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不死之藥》

聖嚴法師  2010/06/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為自喪。

這個偈子,是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的價值,善用生命,生命的價值便能成為永恆。

現代的台灣,流行著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放逸頹廢不負責任的觀念。

「甘露」是印度的梵文,中文叫做不死藥。「戒為甘露道」是說:持戒是生路,能使人真正不死;死的是肉身,精神的生命、功德的生命不會死亡,可以帶到永遠的未來,持續地成長,直到成佛為止。

不放逸等於持戒,有益於眾人的事必須做,有益於眾人的話必須說;有害於眾人的事不要做,有害於眾人的話不要講,這樣的話,可使自己身心平衡,長保健康。「放逸」是恣意放蕩,行為不檢,狂賭、濫嫖、酗酒、日夜狂歡、男女行為不節制、飲食無節度、生活起居沒有規律、損人害已…。這種人易招致短命早死的橫禍,而且可能死得很慘痛。

「貪」是貪得無厭,是為了自己過得更快活、物質享受更多些。貪慾之苦,如飲海水止渴,越飲越渴,所以貪的作用是一切煩惱的根本,貪不到就會瞠,貪與瞠是一體的兩面,有貪有瞠,便有無盡的煩惱跟著發生,如果沒有要貪要瞠的人、事、物,一切煩惱便無從生起,自然得到平安。

「死」有兩層意思,一種是因放逸而自掘墳墓,走上死路,另一種是精神生命的腐朽或消失。精勤努力,為眾人作奉獻,永遠活在眾人的心中,活在文化歷史中。就佛法來說,佛教徒藉著佛法的指導,若以無私無我的立場和觀點持戒修善行,能夠成為福智圓滿的佛陀。若以有我的果報觀點,持戒修善行,則能得享安樂的福報。

死或不死,並不單指肉體的生命,也包括精神的、功德的生命。持戒不但能使我們現生健康長壽,也使無形的生命不斷延續。相反地,放逸只會使這兩種生命提早毀滅而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證嚴法師:生死之間

比如在慈濟醫院中,最近有兩件個案,一件是父與女,另...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裡的最後一天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認為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倒記時中,...

剛死亡時的感知是什麼樣的

我們現在有念。有念是迷了,無明迷了,謂心為念,念即...

緣分,離不開珍惜二字

所謂緣分,就是遇見了該遇見的人;所謂福分,就是能和...

信願持名,心不顛倒

在《法華經》當中,佛陀告訴我們,所謂的開權顯實,會...

世間人臨終的三種執著

一般人到臨終時有什麼樣的執著呢?一般有三種愛,愛就...

【推薦】臨命終的失敗,就是一生修行的失敗

我自己讀《遺教經》,讀到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

對佛源老和尚臨終的功夫特別讚歎

我親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幾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

【大藏經】【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捨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聖嚴法師:老化是自然現象

一般人以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實「生」是一...

聖嚴法師《人的三世因果觀》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此乃說...

聖嚴法師:貪慾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 《法華...

聖嚴法師《聞聲救難,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宛然是與娑婆有情,別具深刻因緣的菩薩。人...

當妄想逼出來時,會產生一個反彈的作用力

分別真妄、返妄歸真、修學位次,講到這個地方,其實首...

地藏菩薩和我們關係

誰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是佛陀座前,大願第一的大菩...

初入禪調三事的方法

其定心亦有寬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攝心用念,...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這個習氣不容易了解,但是我們用一種比喻就很容易了解...

一時的善念,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唯識學把整個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個階位:就...

懷孕媽媽的胎教之法

歷來古今賢聖之人,都是由於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悲田供養獲極大功德福報

父母,祖父母乃至親人長輩老病時,我們能以飲食,醫藥...

突破障礙,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引生修學的動力,就是所謂的精進。有些人剛開始學佛是...

佛的無奈

一般人總以為佛陀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想要做什麼就能...

樂善好施的長者

有位長者不但家財萬貫,心地也很善良;他覺得與其只有...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

修行人在這個時候很容易著魔

過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學畫畫,他的畫本來就不怎麼好...

【佛教詞典】極微分不分

(雜語)三位極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異其論,...

【佛教詞典】七種無上

佛所特有的七種無上,即: 一、身無上,佛有三十二相八...

【視頻】地獄一遊

地獄一遊

【視頻】東南佛國--鄞州佛教略影

東南佛國--鄞州佛教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