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舍身護戒之旃陀羅

2017/04/04  大字體  護眼色

舍身護戒之旃陀羅

佛陀開示大眾:修行寧願舍身命終,也要勤修「四不壞淨」,即所謂的深信佛、法、僧三寶,持戒而無所毀犯。

佛陀於是進一步宣說此故事:從前有一位罪犯即將被處決行刑,當時輪到執刑的旃陀羅種姓的人民,是一名受過五戒之優婆塞男子,由於修學及持戒清淨,已得見諦、初入道果,故堅持不肯造殺生之業。聞此,掌管刑戮之官員瞋忿惱怒而問:「你寧願冒著違犯王法之罪,賠上自己的性命嗎?」

優婆塞回答:「您真是沒有智慧!國王以王法治國,為何苦苦逼我殺人呢?雖然我此身生在屠戶、賤民階級,屬國王所有,但是以佛法的觀點,人人本具聖種名為‘法身’,沒有貴賤之分,亦不屬於國王所有,更不受世間王法之所約制。」隨即以偈子闡述此理:「釋迦牟尼尊,具一切種智,因時能教化,滅除一切過。閻羅王之法,果時始教化,臨苦為說苦,易壞亦可違。」

聞畢,典掌刑戮者遂以違犯王法之罪,將其押解至王宮問審。國王聽到掌刑戮者投訴旃陀羅不遵從王法之事,便問:「這是旃陀羅的工作啊!你為什麼不肯奉命行事呢?」優婆塞稟白:「大王,今生得值佛陀住世,應該生敬信心、發歡喜心!」又以偈頌讚嘆:「除我三毒垢,獲得寂滅因,無上之大悲,十力世尊所,受持於禁戒,乃至蚊蟻子,猶不起害心,何況於人耶?」

國王卻告訴他:「你如果不肯動手執刑,自己的性命也難保!」優婆塞既已見諦,信心堅定,正氣凜然地答道:「此身只能聽由國王處置,但是我心中自有定見,即使是帝釋天亦不能教我順從!」

國王聞言勃然大怒,敕令隨扈將其帶出處死。繼而召來此旃陀羅的父親及兄弟七人,逼他們代替死者行刑。沒想到,父子們同樣因為學佛不肯殺人,前六位一一舍身護戒了。最後剩下年紀最小的弟弟時,一位老嫗站出啟稟國王:「求您可憐我孤苦無依,放過這最小的孩子吧!」國王問道:「你跟這些人是什麼關係呢?」老嫗回答:「他們都是我的孩子!」王又問:「前六個也是你的孩子?那為什麼你只袒護最小的呢?」

老嫗繼而說明:「大王!您應當要知道,前六個孩子皆已入見道位,證初果,不會再造作惡業,所以我並不擔心。但第七個小孩還是凡夫,仍會造作諸惡業,所以才特別請求大王留下他的性命,否則他臨命終時必定驚慌恐怖,起諸惡念。當知凡夫在臨命終時,執著於現世身體的衰敗,難以放下而生諸煩惱。」

言下,國王感慨:「你所說的因果之理,猶如明燈照破長冥,我從外道聞所未聞!」此旃陀羅家族真可稱為「賢聖村」,其心清淨自尊自貴,雖然身處旃陀羅屠戶,卻是實修忍辱苦行之人,為護生持戒、守護法財,不顧身命,乃至一切親眷尚不足惜,一心唯持禁戒。隨即以偈語表達懺悔:

「世人觀種族,不觀內禁戒,護戒為種族,設不護戒者,

種族當滅壞。我是旃陀羅,彼是淨戒者,彼生旃陀羅,

作業實清淨,我雖生王種,實是旃陀羅。我無悲愍心,

極惡殺賢人,我實旃陀羅。」

滿心慚愧的國王,帶著旃陀羅所有眷屬,親自來到塳間,以香花供養亡者,並以偈誦宣揚其德行;「此覆善功德,如灰而覆火,口雖不自說,作業已顯現。帝釋常供養,如是堅行者,不惜己身命,而護於戒行。」又帶領群臣及無數婆羅門祭師等,行步而至以祭祀之。國王告訴大眾:「這位大菩薩,雖是旃陀羅種姓,實是有修有證之大仙人慈悲示現。」君臣們向群靈致敬,不禁潸然落淚。

國王首先以此偈誦讚揚持戒舍身之功德:「勇健持戒者,以刀分解身,尸骸委在地,血泥以塗身,以持禁戒故,今日舍此身。堅心不犯惡,守戒而至死,得佛法味者,智者皆應爾。」接著宣說此偈:「愚癡之所盲,貪慾之垢污,著我所諸根,掉動而不定。不計於惡業,但取現在樂,結使垢塗污,智者常觀察。身財危脆想,亦如河岸樹,終不造惡業,智水洗心垢。」

接著,國王走近亡者身旁,如恭敬法寶般繞旋三匝,長跪合掌,再以偈誦讚歎嚴持佛戒者:

「南無歸命法,善能觀察者,舍於短促命,而不舍於法。

假設入火林,見諦毀禁戒,終無有是處,此即是明證。

此人持佛語,終無有二志,臥於泥血中,以護佛戒故。

此尸以火焚,即變為灰土,持戒善法名,同於世界盡。」

世尊以何因緣,為大眾說此故事?是為了闡釋證道之真理,無有變異。修行人既得見諦,終無有毀戒犯法之事,所謂「四大可破,四不壞淨終不可壞」,這就是最佳的例證!

典故摘自:《大莊嚴論經·卷第八(四六)》

省思:

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旃陀羅為當時最低賤的種姓,世世代代以屠殺為業;佛法提到「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一釋種」,雖為旃陀羅一樣可以成道證果。世間雖有階級的不平等,然而本具佛性卻是人人皆有,不分男女老幼、士農工商學兵、貧窮富貴,只要落實修行、斷惡修善,漏盡煩惱,都能成道,沒有階級種族之別,這是真正的平等的精神。

這念心從來就不增不減,沒有高下的差別,這是每個人最珍最貴的自性珍寶,善用此心,在生活中落實覺察、覺照,回歸清淨自心,就是人生最大的光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眼看戰爭

佛教故事中,當動物之間為了生存而爭鬥的時候,佛不惜...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別的地方

前幾天,有幾位女眾想出家,我說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

培養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兒童要愛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蟲,諸如螞蟻、蚊...

如何感得地藏菩薩親自給你受戒

【復次未來之世。若在家若出家諸眾生等。欲求受清淨妙...

遮止身口意的十種惡行

善惡行千差萬別,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惡行。先...

欲修孝順者,須念念與戒相應

世出世法,皆以孝順為宗。《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造佛塔勝報緣起

有一次,佛告訴阿難:我現在在大眾當中,簡要說明造塔...

無事最可貴

朋友來喝茶聊天,問說: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最好? 我說:...

五百沙門出家證果之宿緣

昔時,佛與常隨諸大比丘眾,游化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老先生與小偷

學佛要學習自度、度人,「自度」必須時刻反省自己的身...

宋代高僧圓通居訥禪師

廬山圓通寺居訥禪師,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

【推薦】靜波法師《如何學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錯失西方的「高僧」

悟開法師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勝心切,志在參禪,藐視...

心中覺悟心自安

一、慈悲為本,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

念佛是要大聲念,還是要小聲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

利行──最有號召力的行動方式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利行」,...

不生淨土,身後便是地獄

有些人自力的禪得不到利益,同時淨土仰靠阿彌陀佛慈悲...

如何用佛法解讀企業管理

企業,毋庸置疑首先應是一個盈利單位,所以大家都說企...

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

我們人都有這種習性:雖然知道死無定期,但因日日見不...

一念善即佛,一念惡即魔

《六祖壇經》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臥時即有,坐時即無

問: 有和尚問石霜慶諸禪師:聽說佛性像虛空,這對不...

聖嚴法師《安住於現在》

我常說心要向內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會...

【佛教詞典】十誠證

意指十方如來誠證阿彌陀佛之本願。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佛教詞典】八講

(行事)妙法蓮華經八卷,講八座稱為八講。朝夕二座,...

【視頻】宏海法師《唐代高僧承遠大師》

宏海法師《唐代高僧承遠大師》

【視頻】崇慈法師《神童哲學家僧肇大師》

崇慈法師《神童哲學家僧肇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