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69頁)
更多詞典列表
富爾丘吉
(Hultzsch, Eugen Julius T...
富蘭那
梵名 Purāna。古印度教聖典之總稱。約成書於西...
富蘭那迦葉
梵名 Pūrana-kā?yapa,巴利名 Pūr...
富那夜奢
梵名 Punyaya?as。又作富那耶舍、富那奢、...
寒山
唐代隱士。居浙江天台始豐縣西四十公里之寒岩幽窟中,...
寒山寺
位於江蘇吳縣(即蘇州)西之楓橋鎮。又稱楓橋寺。開創...
寒山寺志
凡三卷。清代葉昌熾撰。為寒山寺之寺志。民國十一年(...
寒山詩
凡三卷。唐代國清寺道翹編。集錄寒山之詩頌三百餘首,...
寒苦鳥
又作雪山鳥。棲止於喜馬拉雅山,不築巢,故夜間備受寒...
寒行
日本佛教用語。即佛教徒於冬季嚴寒之日,或坐禪,或托...
寓宗
日本佛教用語。又稱附宗。謂寄寓於他宗之宗旨。即指不...
尊像
指諸尊之像,亦即佛、菩薩、明王、諸天、護法神等之像...
尊勝佛頂修瑜伽法軌儀
凡二卷。唐代善無畏譯。說明念誦尊勝陀羅尼之儀則。又...
尊勝曼荼羅
密宗修尊勝法時所畫作之曼荼羅。全稱尊勝佛頂曼荼羅。...
尊勝法
以尊勝佛頂為本尊,念誦尊勝陀羅尼之修法。又作尊勝陀...
尊勝陀羅尼
梵語 usnīsa-vijaya-dhāranī。...
尊勝陀羅尼經
全一卷。全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又稱尊勝經。唐代佛陀...
尊勝陀羅尼經幢
即刻寫尊勝陀羅尼經之石幢。佛陀波利傳譯尊勝陀羅尼經...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凡十卷。尊婆須蜜造,苻秦僧伽跋澄等譯。系基於說一切...
尊特報身
即尊崇奇特之報身。略稱尊特身。為天台宗用語。尊特,...
尊號
指諸佛之名號。諸佛之名號,功德勝妙,應予尊重,故有...
尊貴墮
曹山三種墮(沙門墮、尊貴墮、隨類墮)之一。系曹山本...
尋
梵語 vitarka,巴利語 vitakka。心所...
尋常念佛
指不擇行、住、坐、臥等四威儀,晝夜不斷之念佛。為「...
尋常茶飯
又作家常茶飯。即日常之飲茶、吃飯,意指為平常之動作...
尋牛
十牛圖之第一。喻指初發心之位。牛,比喻本來面目。尋...
尋聲救苦
謂阿彌陀佛尋眾生念佛之音聲,而救度苦海中之眾生。般...
就人立信
淨土宗強調凡夫欲往生阿彌陀佛之淨土,必要樹立信心;...
袾宏
(1532~1612)明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
帽子
略作帽。又稱頭巾、頭袖、禪巾、菩薩巾。即冬季僧侶頭...
廁孔
即便所。略稱廁。又稱圊。亦用為譬喻極污穢者之詞。臨...
廁神
指烏樞沙摩明王(梵 Ucchusma)。烏樞沙摩,...
廁籌
指於廁所中用以代紙拭糞之小木、竹片。又作廁籌、廁橛...
廂衛
即門廂之護衛。全稱夾門廂衛。又稱廂曲。指密教曼荼羅...
斌宗法師
(1911~1958)台灣彰化鹿港人,俗姓施。年十...
普化宗
為日本臨濟宗之一派,以我國唐代普化禪師為鼻祖。又稱...
普化寺
位於山西五台山台懷鎮東隅山麓。創建年代不詳,明清時...
普同問訊
即普向大眾問訊,或大眾一齊問訊。又作普通問訊、普問...
普善神
普善,梵名 Pūsan。又作布咸神。意謂養育者、繁...
普寂
(651~739)唐代禪僧。蒲州河東(山西永濟)人...
普寧寺
位於熱河承德東北方之獅子山東端。俗稱大佛寺。清乾隆...
普度
(一)謂廣行剃度。宋史孔承恭傳載:「請於征戰地修寺...
普庵
(1115~1169)南宋臨濟宗僧。又作普庵。宜春...
普彤寺塔
位於河北南宮之舊城。為南宮故城普彤寺內建築,始建於...
普悲觀音
為三十三觀音之一。相當於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載...
普愚
(1301~1382)高麗時代禪僧。洪州(忠清南道...
普慈
(1355~1450)明代臨濟宗僧。蘇州(江蘇)常...
普慶寺石塔
位於浙江臨安徑山南麓。塔系六面七層,每面皆有佛龕。...
普救寺
位於山西永濟縣黃河、汾河之間。寺內建築極壯麗,全院...
普明
(一)東晉交州刺史張牧之女。於隆安(397~401...
普智天人尊
為佛之尊號。佛之智德普照事理,為人、天中之最尊者,...
普曜經
梵名 Lalitavistara。凡八卷。西晉永嘉...
普會寺
位於綏遠百靈廟附近。蒙古語稱為錫拉木倫召。始建於清...
普桑節
普桑,錫蘭語 Poson 之音譯。乃錫蘭與東南亞上...
普樂寺
位於熱河承德附近,為清代承德離宮八廟之一。俗稱圓亭...
普法別法
為普法與別法之併稱。又作普別二法。普遍圓融之法門,...
普淨
(1902~1986)廣東揭陽人,俗姓黃。年二十許...
普淨寺
位於山西臨汾西南。規模敞朗,建築巍峨。創建年代不詳...
普渡寺
為北平名剎之一,位於東安門內。俗稱馬嘎拉廟。本為清...
普濟
(1179~1253)宋代僧。四明奉化人,俗姓張。...
普濟寺
(一)位於江蘇鎮江東五公里大江中,為焦山名剎。焦山...
普為乘教宗
為法相宗之別稱。此宗認為其所依據之解深密經系普為人...
普照
(一)日本法相宗僧。籍貫不詳。初住奈良興褔寺(一說...
普照國師語錄
凡三卷。明末清初僧隱元隆琦(1592~1673)撰...
普照寺
位於山東泰山南麓。傳創建於六朝,唐代擴建,明代重建...
普珊
(Poussin, Louis de la Val...
普現色身
謂諸佛菩薩為方便攝化眾生,故順應眾生之根機而示現種...
普現色身三昧
(一)謂諸佛菩薩為方便攝化眾生,示現種種色身時所入...
普瑞
元代僧。榆城(雲南)人。俗姓與生卒年均不詳。字雪庭...
普眼三昧門
又稱普門世界三昧門。大日如來普門示現之大眾,稱為普...
普禮
謂密教行者於道場普遍禮拜本尊及曼荼羅諸尊。即禮拜一...
普等三昧
指同時普見一切諸佛之三昧。普,普遍之意;等,齊等之...
普聞
唐代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為唐僖宗之太子。自幼茹素...
普茶
供茶給大眾飲用,稱為普茶。對此而言,為特定之人所供...
普莊
(1347~1403)明初臨濟宗楊岐派禪僧。台州(...
普莊嚴童子
指華嚴經中以四勝身成佛之童子。新譯作大威光太子。系...
普觀觀想
乃願生西方之人,所須具備十六觀行之一;出於觀無量壽...
紝婆樹
紝婆,梵語 nimba,巴利語同,又作賃婆、任婆。...
普請
於禪林從事作務勞役時,普請大眾,上下合力,稱為普請...
普賢
華嚴宗將斷絕一切言語思慮之佛境界,稱為性海果分,即...
普賢三昧
為普賢菩薩之修法,有顯密二法。(一)就顯教而言,即...
普賢寺
位於台灣高雄市。為佛光山高雄別院。於1983年十二...
普賢延命法
謂以普賢延命菩薩為本尊,為除障延命所修之法。其修法...
普賢菩薩
普賢,梵名 Samantabhadra,或 Vi...
普賢菩薩行願讚
梵名 Bhadra-carī-pranidhāna...
普通合掌
又稱普通印。為密教所結印契之一。其印相在金剛、胎藏...
普通院
唐代以降,為參詣五台山者,在其沿道建有夜宿、飲食之...
普門
梵語 samanta-mukha。又作無量門。意指...
普門寺
(一)位於韓國漢城北區普門洞。為高麗朝睿宗王十年(...
普門示現
謂佛菩薩神通自在,示現種種身,開無量法門,使眾生得...
普陀列祖錄
全一卷。清代僧潮音通旭(1649~1698)編,康...
普陀山
位於浙江定海縣東海中之舟山群島。又稱補陀山、補陀洛...
普陀洛迦新志
凡十二卷。民國王亨彥撰。現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
普雨
李氏朝鮮時代僧。號虛應堂、懶庵。住江原道麟蹄郡雪岳...
普願
(748~834)唐代僧。鄭州新鄭(河南開封新鄭)...
景命日
天子即位之日。景命,為大命之意,謂皇帝稟天之大命。...
景岑
唐代禪僧。生卒年不詳。幼年出家,參南泉普願,嗣其法...
景川和尚語錄
凡二卷。全稱本如實性禪師景川和尚語錄。又作景川錄、...
景州塔
位於河北景縣西北。據縣誌記載,塔建於北魏,齊、隋曾...
景德傳燈錄
凡三十卷。宋代道原撰。略稱傳燈錄。為我國禪宗史書之...
景教
唐代傳入我國之基督教。即東羅馬異端派之聶斯托里派(...
景昌極
江蘇泰縣人。曾任東南、東北各大學教授。嘗從歐陽漸研...
景明寺
北魏宣武帝於景明年間(500~503)建於洛陽。北...
景淨
(Adam)波斯人。景教大秦寺僧。任中國教父、鄉主...
景祐新修法寶錄
凡二十一卷。北宋呂夷簡等奉敕撰。略稱景祐法寶錄、景...
景祥
(1062~1132)宋代臨濟宗僧。江西南豐人,俗...
景閑
(1298~1374)高麗僧。號白雲,世稱白雲景閑...
智
梵語 jāna,巴利語 āna。音譯為若那、闍那。...
智儼
(602~668)唐代僧。天水(甘肅)人,俗姓趙。...
智光
(一)指智慧之光。智慧能破無明之闇,故以光喻之。 ...
智光曼荼羅
日本元興寺智光依感見所畫之淨土曼荼羅。為日本淨土三...
智冠
(1932~)韓國僧。慶尚南道協川郡人,俗姓李。十...
智凝
隋代僧。豫州(河南)人。年少出家,從彭城靖嵩學攝大...
智凱
(一)(?~646)唐代僧。丹陽人,俗姓馮。年少即...
智劍
梵語 khadga。音譯作朅伽。又作金剛劍。喻指清...
智化寺
位於北平市內。為明初司禮太監王振於英宗正統八年(1...
智印
梵語 Jāna-mudrā。又作慧印。為諸佛菩薩所...
智及
(1311~1378)元代臨濟宗大慧派禪僧。江蘇吳...
智吉祥
梵名 Jāna?rī。北宋譯經僧。印度人。於仁宗皇...
智吉祥印
全稱智手吉祥印。又作吉祥印。即以智手結吉祥印。為釋...
智吉祥賢
梵名 Jāna?rībhadra,西藏名 Yes-...
智周
(668~723)唐代僧。泗州(江蘇)人,俗姓徐。...
智命
(?~618)隋代僧。滎陽(河南)人,俗姓鄭,名頲...
智嚴
(一)(350~427)東晉譯經僧。西涼州(今甘肅...
智圓
(976~1022)宋代僧。為天台宗山外派大師。錢...
智境四相
謂眾生於佛所說之理,有所證取,然於心有我、人、眾生...
智增悲增
又作智增上、悲增上。或稱智增上菩薩、悲增上菩薩。悲...
智威
(一)(?~680)唐代僧。處州(浙江)縉雲人,俗...
智實
(601~638)唐代僧。雍州萬年(陝西)人,俗姓...
智岩
(600~677)唐代牛頭宗僧。江蘇曲阿人,俗姓華...
智幢菩薩
智幢,梵名 Jāna-ketu,音譯枳娘襄計都。...
智德
(一)佛果三種德相之一。即指諸佛成就大圓鏡智、平等...
智慧光
(一)指佛、菩薩之智慧鑒照所發出之光明。又稱智光、...
智慧海
位於北平西郊頤和園萬壽山巔,為一座無梁佛殿。全殿由...
智慧門
(一)入智慧之門戶。即指權智,或權智所說之一切教法...
智拔
(573~640)唐代僧。襄陽人,俗姓張。六歲從閏...
智拳印
密教金剛界大日如來及一字金輪佛頂所結之印相。用以標...
智文
(509~599)南朝陳代僧。丹陽(江蘇)人,俗姓...
智斷
(一)以般若智慧斷除煩惱。 (二)謂智德與斷德。照...
智旭
(1599~1655)明代僧。吳縣(江蘇)木瀆人,...
智升
唐代僧。籍貫不詳。夙有出家弘揚大教之志,兼學大小二...
智暉
(873~956)五代後唐僧。洛陽咸秦人,俗姓高。...
智月
(一)以月譬喻智慧之光明,稱為智月。八十華嚴經卷八...
智果
隋代僧。為書法家。會稽剡(浙江嵊縣)人。住吳興永欣...
智正
(559~639)唐代僧。定州安喜(河北安喜)人,...
智水
(一)以清水譬喻清淨之智慧,稱為智水。反之,以濁水...
智永
南北朝陳代僧。浙江會稽人,俗姓王。名法極(一作法橘...
智波羅蜜
梵語 jāna-pāramitā。為菩薩欲達於大涅...
智波羅蜜菩薩
智波羅蜜,梵名 ārya-jāna-pārami...
智淨相
本覺隨染境所生二種相之一。指本覺隨染而還於本淨之相...
智炫
隋代僧。益州(四川)人,俗姓徐。生卒年不詳。年少出...
智炬
(一)南朝劉宋時代僧。生卒年不詳。俗姓劉。年少出家...
智猛
(一)南朝劉宋時代僧。京兆新豐(陝西臨潼)人。少年...
智琳
又稱智林。(一)(409~487)南朝劉宋時代僧。...
智璪
(556~638)隋代僧。清河人,俗姓張。官宦世家...
智目行足
又作知目行足。略作目足。謂智(智慧)如目,行(行業...
智相
(一)智慧之相,即指佛之光明。佛之光明,係佛智顯現...
智稱
(430~501)南齊僧。聞熹(山西)人,俗姓裴。...
智積
(一)為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之子。據法華經化城喻品載...
智積菩薩
(一)智積,梵名 Prajā-kūta。隨從多寶...
智積院
為日本真言宗智山派總本山。位於京都市東山區東大路。...
智緣
宋代僧。隋州(湖北)人。精通醫術,長於辯才。嘉祐(...
智者
(一)指具有智慧,或知自己本體之人。法華經藥草喻品...
智者大師別傳
全一卷。隋代灌頂(561~632)撰。又作隋天台智...
智者大師塔院
位於山西天台縣北十公里之天台山佛隴真覺寺中。為天台...
智脫
(541~607)隋代僧。江都(江蘇揚州)人,俗姓...
智自在所依真如
十真如之一。為菩薩於第九善慧地中,斷利他中不欲行障...
智藏
(一)梵語 jānākara-garbha。生起智...
智藥三藏
天竺僧。生卒年不詳。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一...
智覺普明國師語錄
凡八卷。日僧春屋妙葩撰,周佐等編。收於大正藏第八十...
智訥
(1158~1210)高麗時代曹溪宗禪僧。洞州(黃...
智詵
(一)(539~618)隋代僧。江蘇徐州人,俗姓徐...
智賢
(一)(?~368)晉代比丘尼。常山(河北真定)人...
智越
(543~616)隋代僧。為智顗門下第一人。南陽人...
智通
(一)唐代禪僧。生卒年不詳。據景德傳燈錄卷十載,師...
智達
日本法相宗僧。齊明天皇四年(658),與智通來唐,...
智鍇
(533~610)隋代僧。豫章(江西)人,俗姓夏侯...
智鑒
(1105~1192)宋代曹洞宗僧。安徽滁州人,俗...
智門
謂諸佛自利之德。為「悲門」之對稱。諸佛萬德可分別為...
智門般若體
禪宗公案名。智門光祚與僧問答,顯示般若體用不二之義...
智門蓮華荷葉
禪宗公案名。又稱智門蓮華。智門光祚與僧問答,顯示一...
智頵
(777~853)唐代僧。中山(河北完縣)人。幼辭...
智顗
(538~597)為我國天台宗開宗祖師(一說三祖,...
智願
智、願之合稱,指佛果之智慧與因位之本願。或指依智慧...
智首
(567~635)隋代僧。安定(甘肅)人,俗姓皇甫...
曾鳳儀
明代衡州(湖南衡陽)人。字舜征,號金簡。仕至禮部郎...
替僧
明代,凡皇太子、諸王等出生,皆以幼童一人剃髮為僧,...
最上乘禪
圭峰宗密所分五種禪之一。指達磨所傳之禪。又作如來清...
最上乘論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論述守一己之心為修道之要門。收...
最勝善身
在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之中,以生...
最勝太子
為護持佛法、守護國家之善神。又稱如意勝王、如意天王...
最勝子
梵名 Jinaputra。音譯作慎那弗呾羅、辰那弗...
最勝尊
指諸尊中之至極者。為對佛之尊稱。佛成就一切智,斷盡...
最勝會
日本南京(南都)三會之一。又稱藥師寺最勝會。即每年...
最勝講
日本三講之一。朝廷每年五月選擇吉日,召請東大寺、興...
最後品無明
即最極微細之無明。就生起之次第而言,稱為無始無明、...
最後心
最後剎那之心。又作最後念、末心。即灰身滅智,將入無...
最後身
梵語 antima-deha,巴利語同。即生死身中...
最正覺
梵語 abhisambuddha。指最上至極之佛果...
最澄
(767~822)日本天台宗開祖。近江(滋賀縣)人...
上一頁
下一頁
星雲大師
蓮池大師
唯識學
其他法師
消除業障
供佛
轉變念頭
供養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智諭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八關齋戒
福報
回向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