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道行般若經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道行般若經卷第七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守空品第十七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何等為入空?何等為守空三昧?」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空觀,當作是觀,一心作是觀不見法,如是不見法,於法中不作證。」

須菩提言:「佛所說不於空中作證,云何菩薩於三昧中住,於空中不得證?」

佛言:「菩薩悉具足念空不得證,作是觀不取證,作是觀觀入處,甫欲向是時不取證,不入三昧,心無所著,是時不失菩薩法本,不中道得證。何以故?本願悉護薩和薩故,為極慈哀故。自念言:『我悉具足於功德,是時不取證。』菩薩得般若波羅蜜,獲得極大功德,悉得智慧力。譬若人能勇悍卻敵,為人極端正勐健,無所不能,能曉兵法,六十四變皆知習之,為眾人所敬。若有所至處,無不得其力者。有所得者轉分佈與人,其心歡欣。若有他事,與父母妻子俱去,過大劇道厄難之中,安隱父母,語其妻子言:『莫有恐懼,當俱出是難中。』既出,得送父母妻子歸鄉里,不逢邪惡到家,莫不歡欣者。何以故?用是人勇悍多智慧黠健故。是菩薩行極大慈,心念十方薩和薩,是時持慈心悉施人上,是菩薩過阿羅漢地,出辟支佛地。於三昧中住,悉愍傷薩和薩無所見,於是中不取證,入空中深不作阿羅漢。菩薩作是行時,為行空三昧,向泥洹門不有想,不入空取證。譬若飛鳥飛行空中無所觸礙,菩薩行甫欲向空,至空向無想,不墮空中,不墮無想,悉欲具佛諸法。譬若工射人射空中,其箭住於空中,後箭中前箭,各各復射,後箭各各中前箭,其人射欲令前箭墮,爾乃墮。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為漚惒拘捨羅所護,自於其地不中道取證,墮阿羅漢、辟支佛地,持是功德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功德盛滿便得佛。為菩薩於經本中觀,不中道取證。」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謙苦作是學,不中道取證。」

佛言:「是菩薩悉為護薩和薩,守空三昧向泥洹門,心念分別。何等為分別?守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是為分別漚惒拘捨羅,使是菩薩不中道取證。何以故?漚惒拘捨羅護之故,故心念一切薩和薩。持是所念故,得漚惒拘捨羅,不中道取證。若菩薩深入觀,守空三昧向泥洹門,無想三昧向泥洹門,無願三昧向泥洹門,用是故分別久遠已來人所因緣想中,求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為說經,當使遠是因緣,守空三昧、守無想三昧、守無願三昧,向泥洹門,皆不中道取證。菩薩如是念久遠人,呼常有想,常有安想,常有我想,常有好想,各各本。我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時,用人故為說經,使斷有想、有安想、有我想、有好想,悉斷求。云何斷?是常無常,是樂皆苦,是身非身,是好皆丑。菩薩自心念:『為得漚惒拘捨羅,守空、守無想、守無願三昧,向泥洹門,不中道取證。』若有菩薩心念:『人發遠已來,求因緣,求想,求欲,求聚想,求空想,求是想,皆現在。』菩薩言:『我一切欲使世間無有是,用是念人故得漚惒拘捨羅,是法觀空、想、願、識,無所從生齊限,是菩薩不中道取證,法當作是知。』云何菩薩求般若波羅蜜,當曉習於法中,心當何緣求,心當云何入,守空三昧、守無相三昧、守無願三昧,向泥洹門,皆不中道取證。守無識三昧,守無所從生三昧,是菩薩不得決故,守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無識三昧、無所從生三昧。念是三昧竟,有來問者,不即持不可計心為解者,知是非阿惟越致菩薩。何以故?阿惟越致心無央數悉知,用是比行不具足,知是菩薩未得阿惟越致。」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薩能解是者,便為阿惟越致。」

佛言:「聞深般若波羅蜜,若不聞能解者,即是阿惟越致。」

須菩提言:「不可計人求菩薩道,少有能解者。」

佛言:「能解者以受決,以於是功德中,極姝所知法者,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諸天、阿須倫、龍、鬼神所不及,是為阿惟越致相。」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遠離品第十八

佛言:「復次,須菩提!夢中菩薩摩訶薩不入阿羅漢地,不入辟支佛地,不樂索其中,亦不教他人入其中,心亦不念般若中諸法,夢中視,不般若中為證,心悉常在佛。如是,須菩提!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當知是阿惟越致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夢中與若干百弟子共會,在中央坐;不可數千弟子,不可數百千弟子共會,在中央坐說經;與比丘僧相隨,最在前頭。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說經悉見。亦復是,須菩提!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當知是阿惟越致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夢中在極高虛空中坐,為比丘僧說經,還自見七尺光,自在所變化,於餘處所作,為如佛說經,菩薩摩訶薩於夢中作是。亦復是,須菩提!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當知是阿惟越致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夢中不恐不怖不難不畏,夢中若見郡縣,其中兵起展轉相攻,若火起,若見虎狼師子及餘獸,若見斷人頭者,如是餘變化大勤苦者,多困窮者,饑者渴者,都以厄難,悉作是見,其心不恐不怖不驚不搖。於夢中見,以覺即起坐,作是念:『如夢中所見,都是三處,我作佛時悉為說經遍教。』亦復是,須菩提!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當知是阿惟越致相。

「復次,須菩提!何從知是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成作佛時,其境內一切無有恶心?是時,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夢中若見畜生相噉、人民疾疫時,其心稍稍生,逮得是願,作是念:『我會當作佛,如我作佛時,使我境界中一切無有惡。』用是故知。亦復是,須菩提!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當知是阿惟越致相。諸惡悉除賜,亦復是,須菩提!阿惟越致相。

「復次,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於夢中覺已,若見城郭火起時,便作是念:『我於夢中所見,用是比、用是相見不怖,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菩薩摩訶薩如是,是為阿惟越致相。『持是比、持是相行具足,是為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今我審應審至審,是所向者,當無異今是城郭火起,用我故,悉當滅,悉當消,悉當去,不復現。』」

佛言:「假令火賜滅已、賜消已、賜去已,知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受決已,過去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授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知是阿惟越致相。假令火不滅、不消、不去,知是菩薩摩訶薩未受決。設火神燒一捨置一捨,復越燒一里置一里,知是,須菩提!其家人前世時斷經故所致,是輩之人所作宿命悉自見,宿命所作惡於是悉除賜,從是以來斷經餘殃悉盡,是宿命惡悉消。如是,須菩提!知是菩薩摩訶薩未得阿惟越致、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復次,須菩提!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視,持是比、持是相,當為說令知之。或時,須菩提!若男子、女人為鬼神所下,若為所持,是彼菩薩作是念:『或我受決,如過去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授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所念悉淨潔故。設我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所念皆淨潔,是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卻阿羅漢心,卻辟支佛心。設卻阿羅漢心以,設卻辟支佛心以,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會當作佛,不得不作佛。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當作佛者,十方阿僧祇剎現在諸佛,無不知者、無不見者、無不證者。今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悉知我所識念,我審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審如我所語,審如我所為,審如我所言,是鬼神當用我故去。』便告言:『是男子、女人,何等鬼神所取持乎?』鬼神即為去。設是不去者,是菩薩摩訶薩說是時,當知,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未受決,過去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不授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語須菩提:「其人審至誠者,弊魔往到是菩薩摩訶薩前住,作是語言:『若本作是住,若本字某,若以受決。』欲以亂之。是菩薩當說是語:『時我是真者,鬼神當隨我語,我審受決,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審如我至誠者,是鬼神即當去。』是弊魔便作是念:『我當使鬼神去。』何以故?弊魔極尊有威神,鬼神不敢當。魔作是念,鬼神用魔威神故便捨去。如是菩薩作是念:『用我威神故,鬼神即去耳。』」

佛言:「不知用魔威神故去也,是彼菩薩摩訶薩以自謂審然,便自貢高,輕易人形,笑人無所錄,語人言:『我於過去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所受決以,其餘人悉未受決。』用是故自可、自貢高,反瞋恚起,恚怒稍稍增多,則離薩芸若大遠,失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智。是輩菩薩無有漚惒拘捨羅,瞋怒更生,起是兩地,當墮阿羅漢地,若墮辟支佛道地。是輩,須菩提!持不成,是菩薩摩訶薩當覺知魔為。捨善知識去,亦不與善知識語,亦不與善知識從事,亦不錄善知識,用是故知為魔所固。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知魔為。何以故?當覺是事,知魔來在菩薩前,魔時時變服,往作是語言:『過去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授,若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若本字某,若母字某,若父字某,若兄字某,若姊字某,若弟字某,若親厚字某,若知識字某,若父母兄字某,若七世祖父母字某,若母外家字某,若父外家字某,若在某城生,若在某國生,若在某郡生,若在某縣生,若在某鄉生,若常軟語,若今作是語,若乃前世時亦復作是軟語,或時高才。』便復隨形,言:『若前世時亦復高明,或見自字,或見乞食,或時一處飯,或時就飯者,或時先噉果菜卻食飯,或時在丘墓間,或時路靖,或時在樹間止,或時有受請者,或時不受請,或時少多取足,或時麻油不塗身,或時語聲好,或時巧談語。』魔見如是,因底詭言:『若前世時亦復巧談語如是,若前世時施行法亦復如是。何以故?若前世時淨潔行今還得,若前世時行淨潔故,功德所致,今若還是功德耳。若前世時某家子,若種姓亦復字某,前世有是行,若今世亦復淨潔得是。』彼菩薩心便作是念想:『我得無爾乎?』是弊魔便復作是語言:『若以受決阿惟越致,過去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若授決已,用是故若得淨潔。』」

佛語須菩提:「我所說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持是比、持是相、持是行用佔之,我所說者不具足,得反自用是,當知是菩薩輩終不成就,當知為魔所壞。何以故?用是比、用是相,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知是了不得用,魔說其功德故,說其字故,是輩菩薩摩訶薩聞魔所語,心歡欣,自謂審然,便行形調人,輕易同學人,自貢高。彼菩薩用受是字故,便失其本行,墮魔羅網。

「復次,須菩提!用受是字故,菩薩摩訶薩不覺魔為,反自呼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魔復作是語言:『若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若作佛時當字某。』是菩薩聞是字,心中作是念:『我得無然乎?我亦先時念如是,我本作是生意,以我本作是念已。』」

佛言:「是菩薩如是於智中少,是菩薩無有漚惒拘捨羅,反作是念:『是所言我字當作佛時,亦如我先時所念,我定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字如是。』」

佛言:「如魔所教,若魔天共作,是比丘為魔所迷。」

佛語須菩提:「我所署菩薩,用是比、用是相,我不教令作是為,我所教了不得,亡是比、失是相,反用是字,故自意念:『我是阿惟越致。』便輕餘菩薩,用是輕易故離佛,遠離薩芸若,遠離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智,遠是漚惒拘捨羅,亡以般若波羅蜜,亡以善知識,以更得惡知識,是菩薩會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若後大久遠勤苦能復求佛者,用般若波羅蜜恩故,當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自致作佛。」

佛言:「爾時發意受是字時,不即覺,不即改,不即悔,如是當墮阿羅漢、辟支佛道。」

佛言:「若有比丘教重禁四事法,若復他事,所犯毀是禁,不復成沙門,不復為佛子,是壞菩薩輩,罪過於比丘四事法。是菩薩言:『我於某國某郡某縣某鄉生。』作是意生念時,其罪最重,當作是知。置是四事重法,是為五逆惡,當意生是念時,其罪重。是菩薩用受其字故,意信,生是念故,其罪大,當作是知。如是,須菩提!用是字故,為魔入深罪。

「復次,須菩提!遠離之德菩薩摩訶薩,弊魔復往作是語言:『遠離法正當爾,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所稱譽。』」

佛語須菩提:「我不作是說遠離,教菩薩摩訶薩於獨處止、於樹間止、於閑處止。」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天中天!菩薩摩訶薩遠離何所?復有異遠離乎?亦不於獨處止,亦不於樹間止,亦不於閑處止,何等為異遠離?」

佛語須菩提:「正使各各有阿羅漢隨是行念,各各有辟支佛隨是行念,各各有菩薩摩訶薩城外行遠離,各各行菩薩摩訶薩,一切惡不得犯,各各行菩薩摩訶薩,若當於獨處止,若於樹間止,若於閑處止,了了行菩薩摩訶薩是遠離法。我樂使作是行,不使遠行絕無人處於中也。菩薩摩訶薩持是遠離,當晝夜行,當了了行,是故菩薩摩訶薩遠離於城傍行。持是比菩薩摩訶薩當各各行,若於獨處止,若於樹間止,若於閑處止,各各行菩薩摩訶薩,我所說遠離法如是。爾時弊魔,當往教行遠離法語言:『若當於獨處止,若於樹間止,若於閑處止,當作是行。』是菩薩隨魔教,便亡遠離法。魔語言道:『等取阿羅漢法,作是念無有異,當隨是行,辟支佛道作是念無有異,亦當隨是行,菩薩道作是念無有異,亦當隨是行,般若波羅蜜難了知入中,若當作是行捨般若波羅蜜。』」

佛言:「是菩薩所願未得,反隨其行,於法中未了知,是菩薩摩訶薩反自用是,當輕易餘菩薩,自念:『誰能過我者。』輕易城傍行菩薩。城傍行菩薩,了了淨潔,心無所念,不入阿羅漢法中住,不入辟支佛法中住,所有恶心不受,禪悅棄定,於三昧中悉逮得,所願悉具足度。」

佛言:「是無有漚惒拘捨羅菩薩,正使於百千由旬空澤中,在其中行,禽獸所不至處,賊所不至處,羅剎所不至處,在彼間止,若百歲、若百千歲、若百千萬歲,正使復過是,不知是遠離法,會無所益。是遠離菩薩不具足,自念自用悉得,以了不自知為亡也。自用在遠離中立,是為兩舌耳,不得遠離也。我不喜是菩薩心爾也,我所道遠離菩薩摩訶薩不爾也。是所遠離不具足知,於是遠離中了不得,如是為三遠離耳。如是弊魔便往飛在虛空中立,作是語:『善哉,善男子!是真遠離法,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所說,正當隨是遠離行,如是疾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菩薩聞是語喜,便從遠離起去,往到城傍遠離菩薩所,是菩薩比丘成就有德人也,反往輕言:『若所行法,非也。』」

佛言:「如是諸仁者中,有了了隨行菩薩摩訶薩,反呼非,中有反行反呼是,不當敬者而敬之,當所敬者反瞋向,語是菩薩言:『我行遠離,有飛人來語我言:「善哉,善哉!若審是遠離法,正當隨是行。」用是故我來相語耳。今若當隨我所行,如我所行無有比,若有城傍行,誰當來語若,誰當來告若善哉?』」

佛言:「是菩薩有德之人,而反輕如是。須菩提!菩薩當作是知,如擔死人種,無所復中直反呼,是菩薩有短,是為菩薩怨家,是為厭菩薩,以是為天上天下之大賊也;正使如沙門被服,亦復是賊無異也;於菩薩有德人中,亦復是賊也。是曹輩,須菩提!不當與共從事也,不當與共語言也,亦不當恭敬視也。何以故?多瞋怒起,敗人好心。是輩人也,當作是知。何所,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捨薩芸若?不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所菩薩摩訶薩不捨薩芸若故,是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為一切護薩和薩。是彼壞菩薩輩,不當與從事,不當敬,不當與會。所當護法,一當自堅持,常當急持淨潔心立,心所狎習,常當諦持,常當正心,常當怖畏勤苦處,無得入其中,無得入三處,是彼壞菩薩輩,所在彼處,常當持慈心向,常當哀之令安隱,愍傷之、慈念之,常當自護自念:『使我無得生是恶心,一切使我心無瑕穢,我設有是不善,疾使我棄。』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所有行極上,當作是知。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善知識品第十九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在事,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彼當與善知識從事,恭敬承事。」

須菩提問佛:「菩薩摩訶薩善知識,當何以知之?」

佛語須菩提:「佛天中天,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若有說般若波羅蜜者,教人入是經中,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當作是知。六波羅蜜是捨怛羅,六波羅蜜是道,六波羅蜜是護,六波羅蜜是一,六波羅蜜是將,過去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皆從六波羅蜜出;甫當來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皆從六波羅蜜出;今現在十方阿僧祇剎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亦皆從六波羅蜜出,成薩芸若。皆於四事中取道,用四事護薩和薩。何等四事?一者、佈施於人,二者、歡樂於人,三者、饒益於人,四者、等與。是為四。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是故為捨怛羅,是故為母,是故為父,是故為捨,是故為台,是故為度,是故為自歸,是故為導,是故為六波羅蜜,是故為薩和薩之度。何因菩薩摩訶薩學六波羅蜜?用無有極處人民故,悉欲斷其根,是菩薩摩訶薩皆於般若波羅蜜中學。」

須菩提問佛:「何所是般若波羅蜜相?」

佛語須菩提:「無所罣礙是般若波羅蜜相。」

須菩提言:「是所相得般若波羅蜜,如是相得諸法。」

佛言:「如是,須菩提!無所有相得般若波羅蜜,是所相得諸法。何以故?須菩提!諸法各各異,諸法各各虛空。如是,須菩提!是所相各各虛空,是為般若波羅蜜相,諸法各各虛空。如是,須菩提!是所相般若波羅蜜各各虛空,隨是相諸法各各虛空。」

須菩提問佛:「正使,天中天!諸法各各虛空,何緣人民欲生無有盡時,各各無有減時,各各無有盡處時,虛空無有增時,虛空無有息時,各各虛空無有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不從是中各各虛空,是法不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云何,天中天!是法當何以知決?」

佛語須菩提:「爾須菩提!晝夜人民欲得是因致是,作是求。」

須菩提言:「如是,天中天!晝夜人民欲得是因致是,作是求。」

佛言:「云何,須菩提!若見我欲得是空不?」

須菩提言:「不也,天中天!」

佛言:「如是不?須菩提!自作是得是空不?」

須菩提言:「如是,天中天!空。」

佛言:「云何,須菩提!但用是故,欲得是因致是,人民用是故勤苦,無有解已時。」

須菩提言:「如天中天極安隱人民,欲得是因致是,勤苦無有休息時。」

佛言:「如是,須菩提!人民所欲故便著,當作是知。人民所生本從是生,從是中無可取,無可取者不作是得,是了無所有。如是,須菩提!無有減盡時,從是中了無有生增益者。作是曉知,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作是曉知者,菩薩摩訶薩為不求色,不求痛癢思想生死識。作是曉知,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為悉等行,諸阿羅漢、諸辟支佛所不能及,有德之人所行道,是彼極過上,是所得愛無有能逮者。是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念:『得般若波羅蜜已,當作是行。』菩薩摩訶薩晝夜行,疾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佛言:「云何,須菩提!閻浮利人民及四面,蜎飛蠕動悉令作人,各各得人道已,皆令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以發意索佛道,各各盡壽作佈施,持是佈施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於須菩提意云何,是菩薩摩訶薩作是佈施,其福寧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是菩薩摩訶薩得般若波羅蜜已守一日,正使最後守一日,如般若波羅蜜中教,作是念行,其福過彼上。或時菩薩摩訶薩得般若波羅蜜已,如是法作是念行,是都盧於眾中極尊。何以故?其餘人無有能及是慈者,捨諸佛,是菩薩摩訶薩無有與等者。是善男子深入知中,曉了是智悉具足,悉見世間勤苦者,爾時極大愍傷,念眼徹視見不可計人民,悉具足無有懈時,用不懈故得是行。當爾時極大感念,悉念薩和薩,不用是相住,亦不用餘住是所。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其智極大明,雖未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明如是。隨是行,一切剎土皆共尊舉,正上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不逮,若受人衣被、飲食、床臥具、醫藥悉具足。是般若波羅蜜者,心在其中立,所受施悉除去,近薩芸若。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所噉無有罪益,於薩和薩悉示道徑,無有邊,無有極處,悉明照;諸在牢獄中者,悉欲度脫;薩和薩悉欲示眼。是般若波羅蜜中法,當念行,當隨是教,用是念行,是般若波羅蜜有入中者,不動行,不搖行。何以故?隨是不動搖行,莫念想,莫得作異念持短入般若波羅蜜中,當作是行,晝夜入般若波羅蜜中莫懈止。譬若,須菩提!男子得摩尼珠,前時未得,卻後得是摩尼珠,歡欣踴躍。得是摩尼珠已,卻後覆亡之,用是故大愁毒,坐起憂念想,如亡七寶,作是念:『云何我直亡是珍寶?』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索珍寶者,常當堅持心無得失薩芸若,常當入是中念。」

須菩提白佛言:「設使所念用身亡乎?云何菩薩摩訶薩念薩芸若不亡?」

佛語須菩提:「設是菩薩摩訶薩作是知無為,不失般若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虛空,是般若波羅蜜亦不增亦不減。」

須菩提言:「是般若波羅蜜虛空,云何生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成就其行,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不也,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不增亦不減。正使,須菩提!是經中說時,菩薩摩訶薩聞是亦不恐亦不怖,當作是知,是善男子則為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為空行乎不?須菩提有離般若波羅蜜行得不?須菩提空行不?須菩提離空行不?須菩提敗色行不?須菩提敗痛癢思想生死識行不?須菩提離色頗所有行不?須菩提離痛癢思想生死識頗所有行不?」

須菩提言:「云何,天中天,行般若波羅蜜?」

佛言:「云何,須菩提!見是法不?何所法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不見也,天中天!」

佛言:「云何,須菩提!遍見不?見般若波羅蜜何所菩薩摩訶薩行?」

須菩提言:「不見也,天中天!」

佛言:「設使,須菩提!遍見不?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不見也,天中天!」

佛言:「設使,須菩提!不遍見,法有所生處不?」

須菩提言:「不見也,天中天!」

佛語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逮無所從生法樂,如是樂悉具足,無所從生受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所至處,無所復畏,悉作是護,菩薩摩訶薩作是求、作是行、作是力,為逮佛慧、極大慧、自在慧、薩芸若慧、怛薩阿竭慧。設見不得佛,佛語為有異。」

須菩提白佛言:「設使諸法無所從生,受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語須菩提:「不也。」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語須菩提:「見不所當受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言:「我不見法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諸法,無無從中得。菩薩不作是念:『持是法當受決不受決。』」

道行般若經卷第七

 

上篇:道行般若經

下篇:大明度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註音版】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大乘法苑義林章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 基撰 總料簡章 第一總辨諸教....

佛說木槵子經

佛說木槵子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聞...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曰:「...

【註音版】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說諸佛經

佛說諸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觀心誦經法記

觀心誦經法記 天台大師 說 荊溪尊者 述 大師以無礙...

【佛教詞典】十科

唐代道宣撰續高僧傳三十卷,分十科記述由梁初至唐貞觀...

【佛教詞典】六種福智

【六種福智】 p0299 瑜伽三十六卷五頁云:云何為福?雲...

念佛可以懺除我們的三障

宿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這三障,障礙著我們讓我們...

供燈的四種清淨功德

燈是佛教中的六種供養具之一。燈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

吃虧是一種智慧

吃虧是福是鄭板橋流傳下來的一句至理名言,經過漫長時...

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萬事萬物各有因緣,互相資助,一體不能分開;因緣又是...

楞嚴咒的六大妙用

一、除障 至心持楞嚴咒不用再去執著所謂的冤親債主了,...

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造業的傾向

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

至心精進乃道業成辦的不二法門

至心精進乃世間事業與出世間道業成辦的不二法門。《觀...

窮人也會過得很快樂嗎

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在海灘上相遇了,富人問窮人:你在...

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

或問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處...

人生和晚上做夢一樣,哪有一法可得

心在不停的生住異滅,色身在不停的變化,新新不住。就...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規定,比丘所可擁有的三種衣服,謂之...

十善業道之不偷盜

《地藏經》云:「若遇盜竊者,說貧窮苦楚報。」 世間上...

【視頻】《金剛經》達觀法師閩南語教念

《金剛經》達觀法師閩南語教念

【視頻】《法華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法華經》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