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捨身護戒之旃陀羅

2017/04/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捨身護戒之旃陀羅

佛陀開示大眾:修行寧願捨身命終,也要勤修「四不壞淨」,即所謂的深信佛、法、僧三寶,持戒而無所毀犯。

佛陀於是進一步宣說此故事:從前有一位罪犯即將被處決行刑,當時輪到執刑的旃陀羅種姓的人民,是一名受過五戒之優婆塞男子,由於修學及持戒清淨,已得見諦、初入道果,故堅持不肯造殺生之業。聞此,掌管刑戮之官員瞋忿惱怒而問:「你寧願冒著違犯王法之罪,賠上自己的性命嗎?」

優婆塞回答:「您真是沒有智慧!國王以王法治國,為何苦苦逼我殺人呢?雖然我此身生在屠戶、賤民階級,屬國王所有,但是以佛法的觀點,人人本具聖種名為‘法身’,沒有貴賤之分,亦不屬於國王所有,更不受世間王法之所約制。」隨即以偈子闡述此理:「釋迦牟尼尊,具一切種智,因時能教化,滅除一切過。閻羅王之法,果時始教化,臨苦為說苦,易壞亦可違。」

聞畢,典掌刑戮者遂以違犯王法之罪,將其押解至王宮問審。國王聽到掌刑戮者投訴旃陀羅不遵從王法之事,便問:「這是旃陀羅的工作啊!你為什麼不肯奉命行事呢?」優婆塞稟白:「大王,今生得值佛陀住世,應該生敬信心、發歡喜心!」又以偈頌讚嘆:「除我三毒垢,獲得寂滅因,無上之大悲,十力世尊所,受持於禁戒,乃至蚊蟻子,猶不起害心,何況於人耶?」

國王卻告訴他:「你如果不肯動手執刑,自己的性命也難保!」優婆塞既已見諦,信心堅定,正氣凜然地答道:「此身只能聽由國王處置,但是我心中自有定見,即使是帝釋天亦不能教我順從!」

國王聞言勃然大怒,敕令隨扈將其帶出處死。繼而召來此旃陀羅的父親及兄弟七人,逼他們代替死者行刑。沒想到,父子們同樣因為學佛不肯殺人,前六位一一捨身護戒了。最後剩下年紀最小的弟弟時,一位老嫗站出啟稟國王:「求您可憐我孤苦無依,放過這最小的孩子吧!」國王問道:「你跟這些人是什麼關係呢?」老嫗回答:「他們都是我的孩子!」王又問:「前六個也是你的孩子?那為什麼你只袒護最小的呢?」

老嫗繼而說明:「大王!您應當要知道,前六個孩子皆已入見道位,證初果,不會再造作惡業,所以我並不擔心。但第七個小孩還是凡夫,仍會造作諸惡業,所以才特別請求大王留下他的性命,否則他臨命終時必定驚慌恐怖,起諸惡念。當知凡夫在臨命終時,執著於現世身體的衰敗,難以放下而生諸煩惱。」

言下,國王感慨:「你所說的因果之理,猶如明燈照破長冥,我從外道聞所未聞!」此旃陀羅家族真可稱為「賢聖村」,其心清淨自尊自貴,雖然身處旃陀羅屠戶,卻是實修忍辱苦行之人,為護生持戒、守護法財,不顧身命,乃至一切親眷尚不足惜,一心唯持禁戒。隨即以偈語表達懺悔:

「世人觀種族,不觀內禁戒,護戒為種族,設不護戒者,

種族當滅壞。我是旃陀羅,彼是淨戒者,彼生旃陀羅,

作業實清淨,我雖生王種,實是旃陀羅。我無悲愍心,

極惡殺賢人,我實旃陀羅。」

滿心慚愧的國王,帶著旃陀羅所有眷屬,親自來到塳間,以香花供養亡者,並以偈誦宣揚其德行;「此覆善功德,如灰而覆火,口雖不自說,作業已顯現。帝釋常供養,如是堅行者,不惜己身命,而護於戒行。」又帶領群臣及無數婆羅門祭師等,行步而至以祭祀之。國王告訴大眾:「這位大菩薩,雖是旃陀羅種姓,實是有修有證之大仙人慈悲示現。」君臣們向群靈致敬,不禁潸然落淚。

國王首先以此偈誦讚揚持戒捨身之功德:「勇健持戒者,以刀分解身,尸骸委在地,血泥以塗身,以持禁戒故,今日捨此身。堅心不犯惡,守戒而至死,得佛法味者,智者皆應爾。」接著宣說此偈:「愚癡之所盲,貪慾之垢污,著我所諸根,掉動而不定。不計於惡業,但取現在樂,結使垢塗污,智者常觀察。身財危脆想,亦如河岸樹,終不造惡業,智水洗心垢。」

接著,國王走近亡者身旁,如恭敬法寶般繞旋三匝,長跪合掌,再以偈誦讚歎嚴持佛戒者:

「南無歸命法,善能觀察者,捨於短促命,而不捨於法。

假設入火林,見諦毀禁戒,終無有是處,此即是明證。

此人持佛語,終無有二志,臥於泥血中,以護佛戒故。

此尸以火焚,即變為灰土,持戒善法名,同於世界盡。」

世尊以何因緣,為大眾說此故事?是為了闡釋證道之真理,無有變異。修行人既得見諦,終無有毀戒犯法之事,所謂「四大可破,四不壞淨終不可壞」,這就是最佳的例證!

典故摘自:《大莊嚴論經·卷第八(四六)》

省思:

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旃陀羅為當時最低賤的種姓,世世代代以屠殺為業;佛法提到「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一釋種」,雖為旃陀羅一樣可以成道證果。世間雖有階級的不平等,然而本具佛性卻是人人皆有,不分男女老幼、士農工商學兵、貧窮富貴,只要落實修行、斷惡修善,漏盡煩惱,都能成道,沒有階級種族之別,這是真正的平等的精神。

這念心從來就不增不減,沒有高下的差別,這是每個人最珍最貴的自性珍寶,善用此心,在生活中落實覺察、覺照,回歸清淨自心,就是人生最大的光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有人歡喜念佛,就參加佛七。有人歡喜參禪,就參加禪七...

勸持五戒詩

戒殺生 同是娑婆淪落人,歷劫互結恩怨緣。 亦曾多生為...

皮草行業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會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會去想,動物是因為他們所穿的大衣、...

婚葬酒席會殺害許多生命該怎麼辦

問: 按照農村習俗,婚葬要置辦酒席,會殺害許多生命...

顛倒的屠夫

宮門前,跪著一位身披獸皮的屠夫,希望能謁見阿闍世王...

戒法是否允許重受

關於重受的問題: ▲《業疏》云:若准《多論》,不得重...

念往生咒迴向給被殺的眾生有用嗎

問: 頂禮師父!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我父母是北方農村...

印光大師《為在家弟子略說三皈五戒十善義》白話文

可悲呀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在六道裡面輪迴,一...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慈心不殺有好報,腎臟破裂能復原

大約是一九九三年,也就是我三十九歲那一年的某一天,...

歡喜心掃塔禮塔之殊勝功德

昔日,佛在阿耨達池,對五百位阿羅漢說道:你們各自述...

方寸心間的抉擇

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對佛教素無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

把牛奶存在牛肚裡

有一位養牛的人,他養的牛,乳汁特別多,他覺得自己養...

伏瞋除障,受懺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這一天,世尊著...

怎樣品出年味裡的菜根香

農曆新年臨近,開始進入了中國味道的倒計時。記憶中過...

因果重重迭迭沒有窮盡

關於因果,疑惑的人還真不少,周頌堯居士請教大師說:...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唯舉其少分之義耳...

別等老了糊塗了再念佛

問: 家中八十多歲的老人過去是醫生,三年前頭腦還很清...

【推薦】這個法門是滅罪解脫最好的法門

得疾解脫者,《智論》云: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

有什麼可嗔的

經文: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

平常都放不下,臨命終時能放下嗎

我們在座的老年人多,家裡的女兒、孫女、外孫、孫子,...

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知道,清涼澄觀是將禪宗攝於頓教的,蓮池大師為標...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

大雨過後,有人抬頭看天,晴空萬里,神清氣爽。有人喜...

印順大和尚談出家的經歷

記者: 印順大和尚,很多人對您出家前的經歷非常感興...

皈依三寶,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能積集廣大福德,得大富貴,如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

【佛教詞典】勿提堤犀魚

(人名)堤音低,犀音西,龜玆國番語,三藏名也。錄自...

【佛教詞典】明孔

(雜語)開放三衣之條而不相縫合之處也。四分律之衣有...

【視頻】《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普門品(佛光山早晚課)

普門品(佛光山早晚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