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能給我們很好的啟迪

學誠法師  2012/01/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我們來到寺院,信仰佛教,學習佛法,成為一位三寶弟子,是可喜可賀的事。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家的時候,我們的生活都是在很多「習慣」中度過的。有很多生活的習慣是因為承襲傳統形成的,也就是過去人怎麼生活,現在人就怎麼生活。因為我們的父母、老師、朋友、社會等等,都是這樣習慣性地延續下來,我們也跟著這樣做;甚至我們的思考方法,思惟模式,語言表達的方式也是這樣的。這種習慣性的力量很大,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們都是在這樣一種習慣中度過的。我們上學,希望考得好成績;畢業以後,希望找到好的工作,賺很多的錢,在社會上有比較高的地位,讓自己的生活比較豐富等等,諸如此類的概念,不斷地灌輸給我們,久而久之人們也就接受了這樣的一些觀念。而我們自己的心力、思考思維的能力卻越來越差,我們的思維也就越來越被外在的境界所左右了。

我們每天都在思考思維,其目的是要得到什麼?世俗社會引導我們的就是希望得到剛才談的那些內容。佛法告訴我們思考思維是要得到什麼呢?它是要讓我們積聚資糧,讓我們解脫,讓我們成佛。我們解脫什麼呢?解脫無明,解脫煩惱,解脫內在的問題,解脫內心的障礙,然後廣泛培植福德智慧的資糧,不斷種植成佛的因,慢慢就會成佛。這是佛法引導我們思考和思維的結果,跟社會上面的人所談的思考和思維是兩個不同的結果。

其次,我們怎麼來思考,怎麼來思維,才能得到這些佛法的結果?思考、思維、觀察等等,這些都是智慧的特點,智慧是以心來進行系統地、深入地思考與思維。我們內心要做到非常系統、深入、清淨、正確思維佛法,需要專注的力量、禪定的力量。要獲得專注、禪定、一心不亂的功夫,必須要靠戒律。戒的前提,就必須要有信心。所以說,佛法和世間法告訴我們用心的方法和結果,是截然不同的,要做到兩者的統一是很難的。我們在學佛法的過程中,只有學會不斷地放棄社會上面種種不合理的觀念、片面的思想、錯誤的認識,善於接受佛法清淨的、正確的觀念,這樣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素質,然後影響和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然的話,我們一定會在世俗社會的生活、工作、思維的習慣體系當中循環,無法出離,煩惱障與所知障也就會越來越重。

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過來,怎麼辦呢?這需要有一個很好的環境來作保護。比如寺廟,就是一個很好的環境,這裡有師法友清淨和合增上的團體。到寺廟來,大家比較容易持戒,比較容易專注,比較容易發心,比較容易用功,比較容易開智慧。在家裡面,在單位裡面,就不容易,所以環境對我們精進用功辦道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把佛法學的比較好了以後,才能慢慢一點一點去做事,才不會被染污。未學佛的人,一直都在染污中而不自知,他不知道自己在煩惱中,不知道痛苦的原因何在,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這就是未學佛之人的普遍狀態。

我們認識了佛法,皈依了三寶,成為了佛教大家庭的一員以後,這條路何去何從,下一步怎麼走,應該都要很清晰。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準備怎麼做,怎麼思考,因為只有經過你的認真思考抉擇以後,才會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才能改變習慣。我們的思想如果沒有經過認真地思考,沒有做過明確地判斷,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有意義,是因為我們的思考有意義。因為我們是通過自己的心思維到這樣做有功德,那樣做有過失,而去選擇做與不做,有過失的要防範,有功德的要去多做。

我們的判斷是根據什麼標準呢?是根據世間法的標準還是根據佛法的標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再者,我們有沒有這種能力去抉擇,也是需要考慮的。社會上不學佛的人,內心中沒有那種力量,不能判斷孰是孰非。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培養和不斷增長這種判斷事物正確與否的能力。這樣的話,我們就會越來越清楚,如何來認識自己生命的問題,如何來充分發揮自己生命的潛能,來創造更加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這些問題,佛法能給我們很好的啟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歌手潘安邦學佛的靈驗感應

歌手潘安邦廿年前以一首「外婆的澎湖灣」紅極一時,這...

學佛者應從恭敬三寶開始

學佛者當從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對出家師父。為說明此事...

濟群法師:什麼年齡段學佛好

問: 哪個年齡段學佛好? 濟群法師答: 學習佛法,對...

學佛不能學成孤家寡人

現在有一部分在家居士,總想自己弄出點什麼名堂,試圖...

何謂學佛

學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學來的佛法、佛教、和研究...

如何度化家人學佛

學佛的師兄弟們大概都想讓家里人也學佛。我也不例外,...

明心法師的出家學佛心路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

了生脫死,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宗舜法師:災難來時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念觀音菩薩

崔明晨: 那麼法師,剛剛您談到了,就是說在危難時刻...

玉米怎麼吃最營養

1、玉米熟吃比生吃更佳。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

供燈的四種清淨功德

燈是佛教中的六種供養具之一。燈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

生氣對身體的9大害處

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以下...

造業容易,等要懺悔滅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馬鳴菩薩造的《大乘起信論》,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

不要被情愛所束縛

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最悅意不過...

太強的自尊,會蒙蔽你的理性

【我慢】 這種那就更多了,你講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

活佛算命

世上有許多人,是歡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們中國女...

春節,請把「五孝」帶回家

一年又過去了,我們與父母的年齡都在增長。人到晚年易...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

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修空觀,把生命歸零

那麼我們講到這個,我們凡夫的造業呀,從淺到深有兩種...

深山中的道場

很久以前,在深山中有一個道場,有位弟子一直想到外面...

中了二隻箭

法國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家境清寒,長大後嫁給一個公...

利益眾生的方法

學習大乘佛法,修學的目標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然眾生...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

【佛教詞典】六凡

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因此六者都是凡夫位...

【佛教詞典】漏

【漏】 p1283 瑜伽八卷六頁云:流動其心,故名為漏。 ...

【視頻】慧普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慧普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視頻】晚課拜願(圓光女眾佛學院)

晚課拜願(圓光女眾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