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普明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東晉交州刺史張牧之女。於隆安(397~401)年中,見曇摩耶舍來朝,即往廣州白沙寺請問佛法。耶舍為其講說佛陀誕生之緣起,又為之譯出差摩經一卷。[梁高僧傳卷一、出三藏記集卷五]

(二)南朝僧。山東臨淄人。少即出家,善誦法華、維摩二經,而以懺誦為業。每誦法華經至勸發品,則必見普賢菩薩乘象立於其前;誦維摩經時,則聞空中之唱樂聲。又因師善於以神咒救人,故於高僧傳中,列屬誦經篇之神人。劉宋孝建(454~456)年中示寂,世壽八十五。[梁高僧傳卷十二、法苑珠林卷十七、感通錄卷三、法華持驗記卷上]

(三)南朝僧。浙江會稽道紹興縣人,俗姓朱。生卒年不詳。初名法京,後改普明,又稱國清普明禪師,屬天台宗。陳太建十四年(582),入天台山,值智者大師講經,即禮拜為師,作其弟子。專習禪法,行方等、般若等諸三昧,並持誦法華經。禎明元年(587),跟隨在光宅寺宣講法華經之智者前往金陵,以禪思為業。後又與智者共赴廬山東林寺,行觀音懺法。終其一生,計造金銅像十尊,閱讀藏經二遍,又書寫其他經論,修造殿宇。八十六歲時示寂於國清寺。[續高僧傳卷十九、佛祖統紀卷九、法華經持驗記卷上、觀音慈林集卷下]

(四)唐初僧。蒲州安邑(山西河東郡)人,俗姓衛。年十三出家,事外兄道慧法師。並為延興寺童真之弟子。曾周遊講習,住無定所。十八歲即能講說勝鬘經、大乘起信論。受具足戒後,即專研涅槃經、四分律、攝大乘論。大業六年(610),奉召入大禪定道場,居住十八年,聲望、地位頗高。武德元年(618),住於蒲州仁壽寺弘道,講說涅槃經八十餘次。並造刻檀像數十龕。八十六歲時示寂。[續高僧傳卷二十、釋氏六帖卷二十一]

(五)唐代滑州龍興寺僧。籍貫不詳,或謂為西域僧。唐代宗大歷(766~779)初年,師受胙縣人之請,居於阿蘭若。貞元八年(792)十二月,囑咐門徒後,奄然坐滅,世壽百歲,或說三百歲。火葬後,計得舍利二十七粒,信者即在禪庭建塔供養。[宋高僧傳卷十八、六學僧傳卷十六、神僧傳卷五]

(六)五代僧。籍貫、生卒年均不詳。屬青原行思之法系,為雪峰義存之法嗣。住於益州(四川)普通山,舉揚宗風。師與學人之間有「佛性與珠」之機緣問答遺留後世。[景德傳燈錄卷十九、五燈會元卷七]

(七)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籍貫、生卒年均不詳。為薦福道英之法嗣。住於福州(福建)等覺寺,舉揚宗風。[續傳燈錄卷二十六、建中靖國續燈錄卷二十四]

(八)元代僧。籍貫、生卒年不詳。字雪窗,擅於畫蘭,為晦機元照(1238~1319)之弟子,與笑隱大欣同門。英宗至治二年(1322),江南能書之僧儒皆集於北京,帝命師書寫金字藏經之際,當代之名德楚石梵琦亦參與。順帝至元四年(1338),住持平江(江蘇)雲岩寺,至正四年(1344),住持承天寺,並重興遭火災之承天寺。 p4984

上篇:普救寺 下篇:普智天人尊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餘習

(一)謂雖斷除煩惱,然猶存殘餘之習氣。又作殘習、餘氣...

迦羅那

(植物)木名。譯曰作。翻梵語九曰:迦羅那樹,譯雲作...

阿留那

【阿留那】   或阿樓那,或云薩埵,漢言明相。明瞭論...

三處木叉

(術語)木叉為戒。三處木叉者,身口意三處之戒也。...

婆羅門仙

(異類)又曰半天婆羅門。鬼趣之一仙也。釋門正統四曰...

白骨觀

梵語 asthi-sajjā。又作想相生、骨想、枯骨想。為觀法...

不輕菩薩品

(經名)常不輕菩薩品之略稱。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

法雲

(喻)佛說法如雲,普蔭一切眾生,令之清涼自在。...

根所居色

【根所居色】 p0922   顯揚五卷八頁云:根所居色、謂...

三種律儀由何而得

【三種律儀由何而得】 p0213 俱舍論十四卷八頁云:此諸...

玄流

(術語)玄者緇也。被緇衣之流派也。謂僧徒。輔行序曰...

末伽始羅

梵名 Mrga?iras 或 Mārga?īrsa。音譯磨陵誐尸哩沙、...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出家人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問: 法師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大安法師答: 一個...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佛告訴比丘們:人...

顛倒的屠夫

宮門前,跪著一位身披獸皮的屠夫,希望能謁見阿闍世王...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成...

怎樣讓彌陀對我們的加持力達到最高

佛法的因緣觀,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說:第一個,你自身...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這世間就再沒有...

以身作則,反求諸己

人活在充滿罪惡的世間,自身又有私慾偏情、妒忌佔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