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念處

惟賢長老  2012/02/14  大字體  護眼色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觀,即時時刻刻要保持的四種正念: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作為學佛的人,如果沒有這個觀點,信仰就建立不起來,道心不夠穩定。

「觀身不淨」,要經常觀察自己的五蘊身是不乾淨的,是脆弱的、變化的,所以不要圍著這個色殼子整天打轉轉,貪這貪那。

「觀受是苦」,就是說我們所接觸的一切外境,所領受到的都是痛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悲歡離合等等,都是痛苦,因為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今天錢多,明天不見得錢多;今天地位高,明天不見得還高;今天家庭團聚,到了有一天也要分散,誰也不能保證永遠不分離。所以《法句譬喻經》中談到:積聚終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當別離,有生無不死。觀一切法是苦的,無常故苦,認識到這一點,對外境的攀緣追逐,就可以看淡放下。

「觀心無常」,這個「心」是什麼心?妄心,眾生心,有漏心。心是剎那剎那變化的,事物也是隨著心在變化。《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因為這個「心」是變化的,故不可得,一切事物也是無常變化的,剎那即逝。

「觀法無我」,一切法都是夢幻泡影,其中沒有一個實際主宰的東西,沒有一個不變化的東西,大家想想,俗語說的滄海桑田、桑田滄海,十年變化許多人。哪件事情沒有變化?哪件事情是主宰?我有變化,一切法有變化,故要建立無我觀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成就十種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假如...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學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視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靜中有工夫,動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來身...

會說不如會修的

剛才各位皈依十方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無盡佛法僧...

行善才能得福報

一位風水名師,為人看墳斷宅非常準確,經過調理的宅墓...

修行人的三大精進

正精進 處事不僅要精進,更要正精進,若只是精進而方向...

虛雲老和尚:在忙中修行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聖賢,能轉...

在世間,唯一有意義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來臨,乾燥而寒冷,人們紛紛口鼻上火,這...

三身佛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為法身佛、...

錫杖的功用與表法意義

錫杖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時應當攜帶的道具。...

佛教中「卍」字由來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見的符號,讀作萬或室利靺...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感嘆說:「奇...

棒喝透出華嚴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時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長老都請...

助念不學佛的人,他能往生嗎

問: 助念不學佛的人,他能往生麼? 大安法師答: 在...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你不能容忍他...

李炳南居士《佛七開示系列》

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一次開示 念佛結七迄今二十有...

林則徐:十無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一個人,假如連父母都不孝...

信守承諾

有個姓李的商人做鋪地磚的工作,跟一個客戶談好了,已...

當嗔恨心即將生起時

當嗔恨心即將生起時,不妨先問問自己,對方引起我嗔恨...

對水泡很執著,結果失去了整個大海

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

持之以恆方可登峰造極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一個人成功與否,關...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為何還會受鬼神的騷擾

問: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是有護法神隱形保佑的,為何還...

【佛教詞典】三世不可得

(術語)謂三世之諸法,不可得一實體也。維摩經弟子品...

【佛教詞典】五事異熟非異熟分別

【五事異熟非異熟分別】 p0287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頁云:...

【視頻】佛教卡通:大迦葉的故事

佛教卡通:大迦葉的故事

【視頻】慧律法師《時節因緣的重要》

慧律法師《時節因緣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