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弘一大師《授三皈依大意》

弘一大師  2010/09/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義

三皈者,皈依於佛法僧三寶也。

三寶義甚廣,有種種區別。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略舉之。

佛者,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諸佛是也。法者,為佛所說之法,或菩薩等依據佛意所說之法,即現今所流傳之大小乘經律論三藏也。僧者,如菩薩聲聞諸聖賢眾、下至僅剃髮被袈裟者皆是也。

皈依者,皈向依賴之意。

皈依於三寶者,乞三寶救護也。大方便佛報恩經云:譬人獲罪於王,投向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汝來無畏,但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眾生亦爾。系屬於魔,有生死罪。皈向三寶,以求救護。若誠心皈依,更無異向,不違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

既已皈依於佛,自今以後,決不再依天仙神鬼一切諸外道等。

既已皈依於法,自今以後,決不再依諸外道典籍。

既已皈依於僧,自今以後,決不再依於不奉行佛法者。

第二章 授三皈之方法

一、懺悔。二、正授三皈。三、發願迴向。

應先請授者詳力解釋此三種文義。因僅讀文而未解義,不能獲諸善法也。

正授三皈之文有多種,常所用者如下:

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結)

前三說時,已得皈依善法。後三結者,重更叮嚀令不忘失也。

懺悔文及發願迴向文,由授者酌定之。但發願迴向,應有以此功德,迴向眾生,同生西方,齊成佛道之意。萬不可惟求自利也。

第三章 授三皈之利益

經律論中,讚歎皈依三寶功德之文甚多。今略舉四則。灌頂經云: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與其無量諸眷屬,守護其人令其安樂。善生經云:若人受三皈,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四寶者:金、銀、琉璃、玻璃。),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皈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較量功德經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如來,如稻麻竹葦。若人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湯藥。),滿二萬歲,諸佛滅後,各起寶塔,復以香花供養,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淨心,皈依佛法僧三寶所得功德。大集經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授三皈已,兒無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擁護。是母受兼資於子也。

第四章 結語

在本寺正式講律,至今日圓滿。今日所以聚集緇素諸眾,講三皈大意者,一以備諸師參考,俾他日為人授三皈時,知其簡要之方法也。一以教諸在家人,令彼等了知三皈之大意,俾已受者,能了此意,應深自慶幸。其未受者,先能了知此意,且為他日依師受三皈之基礎也。

敬三寶

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惟舉其少分之義耳。

今言佛者,且約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紙畫者也。

今言法者,且約經律論等書冊而言,或印刷或書寫也。

今言僧者,且約當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薩羅漢等附入敬佛門也。

第一 敬佛 略舉常人所應注意者數條

禮佛時宜洗手漱口,至誠恭敬,緩緩而拜,不可急忙,寧可少拜,不可草率。佛幾清潔,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調精美人所能食者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頭而供佛者殊為不敬,蕅益大師大悲咒行法中曾痛斥之。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過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換。

紙畫之佛像,不可僅以綾裱,恐染蠅糞等穢物也(少蠅者或可)。宜裝入玻璃鏡中。

木石等雕塑者,小者應入玻璃龕中,大者應作寶蓋罩之,並須常拂拭像上之塵土。

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談。如對於國王大臣乃至賓客之前尚應恭敬,慎護威儀,何況對佛像耶!不可佛前曬衣服,宜偏側。不得在殿前用夜壺水澆花。若臥室中供佛像者,眠時應以淨布遮障。

第二 敬法 略舉常人所應注意者數條

讀經之時,必須洗手漱口拭幾,衣服整齊,威儀嚴肅,與禮佛時無異。蕅益大師云:展卷如對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萬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獲讀經之實益也。

對於經典應十分恭敬護持,萬不可令其污損。又翻篇時宜以指腹輕輕翻之,不可以指爪劃,又不應折角,若欲記志,以紙片夾入可也。

若經典殘缺者亦不可燒。臥室中幾上置經典者,眠時應以淨布蓋之。

附每日誦經時儀式:

一、禮佛——多少不拘。二、讚佛——經偈或天上天下無如佛等,阿彌陀佛身金色等。三、供養——願此香華雲等。四、讀經。五、迴向——不拘,或用我此普賢殊勝行等。

第三 敬僧 略舉常人所應注意者數條

凡剃髮披袈裟者,皆是釋迦佛子,在家人見之,應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別持戒破戒。

若皈依三寶時,禮一出家人為師而作證明者,不可妄雲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為僧,非皈依某一人,應於一切僧眾,若賢若愚,生平等心,至誠恭敬,尊之為師,自稱弟子。則與皈依僧伽之義,乃符合矣。

供養僧者亦爾。不可專供有德者,應於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獲極大之功德也。專贈一人功德小,供眾者功德大。

出家人若有過失,在家人聞之,萬不可輕言。此為佛所痛誡者,最宜慎之。

以上已略言敬三寶義竟。茲附有告者,廈門泉州神廟甚多,在家人敬神,每用豬雞等物。豈知神皆好善而惡殺,今殺豬雞等物而供神,神不受享,又安能降福而消災耶。惟願自今以後,痛革此種習慣,凡敬神時,亦一例改用素食,則至善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弘一大師文章列表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義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盡形壽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當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當代居士修學的困擾 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的...

文珠法師《人間佛教與現代青年》

佛教是屬於人間的,因為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是降...

佛像是否要開光才會靈驗?

佛像落成後,擇日致禮而供奉之,謂之開光。亦曰開眼,...

【圖】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勢

在早晚功課和日常佛事當中,有幾樣法器比較常用,其持...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

斌宗法師《涅槃是什麼》

前言 修學佛法最後的歸趣在求證涅槃,那麼學佛修行的...

給亡靈焚燒紙錢有用嗎

又是一年清明節,為祖先親人掃墓祭奠的時候又到了,清...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守護六根

今天講守護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護就是不叫...

【推薦】口業清淨,功德不思議

何為『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四種口業 妄語者,見言...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三年...

如何才能增長福報呢

我們的財富,往往都是通過布施行善等等方法積累下來的...

從小吃過不少肉還殺過生,現在該怎麼做呢

問: 我已28歲,從出生到現在吃過不少肉,也殺過不少昆...

達摩大師傳授入禪門的四句口訣

菩提達摩大師是中國禪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僅僅是建立...

若是你有佛法的功課,他那巫術就無效了

我現在再講一個故事。大菩薩依如來功德之力,我們凡夫...

水中的金影

從前有一個人走過大池塘邊。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

善良改變了一切

印度北部有個村莊,叫格依瑪村。這裡土地貧瘠,人們生...

要正確的憶念娑婆世界

我們這一塊應該準備什麼東西呢?按照《念佛圓通章》的...

四念處觀

四念處觀就是一種般若智慧。有的人講小乘沒有般若;小...

等待也很有意義

當你興致勃勃地進入飯店吃飯,遇到慢吞吞的上菜速度,...

細嚼清風還有味,飽餐明月卻無渣

無門慧開禪師的偈子云門糊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們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個例子,...

在家出家都要報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種恩呢?對在家居士來說,就是天地、君、親...

【佛教詞典】聲聞畏苦障

(雜語)聲聞之人,怖世間生死之苦,願求真空之涅槃,...

【佛教詞典】斷見

堅持人死後身心斷滅不復再生的偏見。五惡見之一。...

【視頻】大安法師《信為淨業成就之關鍵》MP3

大安法師《信為淨業成就之關鍵》MP3

【視頻】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旃檀居士念誦)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旃檀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