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優曇法師與《蓮宗寶鑒》

2016/10/19  大字體  護眼色

優曇法師與《蓮宗寶鑒》

優曇法師是元代高僧,俗姓蔣,安徽丹陽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歲出家於廬山東林寺,後來住在安徽丹陽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詔解散淨土蓮宗,優曇法師十分恐懼地說: 「我承受淨土教法將近三十年了,如今淨土法門要亡於我這一代嗎?」他於是在佛前發誓,必定竭力復興淨土教法。因此著作《蓮宗寶鑒》十卷,書中所闡述的淨土觀點深契佛理,令人警醒,千百年來,一直受到淨業行人的讚歎。優曇法師也因其獨特的淨土觀點成為名傳千古的一代淨土宗高僧。

優曇法師在談及淨土法門時認為,凡是修習淨土法門的人,必然意志堅定而明顯地是為了要與生死為敵,不是隨便說了便作罷。應當思惟憶念無常迅速,時間是不會等待人的,必須把生死當作一回事才行。如果還是半進半退,對淨土法門半信半疑,那麼到最後臨終時,又能幫得上什麼忙呢?又怎麼能夠脫離生死輪迴。

若是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極樂淨土,便從今日起,發起大勇猛心,發起大精進心,不論會佛法或不會佛法,見性還是不見性,只要堅定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同著一座須彌山相似的,扶搖震撼不動。專注心思,一其意念,或者參念、觀念、憶念、十念,或者默念、專念、繫念、禮拜而念,念茲在茲,常憶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過,念佛不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捨。綿綿密密,加雞孵蛋,常令暖氣接連相續,這即是淨念相繼。更加上智慧的觀照,則知道淨土即是自心,這才是鈍根利智之人進修的工夫。

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穩,縱使遇到苦樂逆順的境界現前,只是一句阿彌陀佛。沒有絲毫一念的變異心,沒有一念的退惰心,沒有一點雜亂妄想之心,直到這一生的盡頭,永遠不起別的念頭,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真的能夠如此用功,那麼歷劫以來的無明生死業障,自然而然消滅於無形,——切的塵勞妄想習氣煩惱,自然而然清淨無餘。就算親見阿彌陀佛,也不離開自己本覺的那一念,只要功業成就修行圓滿,再加上彌陀的願力資助,臨命終時,必定往生上品蓮台。

優曇法師還在本書中說,若是念佛的人,煩惱塵垢尚未清淨,每當惡念生起時,必須要自仔細檢點自己是否有慳貪心、嗔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諂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對立的心,以及種種逆順境界,隨染著貪戀所生起的一切不善之心。如果惡念起來的時候,必須趕緊高聲念佛,收攝心思歸於正念,切不可令噁心相續,當下就要讓它消滅得乾乾淨淨,永不再令它生起。反之,所有的深信心、至誠心、迴向發願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以及一切種種的善心,應當常常守護不失。

除此之外,更要遠離不淨行,斷賒違犯戒律威儀的惡事,雞狗豬羊,千萬不要畜養,打獵捕魚,也不可做。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中,所有的諸上善人,那是由於捨棄惡緣,修行善業,才能夠得生淨土,獲不退轉。念佛的人,要常隨著佛的德行學習,所以應該以去惡從善為要務才是。

優曇法師還認為,凡是修行念佛法門的人,想要往生淨土,就要時常思惟這個娑婆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有成必有壞,有生必有死。如果沒有親自聽聞到佛法,則此世捨身來世又受身,將不斷地輪轉於三界四生六道之中,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而我今日有緣,可以聽聞正法,得以修習淨土法門,應以阿彌陀佛為唯一的心念,捨此報身,必當往生極樂淨土,人於淨土的蓮華胎中,受種種的快樂,永遠脫離生死的痛苦,永不退轉菩提之心,此乃是大丈夫平生最偉大的一件事業。

法師認為,當有疾病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向前,放下身心的罣礙,不要生起疑慮和不信任的心,只須面向西方端身正坐,專心憶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數的化佛。同時,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令他聲聲不絕。並於世間的一切事務,不得思念,不得貪戀。如果有其他的妄念起來,只要急稱佛號,這樣就能在念念之間,除滅罪障。只此一念堅定念佛的心,決定可以往生淨土。如果命未該盡,也可以使身心安寧。

修行淨土的人,慎勿妄;生留戀世間的心,在該活的時候自然會活下來,應當死的時候就必須要死,只要趕緊修辦往生的資糧,不必疑慮自己會死會活?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這層道理,往生就如同脫去破舊的衣服,以穿著上好的服飾,一旦捨去凡夫之身,便登如來解脫之地,這就是很偉大很殊勝的事。

優曇法師還說,要真切地相信修行之事,的的確確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專注心意一心正念,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阿彌陀佛,是我本師。只此一念阿彌陀佛,即是化身佛。只此一念阿彌陀佛,即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阿彌陀佛,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阿彌陀佛,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阿彌陀佛,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阿彌陀佛,是醫治生死之良藥。只此一念阿彌陀佛,是出三界之捷徑,只此當下一念阿彌陀佛,即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阿彌陀佛,即能通達唯心淨土。

只要記得這—句阿彌陀佛在心念中,莫教它遺忘失落,要命他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沒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穩快樂也如是念,病苦煩惱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清楚明白而不昏昧無知,那麼又何必向外對人詢問,求覓解脫生死的歸程呢?

《蓮宗寶鑒》一書完成後,優曇法師廣泛諮請諸方大德印證。他找了很多人,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更動其中的一個字。在對本書全面完善修改之後,優曇法師上書元仁宗,乞求恢復淨土教法,元十二宗皇帝感其虔誠,答應恢復淨土教法,並令優曇法師為淨土教主,賜號「虎溪尊者」。元文宗至順初年(1330),優曇法師身無病苦,於大眾念佛聲中往生西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誦經有什麼好處

我們每個人有眼睛、耳朵、舌頭、鼻子、身體、意想等感...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問: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聖嚴法師答: 一心不亂這句...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

1.生平 蕅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號西有,別...

在家的淨業修行人,應把握哪種心態

問: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塵緣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

【推薦】光陰不虛度、精神不浪用

我們怎麼面對時間和精神?世間最可珍重的莫過於精神,...

凡夫的障怎麼就這麼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國,聞佛法。 這裡我等也就印祖說把...

亡者助念後,遺體顯相由劣轉好,能往生嗎?

問: 弟子前幾天在寺院裡給一個朋友助念,他臨走前幾...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能夠令我們離開魔障

念佛法門有佛力的加持,還能夠令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

為什麼有生死輪迴?其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我們本來是...

倒霉時,勤剃頭少懶睡

你們先看看古人編輯的歷代名臣言行錄,歷代名臣奏議等...

弘一大師《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講,適值念佛會期。故為說...

明賢法師的修行因緣

我追隨了一個大眾很少了解的群體:他們的價值觀鄙視名...

你的心房清理了嗎

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需要清理垃圾,才能保證電腦運行...

兒女之賢善,多半在其母之熏陶化育

人生世間,數十年光陰瞬息即過,若或虛度,則欲再得此...

阿含經故事:誰受苦樂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途...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

【推薦】地藏菩薩講因果報應的道理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

【推薦】時時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運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

不論老少美丑,心都要平等對待

從前印度的阿育王信佛非常虔誠。有一年,他要舉辦供僧...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最殊勝的法

證悟無我之義的人即是最殊勝的智者。 最殊勝的持戒即...

念佛別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國禪師描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兩...

【佛教詞典】入阿毗達磨論

凡二卷。塞建陀羅造,唐代玄奘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八...

【佛教詞典】因果為宗

指以一乘之因果為法華經之宗旨。為天台宗所立法華五重...

【視頻】佛教電影:念佛滅罪

佛教電影:念佛滅罪

【視頻】淨慧法師《修證的關卡在哪裡》

淨慧法師《修證的關卡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