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是怎樣弘法利生的

淨界法師  2013/06/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印光大師是怎樣弘法利生的

【師之耳提面命,開導學人,本諸經論,流自肺腑。故不拘貴賤賢愚,男女老幼,凡有請益,必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之實事真理,諄諄教誨,令人深生憬悟,以為立人處世之根基。進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實奉行,以作超凡入聖之快捷方式。】

這是第一段,印光大師他弘法的一個開示的內容。當然印祖他不再是自利, 經過三十餘年的自修以後, 他就是開始教化眾生。「耳提面命」,對眾生的開導,是「本諸經論,流自肺腑」,從文字上 他是完全依止經論,我們看印祖《文鈔》,很清楚,字字都是有天台宗的根據,沒有說他自己想出一個方法來,沒有這件事情。從內心當中「流自肺腑」,這個肺就是肺臟,腑就是我們的心臟,從我們的內心當中,真正的大悲心表達出來,叫做流自肺腑。

我們看印光大師的《文鈔》,有一個感覺,就是印祖的口氣非常的強硬,他講話的口氣,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中間沒有任何的調味料,沒有任何客氣的人情味,都沒有。你不對,他就說你不對,你對,他就讚歎你對,他不管你是富貴的一家,他不管你,他很清楚的把這個是非善惡劃出一條線出來。

所以古人不把佛法當人情,你不對,他就喝斥你,你對,他就讚歎你。他雖然嚴格,但是他這個嚴格的背後,是流自肺腑,他是為了要利益你,為了要幫助你進步。所以「不拘貴賤賢愚,男女老幼」,不管你是富貴的、或是下賤的, 或者你是一個有學問道德的賢人、或者是沒學問的人,男女老幼,只要你來請益,他對你的開示就只有兩個內容 :

第一個內容「必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之實事真理,諄諄教誨,令人深生憬悟,以為立人處世之根基」。第一個,有人來請教,他就是告訴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因果報應跟生死輪迴是約理論來說,把世間上善業有善業的果報、惡業有惡業的果報,乃至於生死,有生而有死、有死有生, 就像這個車子的輪胎一樣,它永遠往前走,相續的。有過去的因果,有現在的因果,有未來的因果。 基於這種因果的相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使令我們可以得到這種人天的可樂果報,這種實事真理來教誨後人,使令我們深生憬悟,這個憬就是憬策,悟就是覺悟, 來做一個立人處世的一個根基。待人處世的基礎, 就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有了這個基礎以後還不夠,那怎麼辦呢?「進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實奉行,以作超凡入聖之快捷方式」。進一步,那得到人間的果報畢竟是無常的, 這個苦惱還是沒有究竟的解脫, 應該要進一步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乃至於依止這個菩提心的願力「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這個坦途要道,三根普被,任何人都可以修,教人家切實奉行,「以作超凡入聖之快捷方式」,從這個淨土當中能夠轉凡成聖,乃至成佛。

我們看《印光大師文鈔》,他很少談玄說妙,很少!他要不是講因果,就是講淨土,不是講淨土,就是講因果。就是說感覺到很實際,你照著他的話做,覺得真的是很實際,他的每一步,都能有一個下手處,能夠真正照這個法門來做,你能夠感覺到的確能夠離苦得樂,所以這是印祖的一個特色,他的開示的特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後魏時代,台山靈鷲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舉行...

沒有眾生,一切菩薩不能成佛

一切菩薩成佛,他的依據就是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羅門

有一天,摩訶迦遮延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眾,來到婆那國...

忍力不堅固,而欲度眾生的尷尬下場

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因為從佛教的根本情懷來講,是為了...

慈悲分三種境界

從教法上來講,慈悲也分三種境界。通常我們叫做眾生緣...

威儀是最有攝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長的法師一同在路上散步,看著腳下高高的台階...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說,頓等就是頓、...

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佛雖然出現世間了,佛本身沒有去度化眾生,而是變化一...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把這四顆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顆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

【推薦】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國時期,劉備臨命終之時,給兒子留下的遺囑中,有這...

學佛弟子應依四依法為標準

當今學佛群眾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學習深淺不同,以...

色受想行識的生命

佛陀把我們的生命分成五個部分,第一個是色蘊,就是我...

皈依會不會有副作用

問: 假如帶非常小的孩子皈依,根本不知這小孩以後長成...

要正確的憶念娑婆世界

我們這一塊應該準備什麼東西呢?按照《念佛圓通章》的...

細嚼清風還有味,飽餐明月卻無渣

無門慧開禪師的偈子云門糊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

前世一念之迷與淨土失之交臂

生苦我們都忘記了。雖然我們在娘胎裡那個苦啊,我們每...

微笑就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論是誰都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樣,...

弘一大師開示律學要略

我出家以來,在江浙一帶並不敢隨便講經或講律,更不敢...

出家人姓「釋」的由來

佛教初來東土,到漢地傳法的多是外國僧人,人們按照中...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快樂或不快樂,這都是不確定的

無論出現何種心境快樂或不快樂,都別在意,我們應經常...

晝夜經行念佛需要注意什麼

乾陀訶提菩薩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四尊菩薩之一,乾...

金光明沙、咒輪、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據密部,持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

高慢心的過失

高慢心的活動,一般來說,它不太可能出現在初學者,因...

【佛教詞典】大哀經

(經名)八卷,西晉竺法護譯,大集經之序品與陀羅尼自...

【佛教詞典】小隨煩惱

【小隨煩惱】 p0235 成唯識論六卷十五頁云:謂忿等十,...

【視頻】界詮法師《心經》

界詮法師《心經》

【視頻】妙境法師《大迦葉度貧母》

妙境法師《大迦葉度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