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于凌波居士:佛教的人生觀

于凌波居士  2011/08/02  大字體  護眼色

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執著而起的妄心;認識了生死流轉的根本──阿賴耶識,和支配此識的力量──業力;了解了十二因緣,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後,再來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及我人立身處世的態度,這樣就有了一個準則──那就是以佛性,以阿賴耶識,以業力,以因果諸立場,來衡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是佛教的人生觀。

第一,我們自因果的立場來看人生;因果,具足應說是因緣果報。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異的基本法則,這法則的特點,是果由因生,事待理成。所造之因,必有所結之果;所結之果,亦必有所造之因。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何因,得何果,這在因果法則上是絲毫不爽的。

人生的因果,有善惡兩面,種善因獲善果,種惡因獲惡報。因果通於三世,有因必將有果,所謂「欲問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問未來果,現在作者是。」 我們現在的境遇美滿,固不必躊躇滿志;我們現在的境遇困苦,也無須怨天尤人。由於過去的善因使我們現在境遇美滿,現在若不續種善因,未來必然困苦;由於過去的惡因使我們現在境遇困苦,現在若能努力向善,未來的境遇也必將改善,所謂鑒因知果,明乎此,對於我們立身處世的態度,就可以思過半矣!

第二,自業力的立場來看人生:世界的美丑,人生的苦樂,皆由眾生的業力所招致。前者是由於眾生的共業,後者是由於個人的別業。所謂業力,也就是過去行為的結果。 我人有身、口、意三業,這三業,可以為惡,亦可以為善。為惡者,意念上的貪慾、瞋恚、邪見;行為上的殺生、偷盜、邪淫;語言上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善者,意念上的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行為上的放生、佈施、淨行;語言上的誠實語、質直語、柔軟語、和諍語。而這些善惡之業,也就在我人一念之間的差別。所以,如何淨化我們的意識,創造我們未來生命的環境,這是我們人生努力的目標。

第三,自阿賴耶識的立場來看人生:阿賴耶識是生命的根本,萬法的本源。它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含有淨染兩面。在無始以來,它在六道中生滅相續,永無止境。它的本體,雖因污染而長在六道,但若淨化亦可超登聖域。由此觀之,使我們知道我們肉體的軀殼雖然短暫渺小,幻化不實,但我們生命的本體則是永恆存在。所以人生的價值,不在目前的肉體上感官上的享樂,而在永恆生命本體的淨化。淨化本體的方法,則是以佛法上的六度 ──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來淨除我們心識上的六弊 ── 慳貪、毀犯、瞋恚、放逸、散亂、愚癡。這六弊淨除了,我們生命的本體即可恢複本來的明朗,獲得永恆的解脫。

第四,自佛性的立場來看人生:我們各人所具的本性,原是萬德萬能,與佛無異,祇因一念無明,為煩惱習氣所纏縛,才輪迴六道,沈淪苦海。雖然如此,但我們的佛性終無損減,人人皆可成佛。所以佛經上說:「眾生是未覺的佛,佛是已覺的眾生」。 我們具有佛性,未來終當成佛,則生命的價值是何等的崇高?我們豈可自暴自棄,輕視自己?孟子說:「堯亦人也,舜亦人也,有為者當如是」,佛經上說:「彼既丈夫我亦爾」。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幸得人身,幸聞佛法,是應如何的努力為善,以洗除本性上的無明煩惱,發揚本具的德能光輝,以期還我本來面目,達於覺者──佛──的境界。這是我們人生價值最高的目標。

佛教的人生觀,是積極的,樂觀的,創造的人生觀。它要我們鑒因知果,避惡趨善,淨化生命的本性,發揚人性的光輝。果能人人如此,則娑婆國土也就會轉化成極樂世界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康熙看病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

人生因選擇而精彩

有人說,人生就是由一個又一個選擇組成。的確,我們每...

平實的人生有何利益

米實了,煮出來的飯,才會香美可口;木實了,做出來的...

下半場的人生需要做一些減法

天有黑白,月有圓缺,就人的健康和體力精力而言,人生...

在生命當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

破妄顯真─妄想是很抽像的,我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大...

星雲大師《人生五味》

過去有一個傳說:閻羅王要一個人到世間來投胎,只給他...

【推薦】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忙碌並沒有錯,因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那就有點不對頭...

人生相報十大恩

1、父母養育之恩。十月懷胎,冒險分娩,精心餵養,嘔心...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眾生是福慧的源泉

人的苦樂就在一念間。一個人如果轉變觀念,他就不苦了...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

戒為無上菩提本,修行應一門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談得。就是佛教徒,但因為善根淺薄的原...

宏海法師:彌陀要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切外境只是因緣的暫時和合而已

當情緒的波浪生起時,學會做一個觀察者,不分別、不評...

每天定一些功課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後要老老實實,堅持過著佛門這種清...

《黃帝內經》裡的三句話,把疾病的起源都講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於氣。 怒則氣上,容易腦溢血,眼睛充...

蕅益大師的六信

如果說善導二種深信簡潔明快、直溯根源的話,那麼蕅益...

信願具足的判定標準

這個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是你實際在操作的...

三界虛偽,唯此真實

大哉二句,讚辭。大者當體得名,具遍常二義。以橫滿十...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來

詳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風起長空,萬籟咸為之...

一念仁善頓改貧夭

裴度是唐朝人,年輕時,一貧如洗,在鄉下的私塾中以教...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第二章 歸敬祈願加持 請看願偈: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

品古人六戒,修寵辱不驚

1、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有個成語叫得...

歷代淨土聖賢傳二(白話)

往生比丘 清朝性修法師,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順治年間,...

地藏聖號念上三年,能得到什麼利益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

【佛教詞典】火光

(雜名)火放焰光也。...

【佛教詞典】觀照

即以智慧觀事、理諸法,而照見明瞭之意。又「觀照般若...

【視頻】慧律法師《2013年水陸大法會開示》

慧律法師《2013年水陸大法會開示》

【視頻】大安法師《十念往生疑》

大安法師《十念往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