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聖嚴法師  2015/04/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這是不變的真理。可是,有許多人只看到現實的、眼前的利益,只想到自己一時的方便,沒想到應該先給別人方便,而這個方便可能只是舉手之勞。

例如,一個人為圖方便,把一些垃圾隨便亂丟在站立的位子上;第二個人來了,看到那堆垃圾,心想反正已經有垃圾了,乾脆再多倒一點上去;第三、四個人也如法炮製。等到第一個人再回來時,那個地方已成垃圾堆,不是原先乾淨而可以站立的地方了。如果事先想到自己還會再來,就會把那位子弄得乾乾淨淨,第二個人就會受到影響,不好意思把它弄髒,第三、四個也是如此。等第一個人回到這個位子時,那個地方還是乾乾淨淨的。

所以,一個人可以影響很多人,這是循環的。當然,也有人給人家方便十次,自己卻只得到一或二次的方便;甚至於只付出,完全沒有得到回饋。像這種情形,這個人做到第十次就會灰心,心想算了啦。

我的期望是,即使做了一百次給人方便的事,得不到任何回報,還是要堅持給人方便,就是所謂的「鍥而不捨」。如果社會中十個人裡面,有一、兩個是這種鍥而不捨的人,慢慢地,這種人會增加,「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理想就能落實。

我們的社會本身不夠健全,每個人又都為自己打算,不為自己只為別人打算的人不多。雖然有些人為了達到一些目標,例如,虛榮、虛名、虛位、權力等,他們嘴上會說「給人方便,自己方便」,但不一定做到;也許表面上做一、兩樁給人方便的事,事實上,在生活中並沒有做到,造成「給人方便,自己方便」只是一句口號。希望社會上講這句話的人自己要做到,而不是講給別人去做。

從宗教的立場看,這句話是絕對可靠的。

《維摩經》說:「菩薩是向眾生中求的。」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佛之所以成佛,是因為有眾生讓他度,有眾生讓他做功德,所以,菩薩成為偉大的菩薩,佛能完成福德和智慧。如果沒有眾生讓他們度、讓他們服務,那他們就不能成為菩薩、不能成為佛了。因此,眾生並沒有給他任何回饋,在沒有任何回饋之中,他本身已經完成自我成長、自我建設、自我成就。從這個觀點看,「給人方便」就已經成就自己,實在很划算,不必期待別人一定給我方便、給我回饋。

用這種心量來推行「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的觀念,更可靠一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拿金斧頭的觀音菩薩

大悲咒的第62句叫做「摩囉那囉」,這句的意思是觀世音...

沒有人能獨自取得成功

15世紀,在紐倫堡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一戶人家,家...

五方便念佛門

隋朝天台智者大師有《五方便念佛門》一文,其介紹念佛...

修空觀,把生命歸零

那麼我們講到這個,我們凡夫的造業呀,從淺到深有兩種...

所謂的頓悟,都是從因地栽培來的

這個淨法的熏習,它的體性是無漏的,所以它跟阿賴耶識...

通過專注跟正知來對治菩提心的失壞

為欲對治雖已發趣不復退還而失壞因,故立定慧波羅蜜多...

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

有位大學教授給大學新人的信中曾說:想拓展人文視野,...

特蕾莎修女的感人箴言

01、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聖嚴法師:追求更高層次的快樂

所謂「欲樂」,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暫的快樂感受。然...

聖嚴法師《動靜不二皆是禪》

現在的社會追求效率,造成每個人越來越匆忙,競爭越來...

看清自己的缺點是很不容易的

要看清自己的缺點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

聖嚴法師《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經》教人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當你...

布施的功德

釋尊在祗園精舍向僧眾講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發生...

沒有定的不淨觀是沒有力的

我們不要得少為足。有的人得了一點點修行的好處,就以...

人死有後世,為何不見有人回來報告

一天,佛和弟子們在羅閱祇城外的一顆大樹下休息,有一...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這個比喻得很好!鳥,表示我...

思想不改變,生命的歷史就不斷重演

為什麼我們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懺悔...

蓮池大師警策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

酒滿茶半

常常聽說一句話叫酒滿茶半,但為了什麼,卻並不確知。...

印經造像之功德利益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

51條做人之道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這一輩子需要知...

隨手環保100事

使用布袋 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不要過分追求穿著的時尚...

【佛教詞典】治禪病秘要法

(經名)二卷,北涼沮渠宗聲譯,說關於坐阿練若修禪定...

【佛教詞典】偈莂

(雜語)佛家詩文之稱。佛家作詩曰偈。作文曰莂。...

【視頻】提高記憶力的核心--身心清淨

提高記憶力的核心--身心清淨

【視頻】大安法師《心經》解讀--無所得之樂

大安法師《心經》解讀--無所得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