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惟賢法師  2013/02/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一、學佛首先要念苦

你們今天能夠皈依三寶,走向學佛之路,這是一條解脫、覺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學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發出離心,不念苦就發不了出離心,若只圖眼前之樂,對生前死後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輩子,沒有覺悟,本來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樂而不覺得。

苦有「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就是人生本來就是苦,苦上加苦,包括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壞苦」就是富貴功名彷彿好的不得了,如家庭團聚,有錢有勢,似乎不得了,很享受,實際上都是無常的,在變化。佛說有一首無常偈「積聚終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當別離,有生無不死。」人生無常,變了就苦。「行苦」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五蘊身,五蘊身的細胞,時時刻刻,剎那剎那,無不在「由生到死」的變化之中,從這個方面來講就叫行苦。

二、人是上升下墮的關鍵

人,處在苦樂交叉之中,樂少苦多,但是有樂有苦,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是一個上升下墮的關鍵,這點大家要警惕,你心術壞了,貪瞋癡慢發展,就墮落,不是說死後墮落,眼前就墮落了,貪心重墮餓鬼,嗔心重墮地獄,癡心重墮畜生,眼前就在變,還不是死後變,是可怕的。過去的聖者或者比較賢明的人講,說好多人都是人面獸心,披著人皮的狼,就是這麼一個比喻,實際上就是這樣子的。所以人生就是個關鍵,你能夠心地改善,心地改良,依佛陀的教法,皈依三寶,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識果,並且能夠身體力行,就可以上升,叫增上生。增上生就是有這個緣,有上升的緣,比一般畜生、一般動物要殊勝,人為萬物之靈嘛。

佛法是心地法門,首先要改心、要革心。禪宗講心,禪宗也叫佛心宗嘛,就是要恢復佛心,持戒定慧恢復佛心。佛心是什麼心呢?就是廣大心、清淨心、正直心、慈悲心、平等心。廣大就不狹窄,心如太虛,清淨不染污,像明珠一樣的;正直就不歪曲,合符中道,佛法理論就是合符中道;平等,一切生物,包括胎、卵、濕、化,飛、潛、動、植,都是平等平等的,眾生都有佛性,我們學佛的人要尊重眾生,要愛護眾生,就是因為他有佛性,也可能他覺悟了,聞到了佛法,比你走得快,都有可能,所以對一切眾生不要輕視。要做到平等而無差別,慈悲而無嗔恨。

三、皈依的殊勝

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寶、法寶、僧寶。皈依佛寶,就是開動自己心靈的覺性,提高覺性,佛就是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皈依法寶就是開動自己的智慧,做到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皈依僧寶就是要去掉內心的染污,恢復內心的清淨,達到清淨三業。因此,皈依三寶,重點是由皈依住持三寶到皈依自性三寶。

佛法不同於其他的宗教,其它宗教要麼是一神論者,要麼是多神論者。一神論者或多神論者,其中心思想都是:由神來決定一切,一切聽神的主宰。在佛法來講沒有這回事,神也是眾生,它也受業力支配,沒有神可以主宰一切的,自己的禍福完全由自己來決定,禍福自造,福自我求,命自我立。我們皈依三寶就要曉得這個道理,這就是皈依三寶的意義,皈依三寶的殊勝。

我們從皈依三寶開始,就走向了光明的正道,這是好事情。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還有什麼時間等待?就要在眼前、在當下用功,要抓緊時間做好事,要建立無常觀,人命本無常,只在呼吸間,一氣上不來,人就沒有了。時時想到這些,就可警惕自己,激勵自己用功。

四、懺悔、發願

皈依三寶之後呢就要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就是洗除以前的罪業,相當於給自己洗個澡,把原來的塵垢去掉,才能接受善法,等於水缸一樣,水缸要洗乾淨才能裝新水,所以要懺悔。

接下來就要發願,發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在苦惱中,我要發願度眾生;「煩惱無盡誓願斷」:度眾生首先自己要斷煩惱,不能以盲引盲;「法門無量誓願學」:要斷煩惱度眾生,必須要學法,要有個目標,學法的目標是度眾生;「佛道無上誓願成」:上成佛道下化眾生,就要發菩提心,要求我自己必須要成佛,成佛就是要度眾生,不度眾生不能成佛。所以四宏誓願很偉大,宏就是很偉大。願力是不可思議的啊,有願必成,這個願就等於一種覺悟、悲心,要有悲智,有悲有智來發願,那就不是世間上的什麼願,世間上的願夾有名利、功名利祿在裡面。

五、五戒的重要

皈依後就要守五戒,基本要行持五戒,這是行動上的指南。哪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最基本的。這個基本的戒呀,出家在家都是共同的,要注意到不是在家才有五戒,出家人的根本戒就包括在裡面,不過出家人不淫,與在家人不同,在家人一夫一妻可以,但不要亂來,不要亂搞關係。

為什麼說日本佛教是相似佛教呢?廟子裡住的出家人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他們吃酒吃肉,廟上還可以結婚。我到日本去時,來接待的還有夫人呀這些,吃葷吃肉,變化了,不是真正的佛教。

受三皈,持五戒,懺悔發願,明因識果,非常重要。因果也很根本,世間上誰懂因果?科學和哲學的因果,它那個只是個定律,選良種或選優種等等,它不是我們這個因果,要搞清楚,至於如何做人,如何了解過去和未來,它就沒有講到這個因果,這個是有差別的。

今天你們集體受皈依,我給你們講了學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有出離心,也簡單講了三皈、五戒、懺悔、發願的道理,你們要緊記在心,而且要依教奉行,如法行持,這樣,就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弟子、真正的三寶弟子,這就是一條光明正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賢法師文章列表

為何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

現講一講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來找你,你一修道...

星雲大師《佛教奇事譚》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是佛學講座的第二天,...

聖嚴法師《化自私的慾望為奉獻的願望》

佛教的觀念認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惱...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說法是謬誤嗎

問: 現在有人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說法是謬誤的。這...

皈依與出家有什麼區別

鳳凰網: 謝謝宗舜法師剛才對佛教給我們的解釋。社會...

心不受任何善惡的干擾,這才叫真修

我們修行有三個步驟:第一個一定要先進入寂靜的觀念,...

修行要抓住這三個要點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為...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怎樣看待去寺院花錢消災

問: 師父,某寺院的護法居士給我打電話說:你得來我們...

自他二力的淨土法門

其他法門,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難。好像我們要游過...

為何惡習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歲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據說,晚年的白...

從心不苦到身不苦

諸位的病苦,當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在這樣的環境下...

【推薦】達摩大師血脈論

達摩大師血脈論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軍事賜緋魚袋任哲...

出家並不只是簡單的到寺廟當和尚

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寺...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問: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師答: 其實不...

有此三淫,當受三途苦報

淫因者,無量劫來,行淫之事,納識田中,愛水潤生,今...

印光大師為何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

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印祖對女眾出家甚...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

學佛的目的與任務

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個目的。做事如果不預定一個目的...

分段生死對我們的修行障礙太大了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在諸位心中,你現在的念頭多分來說...

教化眾生的四無畏功德

說法無畏,你要有總持不忘的功德。人家疑惑起來了,一...

天人的小五衰和大五衰

天人主要是指欲界天,當然也包括色界天,這些天人他在...

輪迴

什麼是輪迴 輪迴又稱流轉、輪轉、生死輪迴,意思是眾...

四種養生補血的乾果

桑葚幹 四種乾果讓你養生補血,桑葚幹是目前水果及其...

【佛教詞典】無著天親宗

(術語)法相宗之異名。無著為兄,造攝大乘論等,天親...

【佛教詞典】北宗

(流派)禪自初祖達磨至五祖弘忍為一味。弘忍之下分南...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生無生論》MP3

大安法師《淨土生無生論》MP3

【視頻】大安法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大安法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