識現在未染塵勞,即令彼識一日滅度。若一、若二便生塵勞,能滅一二及與塵勞,然彼乃得成佛。」

佛復告族姓子:「若於現在,從一身至百千身生諸塵勞,是謂菩薩摩訶薩於現在中具足三法。」

佛復告無畏菩薩:「過去初心一日度者,即是過去普施如來、至真、等正覺。過去生心蒙得度者,即是無等如來、至真、等正覺。過去眾生蒙得濟者,即是原本如來、至真、等正覺。未來初心蒙得度者,即是空色如來、至真、等正覺。未來一二蒙得度者,即是空門如來、至真、等正覺。未來無數身蒙得度者,即是定意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初心得度者,即是無身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一二身得度者,即是善星宿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無數身得度者,即是月光如來、至真、等正覺。

「云何?族姓子!汝於九品中何所志趣?為欲從過去初心耶?過去生心耶?過去眾生心耶?為欲從未來初心耶?未來一二心耶?未來無數劫心耶?為欲從現在初心耶?現在一二心耶?現在無數心耶?」

爾時,無畏菩薩前白佛言:「如我初發心求無上正真道,未能自知為求何道。今聞如來說九品行,今始欲發弘誓大心,欲度過去初心未受塵垢者。」

佛言:「止!止!族姓子!汝今已墜墮初心,云何欲得於初心成無上等正覺乎?此則不然。」

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於過去初心已墜落,願欲求過去度生心眾生普同等慧成無上等正覺。」

佛言:「汝今已越此境墜墮下地,未能成辦拔濟眾生成無上等正覺。」

爾時,無畏菩薩復白佛言:「云何?世尊!於過去塵勞眾生,發弘誓心得成無上等正覺不乎?」

佛言:「無也。何以故?過去無數已滅已盡,非今現身盡彼塵勞,以是故不得成無上等正覺。」

爾時,無畏菩薩白佛言:「我今於過去三分永無所得。在上亦不在下故,不得無上至真等正覺。」

「何以故?汝本發弘誓心,非彼非此故不得成。」

無畏菩薩白佛言:「云何?世尊!我今欲舍未來一二,舍未來塵勞,復可從現在初心得成無上等正覺不乎?」

佛言:「不也。汝本發意心係有在,如來、至真、等正覺隨其變化觀見國土,應適係有在,非汝本願。」

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未來中舍一心二心,復於未來中舍塵勞眾生,復於現在舍現在眾生,頗於現在一心二心眾生,使成無上等正覺不乎?」

佛言:「無也。何以故?汝本發意心係有在,非汝本願。」

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且舍一心二心,復舍未來眾生塵勞,復舍現在初心,復舍現在一心二心,今欲發願於現在塵勞眾生,為可得不乎?」

佛言:「不也。何以故?已過此境。」

時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日如來於九品中為在何地?」

佛言:「吾舍過去三、未來三、現在三。」

「復可於未來初心成等正覺,使未來初心眾生成等正覺不乎?」

佛言:「無也。何以故?汝身非未來。云何欲得成等正覺度未來眾生?此事不然。」

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墜墮未來初心,復欲發弘誓願於未來一二心成等正覺不乎?」

佛言:「然也!果汝所願。何以故。汝本無數阿僧祇劫恆發弘誓廣大之心,即於此身當昇上方清淨世界於中成佛,如今汝號無畏如來、至真、等正覺。」

無畏菩薩得受別已,歡喜踴躍,即自面見清淨世界,所化眾生如己無異。何以故?皆佛威神令彼悉見。爾時,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復發弘誓心,供養無數恆沙諸佛,願欲度未來塵勞眾生於中成等正覺可獲不乎?」

佛言:「不也。汝求道已來心不中際,除二在塵勞眾生中,成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

菩薩瓔珞經卷第四

 

上篇:菩薩瓔珞經

下篇:佛說華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身毛喜豎經

佛說身毛喜豎經卷上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 姚秦罽賓...

說妙法決定業障經

說妙法決定業障經 大唐至相寺沙門釋智嚴譯 如是我聞:...

菩薩戒本宗要

大賢法師義記序 大薦福寺僧道峯撰 吾觀。悠悠群動。營...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戒殺四十八問

戒殺四十八問目錄 釋生物養人之疑(五問) 釋俗見斷殺之...

【註音版】思益梵天所問經

思益梵天所問經...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前佛後佛。自行化他。...

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

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五蓋品第一 聞...

二時臨齋儀

一、供養咒 (早午): 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圓滿...

佛說分別經

佛說分別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花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

大花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譯 如...

【佛教詞典】從義

(人名)趙宋神智法師,學四明之正統扶宗,學成,勉破...

【佛教詞典】頂墮

【頂墮】 p1026 大毗婆沙論六卷六頁云:云何頂墮?答:...

不求萬事如意,只求萬事如法

奉勸各位,在社會裡邊,不要熱衷名利。名利好比過眼雲...

羅漢的含義

我們常說的羅漢實為阿羅漢的簡稱。為聲聞四果之一,如...

淨業行人要有覺知,要在今世了脫

問: 密宗與淨土都是從淨門入,二者之間有何區別?是不...

曇影法師《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譭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惡...

趨向解脫的功德

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

人生可以看做三層樓

我常常凝視著豐子愷先生的像,猜想著他那顆博大而善良...

李炳南老居士:最簡單的淨宗早晚課

一、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稱一拜或只合掌...

十種懺法能將罪業懺除清淨

智者大師告訴我們,若想真正將罪業懺悔清淨,可以採用...

國務院參事室:建議恢復我國傳統飲食習慣

我們痛定思痛,常常在尋找造成災難的原因,尋找解決災...

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

離開地獄的唯一生路

這個淨土法門的特點就往生這一點,是全靠佛力。這是淨...

放經書的書房挨著衛生間,這樣是不是不恭敬

問: 家裡有佛像也有經書,但家裡的書房直接挨著衛生間...

【視頻】《佛說轉有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轉有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