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事懺的三個種類

淨界法師  2024/06/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事懺的三個種類

一、責心懺——自責己心,令生厭離。

二、作法懺——向清淨大小乘僧,發露懺悔。

三、取相懺——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為期,此須至誠懇切,外假壇儀,內資理觀,凡法華、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屬於取相懺攝。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復生,亦能消七逆罪,使重報輕受。

事懺就是從因緣、從身口意三業的造作去懺悔。

第一個是「責心懺」。責心懺的對像是下品罪,就是你只是起心動念,並沒有付出身口二業的行動。所以就是訶責自己,用煩惱的過失來訶責自己,令生厭離。對這個煩惱生起厭離心,就可以了。

第二個,「作法懺」。作法懺是針對中品罪,就是付諸身口,但是沒有犯到根本,這個過程都叫中品。這個時候,向清淨的大小乘僧發露懺悔。在菩薩戒裡面講到,如果沒有如法的比丘、比丘尼來懺悔,也可以向佛菩薩懺悔。

第三個是「取相懺」,就針對上品罪業。蕅益大師的開示,這個地方有三段。

我們先看時間。「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為期。」拜懺的時間,你可以定二七或者三七或者一年,但是真正滅罪那就是以見好相作標準,就是在夢境裡面要見到好相。這個就是滅罪的時間跟拜懺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拜懺的時間,這種短期的加行,最好不要超過一年。其實原則上一年都太長了。一般我們在加行的時候都是三七,你三七拜一輪的懺,不管有沒有見好相,就休息一下,下一次再拜一輪,它是以三七來作一個標準。這是拜懺的時間。那麼什麼叫滅罪呢?就是見好相。這個是講時間。

我們看方法。「此須至誠懇切。」我們前面講過,你要拜懺之前一定要把自己準備好,就是你的懺悔、皈依、發願三種善根要準備好。進入壇場以後要做兩件事:「外假壇儀」;第二個,「內資理觀」。「外假壇儀」,就是遵循懺悔的儀軌。

有些地方要拜的,有些地方要稱念的,有些地方是要經行,有些地方是要打坐的,你要遵守這個懺悔的儀軌。內心要配合真如理觀的智慧。就是等於事修跟理觀結合。這以下舉出幾個例子,比方說《法華懺》(《法華三昧懺》),或者大乘的《方等懺》《大悲懺》《占察懺》、八十八佛等,這一切的懺法都屬於取相懺攝。這個是講方法。

最後我們看功德。前面的懺法能滅根本重罪,就是殺盜淫妄根本重罪;它不但滅罪,還能夠使令我們的清淨戒體再一次的生起;乃至於能夠滅除七逆重罪,使令重報輕受。

這個七逆罪是最重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殺和尚、殺阿闍梨、出佛身血、破羯磨轉法輪僧。因為這個七逆罪基本上是直墮無間地獄的,所以它雖然不能完全滅掉,但是能夠重報輕受,讓你得到微少的病痛,就把這個罪給消掉,重報輕受。

我們在拜懺主要是指取相懺,它是通懺過去無量劫來的殺盜淫妄的根本重罪,乃至於你在某一生曾經犯過的七逆重罪都能夠滅除,使令你重報輕受。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的利益超過拜懺水陸太多了

【原文】 至於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

文珠法師《理性感性與覺性》

今天的講題,是理性、感性、與覺性,可分三點來說明:...

善擇住處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告訴比丘們:在大...

星雲大師《人事與工作上的懺悔》

人與人相處,日久難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時在有意無意...

六妙法門要怎麼修

云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氣,出息就是呼...

妄想不管煩惱不停,你修行什麼呢

學佛的主要任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仔細觀察一下,晝...

貪圖享樂為障道根本

一日,目連尊者因弟子生病,於是上忉利天詢問神醫耆婆...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禪斌法師:算命的果報

世人不相信因果,卻熱衷於算命求籤。話說有需求就有市...

蘋果對健康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吃蘋果,有宜健康,因為蘋果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物質,這...

反觀自己,不向外求

每當我們拜訪佛寺時,總是見到許多佛像以打坐的姿勢端...

跟大勢至菩薩學念佛

國人一般比較熟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其大慈大悲...

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持戒對修行很重要 學佛不論修何法門等,總以持戒為本。...

如何安住我們的心

當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請教: 源問:怎麼用功? 慧...

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問: 念佛到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大安法...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

如何才能稱得上對淨土法門的真信

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

放生分為三品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燒燒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

元代高僧天如惟則禪師

今天我們要說到中國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知...

憨山大師論般若

佛祖出世。說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為本。般若...

靜波法師:弘揚佛法--僧人永恆的使命

站在世紀之交的分界線上,與大家一同暢談佛教在二十一...

親近賢人之要

昔日,佛在摩竭陀國王舍城弘化,與侍者阿難在路行走。...

比丘聞花香遭呵斥——香欲的過患

三、訶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薰...

【佛教詞典】邪慢

【邪慢】 p0670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實無其德,謂...

【佛教詞典】摩賀三漫多跋捺羅

(菩薩)Mahā-samantabhadra,譯曰大普賢。仁王護國經...

【視頻】昌臻老法師《第十三期培訓班的開示》

昌臻老法師《第十三期培訓班的開示》

【視頻】行腳東林大佛

行腳東林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