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淨如空,身心空寂,能所雙亡

達照法師  2016/02/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不淨如空,身心空寂,能所雙亡

不淨觀確實是去除對色身、塵勞貪著的簡易而有效的方法,在解脫道上的修行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眾生心靈被困的原因就是對身體及身外之物的黏著,在心靈上就是貪着色相,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要「多貪眾生不淨觀」!當不淨觀成就骨人淨觀的時候,所有色相方面的貪著也就自然被克服了。

當不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輕鬆地體驗「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那就是一種歷練的功夫,而「亂花時欲迷人眼」的紅塵滾滾也會變得「客舍青青柳色新」 了!心中的障礙消除了,自然會出現全新的感覺,看到天空都是藍的,白雲飄過都是一種曼妙的幸福,青山綠水,蟬鳴鳥叫,清風徐來,薄霧如紗,身心寄情於長空潔淨,見聞覺受於自然無求,還有什麼可以產生貪婪和執著的呢?!

通常人們對於不淨的事物,總會產生牴觸和排斥的心理,同時也就會有「苦」的覺受出現。人們都是不喜歡肮髒和不乾淨的東西,尤其是對於自身和他身來說,更不願看到全身膿爛青淤的情景,甚至會出現極度恶心難受的反應,這些都是苦的範圍。

也有些人會通過不淨觀而對人世間產生「無常」的強烈感受,特別是針對自己喜歡的色身,在貪著愛戀的情形下,進行不淨觀之後,會發現自己對曾經所愛惜的對像絲毫都生不起喜悅感。而曾經是如何如何地愛惜的對境,瞬間成為了那麼那麼地厭惡,這種心理的變化既是巨大的,又是迅速的,這就給內心造成了極為無常的幻化感。

還有些人則會在不淨觀之後,看到了生命的一個側面真相,那就是「無我」的真實。一切愛慾和仇恨都來源於強大的自我感覺,當不淨觀修成之後,行者內心對於愛慾和仇恨不再是那麼咬牙切齒,甚至不會過多地搭理以往的那些情緒,在苦和無常的雙重壓力下,自我感覺越來越遙遠、越來越虛幻,最後當然會進入對自我的重新審視階段。而在苦和無常的背後,卻深深地隱藏著一雙智慧的眼睛,那就是無我的智慧。

在無我的智慧觀照之下,凡夫四種顛倒:常、樂、我、淨的人生觀被徹底摧毀,從而得出的人生認知是:無常、苦、無我、不淨,也因此消除了妄想執著的顛倒錯謬,所有障礙心靈的煩惱也隨之煙消雲散。真心就像天空一樣呈現出來,映襯著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天空中沒有一絲雲彩,湛藍蔚藍的天幕下,萬物都充滿著無盡莊嚴的蓬勃生機,佛說: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此無故彼無。

不淨如空,不淨觀到了極致的時候,身心世界一片空寂,能所自然雙亡,自他融入不二,業障皆已遠離,解脫就在目前。不淨如空,不淨觀讓內在的所有糾結都化為烏有,讓誘惑自身自心的所有外境從追索的目光中消失,內外明潔,空靈剔透。不淨如空,就是:無我無人無世界,有花有月有樓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文章列表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這一次到台灣去,見到台灣那邊的佛教事業辦得很好。...

正智正念隨緣住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游化至跋只國,淨住鞞捨離的庵羅園中...

五件不可得之事

過去佛陀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對比丘開示:世...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

星雲大師《談你說我》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談...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

從印祖文鈔看佛法與佛學之別及佛法之要

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現代人急功近利,只著眼於眼前利...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達照法師:彈簧人的故事

諸位有沒有聽說彈簧人的故事啊?有一個彈簧人,他的身...

達照法師的出家因緣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出家? 我告訴他:為求佛道,了脫...

達照法師:修行中的丈夫氣魄

在場大部分都是女眾,女眾的心態、心量很難放大。人家...

達照法師:三業修行

《法華經》裡講得非常好,哪怕就是舉一個手或低個頭,...

【推薦】臨終前還的東西越多,走的時候就越輕鬆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們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緣果報...

如何確定亡者的往生去處

問: 現在社會上流傳用摸溫度來判斷亡者的往生去處,...

白菜的營養與藥用價值

白菜是我國原產蔬菜,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考證,在我...

不殺生,離殺生,進而放生

不殺生進而要放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護生,愛護一切有...

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

古人說: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道者理也,...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二龜聽法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們又挪步到這塊...

我們的內心是怎樣創造十法界的

這個假觀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據《法華經》的...

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

中國向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側面反映出中國...

《六祖壇經》與生活禪

時間過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禪夏令營,今天就要結束了。...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起跟大...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覺明妙行菩薩就談自己,他在晉明帝的時候(322至325年...

【推薦】只管念佛,無不靈驗

天災人禍,隨時發生,難以預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佛教詞典】龍珠

指龍頷下之珠瓔。根據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五載,...

【佛教詞典】內分力

【內分力】 p0365 瑜伽五卷八頁云:內分力者:謂如理作...

【視頻】了法大和尚《2016年冬季彌陀七開示》

了法大和尚《2016年冬季彌陀七開示》

【視頻】依空法師《佛教文學家》

依空法師《佛教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