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90頁)
更多詞典列表
撥遣
撥去遣送之意。又作發遣。密教修法時,首先由他方世界...
播尼
為梵語 pāni 之音譯。意譯作手掌。大日經疏卷一...
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語錄
全一卷。唐代僧曹山本寂(840~901)撰,日僧指...
敵論者
因明用語。為「立論者」之對稱。略稱敵者。即問難者、...
數
梵語 sajkhyā。唯識宗作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
數息觀
梵語 ānāpāna-smrti。又作阿那般那觀、...
數珠
梵語 pāsakamālā。音譯作塞莫。又作念珠...
數習力
累積多數習慣,謂之數習;由數習所成之力,稱為數習力...
數論
為小乘說一切有部(薩婆多部)論藏之別稱;亦為說一切...
數論頌
梵名 Sājkhya-kārikā。又稱數論偈、僧...
數論學派
數論,梵語 Sājkhya,音譯為僧佉,又作僧企耶...
暫住無常
暫住,謂暫時存續;無常,謂一切有為法皆生滅遷流而不...
暫到
暫到僧之略稱。禪林中,指暫時逗留在僧院,未久即將離...
暴流
梵語 ogha,巴利語同。又作瀑流。(一)為煩惱之...
槨示雙趺
釋尊於拘尸那揭羅城外之娑羅林入滅後七日,迦葉方至,...
標月指
標,表之意。指示月之指,稱為標月指。佛教將「真如」...
標幟
又作幖幟。謂彰表之義。系藉世間具體之名字、符號、器...
樓至佛
樓至,梵名 Rudita 或 Rucika。為賢劫...
樓炭經
凡六卷。全名大樓炭經。西晉法立、法炬共譯。收於大正...
樓閣
梵語 kūtāgāra,巴利語同。為具有重層之建築...
樂
(一)梵語 sukha,巴利語同。為「苦」之對稱。...
樂天
梵語 apsara。為天界之有情。經典記載,彼等凌...
樂生天
指色界四禪(四靜慮)中之初禪、二禪、三禪等三天。俱...
樂邦文類
凡五卷。南宋宗曉(1151~1214)編。慶元六年...
樂受
梵語 sukha-vedanā,巴利語同。受,為領...
樂果
(一)涅槃之妙體,離一切生滅,謂之樂;此妙樂為菩提...
樂欲
願求慾望。又作欲樂。其義有二:(一)指聞法修行方面...
樂說無礙辯
梵語 pratibhāna-pratisajvid...
歐美佛教
歐美佛教最初以研究佛教文獻為始,法國以大乘佛教研究...
歐涅
西藏佛教格魯派寺院中康村(紮倉下之一級組織)之財務...
歐陽修
(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吉州廬陵...
歐陽漸
(1871~1943)江西宜黃人。字竟無,一字漸吾...
嘆佛
又作嘆佛、白佛。禪門疏文及回向之首,以聯句或四句偈...
嘆真
又作嘆真、白真。意即讚歎祖師之真容。後轉稱祖師忌回...
嘆德
又作嘆德。指讚歎佛、菩薩、祖師、佛弟子等之功德。若...
嘆德師
又作嘆德師。密教行灌頂之時,誦讚新阿闍梨(傳法灌頂...
嘆靈
又作嘆靈。即面對亡者之靈,讚歎其德業。為亡者回向之...
潼南大佛
位於四川潼南縣城西約一公里處之大佛寺內。寺始建於唐...
澄淵
遼代學僧。生卒年不詳。住南京奉福寺。著有南山道宣所...
澄遠
(908~987)五代雲門宗僧。四川綿竹人,俗姓上...
澄儼
(1090~1141)高麗僧。為肅宗第四子。初名澄...
澄觀
(738~839)唐代僧。為我國華嚴宗第四祖。越州...
潑結木九巴
(1110~1170)西藏名 Phags-mo-g...
潔齋
指按一定之法,清淨身心,使飲食、行為皆有節制。即持...
澆季
澆,薄之意;季,末之意。即人情、風俗、道德浮薄之時...
潭柘山岫雲寺志
凡二卷。清代神穆德撰,義庵續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
潭柘寺
系北平附近佛寺中之最古者。位於石景山之西,栗園莊之...
潛真
(718~788)唐代僧。夏州朔方(陝西橫山縣西)...
潮音洞
位於浙江定海縣普陀山之紫竹林內。由山石裂罅所成。有...
潤生惑
指眾生於臨命終時,對自體、境界及往生之處起俱生起之...
潘迦拉朵拉派
梵名 Pācarātra。印度教毗濕奴派之一,以潘...
潘迦拉朵拉集
梵名 Pācarātra Sajhitā。印度毗濕...
熟酥味
梵語 ghrta。為大般涅槃經五味喻中之第四味,指...
熱海
位於天山之西,蔥嶺之北。又稱大清池、闐池、鹹海。乃...
熱惱
指逼於劇苦,而使身心焦熱苦惱。華嚴經卷七十八入法界...
瑩山清規
凡二卷。日僧瑩山紹瑾撰。又作瑩山和尚清規、洞谷清規...
瑩山紹瑾
(1268~1325)日本曹洞宗太祖。越前(福井縣...
瘡門
即人身泄漏不淨之門孔。指眼、耳、鼻、口、大小便道等...
盤山三界無法
禪宗公案名。為盤山寶積提撕學人之垂語。景德傳燈錄卷...
盤山精底肉
禪宗公案名。又作盤山肉案。為盤山寶積省悟之因緣。五...
盤山寶積
唐代僧。馬祖道一之法嗣,居於幽州(河北)盤山,宣揚...
盤坐
兩足交疊而坐。即指趺坐。我國俗語稱為盤膝坐,又稱盤...
盤谷
(?~1272)元代僧。海鹽(浙江)人。號麗水。志...
盤袱
指盤與袱二物。又作柈袱、拌袱。即於盤上鋪小袱,盛疏...
瞎屢生
禪林用語。瞎,謂盲目;屢,通「婁」,謂愚昧;生,指...
瞋
梵語 pratigha 或 dvesa,巴利語 p...
瞋心不受悔戒
十重戒中之第九戒。又稱瞋不受悔戒、瞋不受謝戒、故瞋...
瞋恚三種發相
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四舉出,修行者修禪定時,有如...
瞋恚火
瞋恚之熱惱如火,故稱瞋恚火。又瞋恚能燒盡一切功德,...
瞋恚蓋
梵語 vyāpāda-nīvarana,巴利語同。...
磋
悉曇字 (cha)。為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
磋慶
指西藏佛教格魯派寺院全寺僧眾大會。為寺院中最高級之...
碾磑
指石臼,尤指使用水力之石臼。唐代,貴族及寺院於其莊...
磐石劫
梵語 parvatopama-kalpa。以天衣輕...
谷頭
禪林中,任職於典座之下,掌理一寺之米谷者,稱為谷頭...
稽首
為佛教禮法之一。即以頭著地之禮。我國周禮所載之九拜...
稽姜那國
稽姜那,梵名 Kikāna。為西印度之古國。位於伐...
稻田衣
指袈裟。又作水田衣。因袈裟之紋飾如方塊之稻田而得名...
稻稈經
梵名 ?ālistamba。全一卷。譯者不詳。又作...
窮子
梵語 daridra-purusa。為法華經七喻之...
窮生死蘊
小乘化地部所立三蘊之一。指直至生死終了而得金剛喻定...
范成
清末民初僧。江蘇如皋人。光緒三十四年(1904),...
篇聚
指戒律。比丘、比丘尼所學之戒律,因有五篇、六聚、七...
棰擯
禪林用語。棰即鞭,擯即逐。意指對於犯重大惡事者加以...
練根
指在加行位中之修行者,調練其根性,使成勝根。與轉根...
緬甸佛教
緬甸(Burma)東北接我國康、滇,西鄰印、巴,東...
緬祇園
梵名 Vaidhanya,巴利名 Vedhaa。系...
緣
梵語 pratyaya,巴利語 paccaya。(...
緣力
指助緣之力量。相對於「因力」而言。佛家以為夙世有修...
緣已生
指由緣所生之果分,即緣生法。為「緣起」之對稱。狹義...
緣中
指藉境繫念時,心所緣之境中。初學者為令心住於緣中而...
緣日
有緣日之略稱。以佛菩薩與此世界有緣之日稱緣日,例如...
緣生法
梵語 pratītyasamutpanna-dha...
緣因
二因之一。緣,緣助之義。指一切功德善根能資助智慧之...
緣成
因緣所成之意。謂諸法皆為因緣所成,全無自性。華嚴五...
緣修
二修之一。為「真修」之對稱。在修觀時,有所藉緣而修...
緣起
(一)梵語 pratītya-samutpāda,...
緣起法頌
略說緣起法之偈頌。又作緣起偈。即說佛教根本義四諦中...
緣起相由
為「法性融通」之對稱。依緣而生起之諸現象,互為交織...
緣起論
為闡釋宇宙萬法皆由因緣所生起之相狀及其原由等教理之...
緣起觀
五停心觀之一。又稱因緣觀、緣性緣起觀、觀緣觀。即觀...
緣會宗
魏晉時代般若學六家七宗之一。緣會義乃於法蘭之弟子於...
緣影
指心識四分中,見分緣慮外塵而生之外塵影像。此為見分...
緣慮心
為四種心之一。又作慮知心、慮知緣慮心。即攀緣境界,...
緣縛斷
二斷之一,三斷之一。又作所緣斷、離縛斷。即斷所緣之...
緣闕不生
謂諸法之生起皆由因緣和合,如缺其中必具之緣,則此法...
緣覺
梵語 pratyeka-buddha,巴利語 pa...
緣覺乘
梵語 pratyekabuddha-yāna。指到...
緣變
為「生變」之對稱。唯識家就諸識之變諸法,分別為因能...
緣觀
(一)指所緣之境與能觀之心。三論玄義(大四五·七下...
緣觀俱寂
指所緣之境與能觀之智俱泯亡。大品般若經卷十七(大八...
線香
指以香木之粉末加糊而成細長如線之香,可於佛前長時焚...
線索
指以青、黃、赤、白、黑色五絲縒組而成之線繩。與「金...
罷參
禪林用語。罷休參禪之意。指禪林之中,參學者開悟,大...
罷講齋
罷講,指經文等之講義結束;一般教家之人參禪有省悟,...
羯尼迦樹
羯尼迦,梵語 karnikāra,巴利語 kani...
羯吒布怛那鬼
羯吒布怛那,梵語 kata-pūtana。又作迦吒...
羯朱嗢祇羅國
羯朱嗢祇羅,梵名 Kajūghira,巴利名 Ka...
羯若鞠闍國
羯若鞠闍,梵名 Kanyakubja,巴利名 Ka...
羯恥那
梵語 khattika。又稱羯恥羅、伽絺羅、伽縛那...
羯荼國
羯荼,梵名 Kaccha。位於蘇門答臘北端。即今之...
羯磨
梵語 karman,巴利語 kamma。(一)意譯...
羯磨身
指密教諸尊之形體。為「法門身」之對稱。密教針對顯教...
羯磨金剛
梵語 karma-vajra。為密教之法器,屬於輪...
羯磨陀那
梵語 karmadāna。司一寺事務之職稱。意譯作...
羯磨曼荼羅
梵語 karma-mandala。譯為作業輪圓具足...
羯磨部
又作迦嚕摩部。為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在金剛界五大月...
羯磨犍度
巴利名 Kamma-khandaka。為二十犍度之...
羯磨僧
梵語 karma-savgha。指受具足戒之比丘四...
羯羅拏蘇伐剌那國
羯羅拏蘇伐剌那,梵名 Karna-suvarna,...
羯羅藍
梵語 kalala,巴利語同。指父母之兩精初和合凝...
羯囉微囉樹
羯囉微囉,梵語 karavīra,巴利語同。又作羯...
膜拜
即舉兩手,伏地跪拜。為宗教頂禮中之主要儀式。我國古...
蔽屍
梵語 pe?ī,又作閉屍、箄屍,或蜱羅屍。意譯肉段...
蓮目相
為佛及轉輪聖王之應化身所具足三十二相之一。又作真青...
蓮邦
極樂世界之別稱,指西方淨土。因彼土眾生化生於蓮花中...
蓮宗
即淨土宗。願求往生阿彌陀佛淨土(蓮邦)之宗派。起於...
蓮宗九祖
自東晉慧遠創立蓮社於廬山東林寺,始有蓮宗之名,由晉...
蓮宗派
越南禪宗與淨土宗相結合之佛教教派。又稱竹林蓮宗。十...
蓮宗寶鑒
凡十卷。元代廬山東林寺之優曇普度撰。又稱廬山蓮宗寶...
蓮胎
又作蓮花胎。念佛往生彌陀淨土之人,皆在蓮花內化生,...
蓮唐草
指由手織成之草紋圖;即「唐草」上處處散有蓮花之圖案...
蓮眼
指佛菩薩之眼。謂佛菩薩慈悲柔和、晴朗澄澈,其眼妙如...
蓮華
又作蓮花。為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蓮,學名 Ne...
蓮華十喻
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載,蓮華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廣...
蓮華三喻
又作蓮花三喻、跡本三喻。天台宗為明法華開顯之旨,遂...
蓮華五股印
指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的蓮華部之五股印,故稱蓮華五股...
蓮華生
梵名 Padma-sajbhava(音譯巴特瑪薩...
蓮華色
梵名 Utpalavarnā,巴利名 Uppala...
蓮華衣
又作蓮花衣、蓮華服。乃袈裟之美稱,取其清淨無染之義...
蓮華戒
梵名 Kamala?īla。八世紀頃,印度中觀派之...
蓮華洞
位於山東肥城縣北。乃鑿五峰山懸崖所成之佛龕,洞口左...
蓮華面經
凡二卷。隋代那連提耶舍(490~589)譯。收於大...
蓮華拳
為密教六種拳印之一。又稱胎藏拳(略稱胎拳)、如來拳...
蓮華部
為密教胎藏界三部之一,金剛界五部之一。又稱觀音部、...
蓮華精進
唐代僧。龜茲國(新疆庫車)人。又稱勿提提犀魚。住於...
蓮華藏世界
梵語 kusuma-tala garbha-vyū...
蓮溪寺
位於湖北武漢大東門外七點五公里之龍山上。為武漢四大...
蓮經
指法華經。酉陽雜俎:「大興善寺素和尚,轉法華經三萬...
蓮台
指佛、菩薩所坐之蓮華台座而言。或單指阿彌陀佛所坐之...
蔣維喬
(1872~?)江蘇武進人。又名竹莊。早年任江蘇省...
蔡巴迦爾居
西藏佛教迦爾居派支派之一。南宋淳熙二年(1175)...
蔡寺
位於西藏首府拉薩東郊。又稱蔡貢塘、蔡巴寺。南宋淳熙...
蔡華
又稱蔡花、白蓮華(花)。印度稱為芬陀利華(梵 pu...
蝦蟆禪
禪林用語。貶指凝滯一邊而不能自在活用之禪者。又作蝦...
衛士度
西晉惠帝(290~306 在位)時司州汲郡汲縣(河...
衛元嵩
北周時代益州(四川)成都人。精通陰陽曆算,且能文,...
衛塞節
梵名 Vi?ākha,巴利名 Vesākha。即月...
褐剌縭衣
褐剌縭,梵語 kārali,為毛布名稱,即以野獸細...
複子
又作復包、復帕。為包物所用之巾。或即指包袱。佛果克...
復師
為華嚴宗之僧職。乃重複論述講師之言說而使義理更明之...
談玄
湖南人。幼年出家,專志向學,辯才無礙。曾兩度留學日...
談林
指僧徒聚於其間研學或議論之學林。又作栴檀林、檀林、...
談經
指以淺近平易之方式來講說經典。系唐代以一般民眾為對...
談義
講說道理之意。又作談議、法問、文談。即談論佛法,說...
誕生佛
即釋尊誕生之像。又作誕生像、誕佛像、佛降生像、灌佛...
誕生偈
指釋尊誕生時,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所說之四句偈。蘊含...
請主喪
禪僧示寂時,請待迎接主喪者。一般主喪者多系導師或老...
請戒師
授戒法時,拜請戒師入道場。禮請戒師之法,維那赴方丈...
請折
請,受食之意;折,舍棄之意。即受食時要求過量之食物...
請來目錄
又作將來目錄、將來錄、請來錄。此類目錄專門編輯至外...
請雨法
又作祈雨法、雨乞法。特指依請雨經而修之法,故又作請...
請客侍者
為禪門中隨侍住持左右,輔佐事務之五大侍者之一,山門...
請益
即學人請師示誨之意。本為禮記、論語中之用語。禮記:...
請益錄
凡二卷。宋代正覺拈古,元代行秀評唱。全稱萬松老人評...
請神
為一種宗教儀式。即依一定之儀節,籲請神靈降臨,聽取...
請假
假,借用公日辦理私事;請假,即獲得許可而暫時外出辦...
請職
為叢林禪院人事安排和職務分配之行事。通常於每年農曆...
請轉法輪
為普賢菩薩十大願之第六。指勸請諸佛說法之願。謂普賢...
請觀音法
又稱楊枝淨水法。欲消除疾病,而依請觀音經所修之秘法...
請觀音經
全一卷。東晉竺難提譯。又作請觀世音經、請觀世音消伏...
諸上善人詠
全一卷。明代道衍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五冊。就求願往...
諸天
(一)依諸經言,欲界有六天(六欲天),色界之四禪有...
諸天傳
凡二卷。南宋行霆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題號重編...
諸天說
闡說佛教經典者有五種人,諸天即為其一。如帝釋天常於...
諸仙
(一)婆羅門淨修者之專稱。法華經序品(大九·五中)...
諸因宿作宗
古代印度外道十六宗之一。又稱無慚外道、宿作外道、宿...
諸有
指迷界之萬象差別。眾生之所作業,由因生果,因緣果報...
諸色
於禪林,指各種各類之事物。敕修百丈清規卷七月分須知...
諸色作頭
指禪門各種工匠,如木工、水泥工、石工、土工等。隸屬...
上一頁
下一頁
佛教知識
心靈解脫
妄想
戒殺放生
本煥老和尚
倓虛法師
慈悲心
李炳南老居士
六道輪回
般若
學佛修行
離苦得樂
工作事業
惟覺法師
昌臻法師
大悲咒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