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復次,佛告舍利子言:「譬如耆婆醫王,普觀大地一切草木無非是藥。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亦復如是,觀一切法無非菩提。又舍利子!譬如羅睺阿修羅王雖有勢力,不能於其日月道中而為障礙。一切魔眾亦復如是,雖有勢力,不能於其勤行精進菩薩所修菩提道中而為障礙。又舍利子!譬如色界諸天子眾所有宮殿依空而住;修甚深行諸菩薩眾亦復如是,猶如虛空平等無礙。諸法亦然,與虛空等,如是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又舍利子!譬如世間諸有器用,既成就已,隨彼大小,空量現中,然彼虛空不增不減。菩薩亦復如是,修諸善力得成熟已,隨其深淺能受佛法,然彼佛法不增不減。又舍利子!譬如力士,極盡其力舉箭射空,終不能至虛空邊際。菩薩亦復如是,盡其信力,於佛法中而生信解,然不能得佛法邊際。又舍利子!如世陶器未成熟時,即不能得器用之名。菩薩亦復如是,菩提善根未成熟時,即不能得波羅蜜名。又舍利子!如人得見轉輪聖王已,不復樂見諸小國王。菩薩亦復如是,得見如來大法王已,不復樂見諸聲聞、緣覺。
「又舍利子!譬如牛跡水中而不能出一切珍寶。聲聞戒中亦復如是,不能出生佛、法、僧寶。又舍利子!譬如大海乃能出生諸妙珍寶。菩薩亦復如是,聞戒海中而能出生佛、法、僧寶。又舍利子!譬如新生太子,不名為王非不名王。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不名為佛非不名佛。又舍利子!譬如世間未經治瑩摩尼之寶,人不愛樂。初發心菩薩雖復說法,未得無畏亦復如是。又舍利子!如摩尼寶經治瑩者,清淨明亮人所愛樂。具修勝行菩薩亦復如是,獲得無畏而善說法,一切眾生皆生忻樂。又舍利子!如江湖中所出小寶亦不可輕。何以故?是寶雖小,若在房舍,或復闇中,能以光明普遍照耀。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勿生輕慢。何以故?而是菩薩得菩提已,能於一切佛剎土中,普放光明廣大照耀。又舍利子!譬如無價大摩尼寶,最極殊妙離諸塵垢。不退轉菩薩亦復如是,離諸慢心。又舍利子!譬如世間穀稼成熟實穗垂[禾*耑]。菩薩亦復如是,所修善法得圓滿已,於諸眾生謙下無礙。又舍利子!譬如世間劫火歘起,而此大地一切草木燒爇無餘。菩薩亦復如是,智火若然,一切煩惱種子習氣悉爇無餘,既滅盡已,然後乃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又舍利子!譬如有火,若小若大燒三千界,而虛空性本自如是。菩薩亦復如是,若有菩薩成等正覺,若無菩薩成等正覺,而一切法自性如是。舍利子!如是等諸有譬喻如來所說,而能攝受諸菩薩眾。若有菩薩聞此說已生勝解者,而能於彼一切喻中悉得成就。」
當佛說是見邊法時,會中有二萬四千人,發菩提心。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難得最上佛菩提, 深妙無垢無所有;
若人於此欲圓成, 是中勿當生疑惑。
淨妙智慧無虛假, 真實光明普照耀;
安住無垢妙印中, 此佛菩提能觀見。
心自性淨而明亮, 前際後際亦復然;
煩惱染污意中時, 應當勿離深固意。
是中無作、無受者, 諸法自在無主宰;
無我、人故說無我, 如空、如夢無自性。
當觀此法非身業, 非語、非心所分別;
無為實性異想無, 譬喻言詞不能說。
與虛空等自性淨, 非色相故不可觀;
非眼、耳、鼻、識所知, 非舌、非身亦非意。
遠離非相、非無相, 無依寂靜湛如月;
非意亦非心所行, 非識、非想、非思度。
此非智業可能知, 云何識心而曉了?
由佛無上大悲心, 假以文字而說法。
眾生先世勝行業, 為善知識所攝受;
如是相中聞法已, 獲無等喜無愛著。
非彼諸魔伺得便, 不能知心及境界;
隨何所作何所行, 而彼魔業不能勝?
菩薩超越四魔已, 如理如教修福、慧;
善住諸佛境界中, 此名修勝菩提者。
眾生不能知所行, 修菩提者所行勝;
施設多種行門中, 隨彼彼相為說法。
如是世間種種行, 互相所緣而和合;
大智了知諸行中, 隨所宣說無間斷。
或有眾生多貪染, 或復多瞋悉了知;
見瞋煩惱逼迫時, 彼癡性中起諸害。
如是世間種種行, 菩薩隨了而能入;
行相所緣及緣成, 隨其相言為宣說。
譬如週遍置繩網, 大智持明者善知;
普遍能破諸網已, 隨意所觀出無礙。
菩薩勇智亦如是, 世間心意悉能入;
普使令諸煩惱除, 週遍所行無覆障。
如日舒光無援助, 蛇毒亦無於等侶;
師子振吼亦復然, 菩薩所修無助伴。
菩薩單己而無二, 積集最上諸佛法;
精進勢力悉具圓, 摧滅世間諸煩惱。
譬如有火得乾薪, 隨處增長其勢力;
菩薩增長慧光明, 悉能照破諸煩惱。」
爾時,世尊復告海意菩薩摩訶薩言:「菩薩若能發起精進,常所堅固勤行樂欲,所起精進無有休息,而諸菩薩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何以故?海意!由精進故乃得菩提。若懈怠者,於佛菩提遠中復遠。無懈怠者能行佈施,無懈怠者而能持戒,無懈怠者能起精進,無懈怠者能修禪定,無懈怠者能集智慧,無懈怠者能行自利,無懈怠者而能利他。以是緣故,汝今當知!菩薩若能發起精進,彼諸菩薩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
「海意!我念過去世中大阿僧祇劫前,彼時有佛出現世間,號勇勐精進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善見,劫名花積。以何緣故,劫名花積?海意!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水中復出八萬四千廣大蓮花,花有無數俱胝那庾多百千葉,殊妙可愛,觀者悅意。爾時淨居天眾見是花已咸生歡喜,意樂適悅,俱發是言:『若此蓮花廣大出現,決定當有正等正覺出此劫中。此劫不空,有佛世尊出現於世,猶如花積。』是故此劫名為花積。又復何緣而彼世界名為善見?以其世界最勝清淨,十方一切諸佛剎中,無量無數諸菩薩眾,咸悉往詣於彼世界而共瞻仰。當瞻仰時,一切大眾,於彼世界皆得喜相三摩地,一切妙樂皆悉具足。於彼世界所觀善妙,故名善見。
「海意!此善見世界七寶所成,有眾寶樹及寶樓閣,是寶光明普遍照耀。而彼世界無有女人,不受胎藏,於蓮花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又其世界無有餘乘,諸修行者唯住大乘。其土人民諸所受用如兜率天,須飲食者悉得如意,復得神通遊戲,能履虛空。彼勇勐精進如來法中,有二十六俱胝出家菩薩,具菩薩道入菩薩眾。復有無量在家之眾,修大乘行,是時彼佛為諸菩薩宣說勤行精進之法。彼佛告言:『汝諸大士,當勤精進,常所堅固,深極勤勞,深極樂欲,無令休息。』
「海意!其佛會中有一菩薩名堅固鎧,從座而起白其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能發精進?復以何法如來教授諸菩薩眾?』時勇勐精進如來告堅固鎧菩薩言:『善男子!所謂精進有其四種,而能普攝一切善法。何等為四?一者、發起;二者、勤作;三者、伺察;四者、修行。如是四種而能普攝一切善法。又復云何名為發起?何名勤作?何名伺察?何名修行?善男子!發起者,所謂發起大菩提心。勤作者,廣大積集一切善根。伺察者,於諸眾生作利益事。修行者,隨何等法悉住於忍。又發起者,勤求多聞。勤作者,如聞能說。伺察者,深固作意。修行者,起聖正見。又發起者,攝止慳心。勤作者,捨諸所有。伺察者,所有善利與一切眾生共之,迴向菩提。修行者不求果報。又發起者,振大捨聲。勤作者,諸來求者起善知識想。伺察者,諸所受用觀無常分。修行者,施已無悔。又發起者,諸所受用依法而求。勤作者,淨命自資。伺察者,行真實施。修行者,施時不起意念。又發起者,滌破戒垢。勤作者,禁戒無缺。伺察者,破戒眾生而將護之。修行者,雖具戒德不起意念。又發起者,身業清淨。勤作者,語業清淨。伺察者,心業清淨。修行者,諸法清淨。又發起者,諸有瞋心而不容受。勤作者,忍力發現。伺察者,自他作護。修行者,雖住忍辱不起意念。又發起者,諸有忿恚,皆令歡喜,復得清淨。勤作者,令諸忿恚歡喜和合。伺察者,內心清涼而無熱惱。修行者,自他無所得。又發起者,遣除懈怠。勤作者,於精進力而善抉擇。伺察者,懈怠眾生而救護之。修行者,隨何等法皆住於忍。又發起者,積集善法。勤作者,成辦善法。伺察者,不樂餘乘。修行者,不壞諸業。
「『又發起者念;勤作者行;伺察者慧;修行者住。又發起者理;勤作者教;伺察者門;修行者出離道。又發起者,積集文字。勤作者,文義總持。伺察者,若聲若文皆悉不著。修行者,覺了諸法悉不可說。又發起者,親近善友。勤作者,遠離惡友。伺察者,於善惡友起心平等。修行者,如所說言隨能憶持。又發起者,起出家心。勤作者,於愛非愛所觀平等。伺察者,隨何等善悉樂希求。修行者,得現量智。又發起者,樂居曠野。勤作者,遠離憒閙。伺察者,樂處寂靜。修行者,修寂靜行。又發起者少欲。勤作者知足。伺察者,獲得妙樂。修行者,知所應量。又發起者,修增上戒學。勤作者,所修無雜。伺察者,修增上心學。修行者,修增上慧學。又發起者佈施;勤作者愛語;伺察者利行;修行者同事。又發起者大慈;勤作者大悲;伺察者大喜;修行者大捨。又發起者,剎土清淨。勤作者,相好圓滿。伺察者,護持正法。修行者,救度眾生。又發起者,了知蘊魔。勤作者,越煩惱魔。伺察者,遠離死魔。修行者,摧伏天魔。又發起者知苦;勤作者斷集;伺察者修道;修行者證滅。又發起者,修身念處。勤作者,修受念處。伺察者,修心念處。修行者,修法念處。又發起者信;勤作者精進;伺察者念、定;修行者慧。又發起者,防斷不善之法。勤作者,圓滿生起一切善法。伺察者,若身、若心輕安調暢。修行者,獲得無加行神足。又發起者,修七覺分。勤作者,行八正道。伺察者,修習止觀。修行者,得明解脫。又發起者,發起諸行。勤作者,表示潔白之行。伺察者,心得輕安。修行者,不轉境界相智。』
「復次,海意!彼勇勐精進如來復告堅固鎧菩薩言:『善男子!由精進故身心輕安;即此精進,若因若見悉當遠離。又此精進能知名、色;又此精進能滅我、我所見;又此精進能解所取之縛;又此精進能除五蓋及現所起一切煩惱;又此精進能斷惡作及彼疑惑;又此精進破諸結病;又此精進而能勤力除斷諸障;又此精進離慢、過慢;又此精進超越一切所依、所著;又此精進離諸喜、恚;又此精進於無明有愛悉不染著;又此精進於貪、瞋法而悉不行;又此精進於其癡法而常伺察;又此精進,知覺內外十二處法;又此精進,了知五蘊及十八界本來不生;又此精進,心住寂靜、遍寂、近寂;又此精進,決了諸法悉無所得;又此精進,於一切法不取二相;又此精進,了知法性本來常住;又此精進,知一切法不來不去;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取、無捨;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作、無止;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高、無下;又此精進,知一切法不出、不入;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縛、無解;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勤、無墮;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放逸、無不放逸;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能作、無所作;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觀、無不觀;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止息、無熾然;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所護、無不護;又此精進,知一切法無集、無散。』
「海意!彼勇勐精進如來,為諸菩薩說如是等勤行精進法時,會中有一萬人得無生法忍。堅固鎧菩薩,於彼佛所,得聞如是精進法已,轉復發起精進勤求善法。如是精進常無休息經俱胝歲,過是已後得柔順忍。如是精進勤求善法,經爾所時,即於彼滅,滅已還於彼如來前重複化生,聽受宣說大集會正法;又復精進勤求善法。海意!其堅固鎧菩薩,以是緣故,經爾許時,普遍親近八萬四千佛,於彼花積劫中,發起精進勤求善法,經如是時一切勤行。
「海意!汝今勿生疑念,是時堅固鎧菩薩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我昔曾歷多菩薩位,棄背生死勤求菩提,乃至我今得成正覺,廣行精進深歷艱苦。況復世間懈怠眾生,起下劣精進者,而能獲得菩提果邪?海意!若諸眾生能發精進者,於我法中即得清淨,非懈怠者而能成就。以是緣故,汝今當知諸有精進不放逸者,即得菩提。」
當佛說是過去所行精進法時,會中有五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七千天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七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八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我念過去佛出世, 號曰勇勐精進尊;
劫名花積妙可觀, 最上世界名善見。
八萬四千蓮花出, 有佛出現彼劫中;
世界猶如兜率天, 所須飲食皆如意。
彼無女人不處胎, 眾生化生悉嚴好;
而復不修於餘乘, 菩薩皆住大乘法。
十方所來菩薩眾, 於彼世界善可觀;
皆獲喜相妙定門, 受諸快樂未曾有。
菩薩俱胝二十六, 是眾莊嚴二足尊;
復有餘多天及人, 最上佛乘皆安住。
其佛大仙智德海, 數數宣說精進門;
有菩薩名堅固鎧, 於佛發問如斯義:
『所欲安住精進力, 菩薩云何精進修?
此義願佛為我宣, 我於是中修行住。』
彼大法王知意已, 為說發勤精進德;
發起、勤作行相應, 常所伺察、修行住。
發起所謂菩提心, 勤作成辨眾善法;
伺察利益諸眾生, 修行隨何法住忍。
發起恭敬此聽受, 勤作宣說而開明;
深固作意伺察門, 修行謂起聖正見。
發起滌除於慳垢, 捨諸所有是勤作;
具菩提心伺察門, 修行所作不求報。
發起謂振大捨聲, 慈於丐者是勤作;
伺察受用觀無常, 修行施已不生悔。
依法所受名發起, 淨命自資是勤作;
我真實施伺察門, 修行施時無意念。
發起滌除破戒垢, 禁戒無缺是勤作;
伺察將護破戒人, 修行具戒無意念。
發起所謂身業淨, 語業清淨是勤作;
心業清淨伺察門, 修行是為諸法淨。
不容受瞋名發起, 忍力現行是勤作;
自他作護伺察門, 修行忍辱無意念。
恚者常淨名發起, 勤作於彼不捨離;
內心清淨伺察門, 修行自他無所得。
發起謂除懈怠垢, 擇精進力是勤作;
護懈怠者伺察門, 修行隨何法住忍。
積集善法名發起, 成辦善法是勤作;
伺察不樂於餘乘, 修行不壞諸業報。
發起了知於正念, 勤作悟入法行中;
善護正慧伺察門, 修行所謂堅固住。
發起謂理勤謂教, 彼諸法門謂伺察;
知出離道即修行, 此發精進善方便。
發起所謂文總持, 善宣說義名勤作;
不著於聲伺察門, 修行了法不可說。
親近善友名發起, 遠離惡友是勤作;
觀善惡性伺察門, 修行憶持於諸法。
法中出家名發起, 捨愛非愛是勤作;
希求善法伺察門, 修行於法無障礙。
發起樂居曠野中, 遠離憒閙是勤作;
樂居寂靜伺察門, 修行謂修寂靜行。
少欲善言名發起, 歡喜知分是勤作;
獲受妙樂伺察門, 修行謂知所應量。
增上戒學名發起, 所修無雜是勤作;
增上心學伺察門, 增上慧學修行住。
佈施、持戒名發起, 忍辱、精進是勤作;
禪定、慧行伺察門, 修行總起智方便。
財、法二施名發起, 愛語所謂是勤作;
利行是為伺察門, 修行真實而同事。
大慈圓滿名發起, 大悲具足是勤作;
法中大喜伺察門, 修行此說大捨智。
發起清淨佛剎土, 圓滿相好是勤作;
護持正法伺察門, 度脫眾生修行住。
不著蘊魔名發起, 出煩惱魔是勤作;
攝伏死魔伺察門, 摧伏天魔修行住。
了知苦果名發起, 不立愛故是勤作;
修道是為伺察門, 滅智所謂修行住。
發起身念處離縛, 觀受念處是勤作;
觀心念處伺察門, 修行謂觀法念處。
發起所謂信根方, 精進、根、力是勤作;
念定根力伺察門, 修行謂即慧根力。
防斷不善名發起, 不壞善法是勤作;
身心輕利伺察門, 修行智起四神足。
發起謂修七覺分, 行八正道是勤作;
修習止觀伺察門, 修行真實明解脫。
發起勤作起諸行, 心得輕安伺察門;
不轉諸相境界中, 此說是為修行住。
若身、若心輕安故, 於見於因當出離;
是中名、色若了知, 諸聖稱讚此精進。
於我我所若能滅, 即解一切所取縛;
現起五蓋悉蠲除, 惡作疑惑皆斷滅。
又復能破諸結病, 此力除障無所覆;
於慢過慢斷無餘, 所作皆由精進力。
遣除一切諸有相, 止息一切諸戲論;
斷滅一切煩惱因, 智者稱讚此精進。
聞此精進功德已, 勇發精進咸稱讚;
菩薩會中有十千, 悉得無生妙法忍。
釋迦如來此會中, 為諸菩薩廣宣說;
聞說精進先行時, 五千菩薩忍清淨。
復有天人阿修羅, 緊那羅等諸會眾;
爾時會中有百千, 發菩提心善安住。
我昔曾名堅固鎧, 得最上忍菩薩位;
棄捨身命精進修, 經爾許時常無懈。
親近八萬四千佛, 棄捨己身而奉事;
近侍諸佛一劫中, 後居無數菩薩位。」
爾時,大悲思惟大梵天王白海意菩薩言:「善男子!所言佛法是何等增語?」
海意菩薩言:「大梵!此言佛法者,是一切法增語。何以故?如來以無分別相,如量取證菩提。無分別相者,即一切法平等相,如來是中如量取證菩提。大梵!若了一切法平等,即是菩提;是故此說一切法即是佛法。若一切法如是即佛法,亦如是所有一切法自性,即佛法自性。一切法離故,應知佛法亦離。一切法空故,應知佛法亦空。大梵!一切法緣生,若能覺了諸法緣生即是菩提,如如來於一切法如是見而彼佛法亦如是見。」
梵天言:「善男子!豈非佛法越三界邪?」
菩薩言:「大梵!三界自性即是佛法。何以故?大梵!而彼佛法平等相中無高、無下,猶如虛空亦無高、下。佛法亦復如是,同彼虛空無高、無下。大梵!一切法亦然,自性空中等無高、下。大梵!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知佛法者,應如是知,然於所知方便不應取著。
「復次,大梵!佛法無方分,無處所,不生、不滅,非青、非黃、非赤、非白,故無顯色。非有形相故無形色,無形顯色故即是無相。大梵!無相義者即佛法義,佛法義者即不墮句義,不墮句義者即寂靜義,寂靜義者即是離義,離義者即是空義,空義者即無繫著義,無繫著義者即實性義,實性義者即真如義,真如義者即畢竟不生義,不生義者即不滅義,不滅義者即無住處義。」
爾時,海意菩薩重說頌曰:
「所說無相義, 是勝佛法義;
其說佛法義, 即不墮句義。
不墮寂靜義, 寂靜是離義;
離義即空義, 空義無著義。
無著實性義, 實性真如義;
真如即畢竟, 不生、不滅義。
不滅無處義, 法義如是住;
如所住法界, 諸法亦然住。
如諸法所住, 佛法亦然住;
如佛法所住, 生滅法亦然。
無著法等義, 真如無異住;
聲聞、緣覺法, 亦平等隨住。
如是處住法, 佛法勝無上;
無方分處所, 故佛法安住。
勿於生滅中, 隨觀諸佛法;
彼非形顯色, 無少法可得。
無形亦無相, 佛法而開明;
如諸法自性, 佛法亦如是。
此所說平等, 無差別無相;
如是求佛法, 諸法亦然求。
若法無所得, 彼即無分別;
佛及諸佛法, 一切法皆然。
大仙處道場, 得平等正法,
佛及諸佛法, 於道場觀察;
彼所說佛法, 平等等故常,
等無高下法, 如虛空清淨。
若佛及佛智, 彼佛此所說,
謂諸法緣生, 自性無所有;
若自性不有, 即無少法生。
實際此若知, 世間等無際;
是際中起智, 隨轉一切法。
所謂過去法, 及彼未來法;
此名現在法, 此是諸佛法。
如是三時中, 佛智無所著;
由智無著故, 牟尼乃說法。
所謂佛十力, 及四無所畏;
諸佛十八種, 不共功德法。
於是中普攝, 所有一切法;
如是一切法, 是即諸佛法。」
復次,大悲思惟大梵天王重白海意菩薩言:「善男子!汝於如是法中,云何所見?」
菩薩言:「大梵!夫佛法者墮色數邪?」
梵天言:「不也。」
菩薩言:「若法非色即不可見,若無對礙即無表了。是中云何有所見邪?」
梵天言:「不也。善男子!」
菩薩言:「大梵!若佛法不可見者,即一切法亦如是。何以故?法本無二。此無二者即是一切法。大梵!若法有所見,彼即是有相,謂以無別可見無別佛法。若此如是見,彼如是佛法。若如是佛法,彼即如是見。」
梵天言:「善男子!若爾者,如來於一切法,不復有見。」
菩薩言:「大梵!若如來於佛法中有所見者,即彼如來及諸佛法,有實定性可得。」
梵天言:「善男子!若如是者,佛法不有邪?」
菩薩言:「大梵!若法無實定性,是中有無,悉不可說。若法非有無,彼即無所見。」
梵天言:「若爾,何故世尊今此會中說佛法邪?」
菩薩言:「大梵!如說虛空,非彼虛空有實定性。佛法亦復如是,此說佛法,非彼佛法有實定性。」
梵天言:「希有善男子!若初發心菩薩,聞此說已不生驚怖者,而是菩薩於佛法中被堅固鎧。」
菩薩言:「大梵!若諸眾生,得佛加持、已發菩提心者,聞此所說甚深佛法,即不生驚怖。又復,大梵!有取有執者即生驚怖,無取無執者不生驚怖;有依止有繫著者即生驚怖,無依止無繫著者不生驚怖;有我、我所見者即生驚怖,離我我所見者不生驚怖。」
梵天言:「善男子!菩薩有幾種力?若諸菩薩具是力者,即於如是甚深佛法中不生驚怖。」
菩薩言:「大梵!諸菩薩有八種力。若諸菩薩具是力者,乃於如是甚深佛法中不生驚怖。何等為八?一者、無障礙信力,於諸佛法生勝解故。二者、尊重出生善知識力,諦意隨順如師尊故。三者、多聞出生慧力,出世聞法悉圓滿故。四者、福行出生承事之力,無量福行悉圓滿故。五者、深固作意出生智力,破諸魔故。六者、大慈出生大悲之力,於無我法離疑惑故。七者、安定出生善思惟力,大菩提心不忘失故。八者、無佗信出生忍力,獲得無生妙法忍故。大梵!此等是為菩薩八種勝力。若諸菩薩摩訶薩具是力者,能於甚深諸佛法中不生驚怖。」
爾時,世尊讚海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海意!汝善說此菩薩八力。若諸菩薩具是力者,能於甚深諸佛法中不生驚怖。又復於佛法中,隨所聞已皆不生怖。海意當知!諸說法聲皆是分別,若於菩提勝義諦中即不能說。何以故?彼勝義諦,非語言、非詮表,亦非文字積集所行。尚非心、心所法而可能轉,況覆文字有所行邪?海意!如汝所觀,諸佛世尊有所說者,但為不可思議一切眾生大悲轉故,乃於如是甚深法中成正覺已,於無文字、無語言、無記說、無詮表法中,為他眾生及補特伽羅,假以文字建立宣說。海意!譬如有人知此虛空,非色相故不可見,非對礙故無表了,然於空中以種種色彩畫形像,所謂象、馬、車乘,天、龍、夜叉、乾闥婆等,現諸色相。海意!於汝意云何?是人所作斯為難不?」
海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是人所作最極為難。」
佛言:「海意!諸佛世尊如復為難過極於彼。何以故?謂於不可說法中成正覺已,假以言說,為他眾生及補特伽羅建立宣說。由於不可說義中如實覺了,是故諸佛難作能作。海意!若復有人於此甚深佛法之中,不驚、不怖、不生恐畏者,當知是人於先佛所深種善根作諸勝行,是故於此甚深佛法不生恐畏。若復有人於此甚深經典一切世間難信解法如實知已,受持、讀誦、廣為他說者,當知是人能持如來一切法藏,能持一切眾生諸善法分。
「又復,海意!若有菩薩得佛眼照明,能於無量諸佛剎中,滿積珍寶持用供養,彼彼如來廣行佈施。於汝意云何?而彼菩薩以是緣故得福多不?」
海意白佛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此之福蘊無量無數,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佛言:「海意!我今語汝,如汝應知,若有菩薩能於如來法中善為作護,令三寶種不斷不絕,於諸眾生不捨大悲,於如是等甚深經典如來大智法中能了知已,受持、讀誦,何況是中如理修行,而此菩薩所得福蘊倍多於彼。何以故?所有財施,但是世間之所愛樂;若法施者,彼即出過一切世間。
「復次,海意!若有菩薩能護持正法者,而此菩薩得四種攝受。何等為四?一者、得佛攝受;二者、得天攝受;三者、得福攝受;四者、得智攝受。若諸菩薩得佛攝受者,當得四種最勝之法。何等為四?一者、常得不離瞻仰如來;二者、一切魔眾伺不得便;三者、獲得無盡陀羅尼門;四者、速具神力住不退轉地。海意!諸有菩薩為佛攝受者,獲得如是四種最勝之法。又諸菩薩若得天攝受者,當獲四種清淨。何等為四?一者、天眾神力,令其菩薩眾會清淨;二者、使令聽受正法專注一心;三者、遣除一切魔外之眾;四者、由天威神,能令一切無不清淨,悉得淨心。海意!諸有菩薩為天攝受者,獲得如是四種清淨。又諸菩薩若得福攝受者,當獲四種莊嚴之相。何等為四?一者、身莊嚴,謂相好圓滿;二者、語莊嚴,謂勝出一切眾生語言音聲;三者、國土莊嚴,謂諸所施作悉能顯示;四者、所生莊嚴,謂在所生處或為梵王帝釋護世天等。海意!諸有菩薩為福攝受者,獲得如是四種莊嚴。又諸菩薩,若得智攝受者,當獲四種照明之法。何等為四?一者、照明一切眾生根性,如其所應即為說法;二者、照明一切煩惱之病,積集法藥隨為治療;三者、神力照明,餘佛剎中悉能遍往;四者、法界照明,於一切法如實了知。海意!諸有菩薩為智攝受者,獲得如是四種照明。以是緣故,菩薩摩訶薩欲得如是攝受稱讚功德法者,應當勤行護持正法。若諸菩薩而能勤行護正法者,當獲無量最勝功德。」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八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九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諸佛正法能護持, 當得種種善稱讚;
彼稱讚法我略宣, 如大海中水一渧。
知諸佛恩能報者, 諸佛付託持法藏;
諸佛正法能護持, 是即普供十方佛。
佛眼照明觀佛剎, 妙寶供養諸世尊;
諸佛正法護持時, 比前福蘊此最勝。
雖以世財供養佛, 不能解脫世間行;
出世勝法若求時, 智者出離世間法。
諸佛正法護持者, 即得諸佛所攝受;
諸天、龍等亦攝持, 福攝、智攝皆獲得。
諸佛正法護持者, 得念、慧、行悉具足;
廣大勝慧普遍知, 智者拔除煩惱種。
諸佛正法護持者, 非彼諸魔伺得便;
惡作疑惑悉蠲除, 彼無諸障亦無縛。
諸佛正法護持者, 所生剎土不空過;
一切生中見佛身, 見已即得心清淨。
諸佛正法護持者, 獲得宿命大智法;
出家善利數能成, 所修真實清淨行。
諸佛正法護持者, 戒聞勝生諸梵行;
得五智通妙輕安, 禪定解脫悉無礙。
諸佛正法護持者, 趣入甚深諸法中;
佛境界空無所疑, 信解眾生無我法。
諸佛正法護持者, 獲無礙解捷利慧;
得無礙言無畏門, 破諸眾生疑惑網。
諸佛正法護持者, 得大總持勝善利;
不能聽受百劫中, 由具辯才悉無礙。
諸佛正法護持者, 得諸智者常稱讚;
天、阿修羅等悅心, 諸佛讚護如佛子。
諸佛正法護持者, 帝釋梵王得非難;
及彼人中轉輪王, 乃至菩提勝妙樂。
諸佛正法護持者, 具三十二殊妙相;
大智圓成無壞身, 一切觀者無厭足。
諸佛正法護持者, 得善知識亦非難;
彼為宣明法印門, 聽受無盡正法藏。
諸佛正法護持者, 身、語、心業皆清淨;
戒、定、慧淨亦復然, 得解脫智善清淨。
諸佛正法護持者, 常不捨離菩提心;
波羅蜜行不棄捐, 而能普攝多善法。
諸佛正法護持者, 若廣稱讚彼功德;
正使住壽一劫中, 亦不能說其邊際。」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功德光王,從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於不可說法中而成正覺。』世尊!若法不可說,何故今言護持正法?」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言,我於不可說法中而成正覺。然善男子!不可說者,謂以世俗文字、語言,於無為法中而不可說。若以文字、語言詮總持門,施設建立顯明開示,乃有所說;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有說法師,於如是等甚深經中,廣大受持、為他演說、如理修行者,若人能於此法師所恭敬、尊重、承事,種種供養密為護持,飲食、衣服、坐臥之具、病緣醫藥善作供施,能護善法善護語言,於非語言而為藏覆,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解了於空,信順無相、無願、無求,於無加行中真實安止,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於自所說無諍勝語,及他所說非法語言,是二同於法中所攝,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人能以無障礙心,相續普攝一切眾生,入解脫慧中,不以世間財利之心為他法施,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棄捨身命,於如是等甚深經典密為作護,居寂靜處依法修行,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為聽法因緣,或為說法因緣,乃至行於一步,或一出、入息間能專注者,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了一切法無所護、無所取,此即是為護持正法。
「復次,功德光王!如是等緣汝應當知!善男子!我念過去阿僧祇劫復過阿僧祇劫數之前,彼時有佛出現世間,名大智力聲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淨光,劫名喜上。善男子!彼淨光世界琉璃所成,廣博清淨光照十方。彼有清淨諸大菩薩摩訶薩眾,依止遊戲大神通力,從甚深法之所出生。彼菩薩眾諸所受用,皆如化樂天子,悉以天子之狀,於彼佛所聽受說法,無復在家、出家種種形相。
「時彼大智力聲如來,常為彼會諸菩薩眾,廣大宣說護持正法,作如是言:『汝等善男子,應當勤行不惜身命護持正法。』時彼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法語,白彼世尊大智力聲如來言:『世尊!云何是諸菩薩能護正法?又復云何是所護法?』彼佛告言:『善男子!若於色心境界之中,善護諸障專注一境,調伏止息住寂靜法,此即是為護持正法。何以故?眼根、色境、眼識此三非法、非非法故。耳根、聲境、耳識,鼻根、香境、鼻識,舌根、味境、舌識,身根、觸境、身識,意根、法境、意識,非法、非非法故。若能了知眼色空已,即眼及色無所分別,眼識無住,此即正法。菩薩若於如實智中,善令他得如是法者,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了知空已,即意及法無所分別,意識無住,此即正法。菩薩若於如實智中,善令他得如是法者,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法於諸法中而可轉者,彼法即無所護、無所取。如是解者,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復於諸見中,依止邪見者,彼見即無所護、無所取。如是解者,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復以其無智癡障故,心不清白。若彼無智癡障中,無所護、無所取,如是解者,此即是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法有集、有散即非法、非律,若無集、無散即是法、是律。何等法集、散?謂有為道諸法集、散。若非法、非律,何無集、無散?是故當知!若無取即無生,由無生即無集亦無散。以無集、無散故,即是法、是律。何者是法、是律?謂自性不生,諸煩惱等不令生起,此即名為是法、是律。若是法、是律故,即不生、不滅者即是無盡。此無盡者,即是無生法律,如是無生法乃無所護。此無所護,是即真實護持正法。』
「復次,功德光王!彼大智力聲如來說是法時,彼眾會中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法語菩薩於彼佛所,得聞法已心意快然,踴躍歡喜前白佛言:『稀有世尊,善說如是護持正法甚深法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如我所得,即一切法無法,若無法即有法。何以故?世尊!若一切法有所取著即無法,若無所取著即有法。以法與非法二想,於一切法中,無法非法二想可知。世尊!一切法與非法,若於勝義諦中,即無法可得,亦無非法可得。由無法想亦無非法想故,即無法可數。以無法可數故,即住實際,若住實際即是無際。何以故?虛空際即是諸法實際,以其虛空無所從來,是故無際。如虛空無所從來故無際,諸法亦然,無所從來故亦無際,乃說諸法即虛空際。世尊!若有菩薩,得聞如是實際法已,如實解者,彼即了達諸法無有二相。世尊!我不見有少法可得,若法無所有,是故我說護持正法。又復,世尊!我說此法時,契順如來所說語不?是法語不?法隨法說我為正說不?』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說,真實契順如來之語,是實法語,法隨法說是為正說。』
「復次,功德光王!彼法語菩薩說是法時,彼天子眾中,有十千天子得柔順法忍。功德光王!汝勿生疑念,彼時法語菩薩者豈異人乎?即汝功德光王是。汝今於此大眾會前,勸請於我,是故我今以彼阿僧祇俱胝劫中,積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付囑於汝,汝當受持,廣為他說宣演流佈。」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而此會中有六十俱胝大菩薩眾,悉住佛前,異口同音咸作是言:「世尊!我等願為護持如來菩提正法,廣演流佈。」
佛告諸菩薩言:「諸善男子!汝等修行住何法已,乃於如來阿僧祇俱胝劫,積集菩提之法而為護持?」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山自在王,前白佛言:「世尊!若護惜身命,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不惜身命故,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吉祥峯王菩薩言:「世尊!若於利養有所希求,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於名聞利養等事而悉棄捨,非聖所許亦悉遠離,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大幢菩薩言:「世尊!若法非法有其二想,斯即不能護持正法;若離二想得法平等,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勝密菩薩言:「若煩惱病之所逼迫,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得諸聖智慧之力,勝伏煩惱,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持炬菩薩言:「世尊!若處癡暗境界之中,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得無礙智光離諸癡暗,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電天菩薩言:「世尊!法中若起比量智者,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已證得現量之智,於諸法中不起他信,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普密菩薩言:「世尊!若世俗根性及散亂心,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於諸根諸門諸處,善調深密,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淨光菩薩言:「世尊!若眾生法有種種性及種種想,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及一切法亦得平等,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最勝步菩薩言:「世尊!若起散亂非等引心,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住等引不散亂心,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導師菩薩言:「世尊!若不了知正道之法,修行邪道,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已了知正道智法,邪道眾生置如實道,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善慧菩薩言:「世尊!若猶豫心起於分別,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今已離猶豫之心,斷諸分別,復令一切眾生得除疑惑之病,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遍照菩薩言:「世尊!若住非法壞修行道,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住正法真實修行,復置一切眾生皆住如實道中,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明觀菩薩言:「世尊!若具染慧離法光明,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得決定慧圓善巧智具法光明,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無礙慧菩薩言:「世尊!若有礙心不能隨護眾生之慧,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以無障礙心隨護眾生令住勝慧,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行淨慧菩薩言:「世尊!若不善解諸眾生根,又不能知諸眾生行,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於一切眾生根行智解入已,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莊嚴王菩薩言:「世尊!於法若有分別之想,依止我人及依止法,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於一切分別非分別,悉離遍計,三輪清淨,無我、無人、無法依止,亦無造作,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師子幢菩薩言:「世尊!世間眾生聞一切法無生無起,咸皆驚怖,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已了知一切法無生無起,無復驚怖,不見有法若近、若遠,如實住已,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慈氏菩薩言:「世尊!若於菩提起懸遠想,斯即不能護持正法;若有菩薩作是思惟:『我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見菩提,若身、若心有所和合、非不和合。』彼菩薩者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功德光王菩薩言:「世尊!若住非功德離真實功德,不求如來勝功德者,斯即不能護持正法;我已遠離諸非功德,安住菩薩真實功德,勤求如來最勝功德,如是乃能護持正法。」
妙吉祥菩薩言:「世尊!如世狂亂之人作如是言:『我能護持如來正法。』此非誠信。所以者何?如佛世尊坐道場時,無法可得亦無所證。是中云何有法可護?世尊!我於一切法都無所護,離諸執著,而以大悲持諸法性,然於諸法無所成辦,非不成辦。」
爾時,世尊讚妙吉祥童真菩薩言:「善哉,善哉!妙吉祥!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坐道場時無少法可得,無所得時乃作是言處於道場。」
妙吉祥白佛言:「世尊!為於何時坐道場邪?若有所坐,即於菩提而有所得,斯乃有二,對礙有別、菩提有別。世尊!謂以佛及菩提無二對礙故。」
佛言:「妙吉祥!菩提場自性我了達已,是故我乃坐菩提場。以我自性即是菩提場自性,而菩提自性即一切眾生自性,彼一切眾生自性即一切法自性。妙吉祥!同一自性等一味故。我於菩提場成正覺時,觀菩提場,無有少法而不解脫。謂以菩提平等故,現證諸法而亦平等。然平等法中不墮諸數,數與非數皆悉離故。彼平等法,是故如來說名無為。妙吉祥!如來得是無為,超越一切有為之法。」
如來說是法時,妙吉祥菩薩深生信解,及一切眾會信解如來解脫之法。由信解故,普遍皆於平等法中無所違越。
爾時,無量功德寶無垢殊妙莊嚴世界,先同海意菩薩來此娑婆世界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聞是法已,心意快然踴躍歡喜,咸皆忻樂俱發是言:「我等來此佛剎快得善利。見佛世尊,又見妙吉祥童真大士,得聞說此甚深正法,見佛出世,見此正法現住世間轉大法輪。世尊!若此正法所在之處廣流佈者,彼諸眾生得大善利。又若有人於佛在世或涅槃後,而能聽受如是正法,聞已信解,受持、讀誦、廣為他說,當知是人得大利益。」
佛言:「諸善男子!如汝所知,菩薩善得幾種大利?」
彼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善得十種大利,此即不思議善利所轉。何等為十?所謂:一者、值佛出世而能親近得此大利;二者、得見佛已深心清淨;三者、起清淨心聽受正法;四者、聞正法已離諸疑惑;五者、離疑惑已於中出家;六者、既出家已淨命自資;七者、淨命資故能善說法;八者、善說法已發菩提心;九者、由不忘失菩提心故,而能聽受菩薩藏法;十者、聞菩薩藏甚深法已,依法修行得此大利。世尊!如是等法,是為菩薩十種大利。此即不思議善利所轉,若諸菩薩如是住者,此即說名善得大利。」
時佛讚言:「善哉,善哉!汝諸大士!善說菩薩所得大利。」
說是法時,會中有三萬六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九
上篇:寶女所問經
下篇:佛說無言童子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