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生死大事未明,如喪考妣

憨山大師  2016/10/21  大字體  護眼色

生死大事未明,如喪考妣

示石鏡一禪人

古人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弔影單棲,專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不是養懶圖安閑,任意度時也。必欲究此大事,只可運糞出,不可運糞入。直須將妄想惡習,文字知見,一齊吐卻,放得胸中乾乾淨淨,了無一法當情,只是一個話頭作自己命根。古人三十年不雜用心,正是此耳。

若今住山,任意悠悠,隨情放曠。妄想起來,又要逗湊幾句詩,作兩首偈,當悟的道理,消遣日子。如此只是一個養懶的癡漢,如何喚作住山道人。不唯唐喪光陰,抑且虛消信施。挨到臘月三十日,將什麼見閻老子?不是將一首詩,一首偈,便可抵得他過也。禪人當思為甚住山,畢竟要討個下落,方不負百劫千生,一遇之勝緣。古德云:三途地獄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卻人身,誠為苦也,可不念哉!

示觀智雲禪人

學道人第一,要看破世閑一切境界,不隨妄緣所轉;

第二,要辦一片為生死大事,決定鐵石心腸,不被妄想攀緣以奪其志;

第三,要將從前夙習惡覺知見,一切洗盡不存一毫;

第四,要真真放捨身命,不為死生病患惡緣所障;

第五,要發正信正見,不可聽邪師謬誤;

第六,要識得古人用心真切處,把作參究話頭;

第七,要日用一切處正念現前,不被幻化所惑,心心無閑,動靜如一;

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將心待悟;

第九,要久遠,志不到古人田地,決不甘休,不可得少為足;

第十,做工夫中念念要捨要休,捨之又捨,休之又休。捨到無可捨,休到無可休處,自然得見好消息。

學人如此用心,庶與本分事少分相應。有志向上,當以此自勉。

憨山大師夢遊集·卷第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比風水更厲害的命運改造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

星雲法師:修行的真義

「現在的人常說要修行,其實只不過是將修行當作『懶惰...

傳喜法師:修行是死亡之前的死亡

當業力成熟的時候,你想逃出去,逃得出去嗎?你做夢,...

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

問: 請法師開示,我們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是...

蕅益大師開示學道要門

學道要門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

接納無常、無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

關掉生死業力的開關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一個...

蓮池大師《七筆勾》淺析

一、五色封章一筆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路邊的「阿彌陀佛」

在台灣參學其間,我發現一個現象,在台灣的道邊路旁,...

身口意的十種缺陷

人的身有殺生、偷盜、邪淫三種;口有妄語、惡口、離間...

經云: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

【推薦】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現今幸得人身,幸聞佛法,復幸得聞如是微妙淨土念...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心中有春天,所見所聞無不是春意盎然

筆者有一位從事社工的學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實。原來...

一直打妄想還說什麼五蘊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話頭,不知道又跑到哪裡去了。...

大乘佛教修學的三個次第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

文珠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見面,共同研究佛學,可...

蓮宗九祖蕅益大師畫傳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師,名智旭,號西有,...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這個就很重要了!我們想要...

五會念佛的念法與解釋

五會念佛的念法: 第一會,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凡事盡心盡力,時時反省自己

我們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別內容。這個地方有三段:...

【佛教詞典】月稱(Candrakirti 約7世紀中葉)

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佛教詞典】海水鹹味

【海水鹹味】 p0945   顯揚十八卷十七頁云:何因緣故...

【視頻】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輕視念佛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輕視念佛

【視頻】法鼓傳奇(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法鼓傳奇(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