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生命就這樣不斷地重複著痛苦

2016/10/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生命就這樣不斷地重複著痛苦

記得十幾年前,我曾經在父母面前炫耀:「30歲以前用命換錢,大不了30歲以後用錢換命,爭取40歲退休。」這是那個年代較為流行的豪言壯語。殊不知,就在慾望被滿足的同時,自己的傲慢也在增加,而內心卻沒有感受到太多快樂,被滿足的只是人前風光的虛榮心。為了得到別人更多的羨慕眼光,我變得急功近利、油腔滑調,連口音都變成一嘴港台腔,其實我本是雲南山裡土生土長的人。

長期的應酬喝酒、作息時間不規律,讓我患上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記得一次出差住酒店,病痛讓我覺著自己可能已經無法活著回到家裡,在昏暗的檯燈下,用酒店的便簽紙寫下了遺書,那年我34歲。

在家裡,我和父母、妻子的關係都不融洽。在父母面前,我總覺得沒給他們丟臉,結婚、買房都沒向他們伸手借錢,所以我的能力比父母大,我的想法、我的意見不容取代,對父母交代的事愛理不理;對待妻子,我覺得她家裡的人動不動就向我們要錢,我為她家付出了很多,也給了不少錢,回到家裡,我理所應當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務都應該是她的事。

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凡夫心,讓家庭裡的每個人心裡都很鬱悶,發生過幾次大的爭吵,家庭曾經一度走向解體的邊緣。

濟群法師說過,「凡夫就是錯誤想法和混亂情緒的綜合體」。我就是這樣被煩惱和情緒控制著不得安寧,因為我的觀念錯了,導致行為與結果都錯了,自己的生命就這樣不斷地重複著痛苦。

進入修學後,每次修學都在改變我之前的錯誤觀念,《佛教如何看世界》《佛教的財富觀》《人生五大問題》等等,就像一盞盞明燈驅散我內心的黑暗。我內心從來沒有感受過如此平靜的喜悅,佛法智慧接受一分就能有一分受益,運用一次就有一次收穫。

當我樹立了父母是恩田的觀念後,就瓦解了唯我重要的想法,凡事都盡量順著他們的心願,說話、做事時內心柔軟了很多,父母的笑容也多了;當明白物質財富將會隨著我這期生命的結束而失去意義,唯有功德法財才能利於未來的生命後,我也就不再執著物質財富了;當接受了財富從佈施與供養中來的觀念後,對妻子接濟家里人由嗔恨心變成了隨喜之心,與她之間的心理隔閡也消失了。

我就是輪迴路上的重病患者,每週的自修、共修都是在治療我的心病。為了感恩妻子對我學習佛法的支持,我主動承擔起了家務活,我明白,只有將家庭照顧好,才能有更多時間聞思法義。說來也怪,當這樣去做的時候,家務活也變成了修行的功課,不再有對抗的情緒。現在,家庭生活和修學都運轉正常。

隨著修學的深入,我知道了三惡道是苦,人生的本質是苦,甚至天道的本質也是苦,只要不解脫六道輪迴,各種痛苦是一定要承受的。我越來越感到無常離我及我的家人很近,看著他們還沒有覺醒,還在輪迴的路上前行,不由得為他們的將來擔心。每次與他們談佛法,只能起到短暫的作用,強大的串習輕易就將他們拉到輪迴的路上。

只有我具備了慈悲與智慧,才能有機會拯救家人及眾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身罹絕症,聽念佛號,微笑往生

身罹絕症,痛苦呻吟。聽隨身聽,安詳往生。 台中沙鹿有...

要「知大」,要「見遠」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

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

我們講第一個問題: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什...

曾國藩的人生六戒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確定何時死去。雖然你擁有寶貴人身,但它全然是...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

人有八種德能

《阿毗曇論》講人有八種德能: 第一, 人聰明。你看人...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佛陀勸誡比丘勿以神通度眾

昔日,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難陀城的波婆利...

惟有能忍才能止諍

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彌的地方說法的時候,弟子群中發生...

念觀世音菩薩三年多癱子康復

明朝崇禎年間,安徽有個乞丐,因為下肢癱瘓,就雙手代...

結善緣的重要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間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

雍正皇帝著書破邪護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歷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參...

運用佛法來佈施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佈施」,...

閻浮提眾生的業感差別

閻浮提眾生身口意三業能感得百千種報應。有現報,現世...

佛弟子應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問: 佛弟子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慧律法師答: 不...

發心的意義與類別

發心,又作初發意。、新發意、新發心、初心、發意。發...

讓勤儉節約成為自己的道德標準

《中華美德故事儉朴篇》裡有一個春秋時魯國宰相季文子...

念佛動中修,要修到什麼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們一個人不是沒事幹的,...

一隻破水桶的啟示

一位農夫有兩隻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擔挑著兩隻水桶...

貪瞋癡三毒

一、貪 貪又作貪慾、貪愛、貪著,略稱欲、愛。是對於...

朝暮課誦的意義

課誦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儀式,即指定時誦經、持...

能在動中修,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問我在忙什麼。我說這段時間,上午忙...

把「六和敬」精神落實到企業管理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學 據經典記載:兩千多年前,佛陀身旁...

【佛教詞典】楞嚴經指掌疏

(書名)十卷,清釋通理述。等不等觀雜錄四曰:楞嚴經...

【佛教詞典】八大龍王

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

【視頻】上求下化皆不能離的妙法(大安法師)

上求下化皆不能離的妙法(大安法師)

【視頻】界詮法師《淨土或問》

界詮法師《淨土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