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道行般若經卷第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道行般若經卷第五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照明品第十

佛言:「於般若波羅蜜中,多有起魔因緣者,至使得斷。」

須菩提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說,若有菩薩多有危害。所以者何?用極大尊為難得故,至使有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天中天!多有起因緣者,及新學發意者所知甚少,其心不入大法,亦不諷誦般若波羅蜜,是人以為魔所得。」

佛語須菩提:「如若所言,新發意者所知甚少,其心不入大法,亦不諷誦般若波羅蜜,是為魔所得已,自起魔因緣,至使得斷。若善男子、善女人取持學般若波羅蜜諷誦讀者,悉是佛威神。何以故?弊魔不能制令得斷。是者以為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之所制持。譬若母人一一生子,從數至於十人,其子尚小,母而得病不能制護無有視者,若母安隱,無他便自養長其子令得生活,寒溫燥濕將護視之,是者即世間之示現。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念般若波羅蜜,其所持者,若有諷誦書者,復十方現在諸佛常念般若波羅蜜,是者即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於薩芸若而示現。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者,從是中自致得薩芸若,其有以成佛者,若未成佛,甫當成佛,皆從般若波羅蜜自致成阿惟三佛。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是薩芸若慧之所致照明,皆從般若波羅蜜,以是故示現世間。」

須菩提白佛言:「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於般若波羅蜜中照明於世間。何謂般若波羅蜜照明於世間?何所是怛薩阿竭持於世間?」

佛語須菩提:「怛薩阿竭持五陰示現世間。」

須菩提言:「云何於般若波羅蜜示現五陰?何所是般若波羅蜜示現於五陰者?」

佛語須菩提:「無所壞者,以是故得示現,亦無無壞而示現。空者無壞亦無有壞,亦無想亦無願,亦無壞亦無有壞,以是故示現於世間。」

佛語須菩提:「及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怛薩阿竭悉曉知,皆是自然人,如是自然人。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以般若波羅蜜,曉知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怛薩阿竭以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

「復次,須菩提!若疾心亂心,怛薩阿竭悉知之。何謂怛薩阿竭悉知之疾心亂心?其法本者,無疾無亂,以是故知之。何謂知疾知亂?其有當盡者以盡,以是故知之。其有愛慾心者,知是為愛慾心,其有瞋恚心者,知是為瞋恚心,其有愚癡心者,知是為愚癡心。知愛慾心之本,無愛慾心,知瞋恚心之本,無瞋恚心,知愚癡心之本,無愚癡心。是者,須菩提!令我得薩芸若者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怛薩阿竭無愛慾心,用無愛慾心,悉知其心之本,亦無愛慾心。以是故,怛薩阿竭心無有愛慾。何以故?怛薩阿竭無瞋恚心,用無瞋恚心,悉知其心之本,亦無瞋恚心。以是故,怛薩阿竭心無有瞋恚。何以故?怛薩阿竭無愚癡心,用無愚癡心,悉知其心之本,亦無愚癡心。以是故,怛薩阿竭心無有愚癡。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因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

「復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其心廣大無所不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其心廣大無所不知?其心者亦無廣亦無大,亦無去亦無所至來,以是故,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其心廣大無所不知。

「復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廣大其心無所不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廣大其心無所不知?其心者,無所從來亦無所住。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廣大其心無所不知。

「復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故,因般若波羅蜜無所不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故,因般若波羅蜜無所不知?其心者,無所住亦無所從來滅,以無餘故無所不知。其心若空故知,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悉知。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以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悉知。

「復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其心者,本淨故亦無有想。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

「復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其心者,不可以眼見,如所從來。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

「復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欲得是者致是悉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欲得是者致是?知一切色從不可得獲而生生,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得獲而生生。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云何知欲得是者因致是?從死至死,是即為色,從死至不死,是亦為色,從不死至不死,是亦為色,亦不有死亦不無死,是亦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從死至死,是亦為色,識者從死至不死,是亦為色,識者從不死至不死,是亦為色,識者亦不有死亦不無死,是亦為色。識有人無我世者,是亦為色,無人有我世者,是亦為色,有望無望無我世者,是亦為色,亦不有望亦不無望亦無我世,是亦為色;有望有我有世痛癢思想生死識,是亦為色,無望無我無世無識,是亦為色,亦不無望亦不有望亦無我識,是亦為色,得我世與無世,是亦為色。我世不可極,是亦為色,我世有極無極,是亦為色,我與世亦不有極亦不無極,是亦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我與世識亦不可極,是亦為色,我與世識有極無極,是亦為色,我與世識亦不有極亦不無極,是亦為色。是命是身,是亦為色,非命非身,是亦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知欲得是者因致是。何謂怛薩阿竭知欲得是者因致是?怛薩阿竭知色之本無,如知色本無,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何謂知識?知識之本無。何所是本無?是欲有所得者,是亦本無,怛薩阿竭亦本無,因慧如住。何謂所本無?世間亦是本無。何所是本無者?一切諸法亦本無。如諸法本無,須陀洹道亦本無,斯陀含道亦本無,阿那含道亦本無,阿羅漢道、辟支佛道亦本無,怛薩阿竭亦複本無,一本無無有異,無所不入,悉知一切。是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即是本無。怛薩阿竭因般若波羅蜜,自致成阿耨多羅三耶三佛,照明持世間,是為示現。怛薩阿竭因般若波羅蜜,悉知世間本無無有異。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悉知本無,爾故號字為佛。」

須菩提白佛言:「本無甚深,天中天!是佛菩薩事悉自曉了。誰當信是者?獨有得阿羅漢道者,若阿惟越致,怛薩阿竭成阿惟三佛乃能說之。」

佛語須菩提:「本無無有盡時,怛薩阿竭所說亦無有極盡。」

時釋提桓因與諸欲萬天子俱,梵迦夷天與二萬天子俱,前至佛所,頭面著佛足卻住一面,諸欲、梵天子俱白佛言:「天中天所說法者甚深,云何作其相?」

佛語諸天子言:「且聽作相。著已無想無願無生死所生,無所有、無所住,是者作其相。其相者若如空住,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所住相,諸天、阿須倫、龍、鬼神不能動移。何以故?是相不可以手作,色者不能作相,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作相,是相若人若非人所不能作。」

佛語諸天子言:「若說是空有作者,寧能信不?」

諸天子白佛言:「不信有作空者。何以故?無有能作空者。」

佛言:「如是,諸天子!其相者常住,有佛無佛相住如故,如是住者故,怛薩阿竭成阿惟三佛故,名怛薩阿竭即是本無如來。」

諸天子白佛言:「是相者甚深,怛薩阿竭從是成阿惟三佛,其怛薩阿竭所知,無所罣礙慧皆從般若波羅蜜,是者即佛之藏。」

佛語須菩提:怛薩阿竭因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恭敬承事是法,自致得成,皆從般若波羅蜜,是故怛薩阿竭之所恭敬,因是得佛故,是為報恩。何謂是怛薩阿竭之所報恩者?怛薩阿竭為從是衍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皆從是衍為無所著,以是故現於報恩。

「復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知識法無有作者,以是故得阿惟三佛,亦不無作,故成阿惟三佛,是為怛薩阿竭報恩故示現般若波羅蜜。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於諸法無所望,皆從般若波羅蜜,以是故示現持世間。」

須菩提白佛言:「諸法不可知、不可見,何謂般若波羅蜜出怛薩阿竭示現持世間?」

佛語須菩提:「所說諸法不可知不可見者,謂諸法悉空,以是故不可知;諸法不可獲持,以是故不可得見。諸法不可知、不可見者,皆從般若波羅蜜。如是,須菩提!諸法不可知、不可見,為從般若波羅蜜出怛薩阿竭成阿惟三佛,示現持世間故。色為不可見,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見,是者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

須菩提言:「何謂,天中天!色不可見?何謂痛癢思想生死識為不可見?」

佛言:「不見色因緣生識,是故色為不可見,亦不痛癢思想生死識因緣生識,是故識為不可見。如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見,是世間亦不見其相者,亦不見是世間示現所有,皆從般若波羅蜜。何謂是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其憂世間是亦為空,其憂世間是亦為恍忽,其憂世間是亦為寂,其憂世間是亦為淨,是者即為世間示現。」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不可計品第十一

須菩提白佛言:「極大究竟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不可量究竟,無有與等者究竟,無有邊究竟。」

佛言:「極大究竟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不可量究竟,無有與等者究竟,無有邊究竟,安隱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是故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何等般若波羅蜜不可量究竟?不可量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不可議、不可稱,是故般若波羅蜜不可量究竟。何等般若波羅蜜安隱究竟無有與等者?怛薩阿竭誰能過者,是故般若波羅蜜無有與等者究竟。何等般若波羅蜜無有邊究竟?無有邊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是故般若波羅蜜無有邊究竟。」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不可計、不可量、無邊?」

佛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可計,諸法亦不可計,諸法了無所法,正是中不可計;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可思,諸法亦不可量;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諸法亦無有邊;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邊幅了不可得,諸法邊幅了不可得。用何等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幅,諸法無有邊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邊幅了不可得無有盡處,諸法邊幅了不可得無有盡處?用何等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諸法了不可得,邊幅無有盡處時云何?」

佛言:「空處可計盡不耶?」

須菩提言:「空不可計盡。」

佛言:「諸法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幅,用是故,怛薩阿竭法如是比,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怛薩阿竭發心起學,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本無心無念。譬如空無心無念,有心有念因隨是生死無有邊。怛薩阿竭法如空無有邊,是法如空不可計,作是說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

佛說是經時,五百比丘僧、三十比丘尼,皆得阿羅漢,六十優婆塞、三十優婆夷,皆得須陀洹道,三十菩薩皆逮得無所從生法樂,皆當於是婆羅劫中受決。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極大安隱究竟。」

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極大安隱究竟,薩芸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悉從是經出。譬如遮迦越王所當為者,一切傍臣所有郡國人民皆屬王,亦無所復憂。阿羅漢、辟支佛、佛,若諸法,皆從般若波羅蜜中出,皆是經所立。」

佛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受不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薩芸若道,不受不入。」

須菩提問佛言:「何等薩芸若不受?何等薩芸若不入?」

佛言:「云何,須菩提!見若羅漢所入處不?」

須菩提言:「不見,天中天!不見是法我所入處。」

佛言:「善哉,須菩提!我亦不見怛薩阿竭所入處。如我怛薩阿竭無所入,薩芸若無所入處。」

愛慾天子

梵天子俱白佛言:「天中天!般若波羅蜜甚深難了,過去佛時所作功德,是輩人於是間聞深般若波羅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國土人,一切所當為者皆信,皆信已來行過一劫,於是深般若波羅蜜中樂一日念,無量深出彼德有餘。」

佛語愛慾天子、梵天子:「正使復有人聞深般若波羅蜜,以得證,決所信樂過一劫,其功德不及是輩。」

愛慾天子、梵天子皆前,以頭面著佛足,繞三匝而去,卻行久遠,乃旋各歸天上,歌嘆佛說功德。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薩信深般若波羅蜜者,從何所來而生是間?」

佛言:「如是信者,心無有疑,不厭、不喜、樂聞,念不欲遠離經師,譬如新生犢子心終不遠離其母,是菩薩從人道中來生是間,前世學人,今來復得深般若波羅蜜,便信樂不遠離也。」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薩有時還其功德,若復從他方佛剎來,若供養佛,乃有從彼來生是間者無?」

佛言:「有,是輩菩薩於他方佛剎供養佛,復從彼來生是間,持是功德於是間便逮得深般若波羅蜜。若復有菩薩從兜術天上來生是間,或從彌勒菩薩聞是深經中慧,今來生是間,持是功德今逮得深般若波羅蜜。若復有菩薩前世佛時,聞深般若波羅蜜不問中慧,來生是間,聞深般若波羅蜜心便有疑,不信樂,不問中慧。何以故?前世有疑故。若復有菩薩,前世聞深般若波羅蜜,問中慧一日二日三日若至七日,持是功德,今復逮得深般若波羅蜜,常樂聞喜問信受。若復有菩薩,有時欲聞般若波羅蜜,或不欲聞,其心亂數數轉,如稱乍低乍仰,是輩人適學未發故,使少信不樂得深般若波羅蜜,便厭不欲學棄舍去,如是終不成就,墮羅漢、辟支佛道中。」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譬喻品第十二

佛言:「譬如大海中船卒破壞,知中人皆當墮水沒死,終不能得度。是船中有板若檣,有健者得之,騎其上順流墮深得出,知是人終不沒水中死也。何以故?用得板檣故。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羅蜜,不學漚惒拘舍羅,是菩薩便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羅蜜,學漚惒拘舍羅,是菩薩終不中道懈惰,過出阿羅漢、辟支佛道去,正在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中住。譬如有人持壞瓶行取水,知是瓶不能久,當道壞。何以故。瓶未成故。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羅蜜,不學漚惒拘舍羅,是菩薩終不能逮薩芸若,便中道厭卻,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譬若有人持成瓶行取水,知當安隱持水來歸至也。何以故?其瓶已成故。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羅蜜,學漚惒拘舍羅,知是菩薩終不中道懈墯休止恣心,正上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譬若大海中有故壞船不補治之,便推著水中,取財物置其中,欲乘有所至,知是船終不能至,便中道壞,亡散財物。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羅蜜,不學漚惒拘舍羅,知是菩薩中道厭、便亡失名珍寶,更棄大珍寶去。何所為大珍寶?佛是也。是菩薩便中道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譬若有黠人,拖張海邊故壞船補治之,以推著水中,持財物置其中,便乘欲有所至,知是船不中道壞,必到所至處。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學深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知是菩薩終不中道懈惰,正在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中住。何以故?是菩薩一心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故,終不復墮羅漢、辟支佛道中,正向佛門。譬若有人年百二十歲,老極身體不安,若病寒熱寢臥床褥,此人寧能自起居不?」

須菩提言:「不能也。何以故?是人老極無勢力故,正使病癒,由不能自起居行步。」

佛言:「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學深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者,終不能至佛,當中道休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何以故?不得學深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故。」

佛言:「但是人風寒病癒身體強健,意欲起行,有兩健人各扶一掖各持一臂,徐共持行。其人語病者言:『安意莫恐,我自相扶持在所至到,義不中道相棄。』如是人能到所欲至處不?」

須菩提言:「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羅蜜,學漚惒拘舍羅,是菩薩終不中道懈墯,能究竟於是中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分別品第十三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阿闍浮菩薩學般若波羅蜜?」

佛言:「當與善知識從事,當樂善知識,當善意隨般若波羅蜜教。何等為隨般若波羅蜜教?是菩薩所佈施,當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莫得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何以故?深般若波羅蜜、薩芸若無所著。若持戒、忍辱、精進、禪、智慧,當持是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莫得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何以故?薩芸若無所著,無得樂阿羅漢、辟支佛道。阿闍浮菩薩稍入般若波羅蜜中如是。」

須菩提言:「菩薩謙苦,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菩薩謙苦,安隱於世間護,為世間自歸,為世間舍,為世間度,為世間台,為世間導。何等為菩薩為世間護?死生勤苦悉護教度脫,是為世間護。何等為世間自歸?生老病死悉度之,是為世間自歸。何等為世間舍?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得怛薩阿竭名時,為世間說經無所著,是為世間舍。何等為無所著?色無著無縛,是色無所從生、無所從滅,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諸法亦無著無縛如是。何等為世間度?是色非色為度,痛癢思想生死識,是識非識為度,度為諸法。」

須菩提言:「如佛所說,度為諸法得阿惟三佛。何以故?無所著耶?」

佛言:「如是無所著菩薩為謙苦,念法不懈,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因說經,是亦為世間度。何等為世間台?譬若水中台,其水兩避行,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過去、當來、今現在兩斷,如是斷者諸法亦斷,設使諸法斷者,是為定,是為甘露,是為泥洹,菩薩念法不懈得阿惟三佛,是為世間台。何等為世間導?菩薩得阿惟三佛,便說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空,說諸法空,是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諸法空,諸法無有想,諸法無有處,諸法無有識,諸法無所從生,諸法空,諸法如夢,諸法如一,諸法如幻,諸法無有邊,諸法無有是,皆等無有異。」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誰當了是耶?」佛言:「菩薩求以來大久遠,乃從過去佛時於其所作功德以來,如是輩人乃曉知深般若波羅蜜耳。」

須菩提言:「何謂求以來大久遠?」

佛言:「去離於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復有,爾乃曉知是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是菩薩為世間導耶?」

佛言:「如是菩薩得阿惟三佛,為不可計阿僧祇人作導。」

須菩提言:「菩薩為謙苦,是為摩訶僧那僧涅?為般泥洹不可計阿僧祇人?」

佛言:「如是菩薩為謙苦,是為摩訶僧那僧涅,是故為僧那僧涅無縛,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縛,亦不於阿羅漢、辟支佛,亦不於薩芸若,諸法無縛,是故為僧那僧涅。」

須菩提言:「菩薩求深般若波羅蜜,不當索三處。」

佛言:「何因緣菩薩求深般若波羅蜜,不當索三處?」

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甚深,亦不可有守者,亦不無守者,從般若波羅蜜中為無所出法,守般若波羅蜜為守空,守般若波羅蜜為守諸法,守般若波羅蜜為守無所有,守般若波羅蜜為守無所著。」

佛言:「在般若波羅蜜中者,當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於深般若波羅蜜中無所適著,終不隨他人語、不信餘道,心不恐畏、不懈怠,從過去佛問是深經中慧,今聞深般若波羅蜜,心續不恐畏、不懈怠。」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心不恐畏、不懈怠,何因緣當念般若波羅蜜中觀視?」

佛言:「心向薩芸若,是為觀視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何謂心向薩芸若?」

佛言:「心向空,是為觀薩芸若,觀薩芸若是為不觀,不可計薩芸若,如不可計色為非色,如不可計痛癢思想生死識為非識,亦不入亦不出,亦不得亦不知,亦不有知亦不無知,亦無所生亦無所敗,亦無所作者,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亦無所見亦無所在,如是不可限空,不可計薩芸若,不可計無有作佛者無有得佛者,無有從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中得佛者,亦不從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得佛也。」

愛慾天子、梵天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曉難了難知。」

佛語諸天子:「深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曉難了難知。怛薩阿竭安隱甚深是經,悉知阿惟三佛無有作,阿惟三佛亦無有阿惟三佛,是經如空甚深,無有與等者,如諸法無所從來無所從去。」愛慾天子、梵天子等白佛言:「諸世間人希有信是深經者,世間人所欲皆著,愍念之故,當為說是深經耳。」

佛言:「如是,諸天子!世間人希有信是深經者,所欲皆著,憫念是世間人故,當為說深經耳。」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本無品第十四

須菩提白佛言:「諸法隨次無所著,諸法無有想如空,是經無所從生,諸法索無所得。」

愛慾天子、梵天子白佛言:「弟子須菩提所說如是,怛薩阿竭教但說空慧。」

佛言:「如是,諸天子!隨怛薩阿竭教。」

諸天子問佛:「何謂怛薩阿竭教?如法無所從生,為隨怛薩阿竭教乎?」

佛言:「如是,諸天子!諸法無所從生,為隨怛薩阿竭教。隨怛薩阿竭教是為本無,本無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怛薩阿竭本無,諸法亦本無;諸法亦本無,怛薩阿竭亦本無,無異本無如是。須菩提隨本無,是為怛薩阿竭本無,怛薩阿竭本無住如是,須菩提住隨怛薩阿竭教,怛薩阿竭本無無異,本無無異也,諸法是無異無異。怛薩阿竭本無,無所罣礙,諸法本無,無所罣礙。怛薩阿竭本無,諸法本無礙,一本無等,無異本無。無有作者,一切皆本無,亦復無本無。如是怛薩阿竭本無,不壞亦不腐,諸法不可得。須菩提隨諸法教,怛薩阿竭本無,諸法本無,等無異,於真法中本無。須菩提隨怛薩阿竭教,怛薩阿竭本無,無有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法本無過去、當來、今現在。須菩提隨怛薩阿竭教,怛薩阿竭本無,過去本無,當來本無,今現在怛薩阿竭本無,等無異,是等無異為真本無。菩薩得是真本無如來名,地為六反震動。怛薩阿竭說本無,須菩提隨怛薩阿竭教。須菩提不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如是須菩提為隨怛薩阿竭教。」

舍利弗言:「是本無甚深,天中天!」

佛言:「是本無甚深,甚深!」

當說本無時,二百比丘僧皆得阿羅漢,五百比丘尼皆得須陀洹道,五百諸天人皆逮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六十新學菩薩皆得阿羅漢道。

佛言:「是六十菩薩過去世時,各各供養五百佛,佈施求色,持戒、忍辱、精進求色,禪不知空離空,不得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今皆取阿羅漢道,菩薩有道得空、得無色、得無願,是菩薩不得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便中道得阿羅漢道不復還。譬若有大鳥,其身長八千里、若二萬里,復無有翅,欲從忉利天上自投來下至閻浮利地上。未至,是鳥悔,欲中道還上忉利天上,寧能復還不耶?」

舍利弗言:「不能復還。」

佛言:「是鳥來下至閻浮利地上,欲使其身不痛,寧能使不痛不耶?」

舍利弗言:「不能也,是鳥來其身不得不痛,若當悶極若死。何以故?其身長大及無有翅。」

佛言:「正使是菩薩如恆中沙劫,佈施求色,持戒、忍辱、精進求色,禪亦不入空,不得深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起心欲索佛道,一切欲作佛,中道得阿羅漢、辟支佛道,是菩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所持戒、精進、三昧、智慧,聞佛薩芸若,皆念求色,是為不持怛薩阿竭戒、精進、三昧、智慧,不曉知薩芸若,但想如聞聲耳,便欲從是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會不能得,便中道得阿羅漢、辟支佛道。何以故?不得深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故。」

舍利弗言:「如佛所說,念中慧菩薩離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故,便得阿羅漢、辟支佛道,若有菩薩莊嚴事,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當黠學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

愛慾天子、梵天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難曉難了難知,欲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難得也。」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曉難了難知,如我念是中慧,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易得耳。何以故?無所有,當何從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法皆空,索之了不可得,當作阿惟三佛。索法無所得,無有作阿惟三佛,亦無有得阿惟三佛者。若有聞諸法空,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易得耳。」

舍利弗謂須菩提:「如須菩提所說者,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難得也。何以故?空不念我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法空設易得者。何以故?如恆沙菩薩悉皆逮。」

須菩提言:「云何,舍利弗!用色逮乎?不也。離色法逮乎?不也。痛癢思想生死識逮乎?不也。色本無寧逮不?不也。色本無有法逮不?不也。痛癢思想生死識本無寧逮不?不也。離識本無有法逮不?不也。是本無使逮不?不也。離本無有法使逮不?不也。設是法不可得,何所法使逮者?」

舍利弗言:「如須菩提所說法,無有菩薩逮者。佛所說三有德之人,求阿羅漢、辟支佛、佛,是三不計三,如須菩提所說為一道耳。」

分漫陀尼弗謂舍利弗:「須菩提說一道,當問。」

舍利弗謂須菩提:「須菩提所說一道,我用是故問。」

須菩提言:「云何,於本無中見三道不?」

舍利弗言:「不見也。何以故?從本無中不可得三事。」

須菩提言:「本無一事得乎?不也。云何,於本無中可得一道不?不也。設是諦不可得者,故復說阿羅漢、辟支佛、佛。為如是說,道本無,無有異。若菩薩聞本無心不懈怠,是菩薩會當得佛也。」

佛言:「如須菩提所說,皆持佛威神,使若說是耳。菩薩聞本無等無異,心不懈怠,會當得佛。」

舍利弗言:「何等為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

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為成就於菩薩?」佛言:「一切人皆等視中,與共語言當善心,不得有害意向,常當慈心與語,不得瞋恚,皆當好心中心,菩薩當作是住。」

道行般若經卷第五

 

上篇:道行般若經

下篇:大明度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

梵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梵飜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序 [燉煌出 S. 700]...

佛說數經

佛說數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緣起經

緣起經...

菩薩戒本宗要

大賢法師義記序 大薦福寺僧道峯撰 吾觀。悠悠群動。營...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戒殺四十八問

戒殺四十八問目錄 釋生物養人之疑(五問) 釋俗見斷殺之...

【註音版】思益梵天所問經

思益梵天所問經...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前佛後佛。自行化他。...

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

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五蓋品第一 聞...

【佛教詞典】十王華報

(術語)十王為六欲四禪之王,初地之菩薩,為四天王,...

【佛教詞典】二祖斷臂

禪宗故事。相傳二祖慧可,到嵩山少室峰求道於達磨,立...

謙卑低頭的人生態度

夜誦《妙法蓮華經》。讀到《常不輕菩薩品》,常不輕菩...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那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呢?他能得到...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

賢書法師出家前寫給兒子的信

劉二子: 你好! 你媽媽帶來你的消息,說你讀書讀的很...

懺悔達到這個境界才是真懺悔

懺罪。我們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這樣的認識,因為佛的...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個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定業可免還是不可免

問: 師父,我見佛經上有說定業不可免,為何又要說滅...

印光大師永思集·大師遺教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國人某氏至靈岩,謁見...

對於冥頑不化的惡人,我們該堅持嗎

問: 法師,實在難以對惡人和我討厭的人生起真實的慈...

閻王也怕阿彌陀佛

再說這位黃太太,又告訴大家一則阿彌陀佛的偉大,連閻...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心態重於環境

每天上午的同樣時間,一位富翁都會乘車經過一個公園。...

【視頻】《佛說八部佛名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八部佛名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女聲念誦)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女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