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帝釋桓因修忍辱

2012/11/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帝釋桓因修忍辱

過去,天人和阿修羅們常常為了爭奪酒色而征戰,這天,他們又準備要打仗了,天王釋提桓因告訴天子們:‘如果我們得勝,一定要將阿修羅王擒來天宮。’而另一頭,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也告訴他的眷屬們說:‘如果我們打了勝仗,也要將釋提桓因綁到我們的宮殿來。’

一番激戰後,天人們打贏了,便將阿修羅王捉到天宮,他一見到帝釋天,旋即破口大罵,粗言毀詈,但帝釋天卻無動於衷,默然不應,身旁的侍者看了便說:‘天王,你是因為驚怖畏怯嗎?還是因為能力不足?阿修羅王口出惡言,你為什麼還忍得住呢?’釋提桓因回答:‘我並不是因為害怕或沒有能力,而是在修習忍辱;愚癡之人見識短淺,總是讓心隨著外境波動,不得安寧,如果我回應了他,不就和愚人一樣嗎?’

於是帝釋便說一偈:‘我觀制禁愚,莫過於忍默,瞋恚熾盛時,唯忍最能制。愚者謂有力,而實是無力,愚不識善惡,無法可禁製。我身有勇力,能忍愚劣者,是名第一忍,忍中之善者。微者於有力,不得不行者,是名怖畏忍,不名為實忍。威力得自在,為他所毀罵,默然不加報,是名為勝忍。微劣怖威力,默然不能報,是名為怖畏,不名為行忍。孾愚無智等,惡害以加他,見他默然忍,便以己為勝。賢聖有智者,謂忍最為勝,是以賢聖眾,恆讚忍功德。除己並與他,滅除諸畏難,見他瞋恚盛,但能行默忍。彼嗔自然滅,不煩刀仗力,彼此得大利,自利亦利他。愚者謂忍怯,賢智之所讚,忍於勝己者,怖畏患害故。若於等己諍,畏俱害故忍,能忍卑劣者,忍中最為上。’

佛陀藉此告訴比丘們,釋提桓因雖為三十三天之王,尚且修習、讚歎忍辱之法,何況是剃髮修行的出家眾,更應修習、讚歎忍辱之法,如此才是真正的出家眾啊!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二》

省思:

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在面對人生種種順逆境界時,唯有一個‘忍’字,方能止心不動,也唯有平靜的心水,方能澄映萬物,不被物轉,作自己真正的主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吃素跟忍辱關係很大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勸修精進。】 若諸有情,心多懈...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問: 許多居士認為,修忍辱最難。請開示,如何修效果...

容恕我罪慈氏忍,原諒他非大悲心

容恕我罪慈氏忍 原諒他非大悲心 平等願力精進行 智慧...

忍能息諸苦,忍得壽命長

忍得人樂觀,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諸苦,忍得壽命長。─...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練,這種才是真功夫

過去有一個人他很會駛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專家,...

忍辱以積大德

這個放棄內心的感受,我個人有一個小小的經驗,跟大家...

宣化上人:勤修忍辱波羅蜜

凡是佛菩薩,皆坐在大蓮花之上,這是表示「開悟」。若...

常行堪忍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有多喜樂

世人都知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可...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知恩圖報的馬兒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

如狼守齋的故事

在我們出家人的廣律(藏經裡面的廣律)上說一件事。這...

安住於何處

唐朝丹霞禪師有一次想要去拜見馬祖禪師,在路上碰到一...

貪著利養自取滅亡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調達(提婆達多)的比丘,非常...

我們今天犯的錯誤是什麼呢

唯識學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個...

居士在家閉關精進佛七簡說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聖, 當竭力供養, 至誠頂禮。...

如何判斷妄想是善是惡

問: 請問法師,既然我們都是妄想妄念,我怎麼知道哪...

樂觀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具有樂觀精神的人,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容易獲得成功。...

不往生到極樂世界,只有禍害沒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說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女童勇伏大蛇

古時候的人很迷信,例如從前在一個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這是怎麼回事

問: 頂禮法師,也有一種說法,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

貪好女色 亡身減壽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雙全,不到二十歲即登進士,被選為...

觀音聖號功德無量,命終也能往生淨土

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 《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云:由我...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

佛陀對弟子的態度

佛陀平常對於自己弟子的態度,不但慈愛、坦率,尤其難...

九華山百歲宮後面有個老虎洞,洞裡住著一位宏開老和尚

一九五六年,我從江西回來辦戶口,辦好了以後,回歸九...

【佛教詞典】三觀

1、指天台宗三觀,即:空觀、假觀、中觀。空觀是觀諸法...

【佛教詞典】大乘起信論

全一卷。又稱起信論。相傳為印度馬鳴(梵 A?vaghosa)...

【視頻】妙境法師《寶瓊法師禮拜太上老君像》

妙境法師《寶瓊法師禮拜太上老君像》

【視頻】《楞嚴咒》慧律法師教念

《楞嚴咒》慧律法師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