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日本大官問澤安禪師如何處理時間:唉,我這個官做得真沒有意思,天天都得聽那些恭維的話,聽來聽去都一樣,實在無聊。我不但不喜歡聽,簡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覺,真不知道怎麼打發這些時間?
禪師只送給他八個字:此日不復,寸陰尺寶。意在告訴他,光陰逝去就不再回來了,一寸光陰一尺璧,要懂得珍惜才是!
一般人講到節約只知道用東西要節約,用錢要節約,卻不知道時間要節約,感情要節約,慾望要節約,生命更要節約一個懂得利用時空的人,他明白一切心念和行事都應該有適當的節制,不放縱、氾濫,才能細水長流。
唐朝龍牙禪師以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一偈,道盡世間無常。有情於無常中翻滾流轉,嘗盡生離死別的痛苦。萬千變化窮追不捨的壓迫感,能不能在無常、痛苦的深層處了卻,是極為奧妙的哲理。
時節的更迭本是必然的規律,花開花落也是必然的道理,當我們明白現象的本來,即能體會事物當下與每分因緣的可貴與不易,而更知道珍惜、節約,不浪費、不糟蹋。
因此古人常教誨: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都是少年人、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幹、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子欲養而親不待、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莫不都是要我們謹慎節約,珍惜當下,盡力揮灑,好在流動變遷的人世間尋求一己安身立命之處,更而超越時空、超越對待,見得一片亙古長空的清朗明淨。
太遠嗎?
有一名信徒到寺院參加水陸法會,因為分配到掛單的寮區較為偏遠,每天必須走上一段路才能到達壇場。所以嘴裡不時嘀咕:每次都要走這麼遠的路,真累!
佛光禪師知道了,為大眾開示時便以巧妙的譬喻教導:希望大家不要嫌住得遠,如果現在都嫌遠,十萬億佛土遠的極樂淨土將來怎麼走得到呢?如果空中有警察,他就會說:這個人怕走路,不要給他去極樂世界,因為他嫌太遠了。
有些人不喜歡走路,往往走到佛光山的山門口,看到佛光山三個字,就對同伴說:哦!佛殿還在後面,那你們上去就好了,我在這裡等你們。佇立山門等,不就等於沒有到過佛光山嗎?
還有些人吃過飯準備下山搭車,便說:哦!真費事,要走那麼遠。其實出門就是要走路,走路是一項有益身心,對情緒的調和也有幫助的運動。就像在佛光山內豎立的幾個字:佛地千步走,活到九十九,果真在佛地走上一千步,不但壽命長,心靈也能悠然自在。
走路就和拜佛、念佛一樣有功德,佛門裡的跑香、繞佛、朝山、經行等修持,都是用走路的。走路也是一種修行,在動中養靜、養心;因為怕走路而不願意多走路,不就錯失一個修行、運動的好機會嗎?
在佛門,出家人的日常生活,隨眾這個觀念很重要。舉凡過堂吃飯、庠序課誦都是跟隨大眾出坡,跟隨大眾聽法,跟隨大眾用餐,在行徑間修性養心,慢慢地威儀也好了,次序也有了,心裡也隨之平靜了。隨眾是一種包容心的養成,因為心中有大眾與制度,能夠尊重他人,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嫌東嫌西,才能融入團體,隨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