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文字形態、發音、語義之典籍。我國很早即有一般史書、經書之音義典籍,例如佛典中有劉宋慧睿之十四音訓敘、北齊道慧之一切經音,然此二書皆已佚失。至唐代,有玄應之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慧苑之新譯華嚴經音義兩卷、慧琳之一切經音義百卷、希麟之續一切經音義十卷等。上列諸書之語匯排列皆依原本之順次而定。及至北宋,處觀之紹興重雕大藏音三卷則以漢字部首排列,為一種字典體裁之音義著作。日本撰述之音義類書,概以萬葉假名與和訓(日語讀法之次序)編排而成者,例如大般若經音義(今僅存中卷);漢文註釋較詳細者有仲算之法華經釋文三卷,與信瑞之淨土三部經音義集四卷。尚有使用音訓(日語讀法之次序)與片假名之形式者,例如心空之法華經音義二卷等。[出三藏記集卷十五道安傳、開元釋教錄卷八、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中國佛教史籍概論(陳垣)卷三、卷四] p3991
上篇:韋馱天諷經 下篇:音聲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