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卷第四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四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一

爾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講堂,與五百菩薩摩訶薩俱,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夜光幢菩薩、須彌山幢菩薩、寶幢菩薩、無礙幢菩薩、華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日光幢菩薩、正幢菩薩、離塵幢菩薩、明淨幢菩薩、大地端嚴菩薩、寶端嚴菩薩、大慧端嚴菩薩、金剛智端嚴菩薩、離垢端嚴菩薩、法日端嚴菩薩、功德山端嚴菩薩、智光端嚴菩薩、普妙德端嚴菩薩、大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薩、日藏菩薩、淨德藏菩薩、法印藏菩薩、明淨藏菩薩、臍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善德眼菩薩、普見眼菩薩、清淨眼菩薩、離垢眼菩薩、無礙眼菩薩、普眼菩薩、善觀眼菩薩、青蓮華眼菩薩、金剛眼菩薩、寶眼菩薩、虛空眼菩薩、善眼菩薩、天冠菩薩、普照法界慧天冠菩薩、道場天冠菩薩、普照十方天冠菩薩、生諸佛藏天冠菩薩、一切世間最上天冠菩薩、明淨天冠菩薩、無量寶天冠菩薩、受一切如來師子座天冠菩薩、普照法界虛空天冠菩薩、梵王周羅菩薩、龍王周羅菩薩、一切佛化光明周羅菩薩、道場周羅菩薩、一切願海音摩尼寶王周羅菩薩、出生如來光眾寶自在周羅菩薩、莊嚴一切虛空摩尼寶王周羅菩薩、一切如來自在光幢摩尼王網普覆周羅菩薩、一切佛音轉法輪周羅菩薩、三世慧音周羅菩薩、大光菩薩、離垢光菩薩、寶光菩薩、離塵光菩薩、夜光菩薩、法光菩薩、寂靜光菩薩、日光菩薩、自在光菩薩、天光菩薩、功德幢菩薩、智幢菩薩、法幢菩薩、諸通幢菩薩、光幢菩薩、華幢菩薩、摩尼幢菩薩、菩提幢菩薩、梵幢菩薩、普光幢菩薩、梵音菩薩、海音菩薩、大地音菩薩、世主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充滿一切法界音菩薩、一切法海雷音菩薩、降伏一切魔音菩薩、大悲方便雲雷音菩薩、滅一切苦安慰音菩薩、法上菩薩、勝上菩薩、智上菩薩、功德須彌山上菩薩、功德珊瑚上菩薩、稱上菩薩、普光上菩薩、大慈上菩薩、智海上菩薩、如來性起上菩薩、光妙德菩薩、勝妙德菩薩、上妙德菩薩、明淨妙德菩薩、法妙德菩薩、月妙德菩薩、虛空妙德菩薩、寶妙德菩薩、妙德幢菩薩、智妙德菩薩、娑羅林王菩薩、法王菩薩、眾生王菩薩、梵王菩薩、山王菩薩、寶王菩薩、離生王菩薩、寂靜王菩薩、不動王菩薩、仙王菩薩、勝王菩薩、寂靜音菩薩、無礙音菩薩、說大地音菩薩、大海雷音菩薩、雲音菩薩、法光音菩薩、虛空音菩薩、一切眾生善根雷音菩薩、開悟過去願音菩薩、圓滿道音菩薩、智須彌山音菩薩、虛空覺菩薩、離垢覺菩薩、無礙覺菩薩、善覺菩薩、普照三世覺菩薩、廣覺菩薩、普光覺菩薩、法界光覺菩薩,如是等五百菩薩。此諸菩薩,皆悉出生普賢之行,境界無礙,充滿一切諸佛剎故;持無量身,悉能往詣一切佛故;具足無礙淨眼,見一切佛明自在故;至無量處,一切諸佛成正覺時,悉能往詣,現前見佛無休息故;無量智光,普照一切諸法海故;於無量劫,說不可盡,辯清淨故;究竟虛空界,智慧境界悉清淨故;無所依止,隨其所應,現色身故;除滅癡曀,善分別知眾生界故;虛空智慧,放大光網,普照一切諸法界故。復與五百大聲聞俱,悉覺真諦,證如實際,深入法性,離生死海;安住如來虛空境界,離結使縛;不著一切,遊行虛空,於諸佛所疑惑悉滅,深入信向諸佛大海。復與諸天王俱,悉已恭敬供養過去諸佛,長夜饒益一切眾生,心常行慈,未曾忘失;守護群生,入勝智門,不捨一切眾生;出生諸佛正法境界,守護佛法,受持佛性,生如來家,專求一切智門。

爾時,諸菩薩、聲聞、天人、及其眷屬,咸作是念:「如來行、如來智境界、如來持、如來力、如來無畏、如來三昧、如來住、如來勝妙功德、如來身、如來智、如來法,一切天人無能知、無能度、無能得底、無能受、無能思惟、無能觀察、無能分別、無能開發、無能宣明、無能為人如實解說,除佛持力、自在力、威神力、如來本願力、過去善根力、親近善知識力、清淨信心方便力、樂求勝妙法力、清淨正直菩提心力、深心一切智願力。又諸大眾種種意、種種欲、種種解、種種語、種種地、種種根、種種方便、種種心境界、種種依如來功德、種種樂聞法;世尊往昔發一切智願,求一切智,菩薩諸願清淨波羅蜜、菩薩諸地、菩薩滿足行、菩薩莊嚴、菩薩方便莊嚴、菩薩道莊嚴、菩薩出生方便海莊嚴、菩薩自在莊嚴,菩薩本生海、菩提門自在海,如來自在轉法輪、如來剎清淨自在、如來方便莊嚴眾生界、如來法王法、如來道明普照一切、如來自在入一切眾生處、如來為一切眾生作最上福田、如來為一切眾生說功德達嚫,三輪化度一切群生。唯願世尊大悲慈愍,具足顯現。」

爾時,世尊知諸大眾心之所念,以大悲身、大悲門、大悲為首、大悲隨順方便法,入師子奮迅三昧,令一切眾生樂清淨法;入三昧已,時,大莊嚴重閣講堂忽然廣博,無量無邊不可破壞,金剛寶地清淨莊嚴,一切摩尼寶王遍佈其地,散無量寶華,奇妙眾寶,瑠璃為柱,以明淨寶而莊嚴之,眾寶莊校微密無間,閻浮檀寶以為樓閣;眾寶欄楯,卻敵竂向,阿僧祇欄楯而以莊飾;諸天王寶,堅固眾寶而莊嚴之;摩尼寶網,彌覆其上,建眾寶幢,懸諸幡蓋,放大光網,普照法界。又以不可說眾雜妙寶,莊嚴其外,四邊階道,眾寶合成。

爾時,佛神力故,令祇洹林忽然廣博,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等,眾寶莊嚴,不可說寶遍佈其地;阿僧祇寶以為垣牆;寶多羅樹列植道側;無量香河微流盈滿,一切寶華以為波浪,皆悉右旋,演說一切佛法,音聲不可思議。分陀利華皆悉開敷,彌布水上;眾寶華樹,高顯榮茂,列植其岸;不可思議樓閣,摩尼寶網羅覆其上。阿僧祇妙寶莊嚴,光明普照,阿僧祇摩尼寶王嚴飾其地,出眾妙香。建立無量摩尼王幢,香幢、衣幢、幡幢、繒幢、華幢、莊嚴具幢、鬘幢、寶垂帶幢、眾寶蓋幢、大摩尼幢、普照摩尼寶幢、出佛音幢、師子寶王幢、出一切佛本生海幢、一切法界幢、摩尼寶王幢,以為莊嚴。時,祇洹林上虛空中,有不可思議天寶宮殿雲、不可思議眾香樹雲、不可說須彌山雲,莊嚴虛空。不可說不可說眾寶樂器演妙法音,讚詠如來。不可說寶樹雲彌覆虛空,不可說眾寶座雲覆以寶衣,菩薩處上嘆佛功德。不可說天寶像雲以為莊嚴,不可說白淨真珠網雲以為莊嚴,不可說解脫樓閣雲以為莊嚴,不可說妙解脫音樂雲雨以為莊嚴。何以故?如來善根不可思議故;如來白淨法不可思議故;如來威神不可思議故;如來一身,充滿一切法界自在,不可思議故;一切佛剎莊嚴入一佛身,不可思議故;一微塵中現一切佛,一切法界不可思議故;一毛孔中盡過去際,一切如來次第顯現不可思議故;放一光明照一切剎,不可思議故;如來一毛孔中出一切佛剎微塵等化身雲,充滿一切世界,不可思議故;如來一毛孔中現一切佛剎成壞不可思議故;如此,祇樹給孤獨園見嚴淨佛剎,一切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所見嚴淨,亦復如是。如來充滿來詣祇洹,菩薩充滿一切如來大眾海安住,普雨一切妙莊嚴雲;雨一切眾寶光明,普照一切摩尼王雲;雨一切蓋雲、莊嚴一切天身雲;雨一切華樹雲、莊嚴一切雜色衣雲;雨一切鬘雲、流注莊嚴一切摩尼寶王莊嚴雲;雨一切眾生身雜色香雲;雨寶華雲、諸天女雲;各持妙寶於虛空中迴轉,莊嚴一切眾寶,缽曇摩華雜寶師子座莊嚴虛空。

爾時,東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海,有世界名金剛雲明淨燈莊嚴,佛號明淨妙德王;彼大眾中,有菩薩名明淨願光明,與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興種種雲,莊嚴虛空;所謂:興天華雲、散天末香雲,垂天鬘帶雲、雨天寶雲、天莊嚴雲、天寶蓋雲、天寶衣雲、天幢蓋雲,充滿虛空,以可悅樂眾寶莊嚴,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東方化作一切莊嚴樓閣,寶蓮華藏師子之座;如意寶網羅覆其身,與其眷屬,結跏趺坐。

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金剛藏,佛號普照妙德王;彼大眾中,有菩薩名不可壞精進勢王,與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皆悉齎持一切妙香,神力持故,普熏一切佛世界海;執持一切摩尼寶網、華鬘、瓔珞、寶衣、寶像、妙德光明諸莊嚴具,一切妙師子寶以為莊嚴;神力持故,充滿一切諸佛世界,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南方,化作白淨妙寶樓閣,普照十方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以寶華網,羅覆其身。

西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寶燈須彌山幢,佛號法界智燈;彼大眾中,有菩薩名無上普妙德王,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興不可說佛剎微塵等種種色香須彌山雲,充滿一切法界;不可說佛剎微塵等種種色香水須彌山雲,充滿一切法界;不可說佛剎微塵等種種色摩尼寶王須彌山雲,充滿一切法界;不可說佛剎微塵等種種色光明莊嚴寶幢須彌山雲,充滿一切法界;不可說佛剎微塵等種種色金剛藏摩尼寶王須彌山雲,充滿一切法界;不可說佛剎微塵等閻浮檀寶幢須彌山雲,充滿一切法界;不可說佛剎微塵等摩尼寶王遍照一切法界須彌山雲,普覆虛空一切如來;不可說佛剎微塵等相好摩尼寶王普照須彌山雲,充滿一切眾生境界;一切如來為菩薩時不可說佛剎微塵等所行須彌山雲,充滿法界;一切如來示現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莊嚴道場,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西方,化作一切香王樓閣,以真珠寶網羅覆其上,如帝釋幢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金色寶網,羅覆其身;如意寶王為髻明珠。

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寶衣光明幢,佛號法界虛空妙德;彼大眾中,有菩薩名無礙妙德藏王,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以一切寶繒雲莊嚴虛空,神力持故,充滿虛空;雜寶衣雲、雜香熏衣雲、日幢摩尼寶衣雲、金色妙衣雲、眾寶網衣雲、閻浮檀金色莊嚴衣雲、白淨寶衣雲、明淨寶王衣雲、妙光寶衣雲、海莊嚴寶王衣雲,莊嚴虛空;神力持故,皆悉充滿一切虛空,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北方,化作大海摩尼寶王樓閣,瑠璃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妙寶王網,羅覆其身;清淨寶王為髻明珠。

東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放離垢歡喜光明網,佛號無礙眼;彼大眾中,有菩薩名法界善化願月王,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興寶樓閣雲,皆悉充滿一切世界;香樓閣雲、香煙樓閣雲、華樓閣雲、栴檀樓閣雲、金剛樓閣雲、摩尼樓閣雲、金樓閣雲、寶衣樓閣雲、缽曇摩樓閣雲,皆悉普覆一切佛剎,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東北方,化作一切法界門寶山樓閣,不可稱香王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摩尼華網,羅覆其身;妙莊嚴藏摩尼寶王,以為天冠。

東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香雲莊嚴幢,佛號龍自在王;彼大眾中,有菩薩名法義慧焰王,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興無量金色圓滿光雲,普覆虛空;無量寶色圓滿光雲、佛白毫相圓滿光雲、眾寶雜色圓滿光雲、寶蓮華藏圓滿光雲、眾寶樹華圓滿光雲、如來無見頂相圓滿光雲、閻浮檀金色圓滿光雲、日光圓滿光雲、月光圓滿光雲,普覆虛空,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東南方,化作明淨摩尼寶王樓閣,金剛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寶焰光網,羅覆其身。

西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曰光藏,佛號法月普照智王;彼大眾中,有菩薩名壞散一切眾魔智幢王,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一一毛孔,普興虛空界等寶華焰雲,遍照一切世界;放香焰雲、眾寶焰雲、金剛焰雲、香煙焰雲、大龍自在電光焰雲、明淨摩尼寶焰雲、金色寶焰雲、妙德藏摩尼寶王網焰雲;一一毛孔各放虛空界等如來光明海雲,普照三世,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西南方,化作一切方門光網普照法界摩尼樓閣,香燈焰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摩尼寶藏王妙光明網,羅覆其身;冠一切眾生向解脫音摩尼寶王冠。

西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淨願摩尼寶藏,佛號普明淨妙德須彌山王;彼大眾中,有菩薩名明淨願智幢王,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於念念中,一切相好、一切毛孔,皆出三世一切諸佛身雲,充滿一切虛空界;又出一切菩薩身雲、一切如來眷屬身雲、一切如來變化身雲、一切如來本生身雲、一切聲聞、緣覺身雲、一切如來道場菩提樹雲、一切如來自在雲、一切世界王身雲、一切嚴淨佛剎雲,於念念中,一切相好、一切毛孔皆出如是等雲,充滿虛空,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西北方,化作諸方清淨摩尼妙寶樓閣,清淨一切眾生摩尼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堅固光明真珠寶網,羅覆其身;首冠普覆摩尼寶冠。

下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如來光圓滿清淨,佛號無礙虛空智幢王;彼大眾中,有菩薩名壞散一切障智慧勢王,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於一切毛孔,出一切眾生語海音雲、三世菩薩行海音雲、一切菩薩願音雲、一切菩薩成滿清淨波羅蜜音雲、一切菩薩行妙音聲雲、充滿一切世界一切菩薩積集自在音雲、一切菩薩往詣道場降伏眾魔成最正覺自在音雲、一切諸佛轉正法輪修多羅音雲、隨其所應化度眾生方便音雲、令一切眾生隨時方便得妙智慧善根音雲,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下方,化作諸佛寶光明藏莊嚴樓閣,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普照道場摩尼寶王為髻明珠。

上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有世界名說無盡覺,佛號圓滿普智光音;彼大眾中,有菩薩名分別法界智通王,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來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肢節、一切身份、一切莊嚴具、一切衣服中,出盧舍那等過去一切諸佛、未來一切已受記佛、未受記佛,現在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及眷屬雲,皆悉顯現。過去所行檀波羅蜜,及受施者,皆悉顯現;過去所修尸波羅蜜,持戒清淨;過去羼提波羅蜜,割截肢節,心不動亂;過去修習毘梨耶波羅蜜;過去修習一切如來禪波羅蜜海;過去修習一切如來轉淨法輪;過去一切悉捨不著壽命;過去歡喜樂求諸菩薩道;過去出生菩薩清淨大莊嚴願;過去一切菩薩力波羅蜜;過去一切菩薩圓滿智慧,皆悉具足。出如是等諸自在雲,充滿法界,皆悉顯現,來詣佛所,禮拜供養。即於上方,化作金剛莊嚴藏樓閣,青金剛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一切寶網,羅覆其身;三世佛號摩尼寶王為髻明珠。

是諸菩薩及其眷屬,皆悉具足普賢行願;成就三世諸佛清淨智眼;轉一切佛淨妙法輪;攝取諸佛勝妙音聲修多羅海;具足一切菩薩自在究竟彼岸。於念念中,悉詣一切諸如來所,現自在力,一身充滿一切世界,能於一切如來眾中,現清淨身;於一微塵悉能示現一切世界,隨所應化,成熟眾生,未曾失時。於一毛孔,出一切佛妙法雷音,知眾生界皆悉如幻,知一切佛悉如電光,知一切有趣皆悉如夢,知一切果報如鏡中像,知一切生如熱時焰,知一切世間皆如變化;具足成就如來十力無所畏法;於大眾中能師子吼,深入無盡一切辯海;決定了知一切眾生語言法海;於淨法界行無礙行,知一切法皆悉無諍;具足菩薩諸通妙智,勤修精進,摧伏諸魔;安住三世勝妙智慧,無所染著;清淨妙行,得佛莊嚴一切智地;知一切有,悉無所有;深入一切法界智海,以不壞智,入一切世界;於一切世界,普現自在;示現一切世界受生;知一切世界種種形色,以微細境界,現廣佛剎;以廣佛剎,現微細境界。於一念中,住一切佛住,得一切佛住持智身,得清淨慧,了知十方一切剎海;於一念中,悉能出生無量自在,遍滿十方一切世界海。此諸菩薩,皆悉成就如是等無量功德,滿祇洹林皆是如來威神力故。

爾時,諸大聲聞舍利弗、目揵連、摩訶迦葉、離婆多、須菩提、阿泥盧豆、難陀、金毘羅、迦旃延、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如是等諸大聲聞,在祇洹林而悉不見如來自在、如來莊嚴、如來境界、如來變化、如來師子吼、如來妙功德、如來自在行、如來勢力、如來住持力,清淨佛剎,如是等事,皆悉不見。亦復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大會,菩薩境界自在變化,菩薩眷屬隨所來方妙寶莊嚴諸師子座,菩薩宮殿三昧自在週遍觀察,菩薩奮迅勤行精進供養諸佛,菩薩授記長養善根,菩薩受身、清淨法身、智身、願身、色身相好,無量光明,圓滿莊嚴,放大光網變化身雲,菩薩充滿一切方網,菩薩諸行圓滿具足;如是等事,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悉不見。何以故?修習別異善根行故;本不修習能見如來自在善根,亦不修習淨佛土行,又不讚嘆見佛自在所得功德,不於生死中教化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不安立眾生於佛菩提,亦不守護如來種姓令不斷絕,亦不攝取一切眾生,亦不成就諸波羅蜜,不為眾生稱嘆勝妙智慧眼地,亦不修習一切智行,不求諸佛離世善根,亦不出生自在淨剎,不求菩薩諸通明眼,不修菩薩境界,不壞善根,亦不出生佛力,住持菩薩大願,又亦不知諸法如幻,菩薩集會悉皆如夢,亦不修習菩薩離生聖行之心,不得普賢清淨智眼。是諸功德不與聲聞、辟支佛共;以是因緣,諸大弟子,不見、不聞、不入、不知、不覺、不念、不能遍觀、亦不生意。何以故?此是菩薩智慧境界,非諸聲聞智慧境界。是故,諸大弟子在祇洹林,不見如來自在神力,亦無三昧清淨智眼,於微細處見諸境界,亦無法門神力境界,亦無諸力勝妙功德,亦無是處智,亦無智眼,能見聞覺知及生意念,亦不樂說,不能讚歎,不能顯現,不能施與,不能勸化安立眾生於彼妙法。何以故?以聲聞乘出三界故。又以滿足聲聞之道住聲聞果,不能具足無所有智;住真實諦,常樂寂靜,遠離大悲,常自調伏,捨離眾生。是故,雖與如來對面而坐,不能覺知神變自在。譬如餓鬼,裸形飢渴,舉身燒然,為諸虎狼毒獸所逼,往詣恆河,欲求水飲,或見枯竭,或見灰炭。所以者何?悉由宿行罪業障故。一切聲聞,亦復如是;雖在祇洹,不覩如來自在神力。所以者何?無明障曀,覆淨眼故。譬如有人於大會中,昏寢夢見諸天城郭,帝釋宮殿,園觀林流,眾寶莊嚴,散諸雜華,寶樹行列;妙衣覆上,諸天男女遊戲其中。自然妙音共相娛樂,受天快樂,其人自覩,安住此處,見天宮殿無量莊嚴,其餘大會,悉不知見。所以者何?覺夢異故。一切菩薩世界諸王,亦復如是,如彼夢中,無所不見。深入菩薩妙法門故;積集善根,出生一切智願故;決定明瞭佛功德故;正向菩薩弘誓道故;滿足一切智故;滿足普賢諸行願故;得一切菩薩圓滿地故;得一切菩薩三昧自在故;行一切菩薩無礙智故。是故,一切諸大菩薩悉覩如來不可思議神變境界,深入明達究竟彼岸,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不能知。譬如雪山,有諸藥草,賢明良醫,悉分別知;雖有捕獵、放牧人等,游止彼山,悉不能知。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具足一切智,出生一切菩薩自在,明瞭如來神足變化;彼諸聲聞大弟子眾,雖處祇洹,悉不覺知。所以者何?常求自安,不廣濟故。譬如地中,有諸寶藏,唯呪術者,悉能別知,記錄庫藏,以自資給,奉養父母,賑卹親屬,拯濟貧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淨慧眼,入佛自在不可思議神力境界,普入無量方便大海、諸三昧海,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守護正法,以四攝法,攝取眾生。諸大聲聞,雖處祇洹,不覩如來自在神變;譬如盲人,至大寶洲,行、住、坐、臥,不見眾寶;此諸聲聞,亦復如是,在祇洹林大法寶洲,親侍世尊,不覩如來自在神變,菩薩大眾。所以者何?不得菩薩清淨眼故,不能次第覺法界故。譬如有人以明淨藥而用治眼,於夜闇中,處在大眾,悉見眾人行、住、坐、臥,餘人不見。如來亦爾,逮得無礙清淨智眼,悉能知見一切世間,示現無量自在神變,及菩薩眾。諸大聲聞不覩如來自在神變,及菩薩眾。譬如比丘,在大會中,入一切處定,所謂:地、水、火、風、天、眾生、境界,其餘大眾,悉不能見地、水、火、風,乃至境界諸一切處;如來所現不可思議,菩薩悉見,諸大聲聞不知、不見。譬如有人,以曀身藥自塗其目,行、住、坐、臥,無能見者,唯有彼人悉能覩見;如來亦復如是,永離世間,無能見者,唯一切智菩薩境界,非諸聲聞之所能知。如人從生,有二種天,常隨侍衛,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如來神變,亦復如是,非諸聲聞所能知見,唯諸菩薩乃能覩見。譬如比丘,於大眾中,入滅盡定,不捨諸根,亦不滅度,而不知見諸大眾事。所以者何?滅定力故。諸大聲聞,亦復如是,處祇洹林大眾之中,諸根現前,而不覩見如來神變,不入、不知、不覺、不念、不生心意。所以者何?如來境界甚深彌曠,難知、難見、難得原底,無有限量;遠離世間,不可思議,無能壞者,非諸聲聞、緣覺境界。

爾時,明淨願光明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以偈頌曰:

「瞻察堅固人,  菩提難思議,
 祇洹林顯現,  無量自在法。
 如來神力持,  顯現無量德,
 世間悉迷惑,  不知諸佛法。
 法王甚深法,  無量難思議,
 顯現大變化,  一切莫能測。
 如來莊嚴相,  讚歎不可盡,
 以法無相故,  宣明一切佛。
 最勝於祇洹,  顯現自在力,
 甚深不可議,  遠離語言道。
 觀察無量德,  菩薩眾雲集,
 不思議剎來,  供養於最勝。
 悉滿諸大願,  常修無礙行,
 一切諸世間,  莫能知其心。
 一切諸緣覺,  無量大聲聞,
 皆悉不能知,  菩薩行境界。
 菩薩大智慧,  一切莫能壞,
 遠離諸亂想,  究竟深智地。
 最大名稱人,  深入無量定,
 顯現自在力,  充滿諸法界。」◎

◎爾時,不可壞精進勢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以偈頌曰:

「瞻察真佛子,  功德智慧藏,
 究竟菩薩道,  安隱諸世間。
 無量智明鑒,  禪定心不動,
 智慧甚深廣,  境界不可測。
 閑靜祇洹林,  無量妙莊嚴,
 菩薩皆充滿,  悉依正覺住。
 無量大眾海,  一切無所著,
 十方來會此,  處華師子座。
 除滅眾虛妄,  一切無所染,
 離垢無礙心,  究竟諸法界。
 建立智慧幢,  不動如金剛,
 諸法無變化,  示現無量變。
 一切十方界,  無量億佛剎,
 悉能遍往詣,  而亦不分身。
 瞻仰釋師子,  無量力自在,
 以佛威神故,  十方大眾集。
 佛子悉究竟,  一切語言道,
 佛法不可壞,  安住法界地。
 法性不可壞,  牟尼甚深法,
 句身及味身,  分別無窮盡。」

爾時,無上普妙德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以偈頌曰:

「瞻察堅固人,  智慧廣圓滿,
 善知時非時,  為眾演說法。
 遠離諸外道,  調伏諸論師,
 隨其所應化,  為現自在力。
 正覺非量法,  亦非無量法,
 牟尼悉超越,  有量無量法。
 譬如明淨日,  除滅一切闇,
 導師智亦然,  普照三世法。
 譬如十五日,  圓滿明淨月,
 最勝亦如是,  白淨法圓滿。
 譬如虛空中,  淨日光明耀,
 普照於一切,  佛自在亦然。
 譬如虛空性,  一切無障礙,
 世間燈如是,  自在無障礙。
 譬如大地性,  能持諸群生,
 世間燈法輪,  能持亦如是。
 譬如大風性,  飄疾無障礙,
 佛法亦如是,  速遍諸世間。
 譬如大水輪,  世界所依住,
 智慧輪亦然,  三世佛所依。」

爾時,無礙妙德藏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以偈頌曰:

「譬如大寶山,  饒益諸群生,
 如來功德山,  饒益亦如是。
 譬如大海水,  清涼而澄淨,
 如來亦如是,  能除熱渴愛。
 譬如須彌山,  安峙於大海,
 如來山亦然,  安住深法海。
 譬如大海中,  能出一切寶,
 無師智亦然,  覺難覺無難。
 導師甚深智,  無量無有數,
 顯現自在力,  無能思議者。
 譬如工幻師,  示現種種事,
 佛智亦如是,  現諸自在力。
 譬如如意珠,  能滿一切意,
 最勝亦如是,  悉滿諸淨願。
 譬如明淨寶,  悉能照一切,
 導師智如是,  普照一切法。
 譬如隨方寶,  正住諸方現,
 無礙燈亦然,  諸法於中現。
 譬如淨水珠,  澄清諸濁水,
 見佛亦如是,  諸根悉清淨。」

爾時,法界善化願月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以偈頌曰:

「譬如青寶珠,  能青一切色,
 若有見佛者,  皆悉同菩提。
 一一微塵中,  最勝現自在,
 悉能淨無量,  無邊諸菩薩。
 逮得甚深法,  種種莊嚴事,
 唯諸菩薩境,  世間莫能測。
 具足諸莊嚴,  如來淨妙行,
 成就菩薩道,  深入諸法界。
 正覺所示現,  不可思議剎,
 一切現在佛,  菩薩悉充滿。
 釋師子成就,  無量自在法,
 示現大神變,  無量無有邊。
 菩薩種種行,  無量無有邊,
 如來自在力,  為之悉顯現。
 佛子善修學,  甚深諸法界,
 成就無礙智,  明瞭一切法。
 如來威神力,  為眾轉法輪,
 出生勝功德,  令世悉清淨。
 如來淨境界,  甚深圓滿智,
 實智大龍王,  度脫一切眾。」

爾時,法義慧焰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以偈頌曰:

「最勝有三世,  聲聞諸弟子,
 皆悉不能知,  如來舉足事。
 去來今現在,  一切諸緣覺,
 亦復不能知,  如來舉足事。
 何況世凡夫,  結使所纏縛,
 愚闇覆淨眼,  而能知導師?
 最勝無量德,  具足諸智慧,
 超出語言道,  一切莫能知。
 譬如明淨月,  光明無能知,
 導師亦如是,  功德不可議。
 如來一方便,  出生無量化,
 無數劫思算,  不能知少分。
 如來一方便,  出生無量德,
 一切智正法,  皆悉無能知。
 若有求菩提,  修習菩薩行,
 是彼之境界,  所能分別知。
 不思議方便,  超度生死海,
 若滅吾我心,  是則能究竟。
 清淨心無量,  大願悉成滿,
 逮得佛菩提,  最勝之境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四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

下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度世品經

度世品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 西晉優婆塞聶道真譯 若那師利菩...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失譯 佛在舍衛祇桓阿難邠坻阿藍。...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坐禪三昧經

坐禪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導師說難遇, ...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過去現在因果經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優陂夷墮捨迦經

優陂夷墮捨迦經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

【佛教詞典】三道

(名數)又作輪迴三道,三輪。一、煩惱道,又名惑道,...

【佛教詞典】一念相應慧

指與現前一剎那之念相應之定慧,或與真理契合之謂。達...

修行有什麼快捷方式

問: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貪、嗔、癡、慢、疑等習氣? 慧...

【佛學漫畫】皈依

對於真心學佛的人,不會覺得皈依儀式是多餘的,反而會...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選一則舊時的故事給大家:從前有一位書生,姓焦名雄,...

福德的力量比聰明的大腦厲害

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麼時...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在修學佛法上,我們常說: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這正是...

未曾聞死亡聲響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日,世尊對比...

無常

三千多年前,佛法興盛的古印度王朝,世尊於舍衛國的只...

聖嚴法師: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經擁有」

電視上曾經流行一句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問: 什麼是綺語?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綺語果報...

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你不是妄想的對手

你臨終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過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舍利弗的牛脾氣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頑固的...

熬夜對身體的損害

地球上的規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萬物在白天的時...

【視頻】《佛說戒香經》楮訾

《佛說戒香經》楮訾

【視頻】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

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