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道行般若經卷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道行般若經卷第六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阿惟越致品第十五

須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薩當何以比?當何以觀其行?當何以相?當何從知是阿惟越致菩薩?」

佛言:「阿惟越致菩薩,如逮得禪者不動搖,如羅漢、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無終不動。佛說本無,聞不言非。空是中本無入本無,是所本無如本無,亦不言非。如是入中,入中以聞是本無,以若轉於餘處聞心終不疑,亦不言是,亦不言非,如是本無如本無住。其所語不輕,所言不說他事,但說他正,他人所作不觀視。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終不形相沙門、婆羅門面類,不祠祀跪拜天,不持華香施於天,亦不教他人為。身不生惡處,不作女人身,當持十戒——不殺生、強盜、淫泆、兩舌、嗜酒、惡口、妄言、綺語,不嫉妬、瞋恚、罵詈——不疑亦不教他人為,身自持十戒不疑,復教他人守十戒,於夢中自護十戒,亦復於夢中面目見十戒。阿惟越致心學諸法,皆安隱為世間人說經,持深經授與,令得分德住,悉致願使得經,令用分德住。阿惟越致聞說深經時終不疑,不言不信,亦不恐懼,所語柔軟,微妙至密。少睡臥行步出入,心安諦無亂,時徐舉足蹈地,安隱顧視。所斐服衣被淨潔,無垢坋無[蟲*蚤][蟲*瑟],身中無八十種蟲。所有功德稍稍欲盛滿,心極清淨悉受得之,其功德過出於世間。」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薩心清淨?當何以知之?」

佛言:「是菩薩所作功德轉增多,其心極上,自在無所罣礙,悉逮得其功德,是心甚清潔,清潔過於阿羅漢、辟支佛道上。如是阿惟越致,有來供養者,不受用喜,一切無慳貪。說深經時,未甞於中有厭極也。正在智中深入,若餘所欲有問深經者,持是深般若波羅蜜為說之;其有他道所不能正者,持是深般若波羅蜜為正之;從是經中所出法,悉持無常之事相語之;諸世間經書所不能解者,持是深般若波羅蜜為解之。用是故,弊魔來到是菩薩所,便於邊化作大八泥犁,其一泥犁中有若干百千菩薩化作是,以便指示之言:『是輩皆阿惟越致菩薩,從佛受決,以今皆墮泥犁中。佛為授,若泥犁耳。設若作阿惟越致受決菩薩者,若當受疾悔之言:「我非阿惟越致。」若悔之言爾者,便不復墮泥犁中,當生天上。』」

佛言:「設是菩薩心不動轉者,是阿惟越致。弊魔復化作其師,被服往到菩薩所詭語:『若前從我所聞受者,今悉棄舍,是皆不可用也。若自悔過,受疾悔之。隨我言者,我日來問訊汝,不用我言者,終不復來視汝。若莫復說是事,我不復欲聞,是故說是皆非佛所說,餘外事耳。汝今更受我所語,我所說皆佛語。』」

佛言:「菩薩聞是言,其心動轉者,不從過去佛受決,未上菩薩舉中,未在阿惟越致地。設是菩薩心不動轉者,知是深經空所致。作是思惟,終不信他人語。譬若比丘得阿羅漢,不復隨他人語,悉明見經中證,是為空所致,終不可動,如阿羅漢、辟支佛道所念法,終不可復還。是菩薩為在阿惟越致地住,正住,向佛門,終不可復還,是為極度。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薩。復有弊魔化作異人,往到菩薩所作是語:『若所求為勤苦耳,不求佛法也。若空負是勤苦,為用是勤苦之難為求乎?若在惡道中以來大久,適今得為人,汝不當於是中思惟,不當自患厭耶?當復於何所更索是軀?汝何不早取阿羅漢道,用佛為求之?』是菩薩心不動轉者,知是阿惟越致。弊魔不能動轉舍去,更作方便,化作若干菩薩在其邊住,因指示言:『若見不耶?是悉菩薩,皆供養如恆中沙佛,以皆與衣被、飲食、床臥具、醫藥悉具足,皆從如恆中沙佛受行法問慧,當所施行,如法住、如法求,皆入中作是學、作是受、作是行,悉以尚不能得佛。若學以來甫爾,當何因得佛?』菩薩聞是言,心不動轉者,弊魔復舍去不遠,復化作諸比丘示之言:『是悉阿羅漢,過去世時皆求菩薩道,不能得佛,今皆取阿羅漢已,如是比丘當何從得佛?』菩薩聞是語心不動轉,當覺知魔為。」

佛言:「作是學、作是求、作是行,於是深般若波羅蜜中住,心不動轉者,如是比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

佛言:「菩薩當作是學、作是求,護是教、受佛教,當念行於他方。聞魔語如是,心不動轉、不可移,覺知魔為。菩薩作是學不得佛者,佛語為有異。佛語終不欺也。弊魔復往到菩薩所,作是詭嬲言:『佛如空,是經不可得邊幅,不可得極,是經中我悉知已,皆空耳。若為是中勤苦若不?當覺知魔為此事,魔作是經,云何欲於中欲得作佛?是非佛所說。』菩薩當諦覺知是魔所為,菩薩作第一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三昧,越阿惟越致,不隨錄是四禪,是所禪作三昧越用人,入欲中故禪三昧,是菩薩終不隨禪教,其功德極過禪上去。有共稱譽名字者不用喜,不稱譽者亦不用作憂,其心終不動亂,常念世間人。善出入行步坐起,常端心正志,少淫意。在家者與婦人相見,心不樂憙,常懷恐怖。與婦人交接,念之惡露臭處不淨潔,非我法也,盡我壽命不復與相近,當脫是惡露中去。譬若有人行大荒澤中,畏盜賊,心念言:『我當何時脫出是阨道中去?』當棄遠是淫泆,畏懼如行大荒澤中,亦不說其人惡。何以故?諸世間皆欲使安隱故也。」

佛言:「如是菩薩,其福具足得之,是皆深般若波羅蜜威神力,使作是念。是菩薩,和夷羅洹化諸鬼神隨後,亦不敢近附,菩薩終不失志,心不妄起,身體完具,無瘡癩,極雄勐,終不誘他人婦女。若有治道符祝行藥,身不自為,亦不教他人為,見他人為者心不喜也。終不說男子若女人為事,亦不說非法之事,亦不生惡處。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薩。」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用何等故名為阿惟越致?」

佛言:「菩薩不與國王若世俗城郭聚落會人從事,不與盜賊若軍師兵刃從事,不與男子女人從事,不與餘道人若祠祀諸鬼神酒肉穀食從事,不與香及燒香若繒綵利業調戲從事,不與海中若諸所欲從事,不與弊惡無反覆好鬪亂人者從事,但與深般若波羅蜜從事,心終不遠離,薩芸若常在中。不志常行中正,無不行時。常稱譽賢善者上頭,常隨善知識,不與惡知識相隨,常求佛法,願欲生異方佛剎。用是故,常與佛相見供養之。從欲處、色處、空處,從彼間來生中國,常於善人黠慧中生,在工談語曉經書家生。常不好豫世俗之事,生不犯法,常在大國中生,未常在邊地生也。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用是故名為阿惟越致菩薩,終不言我是阿惟越致,亦不言我非、亦不疑我非阿惟越致地,亦不言我是阿惟越致地。譬若有人得須陀洹道,在其地終不疑魔事,適起即覺知,魔稍稍來不聽隨。在阿惟越致地,終不疑不懈怠。譬若有人作惡逆,盡其壽命,心終不可轉使作善不念惡,是噁心至死終不休。是菩薩住中正,在阿惟越致地,心不可移動,十方終不能復轉其心,自有道地,終不疑無阿羅漢、辟支佛,心不念佛難得,心大無有極,安隱堅住其地,無有能降之者。作是住,無有能過是黠者。用是故,弊魔大愁毒,言:『是菩薩心如剛鐵不可轉。』便復更作佛形,往語菩薩言:『若何不於是間取阿羅漢證?若未受決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若不得是比、不得是相,菩薩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如是尚不得佛。若當何因得之?』」

佛言:「設是菩薩聞魔語,若心不動者,是菩薩從過去怛薩阿竭受決,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故覺知魔作佛形像來言,是非佛也,魔耳。欲使我心搖,我心不可動。」

佛言:「是菩薩心不可動轉者,從過去怛薩阿竭受決,已授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住阿惟越致地。何以故?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故,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悉得法者、悉行中正,當代不惜身命,是菩薩一切法悉受得之,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所有法悉得持護。用是故,當為不惜身命,未常懈怠,無有厭時。怛薩阿竭及諸弟子說經時,心終不疑,亦不言非佛說。聞說深般若波羅蜜,終心不有疑,亦不言非。如是菩薩逮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持是,功德悉具足。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是為阿惟越致菩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怛竭優婆夷品第十六

須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薩極從大功德起,常為菩薩說深法教入深。」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若乃內菩薩使入深,何等為深?空為深,無想、無願、無識,無所從生滅,泥洹是為限。」

須菩提白佛言:「泥洹是限,非是諸法。」

佛言:「諸法甚深,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甚深。何等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甚深?如本無,色痛癢思想生死識本無,爾故甚深。」

須菩提言:「難及也,天中天!色痛癢思想生死識,妄消去便為泥洹。」

佛言:「甚深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當思惟念,作是住學,如般若波羅蜜教,菩薩隨是行,當思惟念,如中教應行一日,是菩薩為卻幾劫生死。譬如淫泆之人,有所重愛端正女人與共期會,是女人不得自在,失期不到,是人寧有意念之不耶?」

須菩提言:「其人有念,思想當到,欲與相見坐起宿止言語。」

佛言:「其人未到之間,能有幾意起念?」

須菩提言:「是意甚多,甚多!」

佛言:「菩薩念深般若波羅蜜,如是一日心不轉者,卻生死若干劫。菩薩學般若波羅蜜,如中教、如中所說思念,隨是行一日,為卻惡除罪;若有菩薩遠離深般若波羅蜜,正使佈施如恆中沙劫,不如是菩薩隨深般若波羅蜜教一日,其功德出彼上。若復有菩薩壽如恆中沙劫,並持前所佈施與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佛,不得深般若波羅蜜;若復有菩薩隨深般若波羅蜜中行如中教,其功德出彼上。若復有菩薩壽如恆中沙劫,佈施如前,持戒具足;若復有菩薩求深般若波羅蜜,從念起說經,其功德出彼上。若復有菩薩持經佈施,其功德轉上,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菩薩持經佈施,以來深入是中隨是教,其功德出彼上;若復有菩薩以經佈施,不深入是中,轉不及也。若復有菩薩持經佈施,復深入是中,未常有離時,為般若波羅蜜所護,其功德甚多甚多。」

須菩提白佛言:「所識、有著者,此二何所功德為多?」

佛言:「菩薩所識,若求深般若波羅蜜,樂於空,樂無所有,樂盡,樂無常,念是為不離般若波羅蜜,如是菩薩得功德不可計阿僧祇。」

須菩提白佛言:「不可計復言阿僧祇,有何等異?」

佛言:「阿僧祇者,其數不可盡極也;不可計者,為不可量計之,了不可得邊崖。爾故為不可計阿僧祇。」

須菩提言:「佛說不可計,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計。」

佛語須菩提:「汝所問者,有何因使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可計、不可量?」

須菩提問佛:「何等為不可量?」

佛言:「於空中計之,為不可量,無想、無願計之,如是不可量。」

須菩提言:「空計是,法不可計。」

佛言:「云何我常不言諸法空?」

須菩提言:「如怛薩阿竭所說法悉空。」

佛言:「諸法悉空,不可盡、不可計。經無有各各慧,無有各各異,怛薩阿竭但分別說耳。空不可盡、不可量,是想、是願、是識、是生、是欲、是滅、是泥洹,隨所喜,作是為說,作是現示,作是為教,怛薩阿竭所說如是。」

須菩提言:「難及也,天中天!經本空耳。云何復於空中說經,是經不可逮。如我了佛語,諸法不可逮。」

佛言:「如是!諸法不可逮。」

佛言:「如是!諸法不可逮空耳,是為不可逮。」

須菩提言:「如佛說本無不可逮,願解不可逮慧有增有減。」

佛言:「不也。」

須菩提言:「若有不可逮慧有增有減,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增不減。若不增波羅蜜者,菩薩何因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緣得阿惟三佛?設不減波羅蜜者,菩薩何因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緣近阿惟三佛坐?」

佛言:「是不可逮慧不增不減,菩薩求深般若波羅蜜若守者,如是漚惒拘舍羅菩薩不念檀波羅蜜增,亦不念減,復作是念,但名檀波羅蜜所佈施念,持是功德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施如是,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菩薩求般若波羅蜜若守者,得漚惒拘舍羅,不念般若波羅蜜有增有減,是但名為般若波羅蜜,求之若守者,發心念,持是功德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本無是也。是本無不增不減,常隨是念不遠離,是即為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坐不可逮法、不可逮慧。若般若波羅蜜皆不增不減,菩薩念是不遠離,為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持初頭意,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若持後頭意近之。」

佛言:「初頭意、後來意,是兩意無有對。」

須菩提言:「後來意、初頭意無有對,何等功德出生長大?」

佛言:「譬如然燈炷,用初出明然炷?用後來明然炷?」

須菩提言:「非初頭明然炷,亦不離初頭明然炷,亦非後明然炷,亦不離後明然炷。」

佛問須菩提:「云何,如是不?」

須菩提言:「如是,天中天!」

佛言:「菩薩不用初意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離初意得,亦不用後意得,亦不離後意得也。」

佛言:「云何是為得阿惟三佛不?」

須菩提言:「阿惟三佛甚深是因緣,菩薩不用初意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離初意得,亦不用後意得,亦不離後意得也。」

佛言:「云何,心前滅後復生耶?」

須菩提言:「不也。」

佛言:「心初生可滅不?」

須菩提言:「可滅。」

佛言:「當所滅者,寧可使不滅不?」

須菩提言:「不也。」

佛言:「本無,寧可使住不?」

須菩提言:「欲住本無,當如本無住。」

佛言:「設令在本無中住,寧可使發堅固不?本無寧有心無心?不離本無寧有心不?見本無不?作是求為深求不?」

須菩提言:「天中天!作是求為無所求。何以故?是法了不可得,亦不可見。」

佛言:「菩薩求般若波羅蜜,為求何等?」

須菩提言:「為求空。」

佛言:「設不空,為求何等?」

須菩提言:「為求想。」

佛言:「云何去想不?不也,是菩薩為不去想。」

須菩提言:「不作是求忘想。何以故?求想盡者,設想滅者,即可滅也,便得阿羅漢,是為菩薩漚惒拘舍羅不滅想得證,向無想隨是教。」

舍利弗謂須菩提:「若有菩薩有三種事,向三昧門,守三昧門:一者空,二者無相,三者無願。是三者有益於般若波羅蜜,不但晝日益,夜夢中亦當復益。何以故?佛說晝夜夢中等無異。」

須菩提言:「若有菩薩晝日有益於般若波羅蜜,夜夢中亦復有益。」

舍利弗言:「云何若夢中有所作,寧有所得不?佛所說經,如夢中所有。」

須菩提言:「夢中所作善,覺大喜為益,夢中所作惡,覺不喜為減。」

舍利弗言:「設於夢中殺人其心喜,覺以言:『我殺是人快乎?』如是云何?」

須菩提言:「不[歹*佔],爾皆有所因緣,心不空,爾會有所因緣,若見若聞若念為因緣,爾故知耳。從是中令人心有所著,令人心無所著,是為不忘,爾皆有所因緣故。」舍利弗言:「所作皆空耳,何因心有所因緣?」須菩提言:「想因緣,是故心因緣從是起。」

舍利弗言:「菩薩夢中佈施,持是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有施與無?」

須菩提言:「彌勒菩薩近前在,旦暮當補佛處,是故知當從問。」

舍利弗白彌勒菩薩:「我所問,須菩提言:『彌勒菩薩能解之。』」

彌勒言:「如我字彌勒當解乎?當以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解慧乎?持是身解耶?若空若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解慧,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空,無力當所解,是法了不見也,亦不見當所解者,是法了不見當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

舍利弗言:「彌勒菩薩所說為得證?」

彌勒言:「不也,我所說法不得證。」

舍利弗便作是念:「彌勒菩薩所入慧甚深。何以故?常行般若波羅蜜以來大久遠矣。」

佛問舍利弗:「云何,若自見作阿羅漢時不?」

舍利弗言:「不見也。」

佛言:「如是菩薩不作是念:『我受決是法,當於中得阿惟三佛,亦無有得阿惟三佛者。』菩薩作是行,為求般若波羅蜜,終不恐我不得阿惟三佛,隨是法中教,求般若波羅蜜,用是故我無所畏。菩薩至大劇難虎狼中時終不畏怖,心念言:『設有啖食我者,為當佈施行檀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願我後作佛時,令我剎中無有禽獸道。』菩薩至賊中時終不怖懼,設我於中死,心念言:『我身會當棄捐,正令我為賊所殺,我不當有瞋恚,為具忍辱行羼提波羅蜜,當近阿惟三佛。願我後得佛時,令我剎中無有盜賊。』菩薩至無水漿中時心不畏怖,自念言:『人無德,使是間無水漿。願我後得阿惟三佛時,使我剎中皆有水漿,令我剎中人悉得薩芸若八味水。』菩薩至穀貴中時心不恐怖,自念言:『我當精進得阿惟三佛,使我剎中終無穀貴,令我剎中人在所願所索飲食悉在前,如忉利天上食飲。』菩薩在疾疫中時,心念言:『我終無恐懼,正使我身死是中,會當行精進得阿惟三佛,令我剎中無有惡歲疾疫者,必當降伏魔官屬。』」

佛言:「菩薩聞是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卻後大久遠乃得佛者心不恐怖,從本際起意學以來用不為久也。譬如人意一轉頃耳。何以故?無有本際故。」

佛說是時,有優婆夷從坐起,前至佛所,為佛作禮,長跪白佛言:「我聞是不恐不怖,必降恐怖之處,索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已當說經。」

佛笑,口中金色光出,優婆夷即持金華散佛上,持佛威神,華皆不墮地。阿難從坐起,更斐袈裟,前為佛作禮,長跪問佛言:「佛不妄笑,既笑當有所說。」

佛言:「是怛竭優婆夷卻後當來世名星宿劫,是中有佛名金華佛,是優婆夷後當棄女人身,更受男子形。卻後當生阿閦佛剎,從阿閦佛剎去復到一佛剎,從一佛剎復生一佛剎,如是無終極。譬如遮迦越王從一觀復游一觀,從生至終足不蹈地。是優婆夷從一佛剎復到一佛剎,未嘗不見佛。」

阿難心念:「如阿閦佛剎諸菩薩會者,是為佛會耳。」

佛知阿難心所念,佛言:「是諸菩薩會者,悉度生死已。是優婆夷後當作金華佛,度不可計阿羅漢令般泥洹。是時佛剎中無有禽獸盜賊,無有斷水漿,若穀貴、病疫者,其餘惡事悉無有。」

阿難問佛:「是優婆夷從何佛已來作功德?」

佛言:「乃昔提和竭羅佛所作功德,初發意求佛。提和竭羅佛時,亦復持金華散佛上,願言:『持是功德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

佛言:「如我持五華散提和竭羅佛上,即逮得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授我決言:『卻後無數劫,若當為釋迦文佛。』是優婆夷,爾時見我從佛授決,其心亦念:『我亦當授決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菩薩受決。』」

佛語阿難:「是怛竭優婆夷於提和竭羅佛所,初發起本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阿難白佛言:「是怛竭優婆夷所求已度?」

佛言:「已度。」

道行般若經卷第六

 

上篇:道行般若經

下篇:大明度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註音版】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開府儀同三司特...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說箭喻經

佛說箭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

【註音版】增慧陀羅尼經

增慧陀羅尼經...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滅罪神咒經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卷第一 大隋北印度三藏闍...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離奈城...

【佛教詞典】如理問記

【如理問記】 p0577   瑜伽八十八卷十六頁云:復次由...

【佛教詞典】依界差別觀趣入四念住

【依界差別觀趣入四念住】 p0773   瑜伽三十二卷十六...

「錢」字的含義

中國人寫這個錢(錢)字,繁體字,一個金,那邊是兩個...

凡修淨土之人,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 凡...

世間賞罰與因果報應之不同

原文: 閱來書,知汝聰明尚不徹底,故以儒佛之因果,與...

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促長了眾生的出離心

長養六心,守道始終。 學佛求道者,六心當具。這六心指...

逆緣讓我成為蓮邦彼岸人

已經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願接觸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慧命嚮導

有個家族中的一些成員,打算合組貿易商隊越過沙漠到另...

凡夫能去極樂全靠這句萬德洪名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

三伏天要吃什麼

三伏天可謂是夏季最為炎熱的時候,那在三伏天吃什麼才...

念佛人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

福報的陷阱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貼疏》裡講: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

天下不治,匹夫有責

人在天地之間,藐乎小爾,何以與天地併稱,謂之為三才...

做人請牢記十個字

第一個字:清。 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視頻】大悲懺(佛光山唱誦)

大悲懺(佛光山唱誦)

【視頻】《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