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55頁)
更多詞典列表
迦濕彌羅國
迦濕彌羅,梵名 Ka?mīra,巴利名 Kasmī...
迦濕彌羅濕婆派
梵名 Kashmīra ?aiva。為印度教濕婆悉...
迦羅
(一)梵語 kāla,巴利語同。又作柯邏。意譯為時...
迦羅求羅蟲
又作迦羅咎羅蟲、加羅求羅蟲。意譯作黑木蟲。其梵文原...
迦羅育王
迦羅育,梵名 Kālā?oka。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國...
迦羅奢
(一)梵語 kala?a。又作羯羅舍、羯攞賒。意譯...
迦羅鳩馱迦旃延
梵名 Kakuda-katyāyana。為印度古代...
迦蘭陀子
梵名 Kalandaka-putra,巴利名 Ka...
迦蘭陀池
梵名 Kalandamahī,巴利名同。據大唐西域...
迦蘭陀竹林
梵名 Venuvana-kalandakanivā...
迦囉波沙林
迦囉波沙,梵名 Kalpāsiya,巴利名 Kap...
郁伽支羅村
郁伽支羅,梵名 Ulkacelā,巴利名 Ukka...
郁伽市
郁伽,梵名 Ugra,巴利名 Ugga。為憍薩羅國...
郁伽長者
郁伽,梵名 Ugra,巴利名 Ugga。又作郁迦長...
郁伽羅村
郁伽羅,梵名 Ulkastha,巴利名 Ukkat...
重山
比喻煩惱之雜多厚重。因煩惱非一,故稱為重。摩訶止觀...
重玄寺
位於江蘇吳縣。唐文宗太和年間,以刊石壁經而聞名於世...
重如
即如如。為楞伽經所說五法之一。智之至極為智智,理之...
重空三昧
有總別二名。(一)就其總名而言,又作重三三昧、三重...
重重帝網
謂帝釋天之珠網重重交絡,相互映發。經中多用以譬喻華...
重重無盡
系表示華嚴宗緣起說特色之用語。華嚴宗之十門中隨取一...
重修普陀山誌
凡六卷。明朝周應賓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重病閣
又作重病閭。異於延壽閣,乃叢林中,收容病況較嚴重者...
重源
(1121~1206)日本淨土宗僧。俗姓紀。曾於醍...
重障
眾生修行佛道,遇重重障礙而不得開悟,若能摧此重障山...
重編曹洞五位顯訣
凡三卷。又作曹洞五位顯訣、重編曹洞五位。宋代僧慧霞...
重緣心
忽然起心動念而緣善惡之境,稱為獨頭心;更若相續而緣...
重複衣
比丘三衣之一。為僧伽梨之異名。此衣必待割截而制,故...
重顯
(980~1052)宋代雲門宗僧。遂寧(四川蓬溪縣...
降三世三昧耶會
為密教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中之第九會,位於成身會之左下...
降三世明王
梵名 Trailokyavijaya。又稱月黶尊、...
降三世羯磨會
又稱降三世會。為密教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中之第八會,位...
降伏坐
又稱降魔坐。乃結跏趺坐之一。凡坐皆先以右足壓左股,...
降誕會
為慶祝佛陀之誕生所舉行之法會,依慣例於每年四月八日...
革
梵語 lat-ārka。又作茖蔥。指山蒜,又說即薤...
降魔
梵語 māra-tarjana,或 māra-dh...
降魔印
即降伏惡魔之印相。結此印時,右手垂於膝上,左手捉袈...
面目裂開
禪林用語。面目,指自己本來之心性。謂從自己本來之心...
面門
梵語 mukha。有三釋:(一)指口,(二)指面之...
面前一絲
禪林用語。指眼前之一景一物。碧岩錄第九十則(大四八...
面授口訣
略稱面授。謂當面口授法要。特指師資(徒)相對時,師...
面授相承
又作面授嗣法、面授正傳。謂師家與弟子面對契合,從而...
面壁九年
指菩提達磨面壁九年之故事。又作達磨面壁九年、九年面...
面牆擔板
禪林用語。面牆而坐者,眼目局於一方;擔板而行者,只...
飛鳥之跡
禪林用語。鳥飛於空,了無痕跡,故以此語比喻物體無有...
韋伯
(Weber, Albrecht Friedric...
韋陀論師
韋陀,梵名 Veda。又作皮陀、毗陀、吠陀,意譯作...
韋提希夫人
韋提希,梵名 Vaidehī,巴利名 Vedehī...
韋斯特格
(Westergard, Niels Ludwig...
韋馱天
韋馱,梵名 Skanda,巴利名 Khanda。又...
韋馱天上堂
禪林用語。叢林中,特指於庫院里,典座等為大眾之說法...
韋馱天諷經
即每月五日,早課諷經之後,於韋馱天尊像之前,諷誦般...
音義
解釋文字形態、發音、語義之典籍。我國很早即有一般史...
音聲佛事
人於耳根者,稱為音聲。佛濟度眾生之事業,或以光明,...
音響忍
梵語 ghosānugama-dharma-ksā...
風
(一)地、水、火、風四大種之一。 (二)一般之風。...
風刀
又作刀風。吾人臨命終之時,體中之風大動搖,身體分解...
風三昧
風奮迅三昧之略稱。乃指能興起大風之禪定。三昧,為禪...
風天
梵名 Vāyu,巴利名同。音譯作嚩庾、縛臾、婆庾、...
風心
即大日經所說六十種妄心之一。如風之散亂不住,不能專...
風方
西北方之異稱。佛教以風天為西北方之護方天,故稱風方...
風火未散
又作火風未散。風火,乃地水火風等四大之總稱。四大為...
風仙論師
印度古代二十種外道之一。又作風論師。此外道以風為萬...
風穴一塵
禪宗公案名。乃汝州風穴延沼禪師之垂語。又稱風穴家國...
風穴鐵牛機
禪宗公案名。乃風穴延沼禪師接化弟子之機法。又稱風穴...
風光可愛
禪林用語。形容禪者之風采光儀,或其機用之灑脫可喜。...
風後先生
禪林用語。又作封後先生。意即伶俐漢。封後,為上古之...
風色
取風之無色,譬指物之無。其用語一如兔角、龜毛、鹽香...
風性常住
禪宗公案名。麻谷寶徹禪師某次搖扇,僧乃問(卍續一三...
風界
梵語 vāyu-dhātu,巴利語同。四界之一。又...
風屑
指頭皮。禪苑清規卷一赴粥飯(卍續一一一·四四一下)...
風峪石經
位於山西省太原縣西,龍山與蒙山間之盆地有一風洞祠,...
風神雷神
梵名 Vāyu Garjita Devatāu。為...
風航
謂船之順風航行;用以譬喻淨土門之易行。往生論註卷上...
風際
指風輪之際底。風輪乃世界之最底部,凡成一世界必先立...
風幡話
禪宗公案名。六祖慧能受五祖弘忍付法後,寓止於廣州法...
風輪
梵語 vāyu-mandala。為大地四輪之一,乃...
風輪三昧
五輪三昧之一。三昧,禪定之異稱。指梵行者修禪定而起...
風輪壇
又作風輪曼荼羅、風壇、半月壇。為密教用於增益法或降...
風顛
清初僧。陝西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詳。十四歲娶妻。十...
飛天
飛於空中,以歌舞香花等供養諸佛菩薩之天人。印度自古...
飛行
自在飛行於虛空。六通中之如意通、神通業者,彼等經行...
飛行仙
為楞嚴經所說十種仙之一。此仙恆常飛行於空中。楞嚴經...
飛行夜叉
夜叉,梵語 yaksa 之音譯,意譯為威德、祠祭、...
飛來峰
又稱靈鷲山。位於浙江省靈隱、天竺兩山之間。峰高不過...
飛花落葉
謂獨覺乘之人,獨入於林中,見飛花落葉,感知世間無常...
俱攞
梵語 kūla。指凡夫之小塔。塔上無輸蓋。據律典記...
飛單
禪林用語。又作日單。叢林中,副寺或庫頭每日簽定全寺...
飛說破
禪林用語。禪林中,首座與大眾來往交鋒酬答之際,突然...
飛錫
(一)謂僧侶行腳遊歷各處。錫,即錫杖,比丘十八物之...
飛騎將軍入虜庭
禪林用語。典故出自漢朝李廣之故事,某次李廣遭匈奴所...
食
梵語 āhāra,巴利語同。牽引、長養、持續之意。...
食三匙
據法苑珠林卷四十二載,食為行道而不為益身,修道之人...
食三德
據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一載,諸優婆塞奉佛供僧之食,具有...
食肉十過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載食肉者有十過:(一)眾生是己親,...
食位
又作缽位。叢林中,於僧堂內每人有固定之座位,凡進食...
食作法
於飯食之際所行之作法。出家之飯食原以乞食為原則,故...
食物
諸經論中,曾列舉多種食物名稱。一般有飯、乾飯、麨、...
食家
指在家人之房舍而言。依印度戒律,出家人若無適當因緣...
食時
為戒律所規定之進食時間,即日午之時。三世諸佛之法,...
食時五觀
禪林中,進食之前,須先唱誦「食時五觀文」而觀想此五...
食經
收於中阿含經卷十。其內容說明人以愛為食,愛以無明為...
食厭想
梵語 āhāre pratikūla-sajjā,...
食蜜
比喻修學佛道。學佛道之人,於佛所言說者,無不信服悅...
食器
進食時所用之器具。一般有頭缽、鐼子、匙箸袋、淨巾、...
首山三句
禪宗公案名。乃首山省念禪師接化學人之機要語句。從容...
首山竹篦
禪宗公案名。指首山省念禪師拈起竹篦,截斷觸、背等情...
首山省念禪師語錄
全一卷。全稱汝州首山念和尚語錄。又作首山念和尚語錄...
首山新婦
禪宗公案名。系首山省念禪師以新婦騎驢之事,喻示佛地...
首山綱要
系表示首山省念禪師之宗風之八句法偈。禪林僧寶傳卷三...
首板
又作首版。板,指僧堂內之床椽。首板,即指各床椽之第...
首波羅
梵名 Sūrpāraka 或 ?ūrpāraka,...
首陀羅
梵語 ?ūdra,巴利語 sudda。又作戍陀羅、...
首座
(一)僧官名。據釋氏稽古略卷三載,唐宣宗大中十年(...
首楞嚴三昧
梵語 ?ūrajgama-samādhi。即堅固攝...
首楞嚴三昧經
梵名 ?ūrajgama-mahā-sūtra。凡...
首楞嚴義疏註經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嚴經疏。系大佛頂首楞...
首盧迦
梵語 ?loka。印度計算經論之單位。又作阿耨窣都...
首羅比丘見月光童子經
全一卷。又作首羅比丘經。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本經...
香
梵語 gandha,巴利語同。音譯為乾陀。乃鼻根所...
香入
梵語 gandhāyatana。十二入之一,十二處...
香口比丘
據大智度論載,有一比丘歸敬佛說,稱讚佛無量之功德,...
香寸
以香之長度作為衡量時間之單位。古時,叢林中每將線香...
香山寺
(一)位於河南洛陽西南十四公里,龍門山東崖。建立年...
香巴迦爾居
西藏佛教迦爾居派兩大傳承之一。瓊波南交創立。於後藏...
香木
出廁洗手後,除臭氣之木。以香材造之,懸於竿端,兩手...
香水
梵語 gandha-vāri。指含有香氣之淨水。系...
香水海
略稱香海。即注滿香水之大海。據佛教之傳說,世界有九...
香水偈
布薩之際,以香水洗手時所唱之偈。偈云(大八二·四三...
香水錢
唐宋時代,僧尼得度牒,所需納交官府之錢。始於肅宗,...
香火
原指燒香與燃燈火。引申為寺廟中司香火之事者。釋門正...
香火因緣
古人盟誓之時,多設香火告神,我國佛徒沿用之;故謂彼...
香火社
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所結之法社。白樂天...
香王菩薩
香王,梵名 Gandha-rāja,音譯作犍陀羅闍...
香司
禪林中,司掌知時之職稱。古時於定香盤燒香,用以測知...
香光莊嚴
指念佛三昧之作用。念佛能莊嚴行者,譬如香氣之染人,...
香印
又作香篆。做成篆文形狀之香。古時,叢林中常燒此香以...
香衣
以香木染成之衣。又作香染、香袍裳、香服。香為梵語 ...
香育
唐代禪僧。濟陰(山東荷澤)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詳。...
香姓娑羅門
香姓,梵名 Drona,巴利名 Dona。又作豆磨...
香房
梵語 gandha-kutī,巴利語同。音譯作健陀...
香林西來意
禪宗公案名。又作香林坐久成勞。碧岩錄第十七則(大四...
香版
又作香板。禪林中用以警策修行之木板,形如寶劍。依使...
香亭
禪家安置香爐之器具。其四面以薄紗圍之,前簷懸有香亭...
香剎
僧寺之謂。香者,以香來譬喻佛法、或佛教建築物之功德...
香孩兒營
宋太祖誕生地。即應天禪院之別稱。相傳太祖生時,營中...
香染
用以浸染袈裟的顏色之一。其色黃中帶赤,或稱茶褐色、...
香泉寺
位於河南汲縣霖落山中。傍叢依嶂,架構宏偉。山中有泉...
香為佛使
香能通達人之信心於佛,猶如佛之使者,故稱為佛使。[...
香界
佛寺之稱。又稱香阜。古人詩中,多稱佛寺為香界。孟浩...
香界寺
位於河北宛平縣西北翠微山。始建於唐代,遼金時為一大...
香神
梵名 Gandharva。音譯作乾闥婆神。又作香陰...
香國
佛國之名。又作香積國、眾香國、眾香世界。乃香積如來...
香袈裟
香染之袈裟。香,乃梵語 gandha(乾陀)之譯,...
香偈
又作燒香偈、燒香回向文。於佛前上香時所唱之偈文。禮...
香奠
又作香典、香錢、香資、香儀。奠者,薦之意。於佛前或...
香湯
摻入香料之湯水,稱為香湯,用此以洗淨身體。古來四月...
香湯偈
布薩之際,頌畢香水偈,即作揖長跪於香湯之前,唱頌香...
香華
即香(梵 gandha)與花(梵 puspa)之並...
香象
(一)梵語 gandha-hastin,或 gan...
香象渡河
香象渡河,徹底截流;譬喻聽聞教法,所證甚深。諸經論...
香象菩薩
梵名 Gandha-hastin。音譯作干陀訶提菩...
香塔
即以香之粉末拌水為泥,作成之小塔。其內安置經文,以...
香筥
盛香之容器。又作香盒、香合、香函、香箱。通常為木製...
香塵
六塵之一。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香為其...
香語
拈香法語之略稱。即在禪林之法會、誦經之際,住持拈香...
香廚
僧院之食廚。又作香積。此係出自維摩詰經取香積佛國香...
香樓
釋尊之遺體火葬時,以香木堆積成台,其高如樓,上置寶...
香盤
焚香之盤。又作香台、常香盤。以木或金屬作成之方形台...
香醉山
(一)香醉,梵名 Gandha-mādana,巴利...
香燈
謂焚香與燃燈。釋惠洪之詩:「一室香燈夢寢餘。」謝枋...
香積寺
(一)位於廣東省博羅縣西。隋代所建,唐代曾擴建。蘇...
香積佛
又作香台佛。為住於上方眾香世界之佛名。香,係離穢之...
香積飯
又作香飯。指眾香國香積佛之香飯。維摩詰所說經香積佛...
香闍梨
北周僧。籍貫、生卒年皆不詳。梁初駐錫益州(四川灌縣...
香藥
其義有三:(一)即香物與藥之併稱,指普通之五香、五...
香嚴
(一)佛經中天子、童子之名。維摩詰所說經卷下(大一...
香嚴上樹
禪宗公案名。依無門關第五則(大四八·二九三下):「...
香嚴寺
位於河南鄧縣西北之白崖山中。原為唐代一行、虎茵二師...
香嚴原夢
禪宗公案名。原夢,占夢、解夢之意。溈山靈祐禪師一日...
香嚴桂
(1631~1708)清初臨濟宗僧。浙江嘉興人,俗...
香嚴擊竹
禪宗公案名。即香嚴智閑得悟之因緣。據景德傳燈錄卷十...
香爐
又作火爐、薰爐。焚香之器皿,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
枳吒山
梵名 Krtāgiri,巴利名 Kitāgiri。...
枳橘易土集
凡二十六卷。日本慧晃(1656~1737)撰。系收...
柰氏
梵名 āmra。音譯作庵羅。庵羅為樹名,此言柰氏者...
毗尼日用錄
全一卷。又作毗尼日用。明代性祇著。收於卍續藏第一○...
毗尼多流支
(?~594)梵名 Vinītaruci。意譯滅喜...
毗尼討要
凡三卷(或六卷)。唐朝道世撰。又稱四分律討要。收於...
毗布羅山
毗布羅,梵名 Vipula,巴利名 Vepulla...
毗目智仙
梵名 Vimoksaprajā-rsi。六世紀初頃...
毗佛略
梵語 vaip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毗富羅...
毗伽羅論
毗伽羅,梵名 Vyākarana。為梵語文法書,乃...
毗奈耶藏
梵名 Vinaya-pitaka。三藏之一。又稱毗...
毗奈耶雜事
凡四十卷。全稱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唐朝義淨譯...
毘舍
梵名 Vai?ya 之音譯。又作吠奢、吠舍、毗奢、...
毘舍佉
梵名 Vi?ākhā 或 Vai?ākha,巴利名...
毘舍浮佛
毘舍浮,梵名 Vi?vabhū 或 Vi?vabh...
毘舍遮鬼
毘舍遮,梵名 Pi?āca。又作畢舍遮鬼、臂奢柘鬼...
毗陀羅鬼
毗陀羅,梵名 Vetāda 或 Vetāla。系可...
上一頁
下一頁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看破放下
文珠法師
斷除煩惱
佈施
念佛法門
隨緣
孩子教育
憨山大師
楞嚴咒
順境逆境
信願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