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和功德

慈舟老法師  2010/06/29  大字體  護眼色

八關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齋日受一日一夜內短期受持出家戒,種出世證果之勝因。須一日一次每天受之。即連續受者也要天天受。佛言:如能在一日一夜內受持八關齋戒如法清淨者。所求之願決定成就!包括求生淨土,也決得成就!所以受持八關齋戒清淨,能得這樣的大功德利益!不過,應當明確:要從受戒日的黎明,到第二天的黎明,足二十四小時內對八條戒和過午不食的齋法:全都清淨無犯;還要保持意念清淨無染,這就要用「修行六念」來持心護淨。六念者:就是念佛、念法、念增、念天、念施、念戒。凡起心動念都不離此六種清淨福德之念。念天、是念天道的清淨因與果,十善、四禪、八定、是天道的因,天道勝妙境界是果。或作念自性天真佛。一日夜三業完全清淨無雜染,所以能出生如此大功德啊!最好,在此一日夜中至誠恭敬地一心念佛修念佛三昧,就易護淨了。普願見聞,如法受持乃禱!

一、勸持齋之意義及本文目次說明

八關齋戒為渡生死之橋樑,破癡暗之燈炬,《菩薩處胎經》中稱之為諸佛父母,無論僧俗男女,皆應受持者也。在家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正應受持此戒,以為出世之階梯。出家五眾亦應再受此戒。因八關齋戒之戒相雖已具於沙彌戒與比丘戒中,茲為令功德增上之故,(功德增上之理,見後解答。)不妨再受此戒也。本文為奉勸僧俗男女普持八戒起見。先就受持此戒之功益,舉要羅列分十二條。每條之下,引經中佛說持戒因果事實,以為證明,使閱者發起信樂之心。次乃釋其名義,示以受法,分別開遮異同。並就易於懷疑之處,另設問答六條,以說明之,務使盡人得如法受特,而復能明瞭此戒於自身確有如何之關係。依解起行,後無退心。末引佛說出家人不持齋戒之過患,以資警策。惟愧學識淺陋,於戒律素未研求。錯誤之處,知所不免。尚祈諸方大德有以教之,則拋磚引玉,受惠實多,固不勝企盼者也。

二、功益引證

受持齋戒之功益,非佛智莫能知,非佛言莫能信。茲就左列十二事,引經文以證明之。

一、脫離病苦

凡欲保持身體之健康,或厭患病苦,欲求速脫者,不可不持。竊按《九橫經》中佛說橫死九因,前四皆為飲食不慎,第五亦為腸胃不暢,可見食事與身體之健康,關係甚巨也。若依佛制,中後不食,則內無宿食,外無下風,心易定而少昏沉,身得安而無疾病。(經云,中後不食有五福,少淫、少睡、得一心、無下風、身得安隱。又云,無宿食患。)又《藥師經》云。「若有病人欲脫病苦者,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

二、消滅罪障

凡欲懺悔罪障者不可不持。《優婆塞戒經》言:「受持八戒,除五逆罪,餘一切罪,皆悉消滅。」涅槃經云,佛言:「波羅奈國有屠兒名廣額,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受八戒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以屠兒之重大殺業,猶可仗此一日一夜之持齋功德而消滅之,其餘之輕罪更何待論耶。

三、免除橫禍

凡欲求身家安穩,不受一切橫禍者,不可不持。四天王經云:「所在之處有持此戒者,惡鬼遠之,住處安穩。是故於六齋日,持齋受戒,得福增多。」又法句譬喻經言:「優填王夫人於奉齋日,王召不應命。反覆三呼,執齋不移。王怒,遣人曳出,欲射殺之。箭反向王,數射亦爾,王時大怖,問有何術,乃致如此,夫人對日:惟事如來,歸命三尊,朝奉齋法,過中不食,加行八事,飾不近身,必是世尊,哀顧若茲。王乃同往佛所,聽佛說法,一切心解。」

四、遠離惡趣

如有素行不檢,恐將墮惡道者,不可不來持。十善戒經云:「持八關齋者,一、不墮地獄。二、不墮畜生。三、不墮餓鬼。四、不墮修羅。故此八戒,又稱八種勝法。」

五、福報優厚

如有人因恐世亂谷貴,受飢餓苦者,不可不持。佛說護淨經云:‘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薩婆多論引經中言,謂:‘作閻浮提國王,於人中寶,一切自在,不如八戒功德十六分之一。’又經云。‘佛告波斯匿王言,齋之福佑,明譽廣遠,譬如天下十六國,滿中珍寶,持用佈施,不如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佛齋法。如比其福,須彌與豆矣。

六、成就迅速

如有年高體弱,自恐不久於世,或身系囹圄,性命朝夕難保。欲於極短期內成就殊勝之行者,不可不持。八關齋之持法,只以一日一夜為期。時間甚短,而功德極為殊勝。經云:「優陀羨王夫人,死相外現,計其餘命,不過七日,欲求出家,王以情重,至第六日,乃與聽許。夫人即便出家,受八戒齋,第七日晨命終,得生天上」。又如佛說觀無量壽經言:「頻婆娑羅王,被太子阿闍世幽閉於七重室內,遙禮世尊,求目蓮授以八戒。」夫當此生死危難之際,而獨汲汲然求受八戒者,即以此功德易成就故也。

七、來世尊貴

如有欲求來世尊貴為人中王者,不可不持。佛說普達王經言:「先王在世時,有持蓋小兒,隨先王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淨守意。其後過世,魂神還生,為王作子。今致尊貴,皆由宿行齋戒所致。」又犍陀國王經云:「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時,王與牛為兄弟,共作優婆塞。持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進,不敢懈怠,現為國王。」又百喻經云:「佛言,迎葉佛時,有二婆羅門,共受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還,諸婆羅門,勸與共食,求生天者,以破齋故,不果所願,其不食者得為國王」

八、得生天上

如有欲求來世得生天上者,不可不持。經云:有一天女,光顏威相與眾超異。諸天見已,生希有心。釋提桓因,問以昔作何業,獲得此報,天女以偈答言:「昔於迎葉佛,受持八戒齋,今得生天上,獲是端正報。」又佛在舍衛國,有五百天子,光明赫奕,照祗洹林,來詣佛所。阿難請問諸天來緣,佛告以昔有五百龍子,奉修八關齋法,其後命終,生忉利天。彼時五百龍子者,今五百天子是。

九、往生助緣

如有欲求往生淨土者,不可不持。經云。「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齋戒,修行諸善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又云:「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一日一夜持八齋戒,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以此經文證之,則凡欲求生淨土者,不可不持齋戒也明矣。故袁中郎雲,戒急生最穩,願我念佛同人記注此言。

十、臨終歡樂

如有念佛工夫,未到一心不亂,恐命終時無有把握者,不可不持。藥師經云。「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以此善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未定者,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故於平時奉持齋戒嚴淨者,即使念佛工夫,尚多欠缺,臨命終時。未見阿彌陀佛來迎,而仗此持齋功德,亦有八菩薩示路,導往極樂。佛無誑語,決不我欺。行者如對此言,信念堅固,則無常到來之時,自能不慌不忙,不怖不亂,藥師琉璃光如來,開此方便,無異使念佛者,於生死危難之際,得一極大保障。故法海觀瀾云:「若有命終肢節痛,一切親屬欲分離:諦思我有清淨戒,身心歡樂無憂畏。」願我念佛同人嚴淨齋戒,以把握此最後一剎那之歡樂。

十一、得相好身

如有見佛相好,心生歡喜,欲於來世修得此身者,不可不持。長爪梵志問經云:「有婆羅門,問佛先作何業,得此種種相好身。佛一一答以前生何業力,今獲斯果。」略舉於左:

問:如何獲得金剛不壞之身

答:由前生遠離殺害有情命終。

問:如何獲得手指纖長網縵為相

答:由前生遠離偷盜他人財物

問:如何獲得具足色力諸根圓滿

答:由前生遠離女人欲染之事

問,如何獲得出廣長舌自覆其面

答:由前生遠離妄語詭誑於人

問:如何獲得威儀庠序如師子行

答:由前生遠離諸酒放逸之處

問:如何獲得微妙相好莊嚴其身

答:由前生遠離歌舞娼艷之事

問:如何獲得上妙香氣芬馥其身

答:由前生遠離香花瓔珞裝飾

問:如何獲得金剛勝妙之座

答:由前生遠離高床大床嬌恣之物

問:如何獲得四十牙齒鮮白齊平

答:由前生遠離非時飲啖諸食

問:如何獲得頂上圓髻圓滿相好

答:由前生於一切應恭敬處。五輪著地以無慢心。虔城致禮。

時婆羅門,見佛為說因果不虛,白言:此名何福?云何受持?佛言:此名八支淨戒若能一日一夜,或復長從師受持,獲果如是。

十二、成佛道緣

凡有欲求速成佛道者。不可不持。阿含經云:「持八關齋得盡諸漏,入涅槃城。」又云。「欲求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雜寶藏經龍王偈緣云:「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往至佛所,惡口罵詈。阿難聞已,極生瞋恚,驅提婆達多令出去。於是佛說宿緣,昔於加尸國時,有龍王兄弟二人,一大達,二優婆大達,樂奉齋日持八戒。因國王犯多殺生,數說不改,舍他往,改往之處。惡小龍知己不如,生嫉罵,優婆大達聞,欲滅彼,大達勸息,返故處,欲知彼時三龍事,今我阿難提婆是。」

三、名義略釋

八關齋戒,在各經中,或稱八分戒齋,或稱八戒齋,或稱八支淨戒,或稱八支齋法,或單稱八戒。名異實同。依俱舍論:一、殺生。二、不與取。三、非梵行。(與五戒中之不邪淫不同)四、虛誑語。五、飲諸酒。六、塗飾香鬘舞歌觀聽。七、眠坐高廣嚴麗床上。八、食非時食。離此八種之非法,為八戒。然此八戒中之第八離非時食,是齋法,故總名八戒齋。依薩婆多論,成實論,智度論等、則分塗飾香鬘舞歌觀聽為二。總有九戒,前八為戒,後一為齋,合名為八戒齋。若分釋其字義,清心之不淨日齋(齋者齊也,齊一其心。戒言清也。靜攝其慮如世閑室,亦號曰齋。)禁身之過非曰戒,其又稱為關者,奉持此齋戒。可關閉惡道門之義也。律中於食,分時與非時,自明相出現乃至日中為時,從日中乃至明相未出為非時。時宜食,非時不宜食。齋者指時食言。所謂時與非時是何義耶?薩婆多論雲。「從晨至日中,世人營事作飲食。故名為時,從中至後夜分,燕會嬉戲自娛樂時,比丘遊行,有所觸犯,故名非時」又佛欲眾生斷六趣因故,令同三世佛食。謂晨朝是諸天食。日中是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比丘學佛,日中而食,此時食之義也。

四、受持方法

如從師受,自有受戒儀規,故本文略而不說,如目前無師,南山律開許在佛前自誓受。至受持之日期長短,或一日一夜,或每月六齋日或每年三長齋月,或一年,或盡形壽,隨各人之志願,及其力所堪能,自定之,至於受戒時候,應在早晨,或每遇持齋日在佛前受,乃至盡形壽總作一次受,悉可隨意。所謂一日一夜者,以此戒之持法自日中至翌晨明相出現,即為圓滿故。現每有天未明秉燭而食者。應亦以破齋論,不可不注意也。每月六齋日者,智論云:「初八四天王使者下,十四 日王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觀察眾生善惡。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亦爾,小月應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長齋月者,正、五、九三月冥界業鏡,輪照南洲。若有善惡,鏡中悉現,故令修善。一年者。依藥師經所云:至於盡形壽受持,則出家人之本分,應如是也。

五、開遮異同

各律對於同一事情,或開或遮,寬嚴互異。茲就律文中之關於食事者,摘抄於後,分列三類。第一持法最嚴,第二次之,第三又次之。望持齋者,各就其力所堪能行之。至於其他七事之開遮;應從律本研究。文繁未錄。

開遮一

僧祗律,「日正中名時,非時若食,亦得輕罪。時過一瞬一發,食者正犯。」正中亦犯,故知受食必在中前。經中食時,乃當晨己。古德卯齋,護之彌急。雲時食者,如疏鈔所謂豆谷酪餅果飯萊,又米汁粉汁,聖教所許,故名時食,非時不許妄服。若澄清之果汁及蜜等,並一切咸苦辛甘不任為食之藥,如胡椒黃芪等,以上三類不名時食。若有病者,以水和合,非時作法開服(以上見弘一法師編述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節略。末句作法二字,係慈老法師添入。)內法傳云:「牙中食在,舌中膩存,未將淨水重漱已來,涎垂必須外棄。若時過,更犯非時。」出喉還咽犯。

開遮二

毗尼關要云:若有病服吐下藥,比煮粥熟頃,日時已過,應煮麥令皮不破,濾汁飲之,若喉中(口+見)出,還咽不犯。事鈔云:「僧祗一切谷豆麥,煮之皮不破者之汁。」資持釋雲。豆等皮不破者,若破,非時不得飲。

開遮三

五分雲。「作石蜜時擾亂(扌+壽)米著中。本草雲,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煉,而作石蜜。佛言,石蜜聽非時食,作法應爾。」根本羯磨云:西國造沙糖時,皆安米屑,如造石蜜,安乳及油。佛許非時開其啖食,而為防粗相,長道資身。毗尼序云:「病服下藥,中後心悶,佛令與熬稻華汁飲,與竟悶猶不止。佛令與竹筍汁,與竟不瘥。佛令囊米粥,紋汁與飲,病猶不瘥。佛令將至屏處,與米粥。」根本尼陀那云:「有病比丘。醫令以水和面,非時可食。」又佛言:醫人處方,令服面飲,若稠若團隨意應服,而須作法。(而須作法四字,係慈法師添入。)

開遮結論

佛言:「凡有所事,我於病人,非時開出,於病瘥後,咸不應作。(見根本尼陀那。)如釋云:‘此等皆佛大悲,愍諸重病弟子隨病宜藥,開聽服之。若非喪命因緣,決不可托輕小疾,妄符聖意,還墮非時之咎,更加違教誣聖之愆。」

按:盧山東林遠法師,示疾垂終。有弟子進蜜漿於前,公止之。云:請律閱證,有開緣否?蓋由除渴病外,則無聽爾。此洵足為後人持戒之人楷模也。(見作持續釋卷七。)

六、疑問解答

受特八關齋戒事,已如上述。但於所以必須持戒之理,若不深切明瞭,仍易為外緣所誘惑,受持以後,難保不發生退心。茲就易於懷疑之處,設為問答六條,以說明之

疑問一

一切律文,既皆為佛所說,何以於同一事情,或開或遮,彼此各異。竊恐歷代以來,遞相傳授,諸師難免各有所偏,未必盡符佛意。

答。溯自金言寂唱,離波誦如來言,詞滿八十,號為八十誦律。初自迦葉頂受,以次傳至優婆崛多,百十餘年之間,從無異議。後有育王,會僧重集,各引師說,互有異同。於是分為僧祗,上座二部。後於二百年間,又演出十八部。今此震旦所傳,僅四部耳。其中輕重開遮雖有不同,然皆出自佛說。佛於昔時曾為預記,偈云:‘十八及二本,悉從大乘出,無是亦無非,我說未來起。’有此偈言為證,可以不復懷疑。蓋眾生之根性樂欲,各各不同,如來隨宜說法,普應群機,各令堪能受持,同沾法益。如醫者之應病與藥,安能泥定一方耶?後人各秉師承,雖因見聞不廣,各執一詞,然皆自金口所宣,無可疑也。

疑問二

持齋功德,固決不虛,但僅一日一夜,而能獲得上述種種之福報,實非我等凡夫之心量所能想像,故不易發起信心。

答。經云:「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我等對此深義,當然只能從信得入,非自己智分所能解者。但就戒之功用而言,受戒之時,一經將此善法納入心胸。由心業力,結成戒體,便起莫大功用。能牽後習,於諸過境,能憶能持能防,心無邊故,戒亦無邊。心無盡故,戒亦無盡。如受一不淫戒,便於盡虛空、遍法界、現在未來之一切男女邊,有不加侵犯之心,與戒之功德。受一不殺戒。便於盡虛空、遍法界,現在未來之一切聖凡邊,有不惱害之心。與戒之功德。乃至其餘各戒,莫不如是。每一戒量周法界、持一戒福等虛空。此不難依聖言量而可得知者。故經云:「持一日一夜戒;功德不可窮盡。」以如是因,得如是果,事所必至,理所當然,亦何疑之有哉?推而廣之,一日一夜,又一日一夜,則一即多之一。智者勉之。(自推字下二十三字,慈老法師添入。)

疑問三

八關齋戒之前七,尚無若何疑難,惟第八中後不食,晚近眾生之色力,不如古人。若不自加審度,而猛浪行之,誠恐福未求得,而害己潛滋。且自餓外道,佛所不取,何乃獨於此戒不爾耶?

答。寶積經云:「菩薩若作是思維,此法甚深,此法非深,此法是淨,此法非淨,此法應作,此法不應作;是名增上慢。」一切眾生,依食而住,為食所縛,不能出離,是以往來六道,如旋火輪。皆由積習相沿,無以自拔。我佛愍其癡頑,特令以齋法熏修,漸趨解脫。定製過中不食,正以示佛處中道,不落二邊。勿若俗人受濫食無度之苦,勿似外道墮自餓無益之愚。增一阿含經云:「多食致苦患,少食氣力衰,處中而食者,如秤無高下。」我等何幸得遇此勝祛,應起希有難遭之想,常存愧悔感奮之心。奈何慢幢高豎,邪見橫生,犯寶積之所呵,而徒賺自害也哉。又每見佛門中人,遇有勸以持齋者,即謂自身色力孱弱,既恐飲食減少,營養不足;又恐夜間飢餓,忍受難堪,種種妄度,自為障道之緣。殊不知晚食乃一種習慣,時至思食,非真餓也。若真餓者,則夜半之餓,當甚於晚餐之時,至翌晨,應更不支矣。而事實決不如是!初習持午者,其思食每在平素晚餐之時,過此以後,直至翌晨,反不覺餓。可見前夕之餓,全為自己心理作用。請試習一二日,當知此言不謬也。至恐營養不足,亦因過分保重,有此顧慮。須知貪食無厭,最易為致病之由,若謂因不晚食而病,蓋無有也。佛是一切智人,所制戒法,保任眾生,離苦得樂,絕對有利無害。又佛是大慈大悲,視眾生如一子,故體恤無微不至,凡病中可開許之處,皆已一一言之,豈有反不如我等自己設想之周到者。若作此想,即寶積經之所謂增上慢,願同人受信佛語,勿自疑誤。

疑問四

八戒本為在家者制,不過通於出家諸眾,並非盡人必受持者。當今海內大德不持此戒者多矣。今乃勸人普持,其義安在?

答。堅牢羅漢有偈云:「生死不斷絕,貪慾嗜味故。養怨入丘冢,唐受諸辛苦。」可見侈情啖食,實為繫縛生死之因。佛制持齋一法,具有潛移默化妙用,令於不知不覺中,自離食慾為患之苦。眾生同罹此病,即應同服此藥。此奉勸普持之意也。至於現時諸大德,或亦有於此不加意者,此則見仁見智,各有不同。我佛在世之時已證羅漢之諸大弟子,猶不免各有宿習,何況晚近之凡夫僧,安得行持一致耶。持齋乃三世諸佛共行之法,願有志者,恪守依法不依人之訓,各自勉力行之(慈老法師於此條下加‘不得如作賊被問即攀伴’十字)

疑問五

出家人持沙彌戒與比丘戒,則八戒已在其中。凡八戒所有之功德,應盡已得之,又何必再受八戒,為此重床疊架之事哉。今乃謂再受令功德增上,其義安在?

答。此可分三層言之,一、按授戒作法之義。在納此善法於受者之藏識中。使其結成戒體。但各人心有明昧,學有精粗,未必盡能一次深入,是以佛許再受。資持云:「重受中意,令行者審己所受,更求增勝。」此即再受之義。出家人雖於八戒戒相。業已行持,但以前如未正受者,不妨再受。可更加一番警策,轉為上品。(經云:戒是警意之緣。芝范云:初受但發中下,佛開重增,轉為上品。)此功德增上之義一也。二、出家人如再受八戒,依藥師經所言,只須一年,或復三月,於短時間。獲大利益。此功德增上之義二也。三、若於八戒不依法受,經中所許與受持八戒者之利益,決不可得。縱能持具足戒,就持戒功德而論,不過後世生天而已耳。若依法再受,即可得八菩薩導往西方之益。此功德增上之義三也。

疑問六

八戒中之後三,事極微細,並無害於人,何以佛必戒之,且即能不為,亦僅小善。何以與殺盜淫等併列耶?

答。後三戒所列各項,可以色聲香味觸五者攝之,事雖小而五欲備焉。為害於人,其始也微,將畢也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不塞,將成江河。瞋恚之火,貪愛之水,亦猶是也。治之於些小境界,則用力小而收效易。若迨其流煽既盛,即無及矣。古德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佛為防微杜漸,所以列此為戒也。故凡真實辦道之人,必於尋常日用間,一切些小之處,用力剋治。雖犯小惡,心懷大懼,即所以杜粗重煩惱之源。若於此等小處,猶自把握不住,而乃好為誇大之言。則真所謂戲論之糞耳。且持犯功過,全在自心,安可徒以事相之大小論哉?佛言:「一毫之善,雖是有為,若助菩提,直至成佛而不毀壞。」又寶雨經言:「多服毒藥,能令人死。少服毒藥,亦能令人死,若多犯罪,即生惡趣。若小犯罪,亦生惡趣。」故世儒亦有言曰:「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小惡而為之」。佛之制後三戒,即為呵五欲,杜惡源,意旨深遠,無可疑也。

七、佛說出家人不持齋戒之過患

舍利弗問經云:「佛言,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非時與者,亦破戒人,亦犯盜人。盜檀越物,非施主意。施主無福,以失物故。」又云。「盜與盜受,一團一撮,片鹽片醋。死墮焦腸地獄,吞熱鐵丸。從地獄出,生豬狗中,食諸不淨,又生惡鳥,人怪其聲。後餓鬼,還僧伽藍,處都圊內,啖食糞穢。並百千萬歲,更生人中,貧窮下賤。所可言說,人不信用,不如盜一人物,其罪尚輕。割奪多人福田故,斷出世道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律學修持法門》

我今天講的律學修持法門,第一點,要跟各位講的是持戒...

念佛之現實利益

念佛的現實利益是無量無邊,下面只說重要的:一是念佛...

如何看待慈善事業與念佛的關係

在《無量壽經》裡面,佛早已對這種問題有個答案。在這...

大安法師:破戒後如何補救

問: 破戒後,有補救的辦法嗎?破戒後認識到自己的錯...

迴向的功德很大嗎

問: 迴向的功德很大嗎? 寬見法師答: 是功德很大。...

《楞嚴咒》的四個密義

這個咒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它有四個意思。 第一個意...

財佈施不及法佈施功德大

行菩薩道也屬於法供養。法施的功德很大,這個問題《金...

宣化上人《皈依三寶要守戒》

今天你們各位都正式皈依三寶和皈依戒,本來在佛教裡,...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

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能靠願力往生嗎

問: 如果皈依了,但是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靠自己...

懺悔,有三種力量現前

很多學佛人糾結於自己業障深重,其實順逆皆方便,就看...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

印刷廠老闆不印邪淫書籍的善報

台灣中和市有一家印刷廠,老闆的個性耿直、爽朗,日常...

寧自啖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

佛說一大藏經,無非講因果二字。詳細分析起來,就無窮...

七種美德讓你成為魅力女人

作為一個女人,誰不想自己是個有魅力而又陽光的呢,但...

怎樣對待現代人的離婚問題

問: 現代人的婚姻很脆弱,離婚率很高,對小孩的負面影...

淨因法師:不殺生戒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我們必須遵守一定的交通規則,才...

誘惑與陷阱--上億身家的老闆是怎樣淪落為民工的

2008年的時候我剛入行經商時,和一個老闆有業務往來,...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

老子的素食思想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老子被認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

鬼道的十類

在《楞嚴經》的思想,是地獄受報以後,轉為鬼道繼續受...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們這樣染污於三惑的薄地凡夫,怎麼能夠頓然地感通上...

可怕的黃金

一位僧人驚慌失措地從樹林中跑出來,剛好碰到一對在林...

如來子孫,為眾所尊

原文: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佛教詞典】外散亂

【外散亂】 p0492 雜集論一卷十八頁云:外散亂者:正修...

【佛教詞典】黑耶柔

(術語)四吠陀中之耶柔吠陀,分二種,一為白耶柔,一...

【視頻】淨界法師《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淨界法師《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視頻】慧律法師-唯識簡介

慧律法師-唯識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