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卷第四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六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

爾時,文殊師利如像王迴,觀善財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問菩薩行,求菩薩道。善男子!是為菩薩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謂:求善知識,親近恭敬而供養之。是故,善男子!應求善知識,親近恭敬,一心供養而無厭足;問菩薩行:云何修習菩薩道?云何滿足菩薩行?云何清淨菩薩行?云何究竟菩薩行?云何出生菩薩行?云何正念菩薩道?云何緣於菩薩境界道?云何增廣菩薩道?云何菩薩具普賢行?」

爾時,文殊師利為善財童子,以偈頌曰:

「善哉功德藏,  能來詣我所,
 發廣大悲心,  專求無上道。
 先發諸大願,  除滅眾生苦,
 究竟菩薩行,  成就無上道。
 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具足普賢行,  一切莫能壞。
 功德光勝來,  清淨功德海,
 正求普賢行,  饒益一切眾。
 無量無有邊,  世界諸佛所,
 聞說淨法雲,  受持不忘失。
 悉於十方界,  普見無量佛,
 成滿諸願海,  具足菩薩行。
 究竟方便海,  安住如來地,
 隨順諸佛教,  逮得一切智。
 一切世界中,  法王積劫行,
 具足普賢道,  究竟佛菩提。
 一切剎劫海,  修習菩薩行,
 滿足諸大願,  成就普賢乘。
 無量諸眾生,  聞彼名號者,
 修習普賢願,  得成無上道。」◎

◎爾時,文殊師利說此偈已,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可樂;其國有山,名曰和合。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雲;汝詣彼問云何菩薩學菩薩行、修菩薩道,乃至云何具普賢行。善男子!彼比丘者,善能顯說菩薩所行。」

時,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聞法歡喜,頭面禮足,遶無數匝;瞻仰悲戀,泣涕辭退。漸漸南行,向可樂國,登和合山;於彼山中,十方週遍,一心觀察,求覓太師,為在何所;如是尋求,乃至七日。

爾時,善財見彼比丘,乃在山頂,靜思經行,見已馳詣,頭面禮足,右遶而住,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我聞大師,善能宣暢,唯願垂慈,具足演說。」

時,彼比丘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問菩薩行。善男子!如是事者,難中之難,所謂:能問菩薩所行,修菩薩道,入菩薩境界,出生清淨菩薩之道,求於菩薩清淨廣心;具足諸願,隨順世間所應化者,於生死中,求解脫門;有為無為,心不染著。善男子!我於解脫力,逮得清淨方便慧眼,普照觀察一切世界,境界無礙;除一切障、一切佛化陀羅尼力;或見東方一佛、二佛、十百、千萬、十億、百億、千億、百千億佛;或見百億那由他、千億那由他、百千億那由他佛;或見無量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無分齊、無邊際、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佛;或見閻浮提微塵等佛;或見四天下微塵等佛;或見小千世界微塵等佛;或見二千世界微塵等佛;或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種種形色、種種自在,遊戲神通;種種眷屬莊嚴,放大光網;種種清淨莊嚴佛剎,隨受化者,示現自在菩提法門;見諸如來,於大眾中而師子吼。善男子!我唯知此普門光明,觀察正念諸佛三昧;豈能了知菩薩圓滿清淨智行?諸大菩薩,得圓滿普照念佛三昧門,悉能覩見一切諸佛及其眷屬,嚴淨佛剎;得一切眾生遠離顛倒念佛三昧門,隨一切眾生所應,悉令清淨;得一切力究竟念佛三昧門,正念修習諸佛十力;得諸法中心無顛倒念佛三昧門,悉得覩見一切佛雲,於彼佛所,聞法受持;得分別十方一切如來念佛三昧門,悉見一切世界海中諸如來海;得不可見不可入念佛三昧門,於微細境界見一切佛自在境界;得諸劫不顛倒念佛三昧門,於一切劫常見諸佛未曾遠離;得隨時念佛三昧門,於一切時常見諸佛;得嚴淨佛剎念佛三昧門,起一切佛剎無能壞者,普見諸佛;得三世不顛倒念佛三昧門,悉見三世諸佛及其眷屬;得無壞境界念佛三昧門,於一切境界,悉見諸佛;得寂靜念佛三昧門,於一念中悉見一切世界中一切如來示現涅槃;得離月離時念佛三昧門,於一日中悉見一切如來遊行教化;得廣大念佛三昧門,見一佛身結跏趺坐充滿法界;得微細念佛三昧門,於一毛孔見一切佛成等正覺;得莊嚴念佛三昧門,於一念中見一切佛於一切世界,成等正覺,神力自在;得清淨事念佛三昧門,見一切佛,慧光普照,轉妙法輪;得淨心念佛三昧門,自心明瞭見一切佛;得淨業念佛三昧門,見一切眾生諸業如鏡中像;得自在念佛三昧門,見一切莊嚴法界諸佛充滿;得虛空等念佛三昧門,見如來身普照法界,及虛空界。」爾時,功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南方有國,名曰海門;彼有比丘,名曰海雲;汝應詣彼,問菩薩行。善男子!彼比丘者,能分別說善根,具因善根、大地善根、大力善;能讚歎菩提因緣,廣摩訶衍,增廣波羅蜜力,顯現一切菩薩行海;善能清淨圓滿大願,能令出生清淨普門,莊嚴法門,生大悲力。」

時,善財童子從功德雲比丘,聞法歡喜,頭面禮足,遶無數匝,眷仰顧戀,辭退南行。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善知識教,智慧光明菩薩法門,菩薩三昧;觀察一切菩薩諸方便海,圓滿功德;心常樂見一切菩薩,念一切佛,次第興世,清淨功德。漸趣南方海門國土,詣海雲比丘;頭面禮足,右遶畢,退住一面,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度一切智慧大海,而未知菩薩云何離生死性,得不退轉;生如來家,度生死海,逮得如來一切智海;捨凡夫地,得如來地;斷生死流,入菩薩流;滅諸趣輪,滿諸願輪;降伏眾魔,具佛功德;竭愛慾海,長大悲海;閉諸惡道,開天人路諸解脫門;出三界城,到一切智城;捨離一切玩好之具,發弘誓願,攝取眾生?」

爾時,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

答言:「唯然。」

「善男子!若不深植善根,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普門善根,普照光明法門;長養正道三昧慧光,出生種種功德海藏;長白淨法,未曾退失;親近善知識,恭敬供養,不惜身命,無所藏積;離諸高慢,心安不動,猶如大地;大慈愍念一切群生,遠離一切諸生死門。好樂佛境界者,能發菩提心。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故;大慈心,安樂一切眾生故;無疲倦心,滅一切眾生諸苦惱故;饒益心,滅一切眾生不善法故;無畏心,除滅一切諸惱害故;無礙心,滅一切障故;廣大心,充滿一切法界故;無邊心,等虛空界故;廣心,見一切如來故;清淨心,於三世法智不違故;智心,究竟一切智海故。

「善男子!我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境界大海,觀察大海。思惟大海,無量無邊;思惟大海,甚深難得源底;思惟大海,漸漸深廣;思惟大海,無量妙寶而莊嚴之;思惟大海,無量水聚;思惟大海,水色種種,不可思議;思惟大海,大身眾生之所依止;思惟大海,水性所居;思惟大海,大雲彌覆;思惟大海,未曾增減。善男子!我如是思惟時,復作是念:『世間頗更有法廣此大海,深此大海,莊嚴於此大海者不?』作是念已,即見海底水輪之際,妙寶蓮華自然湧出。伊那尼羅寶為莖,閻浮檀金為葉,沉水香寶為台,碼碯寶為須,彌覆大海。百萬阿脩羅王悉共執持;百萬摩尼寶莊嚴網,羅覆其上;百萬龍王,雨以香水;百萬迦樓羅王,銜妙寶繒帶,垂下莊嚴;百萬羅剎王,慈心觀察;百萬夜叉王,恭敬禮拜;百萬乾闥婆王,讚歎供養;百萬天王,雨天香華、末香幢幡、妙寶衣雲;百萬梵王,稽首敬禮;百萬淨居天,各敬禮已,合掌而住;百萬轉輪王,七寶莊嚴;百萬海神王,從大海出,恭敬禮拜。百萬夜光寶光明網,普照一切;百萬淨寶,百萬明淨寶,以為莊嚴;百萬寶藏,出無量光明,普照一切;百萬閻浮檀寶,安住莊嚴;百萬金剛師子寶,不可沮壞,清淨莊嚴;百萬日藏寶,明淨光明,普照一切;百萬不可壞摩尼寶,出生長養一切善行;百萬如意寶珠,無盡莊嚴。彼寶蓮華,如來無上善根所起,悉令一切菩薩諸願成滿,十方世界無不顯現;出生一切諸法如幻,從淨法生,無諍方便法之所莊嚴;行如夢法,無為法印,究竟到於無礙方便;普覆十方一切法界,唯佛境界,隨順世間無量阿僧祇劫,嘆不可盡。見彼華上,有一如來結跏趺坐,彼佛淨身,上至非想非非想天,無不充滿。見彼如來坐此莊嚴寶蓮華座,不可思議大眾圍遶,見不可思議圓滿光明莊嚴;見不可思議相好莊嚴、見不可思議神力自在、見不可思議如來妙色、見不可思議無見頂相、見不可思議廣長舌相、念不可思議清淨音聲、思惟不可思議圓滿音聲、見不可思議如來諸力、解了不可思議清淨無畏、解了不可思議一切諸辯、憶念菩薩過去不可思議大劫本行、見不可思議菩提自在、見不可思議正法雲、見不可思議普門莊嚴身、見不可思議身左右端嚴、見辨一切不可思議事,饒益眾生。

「時,彼如來即申右手,而摩我頂,說普眼經。唯是如來境界,出生一切菩薩淨行、普照一切法界、攝取圓滿一切法界、普照一切嚴淨佛剎、降伏一切眾魔外道、悉令一切眾生歡喜、普照一切眾生所行隨其所應無不顯現、普照一切眾生根輪。善男子!我從佛聞此普眼經,皆悉受持,讀誦通利,正念思惟。善男子!假使有人以大海等墨,須彌聚筆,書寫此經,一一品、一一法門、一一方便、一一生法門、一一句中義味,猶不能盡。善男子!我於佛所千二百歲,聞受此經;於一一日,受阿僧祇品,多聞陀羅尼光明力故;究竟阿僧祇品,百門陀羅尼光明力故;攝取阿僧祇品,無量旋陀羅尼光明力故;分別阿僧祇品,隨順分別諸地陀羅尼光明力故;淨阿僧祇品,嚴勝陀羅尼光明力故;出生阿僧祇品,隨諭莊嚴陀羅尼光明力故;說阿僧祇品,明淨音聲陀羅尼光明力故;照阿僧祇品,虛空藏陀羅尼光明力故;廣阿僧祇品,樹提沙陀羅尼光明力故;成阿僧祇品,海藏陀羅尼光明力故。其有十方諸天、天王;諸龍、龍王;夜叉、夜叉王;乾闥婆、乾闥婆王;阿修羅、阿修羅王;迦樓羅、迦樓羅王;緊那羅、緊那羅王;人、人王;梵天、梵天王;若來問我,我即為彼開發顯現,分別讚說,悉令安住此普眼經。善男子!我唯知此一法門,豈能盡知菩薩諸行;何以故?諸菩薩等,究竟一切行故;究竟大願海,一切劫海不斷絕故;入眾生海,應受化者悉隨順故;深入一切眾生心海,出生如來十力智光明故;悉知一切眾生諸根,隨所應化,不失時故;入一切佛剎海,出生佛剎堅固願故;究竟恭敬供養一切佛海,大願力故;度一切法海,解脫智故;深入功德海,如說修行故;度一切眾生語言海,於十方剎轉法輪故。善男子!汝詣南方六十由旬,有一國土,名曰海岸;彼有比丘,名曰善住;應往問彼云何菩薩修清淨行。」

時,善財童子頭面禮足,遶無數匝;眷仰無量,辭退南行。

◎爾時,善財童子正念善知識教,正念普眼經,思惟彼佛自在神力,受持彼佛句味法雲。修習正法,入深法海;盡法源底,攝取勝法;除滅癡曀,了法寶洲。至海岸國,週遍十方,推求大師,今在何所?見彼比丘,經行虛空,阿僧祇天眷屬圍遶。

時,諸天眾為供養善住比丘故,於虛空中,散諸天華;作眾妓樂,出微妙音;阿僧祇寶幢,莊嚴虛空。時,諸龍王為供養故,興不可思議沉水香雲,遍滿虛空;緊那羅王為供養故,作諸妓樂,出妙音聲,充滿虛空;諸海神王為供養故,嘯和雅音;阿脩羅王為供養故,興不可思議寶雲,莊嚴虛空,放不可思議光明,普照一切,以不可思議珍玩之具,莊嚴虛空。不可思議緊那羅王,充滿虛空,離殺害心,恭敬供養善住比丘;不可思議諸羅剎王,與諸惡形羅剎鬼等,眷屬圍遶,充滿虛空,善住比丘大慈力故;不可思議諸夜叉王,與夜叉眾俱,充滿虛空,為守護善住比丘故,周匝圍遶;不可思議諸梵天王,在虛空中,合掌敬禮,以人音聲,讚彼比丘,於一面住;不可思議諸淨居天,與宮殿俱,為供養故,詣善住比丘。

爾時,善財童子見虛空中,如是供養,合掌敬禮善住比丘,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正向佛法、專求佛法、恭敬佛法、修諸佛法、長養佛法、積集佛法、熏修佛法、淨諸佛法、遍淨佛法、至諸佛法。我聞大聖,善能教授諸菩薩法;云何菩薩修習佛法,常見諸佛,未曾遠離;常見菩薩,同其善根;不離佛法,智慧滿足;不捨大願於一切眾生,究竟其事;於一切劫,修菩薩行,心無疲倦,不捨佛剎;普能莊嚴一切世界,悉能知見諸佛自在;不離有為,修菩薩行,悉了如幻,入一切趣;現受生死而無起滅,常聞正法,未曾遠離;悉能受持諸佛法雲,不離慧光,普照三世?」

爾時,善住比丘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問佛法,一切智法及無師法。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無礙法門,我已修習分別明瞭逮得無礙明淨慧光。得慧光已,觀察一切眾生心行,無所障礙;觀一切眾生,死此生彼,無所障礙;於宿命智,無所障礙;於未來智,無所障礙;於現在世,知一切眾生,無所障礙;於一切眾生語言法中,無所障礙;若一切眾生,來問難者,悉能應答,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根,無所障礙;教化眾生,無所障礙;分別了知一切剎那羅婆摩睺姤路,無所障礙;於三世海無所障礙;己身充滿十方佛剎,無所障礙。何以故?依無所有,無作神通力故。善男子!我得此神通力故,於虛空中,行、住、坐、臥,游騰十方;於一念中,遍至東方一佛世界;百佛世界;千佛、百千佛、無量佛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諸佛世界,閻浮提微塵等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悉得覩見彼世界中,一切諸佛,及其眷屬,以一切華香、末香、塗香、寶鬘幢幡,雜綵繒蓋,眾妙寶網,一切形像,供養彼如來、應供、等正覺。彼諸如來所可開現宣明讚歎,悉聞受持,分別通達;彼佛所有過去淨剎,我悉憶念;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若有眾生,得見我者,皆悉畢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見一切眾生,若大、若小,若好、若丑,若苦、若樂,為化度故,隨其所應,現同彼身。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悉令安住於此正法。善男子!我唯知此一無礙法門,云何能說菩薩修大悲戒、諸波羅蜜戒、乘大乘戒、不捨菩薩道戒、滅障礙戒、菩薩藏戒、不捨菩提心戒、一切佛法深心戒、念一切智不忘失戒、如虛空戒、一切世間無所依戒、不可壞戒、無譬諭戒、不濁戒、不雜戒、離疑戒、清淨戒、離塵戒、離垢淨戒?善男子!菩薩有如是等無量功德,我豈能知,如實解說?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自在,城名呪藥;彼有良醫,名曰彌伽。汝詣彼,問云何菩薩向菩薩行。」

時,善財童子禮善住比丘足,乃至辭退南行。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法門,具足法力;正念諸佛,不斷三寶,嘆離欲性,念善知識,普照三世;念諸大願,究竟一切法界眾生;於一切有為,心無所著;觀察一切諸法無常,悉能嚴淨一切佛剎,心無懈怠;於一切佛,及其眷屬,心無所著。漸至彼國,入呪藥城,求良醫彌伽,今在何所?

爾時,童子見彼良醫,處正法堂,論師子座,與一萬大眾前後圍遶,為說輪字莊嚴光經。時,善財童子詣醫彌伽,頭面禮足,右遶畢,退住一面,合掌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向菩薩行?云何學菩薩行?云何於生死中,常能不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心而無所趣?云何逮得堅固正直之心,一切世間無能壞者?云何生大悲力而無憂惱?云何證淨普門陀羅尼力?云何生智慧光,於一切法除滅癡闇?云何證諸辯力,分別諸法真實之藏?云何得正念力,受持一切清淨法輪,未曾忘失?云何得淨趣力,於一切趣普照諸法?云何得智慧力,於一切法,得決定智,了真實義?」

爾時,良醫謂善財言:「善男子!汝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

答言:「唯然。」

爾時,良醫下師子座,五體投地,敬禮善財;禮已,散妙金華,諸雜寶華、無價摩尼、勝末栴檀、無價寶衣,而以覆之;以如是等眾妙供具而供養之;敬重讚歎,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為守護一切佛性;嚴淨一切諸佛剎性;化眾生性;為一切眾生,說如法性;順一切業性;成滿一切菩薩行性;不斷一切諸大願性;解離欲性;智慧明淨,普照三世一切法性;建解脫性;為一切佛之所護持;一切諸佛常共護念;善能隨順一切菩薩;一切賢聖皆悉隨喜;為一切梵天恭敬禮拜;一切諸天恭敬供養;一切夜叉王之所建立;一切羅剎王恭敬供養;一切龍王而頂戴之;一切緊那羅王敬心讚歎;一切世界王皆悉敬念。彼為安慰一切眾生,滅三惡道,遠離眾難,救拔一切貧窮根本,安置天人快樂之處;遇善知識,未曾遠離;聞佛妙法,發菩提心;因淨菩提心枝,得明淨光,照菩薩道,順菩薩智,住菩薩地。善男子!當知菩薩能為一切眾生,作甚難事,難值難見;為一切眾生而作父母,莊嚴眾生;攝取一切諸天世人,除滅眾生無量苦難;守護眾生,遠離憂惱。菩薩為大風輪,安持眾生,不令墜落三惡道故;菩薩為大地,生長一切諸善根故,菩薩為大海,具足無盡功德藏故;菩薩為日,明淨慧光,普照世間滅癡闇故;菩薩為須彌山王,功德善根,最高大故;菩薩為月,令一切眾生,悉清涼故;菩薩為大將,悉能降伏一切魔故;菩薩為善丈夫,於法城中,為君王故;菩薩為火,能燒眾生諸貪愛故;菩薩為雲,雨甘露法故;菩薩為正見,悉能長養諸妙根故;菩薩為方,顯法海故;菩薩為橋,令諸眾生度生死海故。」

爾時,良醫稱揚讚歎善財童子,及諸菩薩已,即從口中,放大光雲,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已,時大千世界大神力天,乃至諸梵天等,悉詣良醫。時,彼良醫即為方便隨順,分別廣演顯現,說輪字莊嚴光經;時,彼大眾聞此經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所應作已,還昇本座,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已成就所言不虛法門,分別了知三千大千世界,諸天語言,諸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語言;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所言不虛法門,云何能說諸菩薩行?彼諸菩薩,隨順深入眾生一切相海、隨順深入眾生一切施設海、隨順深入諸名號海、隨順深入諸語言海、隨順深入諸句相續海、隨順深入諸解說句次第海、隨順深入諸解說句相續次第海、隨順深入諸如來海、隨順深入分別諸句海、隨順深入一切眾生諸語言海,逮得一切圓滿莊嚴,微妙音聲,出生分別諸文字輪。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住林;彼有長者,名曰解脫。汝詣彼問云何菩薩向菩薩道,修菩薩道,成菩薩道,思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於良醫所,聞此法門,發深淨信心,恭敬於法,決定知見,因善知識,得薩婆若;頭面禮足,乃至辭退南行。

爾時,善財童子正念菩薩所言不虛法門:入菩薩語言海、念一切眾生微細方便海、思惟菩薩諸垢淨法、出生菩薩善根光明、淨修菩薩教化眾生巧方便門、明淨菩薩攝眾生智、堅固菩薩正直心力、長養菩薩深心之力、淨修菩薩種種欲力、信菩薩心遠離諸惡。願心堅固,以大莊嚴而自莊嚴,心無疲倦,勇勐精進,心不退轉,具不可壞淨信心力,金剛那羅延所不能壞;攝取一切善知識教,無礙境界皆悉清淨;無垢境界,妙心現前;逮得普眼方便光明陀羅尼地,了法界地,心常現前;知平等地非地,莊嚴清淨,不著我所;無二境界,逮得清淨無礙智慧。了知法地無所障礙;知諸方地而不退轉;分別了知一切業地;嚴淨顯現諸佛大地;得智慧輪,分別三世,逮得普樂光明三昧,遍照身心,順至一切諸境界地。如來智慧,普照境界,興起一切智慧波浪;身常不離佛法勢力,為諸如來之所護持;其心悉與一切佛等,隨順智慧,普照一切;其身充滿一切剎網,成就大願,己身容受一切法界。如是念已,漸漸遊行,經十二年,至住林國;週遍推求解脫長者。見已,禮足,於一面住,作如是念:「我得善利,見善知識。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念已,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值一切佛;欲見一切佛;欲得一切佛意;欲知一切佛心;欲得一切諸佛三昧;隨順一切佛一切大願;欲滿一切佛一切大願;欲求一切佛智慧光明;欲自身中出一切佛;欲得諸明,知一切佛自在神通;欲淨一切佛力無畏法;欲聞一切佛法,心無厭足;欲受一切佛法;欲持一切佛法;欲分別一切佛法;欲護一切佛教;欲與一切諸菩薩同;欲與菩薩同善根友;欲具菩薩諸波羅蜜;欲滿一切諸菩薩行;欲發菩薩清淨大願;欲得一切諸佛菩薩因緣法藏;欲得一切菩薩無量法藏智慧光明;欲得一切菩薩諸三昧藏;欲出生一切菩薩諸通明藏;欲發大悲藏教化眾生無有窮盡;欲分別知遊戲神通藏;欲分別知自在之藏;欲於自在藏,心得自在;欲清淨十種藏,一向專求此諸功德,詣長者所;欲滿諸願;欲超出生死;欲得自在法;欲具恭敬門;欲具方便門;欲遠離諸垢;欲清淨莊嚴;欲身心柔軟;欲調伏諸根。」白言:「我聞大聖,善教菩薩方便正道,普照一切顯現妙法;示導津濟,開正法門;除滅顛倒,拔疑惑刺;心離迷垢,照除重闇;離諸煩惱,永得清涼;棄捨諂曲,超出生死;離不善根,長養善根;遠離諸趣,無所染著;滅一切障,求薩婆若;到法王城,其心安住大慈大悲;教菩薩行,修諸三昧;其心安住隨順法門,發廣大心;具足諸力,照明一切諸群生心。唯願大聖為我分別云何菩薩向菩薩道,修菩薩道;既修習已,令速清淨菩薩之行,具成菩薩圓滿淨行?」時,解脫長者以過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師利憶念力故,入菩薩三昧門;其三昧門,名攝一切佛剎無量旋陀羅尼。入已,得清淨身;於其身內,十方各見十佛世界微塵等佛,及嚴淨剎,一切大眾過去所行。彼諸如來,神力自在,一切大願功德之具;諸清淨行,莊嚴正道,成等正覺,轉淨法輪,教化眾生,究竟諸法。於其身內,皆悉顯現而無雜亂,不相障礙;如本相住,形色不同,種種莊飾;菩薩大眾,圍遶莊嚴,顯現一切諸佛自在,說諸願門,示現無量自在神力。或於一剎,處兜率天,而作佛事;或於一剎,示現命終;或現受胎;或現處胎,顯自在力;或現出生;或現處中宮;或現出家;或現往詣莊嚴道場;或現降魔;或現成佛;或現天宮、夜叉、乾闥婆、諸世界王,大眾圍遶,請轉法輪;或現轉法輪;或現入諸趣;或現般涅槃;或現分舍利;或現起塔種種莊嚴。彼諸如來,為種種眾生,諸眾生海,種種方便、種種根、種種煩惱習氣;或於小眾而現大眾,所謂:一由旬眾現十由旬眾,乃至不可說佛剎微塵等由旬眾,而為說法。彼諸如來以微妙音所說正法,善財童子悉聞受持;又見彼佛自在神力,不可思議菩薩三昧。

爾時,解脫長者從三昧起,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已成就如來無礙莊嚴法門。得此法門已,覩見東方閻浮檀光世界,星宿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淨藏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南方諸力世界,普香如來、應供、等正覺,心王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西方香光世界,須彌燈王如來、應供、等正覺,無礙心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北方聖服幢世界,自在神力無有能壞如來、應供、等正覺,自在勢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東北方一切樂寶世界,無礙眼如來、應供、等正覺,無礙化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東南方香焰光世界,香智如來、應供、等正覺,自在慧焰光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西南方普照慧日世界,法界輪幢如來、應供、等正覺,散一切化幢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西北方普淨現世界,一切佛寶無上幢如來、應供、等正覺,法幢王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上方無盡佛性世界,無量慧光圓滿幢如來、應供、等正覺,法界地幢王菩薩等一切大眾;又見下方佛解脫光世界,無礙慧幢如來、應供、等正覺,一切眾生世界幢王菩薩等一切大眾。善男子!我見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等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善男子!我若欲見安樂世界,無量壽佛,隨意即見。妙樂世界,阿閦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善現圓滿光明世界,月慧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毘樓遮那如來;善男子!如是等一切諸佛,隨意即見。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知一切佛無所從來,我無所至;知一切佛,及與我心,皆悉如夢;知一切佛,悉如電光,了知己心,如水中像;知一切佛,皆悉如幻,己心亦爾;知一切佛,音聲如響,己心亦爾。如是知,如是解,如是入。善男子!當知菩薩皆由己心得諸佛法,修菩薩行,淨一切剎;教化眾生,出諸大願;一切智城,遊戲神通不思議門;諸佛菩提,一切自在,無礙境界,皆由己心,具甚深智,了一切法。是故,善男子!以諸善根增長己心,雨甘露法,潤澤其心;於境界中,令心清淨,勤修精進;令心堅固,專念正法;令心不亂,智慧明淨,遠離心垢;明淨慧光,照察其心,生自在心,發廣大心,與諸佛等如來十力,以照其心。善男子!我唯修此如來無礙法門,云何能說菩薩諸行,無障礙智,無礙淨行;安住觀察現在諸佛三昧,得無涅槃三昧;具足三世平等正法;善知平等三昧境界之地;具足淨身,住諸佛住不壞境界;一切諸方法門境界,智門圓滿,智慧觀察;普照一切於己身中,悉現一切世界成壞,而於己身及諸世界,不生二想;究竟眾行,功德具足。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莊嚴閻浮提頂;彼有比丘,名曰海幢。汝詣彼問云何菩薩向菩薩道、修菩薩行。」

時,善財童子頭面敬禮解脫長者足,右遶畢,讚歎無量阿僧祇功德;眷仰觀察,心無厭足,悲泣流淚。專念善知識、順善知識、觀善知識、由善知識得一切智;於善知識,遠離諂曲;於善知識發慈母心,遠離一切無益法故;於善知識發慈父心,能生一切諸善法故;辭退南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六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

下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信力入印法門經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歸命一...

十住經

十住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歡喜地第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一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世間...

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

五苦章句經

五苦章句經(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註音版】禮拜觀世音菩薩儀軌

.post-content img {display: block;height: auto;ma...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肇論疏

肇論疏卷上 序 釋元康撰 肇論序小招提達法師作者 就...

佛說十號經

佛說十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

【註音版】華嚴字母

一、華嚴字母 華嚴字母共有四十二個,出自《大方廣佛...

法華三昧懺儀

法華三昧懺儀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傳天台教觀沙門遵式...

【佛教詞典】精進波羅蜜多

【精進波羅蜜多】 修唯識行,於修習位所修的十種勝行之...

【佛教詞典】作持制聽事法

亦名:制聽事法 子題:制教事法、可學事、可學法、聽門...

沒有定的不淨觀是沒有力的

我們不要得少為足。有的人得了一點點修行的好處,就以...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

思想不改變,生命的歷史就不斷重演

為什麼我們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懺悔...

迷路的窮人

無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裡林木茂密,是許多...

蓮池大師警策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

佛經中對於獲得財富的方法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財富,但要掌握獲得財富的正確方法,...

念佛的四種方法

一、稱名念佛, 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於晝夜間,一心...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一切惡行,沒有比放縱自己慾望更大...

中陰身的定義與壽命

中陰身的定義 自亡者斷氣,第八意識脫離軀殼,至轉世投...

印經造像之功德利益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

高僧佛圖澄尊者

佛圖澄,天竺人。少年時就開始學道,尤其精通玄術。永...

【視頻】《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

《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

【視頻】《往生論》善音居士念誦

《往生論》善音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