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誦經時注意的事項

2012/05/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經典即佛陀所宣說教法,經阿難等結集之,初以口傳,後以文字記載,舉凡文句、書籍,均稱為經典。若有人能虔誠誦持,諸天護法也會隨侍聽聞,所以能以恭敬心誦持經典的人,必常為諸天善神所護佑。

在誦經時,有以下幾點應注意的事項:

1.誦經前要將雙手洗淨,且不論吃素或吃葷食,誦經前都應先刷牙漱口。

2.選擇無人打擾之處,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斷自己誦經。

3.學佛的人宜戒除洋蔥、蔥、大蒜、韭菜、香菜等氣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飲酒。若剛食用過以上食物或飲過酒,不宜誦經。須刷牙漱口,在通風處待一陣子,待氣味散盡,才可持誦經典。

4.所在處若有佛像,應先禮佛三拜;若無佛像,則以雙手持經書高舉至齊眉處。

5.禮佛後,即端身正坐(亦可盤腿而坐),合掌,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三遍及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稱念後即可開始讀誦經文。誦經時,除雙腳不可交叉[翹腳]外,也不可邊誦經邊吃東西。

6.經上有灰塵當以淨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7.擺放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對經書、架裟、衣缽、錫杖、念珠、佛塵及一切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8.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後再讀。

9.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著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折迭經頁。

11.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後必須擦淨。講課之經本則不妨於消隱處筆記。

12.經書損壞應當修補,如實在無法修補時,可以焚燒之,將餘灰灑灑於清之處,勿使人踐踏到。

讀誦經文時,對所誦念的經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雜念、妄想,就要趕緊將心收回來,保持專注。如此誦經,不但可以啟發智慧心,也可以培養定力。最後迴向時,不僅迴向給自己及親友的冤親債主,更進一步迴向無上菩提,且將此功德迴向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能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即在無形中與無量眾生結下善緣,不僅自利還能利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在現實生活中怎樣當好一個居士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以...

宣化上人:佛教徒的本份

我們不幸生在末法時代,去佛已遠,雖然做了佛弟子,也...

聖嚴法師《懂得因果,更積極》

很多人以為佛教的因果觀念是消極的,其實不然,學佛的...

漫談社會上誤解佛教的人們

一、對佛教歧視的人 這種人又分二類:一類是有意的,...

神通

講到神通。大家就會聯想到飛天鑽地、七十二變的孫悟空...

星雲大師《失敗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但成功與失敗如影隨形,是很難...

貪慾如舉債

佛陀游化到舍衛國,居住在勝林給孤獨園。有一天,佛陀...

佛教十惡與十善

【十惡】 由彼三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眾生觸...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有八種原因會導致持咒不靈

1-3、【懷疑心、起恶心、不誠心】,有這三種心,持咒必...

心律法師:你說的話會決定你的人生

人們每天要說很多話,而其中關於對自己人生的話,某種...

徐恆志居士:學佛者的苦悶

從來學佛的人,常常會發生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 已認...

在生命輪迴中,你的心是變來變去的

所有的煩惱有一個中心點,就是自我意識。我們在剛開始...

天乘四種禪定之四禪

四禪,亦名捨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

蓮池大師《雲棲淨土匯語》

●開示 水陸會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竊惟淨土之為教也,...

【推薦】嘴上不積德,最終是害了自己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 在鄭博士諮...

比丘與毒蛇

佛陀在世時,有一段時間住在竹蘭園精舍,比丘們則散居...

何謂四加行位

問: 何謂四加行位? 妙境法師答: 四加行位是我們用功...

無常大鬼常隨身間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糞穢叢中,...

105歲「佛門泰斗」談養生與修心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本煥老和尚,是當今碩果僅存的絕...

沒有受菩薩戒就不可以看《梵網經》嗎

問: 有同修說戒律不是隨便學的,犯盜法戒、犯盜法罪...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這一切的障礙都不存在了

經典上講: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顛倒事

一個人生到世間上來,他是有他的標準的。給他吃的東西...

【佛學漫畫】雖被人笑話,卻是自在往生之人

徹迷法師的往生故事...

【佛教詞典】不作意

【不作意】 p0320 瑜伽八十九卷九頁云:於所應作而便不...

【佛教詞典】少在屬無

以數量之少而視之為「無」。又作少是屬無。即從多分上...

【視頻】法界慈父——紀念悟公上人百年誕辰

法界慈父——紀念悟公上人百年誕辰

【視頻】以信願執持名號才是往生密鑰(道證法師)

以信願執持名號才是往生密鑰(道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