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70頁)
更多詞典列表
最訥
(1717~1790)朝鮮禪僧。密陽(慶尚南道)人...
最高善
又作至善。為判定善惡之最高準則所定者。即指人生之最...
朝參暮請
朝暮小參之意。又稱晨參暮請、晨夕參叩、早參晚參。指...
朝座夕座
(一)日本佛教用語。即朝、夕之講座。指修法華八講時...
朝觀音夕藥師
日本俗諺。謂晨朝參詣藥師菩薩而夕時參詣藥師佛。此一...
朝陽寺
位於遼寧遼陽城南三十四公里之千山。山為長白山支脈,...
朝露
以朝露比喻人命之短暫無常。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八(...
朝題目夕念佛
指日本天台宗朝夕二時所修之法華懺法與例時作法。該宗...
朝鮮佛教通史
凡二冊。朝鮮李能和著。大正七年(1918)刊行。記...
期主
結制期間之施主。指禪林結制修行期間,營備必需品以供...
棋盤千佛洞
位於新疆葉城縣城西南。為我國最西部千佛洞之一。開鑿...
棒喝
禪宗祖師接化弟子之方式。禪家宗匠接引學人時,為杜絕...
棚經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棚行。即每年七月或八月十三日至十...
森林書
梵名 āranyaka。音譯阿蘭耶迦、阿蘭若迦。印...
棲岩寺塔
寺位於山西永濟縣城西南二十公里中條山巔。建於北周建...
棲霞寺
位於江蘇南京東北二十三公里攝山中峰之西麓。又作棲霞...
棺文
即禪家書寫於棺上之文句。據諸回向清規式卷四棺文條所...
棺槨
安置屍體之箱分內外箱,其內箱盛放屍體者稱棺,套在棺...
植物崇拜
屬自然崇拜之一種。始於後期自然宗教。其中大部分為進...
淋汗
指夏季七月至九月三個月間之入浴。亦即以水沖汗。禪苑...
堙羅婆那
梵名 Airāvana。為因陀羅天所乘象王之名。...
淨三業印
又作蓮華合掌印、本三昧耶印。為十八契印之一。即豎左...
淨人
於寺院中,未行剃染而服種種淨業作務者。又稱道人、苦...
淨住子
凡二十卷。南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撰。全稱淨住子淨行法...
淨住社
南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募集僧俗共行淨住之法,稱為淨住...
喪嚫
梵語 daksinā。俗稱野佈施。[貝*親],即布...
淨侶
(一)意指清淨無垢之僧侶。 (二)(1607~16...
淨入願心
即淨土之三種莊嚴,乃阿彌陀佛於因地為法藏菩薩時,發...
淨印法門經
凡十八卷。宋代惟淨譯。又作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淨口業真言
即「修唎修唎 摩訶修唎 修修唎 薩婆訶」十四字。據...
淨名寺
位於浙江天台山。背倚高明山,一般多稱高明寺。昔智者...
淨名玄論
凡八卷。隋代吉藏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八冊。論述淨名...
淨名經
維摩詰經之通稱。維摩詰,梵名 Vimalakīrt...
淨名經集解關中疏
凡二卷。唐代道液集。又稱關中集解、關中疏、關中鈔。...
淨命
(一)比丘遠離四種邪命法而清淨活命,即八正道中之正...
淨啟
(?~1674)明代曹洞宗僧。錢塘人,俗姓陳。世稱...
淨嚴
(1639~1702)日本真言宗僧。河內(大阪府)...
淨因寺
(一)位於江蘇鎮江東南五州山。晉永熙元年(290)...
淨土
指以菩提修成之清淨處所,為佛所居之所。全稱清淨土、...
畢缽羅窟
梵名 Pippalī-guhā,巴利名 Pipal...
淨土三十益
往生西方淨土之三十種妙益。據元代普度編之廬山蓮宗寶...
淨土三昧經
全一卷。北魏昭玄沙門統曇曜譯。後人疑為他人假託曇曜...
淨土三部經音義集
凡四卷。日本信瑞編纂。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七冊。本書系...
淨土九品
指往生淨土之九種階級。即上品、中品、下品,每品複分...
淨土二藏二教略頌
全一卷。日本了譽聖冏撰。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三冊。又稱...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略稱五會...
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
現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略稱五...
淨土五祖
指我國五位淨土傳燈之祖師。即:曇鸞、道綽、善導、懷...
淨土五祖像
日僧源空所選我國淨土教祖師曇鸞、道綽、善導、懷感、...
淨土十勝
為慈恩大師所立。謂淨土(極樂世界)有十種勝事,即:...
淨土十勝節箋論
凡十四卷。日本澄圓(1283~1372)撰。又作淨...
淨土十疑
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就淨土往生之教義提出十疑,並通...
淨土十要
凡十卷。明代智旭編。收於卍續藏第一○八冊。附題為靈...
淨土境觀要門
全一卷。元代懷則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本書為懷...
淨土宗
以往生極樂淨土為目的之宗派。我國十三宗之一,日本十...
淨土往生傳
(一)凡三卷。北宋沙門戒珠(985~1077)著。...
淨土教版
日本鎌倉時代以後,以京都為中心,在各地開版與淨土教...
淨土教美術
隨著淨土思想之發展,造形美術如繪畫、雕刻等亦盛行。...
淨土瑞應傳
全一卷。全稱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唐代文諗、少康(...
淨土生無生論
全一卷。明代傳燈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本書為撰...
淨土盂蘭盆經
全一卷。又作大盆淨土經、大盆經。書中就目連救母之故...
淨土群疑論
凡七卷。唐代千福寺懷感著。又作釋淨土群疑論、群疑論...
淨土聖賢錄
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五冊。以記述...
淨土論
(一)全一卷。世親造,北魏菩提流支譯。全稱無量壽經...
淨土變相
又作淨土變、淨土圖。俗稱淨土曼荼羅。指描繪淨土佛菩...
淨土述聞鈔
全一卷。日本寂慧良曉撰。單稱述聞鈔。記述其師良忠所...
淨土門
全稱往生淨土門。為往生淨土、離生死之法門。淨土家之...
淨土雙六
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之一種娛樂方式。以淨土思想為畫面...
淨地
(一)為比丘可居住而不犯戒之清淨地。 (二)於密教...
淨地迷人
禪林用語。指雖到達出離生死煩惱之境界,然若住著其中...
淨寶
(1609~1675)明代曹洞宗僧。建昌(江西)新...
淨居寺
位於河南光山縣城西南淨居山。又稱梵天寺。據北宋蘇東...
淨屋
指比丘所居而無罪之房屋。能令家屋成為淨屋之施主,則...
淨度三昧經
全一卷。屬疑偽經,現本殘闕。收於卍續藏第八十七冊。...
淨影寺
位於陝西西安。隋文帝所創建。隋朝統一天下後,特崇佛...
淨心
(一)梵語 vi?uddha-citta,西藏語 ...
淨心地
梵語 ?uddhy-adhyā?aya-bhūmi...
淨心菩薩
住於清淨心地之菩薩。關於菩薩之地位,各有異說:(一...
淨心誡觀法
凡二卷。唐代道宣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系南山律...
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全一卷。宋代施護譯。又稱淨意問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
淨慈寺
位於浙江杭縣南郊之南屏山。我國五山之一。系後周顯德...
淨慈要語
凡二卷。明代鼓山元賢撰。收於卍續藏第一○八冊。收集...
淨戒
(一)指清淨之戒行。法華經序品(大九·四下):「精...
淨施
梵語 vikalpana,巴利語 vikappan...
淨明寺
位於山西太原市北約一公里處。傳創建於隋仁壽二年(6...
淨月
梵名 ?uddha-candra。音譯戍陀戰達羅。...
淨柱
(1601~1654)明代曹洞宗僧。福建龍溪人,俗...
淨業
(一)指清淨之行業。又作清淨業。即世福、戒福、行福...
淨業障經
全一卷。譯者不詳。約譯於前秦、西秦時代(351~4...
淨檢
西晉尼師。生卒年不詳。彭城(江蘇銅山)人,俗姓仲,...
淨治
即密教修法,於道場召請本尊聖眾,先清淨空中道路,為...
淨法
(一)如法而離罪障之意。即有關比丘衣食住行等之一定...
淨洗濃妝
禪林用語。表示洞山功勳五位之奉位。即奉侍君主者,清...
淨源
(1011~1088)宋代僧。福建晉江人,俗姓楊。...
淨琉璃世界
藥師如來之淨土。又作淨琉璃世界,或稱藥師淨土。蓋此...
淨琉璃寺
日本真言律宗寺。位於京都府相樂郡。本寺系行基菩薩奉...
淨瑩
(1612~1672)明末清初曹洞宗僧。江都(江蘇...
淨璨
(1600~1658)明代曹洞宗僧。金陵人,俗姓朱...
淨甫
(?~1660)明代曹洞宗僧。浙江紹興人,俗姓呂。...
淨眼論師
二十種外道之一。即計涅槃為常住、無煩惱果之印度外道...
淨眾宗
即以四川成都淨眾寺為化導中心之初期禪宗宗派。又稱淨...
淨秀
(418~506)南朝尼師。安定烏氏(陝西南鄭)人...
淨穢不二
淨,梵語 ?uddha 或 ?ubha,即清淨、清...
淨穢四相
淨穢者,乃佛說華嚴經時所處清淨或穢惡之土。據華嚴經...
淨符
明代曹洞宗僧。廬陵(江西)人,俗姓劉。號位中,世稱...
淨聰
(1591~1647)明代曹洞宗僧。德安(湖北)人...
淨肉
比丘可食而不犯戒之肉。反之則為不淨肉。淨肉有三種:...
淨菩提心門
真言行者初入初地(淨菩提心地),見法明道,得無蓋障...
淨華眾
指住於阿彌陀佛淨土之菩薩、聲聞眾。即當其往生淨土之...
淨藏淨眼
淨藏(梵 Vimala-garbha)與淨眼(梵 ...
淨衣
清淨之衣。(一)受佈施之衣。蓋比丘自己耕作製衣料,...
淨衣加持
指對修行者所著用衣服之加持法。又稱袈裟加持。加持法...
淨裸裸
禪林用語。又作赤[身*果][身*果]、赤灑灑。指放...
淨覺
(一)為佛之異稱。心體無污染稱為淨,對境不迷稱為覺...
淨觸
淨,淨潔;觸,觸穢之意。又作淨濁。南海寄歸內法傳卷...
淨訥
(1610~1673)明代曹洞宗僧。衡州(湖南)安...
淨財
清淨之財物。非就財物之淨、不淨而言,係指使用者若遠...
淨身
(一)指清淨之身,或令身清淨。宗鏡錄卷二十五載,了...
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
全一卷。東晉竺曇無蘭譯。又作五苦章句經、五苦經、五...
淨頭
禪林中,職司清掃廁所之職稱。又作圊頭、持淨。敕修百...
從地踴出
指佛陀說法時所示現之一種神變,即從地踴出無量菩薩。...
從果向因
即從三身圓明之果位返向發心修行之因地。乃「從因向果...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禪林用語。原指真正之珍寶即在自家之中;禪林中,轉指...
從香
禪林中,於開堂祝聖時,侍者插瓣香後,更拈一炷香。或...
從倫
元初曹洞宗禪僧。號林泉。生卒年不詳。參謁燕京報恩寺...
從容錄
凡六卷。南宋萬松行秀撰。又稱萬松老人評唱天童和尚頌...
從義
(1042~1091)北宋僧。溫州(浙江永嘉)平陽...
從儀師
僧職之一種。又作從威儀師。授戒或法會中,於威儀師之...
從諗仍舊
禪宗公案名。從諗,指唐代之趙州從諗禪師;仍舊,謂沿...
從諗洗腳
禪宗公案名。唐代趙州從諗行腳時,參謁臨濟義玄,恰遇...
從顯入密
即初修顯教,後轉入密教。此種修行者,又稱從顯入密之...
御文章
凡五卷。日僧圓如集錄。又稱蓮如上人御文。收於大正藏...
御水取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御松明。系日本東大寺罥索院(二月...
御衣木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御素木、佛木。為製作佛像之木材。...
御佛名
日本佛教用語。日本佛教界,以稱念阿彌陀佛及諸佛之名...
御身拭
日本京都右京區嵯峨清涼寺(又作釋迦堂),每年三月十...
御注
日本佛教用語。指皇帝所譔之註解書。御注之卷數不多,...
御修法
日本佛教用語。指日本之修持密法,及修持密法之法會。...
御詠歌
日本佛教用語。即參詣各處聖跡的巡禮者所唱詠之讚歌。...
御制揀魔辨異錄
凡八卷。又作揀魔辨異錄。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
御影堂
(一)日本佛教祖師堂之一種。又作影堂。「御」為敬稱...
御選語錄
凡十九卷。清世宗撰。又稱雍正御選語錄。收於卍續藏第...
御靈會
日本佛教用語。日本所行安慰怨靈之祭祀法會。又作御靈...
徠巴贍
西藏名 Ral-pa-can。即乞[口*栗]徠巴贍...
悉地
梵 siddhi,西藏語 grub-pa。意譯作成...
悉地王
(一)為密教愛染明王之異名。因其以愛染明王之小咒為...
悉地持明仙
梵名 Siddhi-vidyadhara。即依咒術...
悉地宮
即悉地之國土宮殿,乃真言行者在觀心上所現之境。共有...
悉底履
梵語 strī。又作悉咥哩。意譯為女、妻。為梵語文...
悉皆解脫
與「畢竟解脫」同義。即完全解除束縛、迷惑之自由狀態...
悉耆利耶
梵名 Sīgiriya。為屹立於錫蘭(今稱斯里蘭卡...
悉達多
梵名 Siddhārtha,巴利名 Siddhat...
悉曇
梵語 siddhaj 或 siddhāj。又作悉...
悉曇十八章
表示悉曇字母四十七字之綴字、合字及連聲之法則,而創...
悉曇三密鈔
凡三卷。日本淨嚴(1639~1702)集。收於大正...
悉曇五十字門
就梵字字母五十字而各別論其義門。五十字包括母音十六...
悉曇四十二字門
就梵字之字母四十二字而各別論其義門。又作四十二字門...
悉曇四書
乃有關悉曇學之四部要典:(一)唐代智廣撰悉曇字記一...
悉曇四種相承
指悉曇四種隨緣相承。梵字本源相承有法爾、隨緣二種,...
悉曇字記
全一卷。唐代智廣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內容系解...
悉曇字數
即關於悉曇字門之數目,諸經論所說稍有差異。(一)悉...
悉曇連聲
梵語中,二語連續時產生聲韻上之變化,稱為連聲法(梵...
悉曇輪略圖抄
凡十卷。日本了尊著述。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系圖示...
悉曇藏
凡八卷,故又稱八卷藏。日本延曆寺安然(841~90...
惟一
(1202~1281)(一)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資...
惟白
北宋末雲門宗僧。靜江(廣西桂林)人,俗姓冉。生卒年...
惟尚
唐代僧。又稱惟上、成都惟尚、劍南惟尚。從青龍寺惠果...
惟忠
(705~782)唐代僧。四川成都人,俗姓童。幼從...
惟則
(一)(751~830)唐代牛頭宗禪僧。又稱遺則。...
惟勁
五代禪僧。福建永泰人。生卒年不詳。出家後,參謁雪峰...
惟政展開兩手
禪宗公案名。又作百丈開田。此為唐代禪師百丈惟政(涅...
惟悟
(1898~1969)四川重慶人,俗姓劉。年十九,...
惟淨
北宋譯經三藏。金陵(江蘇江寧縣南)人,俗姓李,南唐...
惟謹
唐代僧。住慧日寺,文宗太和八年(834),從青龍寺...
惟儼不為
禪宗公案名。即唐代僧藥山惟儼自謂其坐禪乃無所為之坐...
掠剩大夫
即職掌人類飲食之神。禪林象器箋靈像門:「開眼隨境攝...
掠虛頭漢
禪林用語。斥詈慢心躁急、似是而非之禪者。又作掠虛漢...
探水
即附於拄杖之小枝。據禪林象器箋器物門載,禪僧拄杖下...
淨食
佛陀制禁比丘啖食生之草、菜、瓜果等,必以火燒煮,或...
淨飯王
淨飯,梵名 ?uddhodana,巴利名 Sudd...
淨飯王般涅槃經
全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又作淨飯王涅槃經、淨飯王經...
淨髮
又作剃髮。即出家皈依佛門,須剃除鬚髮,其後亦須按時...
淫宮
梵名 Mithuna。音譯彌偷那。十二宮之一。為...
淫戒
梵語 a-brahma-carya-virati,...
淫慾
即行淫之慾望,與「愛慾」、「色慾」同義。圓覺經載,...
淫慾不染
指淫慾之實相本來清淨。與「貪慾不染」同義,為觀自在...
淫湯
禪林用語。指以焦飯或米之粉末泡湯,作茶水之用。淫,...
淫火
比喻淫慾之熱情如火,若不祛除,可燒燬身心。又作淫慾...
淫睡
指俯臥之睡姿。依正規,僧應右脅而眠。入眾日用(卍續...
淫薄健
唐代玄奘由印度歸國所經之國。約在現今帕米爾高原(P...
畢缽羅樹
梵語 pippala,巴利語 assattha。意...
蘭寺
位於韓國忠清南道扶餘邑扶蘇山。寺約建於百濟時代。因...
粗?易飽細嚼難饑
禪林用語。又作粗食易飽細嚼難饑、粗食易飽細嚼難饑。...
連缽
托缽之際,非挨家挨戶誦經乞食,乃邊走邊誦經乞食,稱...
硨磲
梵語 musāragalva。為五寶之一,七寶之一...
混沌供
諸供物混和而供之。又作雜和供。即修護摩法時,先以丸...
清涼寺
(一)位於山西五台山中台之清涼谷。北魏孝文帝(47...
清涼寺緣起
凡六卷。藏於日本清涼寺中。為描繪栴檀佛像由來之圖繪...
筌魚
筌,為捕魚之工具,亦泛指為達目的所需之道具;魚,即...
棄宗弄讚
(?~650)西藏名 Khri-lde-srov-...
上一頁
下一頁
倓虛法師
慈悲心
李炳南老居士
六道輪回
般若
學佛修行
離苦得樂
工作事業
惟覺法師
昌臻法師
大悲咒
印光大師
斷除口業
體光老和尚
佛學問答
臨終關懷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