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86頁)
更多詞典列表
蒸沙作飯
又作蒸砂作飯。謂蒸沙石欲其成飯,比喻事物之不可成。...
蜜伽闍
梵名 Mrgajā。系釋尊尚為悉達太子時所娶三位夫...
裴玄證
隋代河東人。宿慕佛道,早年出家為僧,住於京師之化度...
裴休
(797~870)唐代孟州濟源(河南濟源)人,一作...
裹頭
僧人將頭包起之行裝,稱為裹頭。佛陀住世時,即有以帽...
誦文法師
貶斥唯知誦唱經文,而不了解經文意義之僧。摩訶止觀卷...
誦咒
咒,為梵語 dhāranī(陀羅尼)之意譯。陀羅尼...
誦律
指八十誦律與十誦律兩種。於諸律本中,僅此二律之名含...
語言
印度人關於語言之探究與考察,自吠陀時代開始,即產生...
語表業
梵語 vāg-vijapti-karman 三表業...
語密
梵語 vāg-guhya。為如來三密之一。又作口密...
語梵
指語密與梵輪。語密(梵 vāg-guhya),為如...
語無表業
梵語 vāc-avijapti-karman。三無...
語等
四等之一。意指三世諸佛之言音同等無二、無增無減,皆...
語滲漏
洞山三滲漏之一。指滯迷於文字言句之見解。洞山良价禪...
語輪境界
即指佛之陀羅尼身境界。此境界系由百光遍照真言 (a...
語錄
為禪宗祖師說法開示之記錄書。禪師平日說法開示,並不...
認賊為子
又作以賊為子。比喻將自家之妄心,錯認為真正之悟見。...
認識
系就認識之主觀,與被認識之客觀(對像)之關係而言。...
誡疑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故常告誡勿起疑惑,稱為誡疑。據...
誡罰
即對有過失之修行僧,給予嚴重之懲罰。大宋僧史略卷上...
誡勸
指誡、勸二門。佛教教義不出誡、勸二門,諸惡莫作,稱...
誓
梵語 yathā-abhyupagamaj。即自表...
誓不成正覺
阿彌陀佛在因位為法藏菩薩時,除立四十八願外,復立誓...
誓水
又作金剛水(梵 vajrodaka)、金剛誓水。為...
誓扶習生
又作扶習潤生。天台宗於所判藏、通、別、圓四教中,謂...
誓願
梵語 pranidhāna,巴利語 panidhā...
誓願一乘
又作本願一乘、弘願一乘、悲願一乘。淨土宗以阿彌陀佛...
誓願力
指佛於過去世修行時所發大誓願之力。佛果位所得之功德...
誓願安樂行
四安樂行之第四。又作慈悲接引安樂行、夢中成就神通智...
說一切有部
梵名 Sarvāsti-vādin,巴利名 Sab...
諸釋子以火聚驗羅睺羅
羅睺羅,為釋尊未出家時,與耶輸陀羅所生之子。據雜寶...
說出世部
梵名 Lokottara-vāda。音譯盧俱多羅婆...
說四眾過戒
十重禁戒之第六戒。即為防患談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說示
即說教法以示人。據慧遠(淨影)維摩經疏載,將言對法...
說戒
指為受戒者講解戒律。有二義,或單指解說戒法;或於每...
說戒日
舉行說戒儀式之日。亦即布薩日。印度曆法,分每一月為...
說戒師
於每半月一次之說戒日宣讀戒本者。通常由一座之長老任...
說戒犍度
為二十犍度之一。又作布薩法、布薩犍度(梵 upos...
說法
梵語 dharma-de?anā,巴利語 dham...
說法五德
賢者說法時所得之五種福德。即:(一)長壽,賢者宣說...
說法四謗
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五十所舉,說法者若不了知真如之...
說法妙
天台宗所立跡門十妙之一。指如來演說十二部法、小部法...
說法明眼論
全一卷。日本圓通居士撰。旨在解說說法者之心得、法要...
說法品
天台宗所立五品弟子位之第三位。即圓頓之修行者於觀行...
說法瑞
為佛陀講說法華經前所現瑞相之一。法華經乃佛陀講說「...
說假部
梵名 Prajāpti-vādin,巴利名 Paa...
說欲
比丘欲成受戒、說戒等僧事者,因有他事以致無法出席時...
說規矩
禪林用語。指對年少之修行僧說示禪門之規則禮度,以資...
說通
即向大眾說法而能通達無礙。亦即致力於化導眾生之化他...
說無垢稱經疏
凡六卷或十二卷。唐代窺基(632~682)譔於咸亨...
說會曼荼羅
指於如來說法之會座中,說法者與對告眾(聽法者)之集...
說經
即講說經典之義理。其後轉指講說俗謠。我國自唐代以後...
說罪
梵語 āpatti-pratide?ana。音譯痾...
說道
示說正道之意。法華經卷三藥草喻品載如來諸名號中,其...
說遍十處
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三載,毗盧遮那如來示現法界無盡...
說默
說為說法,默為不說。若依因緣則應說,依理體則應默,...
說聽方軌
即說法者與聽法者所應注意之事項。佛所說之法門可使眾...
說聽四句
即以唯說無聽、唯聽無說,說聽雙存、說聽雙寂四句,分...
誨機
唐代僧。又作晦璣。清河人,俗姓張。屬青原行思之法系...
誘引
誘導引入之意。即指隨機方便。法華經卷二譬喻品(大九...
誑
梵語 ?āthya。欺詐之意。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
豪斯貝爾
(Fausbll, Michael Viggo; ...
賓陀林山
梵名 Vindhya, Vindhyātavi, ...
賓菲
(Benfey, Theodor; 1809~18...
賓頭盧
梵名 Pindola,巴利名同。全稱賓頭盧跋羅墮闍...
賓頭盧住世因緣
賓頭盧尊者永住於世之因緣,經典所載不一,據法苑珠林...
賒多
梵語 ?ānta。寂滅之義。大智度論卷四十八(大二...
赫列布南特
(Hillebrandt,Alfred;1853~...
趙州
(一)位於河北省西部之都市,即趙縣。隋謂趙郡,唐名...
趙州三轉語
禪宗公案名。趙州從諗以機轉之三語句接引學人,開示真...
趙州大死底人
禪宗公案名。又作趙州大死底、趙州問死。為趙州從諗與...
趙州大蘿蔔頭
禪宗公案名。為一僧向趙州從諗探問趙州與南泉普願相見...
趙州四門
禪宗公案名。又作趙州東西南北。趙州從諗就僧所問,以...
趙州至道無難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趙州從諗與僧所作有關「究極之真實...
趙州柏樹子
禪宗公案名。又作趙州柏樹、庭前柏樹子。趙州從諗寄庭...
軟語
「粗語」之對稱。溫順而適人情之柔語。禪苑清規卷三首...
趙州真際禪師語錄
全一卷。為趙州從諗之語錄。又作趙州和尚語錄、趙州從...
趙州勘婆
禪宗公案名。又稱台山婆子。趙州從諗以「勘破婆子」之...
趙州救火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趙州從諗禪師勘驗大眾之公案。景德...
趙亮傑
(1913~)山東萊陽人。法名能考,別號海印居士。...
趙茂林
(1903~1981)江蘇鹽城人。早歲在上海等地曾...
趙歸真
(?~846)唐代道士。荊州人。精通鉛汞之術。唐武...
輔教編
凡三卷。北宋契嵩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鐔津文集卷...
輕毛
輕毛任隨風吹,忽東忽西,比喻心力劣弱而進退不定。十...
輕安
梵語 prasrabdhi,巴利語 passadd...
輕垢罪
為重罪(波羅夷罪)之對稱。其罪雖輕,然污黷清淨之行...
輕重二業
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一舉出,輕、重二業因人之智、...
遠因
二因之一,五因之一。據大智度論卷九十六載,因有近因...
遠行地
梵語 dūrajgamā-bhūmi。音譯頭羅迦摩...
遠劫
指歷劫久遠。劫,乃劫波(梵 kalpa)之略稱,為...
遠忌
又作遠年忌、遠關日。忌,指忌日,即人死亡之日。遠忌...
遠果
「近果」之對稱。又作殘果。指引因所引得之結果。如屍...
遠沾妙道
又作遠沾妙道。指佛陀示寂後,眾生於去佛遙遠之末世中...
遠師二教
指隋代淨影寺慧遠之教判。即將如來一代聖教判為漸教與...
遠國戒壇
指設立於邊遠地方之授戒壇。又作邊國戒壇。為「中國戒...
遠塵離垢
梵語 viraja vītamala,巴利語同。即...
遠離
謂超越修行佛道之障礙。無為法之本體為空,乃脫離有為...
遠離樂
五種樂之一。為色界初禪天之樂。即初禪天能遠離欲界之...
遠羅天釜
凡三卷。日本臨濟宗中興之祖白隱慧鶴(1685~17...
遜婆明王法
密教之修法。即修行者口誦金剛薩埵一字心密言,於自身...
遣使得
十種得戒緣之一。謂將受戒之比丘尼,容姿端麗者,若往...
遣喚
為「發遣招喚」之略稱。指釋尊在娑婆世界告示眾生乘阿...
遣蝗
即為除蝗蟲之害、求五穀豐收之祈禱。敕修百丈清規卷一...
銀山鐵壁
禪林用語。原指銀鐵堅硬,難以鑽研,山壁險峻,難以攀...
銀川雙塔
位於塞北銀川城之寬闊平原上。城西南角之承天寺塔通稱...
銀地
為佛閣道場之通稱。或稱金地、琉璃地。佛閣,即指佛寺...
銀地道場
位於我國天台山之古佛道場,與金地嶺相接。智者大師即...
僧位
日本佛教特有之制度。又作僧階。即依僧人之智德、年臘...
僧伽
(一)梵語 sajgha,巴利語同。略稱僧。意譯為...
僧伽吒
梵語 sajghāta。又作僧伽多。(一)譯作集會...
僧伽陀
(一)梵語 sajgata。譯作習種性。以入此位不...
僧伽阿難
梵名 Sajghānanda。意譯作眾喜。即求那跋...
僧伽施國
僧伽施,梵名 Sājkā?ya, Sajkā?ya...
僧伽耶舍
梵名 Sajghaya?as。為部派佛教時代之論師...
僧伽婆羅
(460~524)梵名 Sajghavarman ...
僧伽提婆
梵名 Sajghadeva。為有部毗曇學大家,東晉...
僧伽跋陀羅
梵名 Sajghabhadra。意譯眾賢、僧賢。(...
僧伽跋摩
梵名 Sajghavarman。意譯僧鎧、眾鎧。(...
僧伽跋澄
梵名 Sajghabhūti。意譯眾現。東晉譯經僧...
僧伽蜜多
(256 B.C.~198 B.C.)巴利名 Sa...
僧伽羅叉
(一)又作僧伽羅剎。須賴國人。生卒年不詳。纂有修行...
僧伽羅剎
梵名 Sajgharaksa。又作僧伽羅叉。意譯眾...
僧伽羅剎所集經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譯。又稱僧伽羅剎...
僧伽難提
梵名 Sajghanandi。又作僧迦那提、僧佉難...
僧都
統率僧尼之官名,職位次於僧正、僧統。北魏孝明帝首任...
僧兵
又稱法師武者。即執兵杖從事爭鬥之僧侶或其集團。釋門...
僧含
南朝劉宋僧。籍貫、生卒年均不詳。幼而好學,篤志經史...
僧形文殊
指禪林中安置於僧堂、食堂之比丘形文殊菩薩。文殊菩薩...
僧戒
與「尼戒」相對稱。即出家僧所應受持之戒律。指沙彌之...
僧戒八段
比丘所應受持之具足戒,可分為八類。即:四波羅夷、十...
僧那
(一)梵語 sajnāha-sajnaddha。全...
僧供
即供養僧侶之施物。全稱僧供養。又供養百僧者,稱為百...
僧制
有關匡正僧尼行為之制度。又稱清規、僧禁。即於僧團除...
僧宗
(一)南朝劉宋僧。生卒年不詳。住始興郡(廣東曲江)...
僧官
由政府任命,統領全國寺院僧尼以維持教法之官職。印度...
僧房
梵語 vihāra。音譯毗訶羅。又作僧坊。即僧眾經...
僧泣多毗奈耶
梵語 sajksipta-vinaya。意譯略教。...
僧泥沙者傴
為十二頭陀行之一。指常坐不臥行,即晝夜不臥。系泥沙...
僧炎伽陀尼
梵語 sajyamagatāni。僧炎,逆守之義;...
僧物
梵語 sājghika,巴利語同。即屬於僧尼團體之...
僧旻
(一)(467~527)南朝梁代僧。吳郡富春(浙江...
僧柔
(431~494)南齊僧。丹陽(安徽當塗)人,俗姓...
僧祇
(一)梵語 asajkhya。阿僧祇之略稱。意譯無...
僧祇戶
北魏僧官所轄之民戶,約設於北魏皇興末年至延興年間(...
僧祇支
梵語 sajkaksikā,巴利語 savkacc...
僧迦僧泥
為十二頭陀行之一。即一日一食。系伊迦僧泥(梵 ai...
僧徒
指出家之徒眾。徒,有二義:(一)眾之義,故僧徒為眾...
僧朗
(一)南北朝時代僧。京兆人。生卒年不詳。幼即遊訪問...
僧祐
(445~518)南朝梁代僧。江蘇江寧人,俗姓俞。...
僧邕
(543~631)隋唐時代僧。山西介休人,俗姓郭。...
僧副
(464~524)南齊僧。又稱道副。山西太原人,俗...
僧堂
指禪林中僧眾日常修禪起臥之堂舍。又稱雲堂、坐堂、選...
僧堂清規
凡五卷。日僧瑞方面山撰。全稱洞上僧堂清規現行法鈔。...
僧敏
南朝梁代僧。又作僧愍。廣陵(江蘇江都)人。生卒年不...
僧淵
(一)(414~481)北魏僧。潁川(河南許昌臨潁...
僧眾
即指僧,乃梵語、漢語併舉之語。又稱眾僧。僧,為僧伽...
僧統
北魏所設以統監全國僧尼事務之僧官。又稱沙門統、道人...
僧紹
南朝梁代僧。又作僧韶。僧柔(431~494)之弟子...
夢窗國師語錄
凡三卷。全稱夢窗正覺心宗普濟國師語錄。又作夢窗語錄...
僧炫
(547~642)唐代淨土宗僧。或稱僧衍。并州人。...
僧喬
(467~502?) 南朝梁代僧。吳興(江蘇)東遷...
僧弼
(365~442)南朝劉宋僧。吳(江蘇蘇州)人。年...
僧殘
梵語 sajghāva?esa。音譯僧伽婆屍沙。五...
僧琨
隋代僧。生卒年不詳。俗姓鄭。從學於亡名法師。以其擅...
僧訶補羅國
梵名 Sijhapura。位於北印度之古國。大唐西...
僧順
隋代僧(一說南齊僧)。又稱道順。生卒年不詳。貝州(...
僧傳排韻
凡一○八卷。日僧堯恕(1640~1695)編。相當...
僧嵩
(一)北魏僧。生卒年不詳。初隨從長安鳩摩羅什學諸經...
僧業
(367~441)南朝劉宋僧。河南河內人,俗姓王。...
僧稠
(480~560)北齊禪僧。河北鉅鹿人,俗姓孫。博...
缽和羅
梵語 pravāranā,巴利語 pavāranā...
缽盂
又作缽盂。缽,為梵語 pātra 之音譯;盂,為漢...
缽剌翳迦佛陀
梵語 pratyekabuddha 之音譯。舊譯作...
缽頭摩地獄
缽頭摩,梵名 Padma,巴利名 Paduma。又...
缽頭摩華
缽頭摩,梵語 padma,巴利語 paduma。意...
缽羅奢佉
梵語 pra?ākhā,巴利語 pasākha。又...
缽闡布
為吐蕃後期執政之僧官名稱。又作缽掣逋。新、舊唐書稱...
缽露羅國
缽露羅,梵名 Bolor。北印度之古國名。又作缽盧...
缽囊
又作缽袋、缽絡、絡囊。盛裝缽盂(應量器),以便於攜...
缽邏耶伽國
缽邏耶伽,梵名 Prayāga。中印度古國名。位於...
僧伽梨
梵語 savghātī,巴利語同。又作僧伽胝、僧伽...
慈善寺
位於台灣台中。原名慈善堂。1955年善智晉任住持,...
道朗
東晉僧。初與以義學知名之慧嵩共在河西享有盛名。曾助...
靜主
於禪宗,指參於僧眾靜思坐禪之長老。或指一山之住持。...
福德
(一)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於一切善...
芻摩
梵語 ksuma。又作菆摩、須摩、芻摩迦、蘇摩、讖...
蓋樓
蓋,乃廅之誤。廅樓亙為梵語 avalokite?v...
蜫勒門
蜫勒,梵語為 pitaka 或 petaka,又作...
蜫蟲作佛
依圓頓一乘之旨,謂即或蜫蟲亦有佛性、亦可成佛。於大...
乞灑
悉曇字 (ga)。乃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
趙州洗缽
禪宗公案名。趙州從諗寄「洗缽」之語,顯示佛法之奧理...
銀碗里盛雪
禪宗公案名。為雲門文偃之法嗣巴陵顥鑒三轉語之一。表...
頗黎
梵語 sphatika,巴利語 phalika。為...
麼攞
梵語 mālā。意譯為鬘或花鬘。又作麼羅。指用一帶...
劉
(437~495)南齊南陽涅陽(河南鎮平縣南)人。...
廢跡顯本
又作廢跡立本。乃天台宗本門三喻之一,法華十重顯本之...
慧暅
(515~589)南朝陳代僧。義興陽羨(江蘇宜興)...
摩睺羅迦
梵名 Mahoraga。又作摩睺羅伽、摩護羅誐、...
播輸缽多
為梵名 Pā?upata 之音譯。又作波輸缽多。意...
上一頁
下一頁
真如自性
淨界法師
佛教故事
普賢菩薩
夢參老和尚
健康素食
拜佛
因果報應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明海法師
普賢行願品
忍辱
宗性法師
佛法入門
文殊菩薩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