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宏海法師  2020/06/02  大字體  護眼色

(第三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好,大家晚上吉祥。我們這個《彌陀經》直解今天是第三課。昨天講的內容,很多同修反映都吃不消了,已經云裡霧裡了,當然也有少部分覺得法喜充滿的,所以一下子掉粉掉了很多。

這個佛法已經是極難聞了,淨土是佛法所有法門裡面最難信的。那麼真正到往生的時候,佛都說了「易往而無人」,所以這一些是正常現象。實際上,把大家抽離到淨土來講,就是想把一些有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的能夠調起來,能夠道業這輩子就成就,有一個質的突變,這是我們的發心。那既然吃不消了嘛,就回顧一下昨天我們其實說的是什麼內容。

《佛說阿彌陀經》這個經的題目,它是一部經典乃至整個佛法的大綱。所以我們就非常宏博地從幾個點把它給貫解了一下。

比如說講到覺,也從各個角度把這個覺的內涵,那麼整個就是一個大圓滿覺,這個經題。但是我人要修證到這個大圓滿覺的境界,離不開萬變不離其宗的一個模式、一個軌則是什麼,就是講了「三般若」。

要有文字般若,文字就代表一切促使我們要學佛、想學佛、喜歡學佛的所有的因緣,也就是發生的一切促成的增上,佛門裡面叫增上緣。觀照般若,就是你學佛了以後,不能光說了,開始要做了,具體地在心地上開始思惟,以智慧、以慈悲來運作佛法,這就叫觀照般若。那麼實相般若就是最後成了,就這麼個意思:成了。

那為什麼要把這個套進來講,可能有的同修聽了甚至說好像這個風馬牛的感覺,是為了說什麼呢?是為說我們這部經典的經題的各個內容都具足了三般若的功德。就是第一個「佛」字,他既是文字般若,也是觀照般若,同時也是實相般若;「說」也是文字般若,因為「說」它就是一個字,它也代表了實相般若,因為它也是唯心的,唯心所現的,它也代表了觀照般若,因為釋迦牟尼佛不斷地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勸大家用這個方法修行的,就這麼個意思;那麼「阿彌陀」更是實相、觀照、文字般若。就是面面俱到地把這個經題給大家可以算是密不透風了,這麼做了一個講解。

因為有的同修倒是也反饋說,哎呀,今天講得非常地開懷,他覺得已經講到絕處了,真是講絕了,實際上沒有。跟大家講,我們昨天講了要事理圓融事理圓融,我還沒有把這個講到絕處,真正的絕在今天。不要忘了,我們在講淨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那至少說講了這個理,你夠不著,那麼它還能反轉成事,這個我們要夠得著。

那好,我們來看一下,大家想想《佛說阿彌陀經》,為什麼龍樹菩薩他一看經題就知道,他就通達了,說這個經講的什麼內容,什麼法門,能達到什麼樣的功德殊勝果報。實際上《佛說阿彌陀經》就最最痛快直捷告訴我們這個根本法是什麼:執持名號。《佛說阿彌陀經》,說呀,就是念佛呀,念什麼呢?念阿彌陀呀。誰在念呢?可能說出來,大家要嚇一跳。

今天我們從哪裡講起呢,這部經題給我們透露出來三個天大的秘密,也是法界的消息,這三個秘密,可能我們平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三個什麼信息?第一個要告訴大家,為什麼淨土法門稱之為暢佛本懷,就是他把他所有的就這招,就這些招,全部告訴你了,就這麼辦。

所以這個《佛說阿彌陀經》我們會意一下,其實就是「佛」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就是可以稱在念,「阿彌陀」就是佛名號。說什麼?「說」就是佛把他所修的法門,說給眾生來修。因為佛每天干啥呀?大家有想過沒有,說佛成佛了以後幹什麼?我們沒有成佛之前說成佛度眾生,這是要幹的事。

佛成佛了以後是什麼了,叫稱佛度眾生。他每天的業處,所做身口意,佛的身口意就是在幹什麼,在念佛,所以叫《佛說阿彌陀經》。

念的是哪尊佛?一定是阿彌陀佛。那麼本經的開題就是暢佛本懷,叫佛說阿彌陀。誒呦,我這麼一說的話,有人就吃不消了,大家要知道,佛佛相護念,這是經典裡面的原話。現在法界的這個消息不是我這兒謅的,或者我想高推勝境,非得把淨土推到這麼一個完美絕待的地步。是什麼呢?是有佛言祖語為證的。

跟大家講,在《無量壽經》裡面,阿彌陀佛說過,他要成佛的時候,是什麼呢,「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大家想想,十方世界無量諸佛都得讚歎、稱名,稱什麼,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彌陀經》裡面後面的內容,有六方佛,實際上就代表十方佛都是說「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諸佛所護念」,念什麼?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一跳,這是佛言。

還有祖語。在中國禪宗下面,按我們現在的話禪宗有一種說法,就是念佛一聲都要漱口三天,為什麼?他要不著相。但是禪宗裡面有一位祖師爺叫趙州禪師,他是泰斗裡面的泰斗。他有一則公案,他給其他的人講到說,佛這個字呀,我不想聽,「佛之一字,吾不喜聞」。然後這句話倒是被自古以來這個佛弟子,或者特別是禪宗下面的這個禪弟子們引用了無數次,已經是脫口就來了。

為什麼?他為了表這個專歸本分嘛,禪宗就是向本分心地上會,他不從相上見分曉,是見這個性。那要見這個性,明心見性,那你不能有這個佛相,因為有佛的相就會有眾生的相,有佛相就會有菩薩,就會有羅漢,就會有凡夫,就會有聖者,這是對的,沒錯的。但是後面有一句什麼話呢,這個和尚繼續問他請法說:那十方諸佛還有沒有老師呢?問他說有沒有老師,說有。問說:「如何是諸佛師?」那到底是誰?大家知道趙州禪師說什麼?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之師是阿彌陀佛,所以佛在念佛。我們自己搞不清楚。

實際上,觀音菩薩,我現在在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我們修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是佛呀,過去正法明如來。可是大家知道觀音菩薩在經典裡面明確說什麼,說誰要稱念恭敬我的名號,意思說修我這個法的時候,稱本師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又是一證。所以我們要明白,這裡邊傳達我們的第一個信息,就是所有的佛十方諸佛都在念佛,這是第一個信息。

那麼第二個信息,這是我們一般都知道了:既然佛都在念佛,那麼凡夫眾生乃至九法界的眾生,從無間地獄一直到等覺菩薩,所有的這些從凡到聖能不念佛嗎。這就是已經把佛修行的法,現在教給眾生你們來修,佛修的法門直接傳導給眾生,讓眾生念佛,憶佛、念佛好成佛,所以說「佛說阿彌陀」,這是經典傳達的又一個消息。

所以在《觀經》裡面也講到說「汝好持是語」,說你要好好說這句話啊,說什麼呢,「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說你好好說這句話,說什麼話呢,讓你說的這句話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彌陀經》裡面後面會講到,說「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個我們倒是都曉得,都能知道。

所以大家發現了沒有,實際上我們講的第一個消息,也是代表本覺,因為佛就一直在念佛。那麼第二個消息就代表始覺,我們也開始念佛。第三個消息就是究竟覺了。什麼叫究竟覺?傳達的這個法就更難信了,我都不敢說。

為什麼呢?《佛說阿彌陀經》的意思,「佛說阿彌陀」就告訴我們:誰念佛,誰就是佛,當下就是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出來的時候,已經就是佛了,是故說《佛說阿彌陀經》,就是誰念阿彌陀誰就是佛,那你信不信?這就叫「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觀經》裡面就講到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就是人裡邊最稀缺的。然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大家仔細體悟這個法語,什麼叫做「生諸佛家」?就是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當下已經就坐道場,生諸佛家就是作佛呀。諸佛家還有誰啊,所以說念佛即生佛家,就是佛,誰能夠顧及到這樣的一種究竟法門。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真的不是我謅的啊,你看為什麼《觀經》裡面最後說到極致處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就是我們心念想佛的時候,觀想佛的時候,包括念,包括觀,所有的只要你的身口意緣在佛上面,「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呀,諸位都有可能讀誦過,但是你想過這個法是什麼意思嗎?「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念者即是佛,誰念佛,誰就是佛,所以叫佛說阿彌陀。

我們為什麼講到說這個淨土法門,你再去深挖、再去探究,念佛法門就是作佛法門,就是是佛法門,即眾生心而成佛心,即眾生而成佛,眾生即佛。所以你看有居士也講過嘛,說:彌陀教我念彌,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你沒聽過這話嗎?

所以大家想一想,這三個消息一個都不能落,一個都不能缺,是本覺、始覺、究竟覺,當下就是一個覺經。所以蕅益大師都說過了,《彌陀要解》裡面說,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釋迦本師在這個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那我們現在只知道其一,因為我們必須聽到這個法,依這個法而行,另外兩個其二,我們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他說了嘛,是「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啊,這些話我們就要扣進去,扣到心裡邊,否則就是聽一聽,沒當回事,你就悟不到這個法,上不到這個境,所以聽不懂了是正常。為什麼?因為你根本就不信,根本就不信。

特別是這第三個消息難明難信,就是因為我們不敢承擔現前一念心性就是覺性,就我們現前的一念心性,本覺之性。佛徹證了這個本覺之性,我只要念佛,就念入到這個本覺之性,這個本覺之性就是我之覺性。所以正念的時候就是這個究竟覺性,念佛者就是佛,所以叫佛說阿彌陀,這信不信由你吧。

我們要知道這三個消息,確實不是說人人都能夠得著。像佛也在念佛,這個法境太高了,我們確實是覺得說,脖子伸直了才只能這麼一聽。說念佛的就是佛,這個法境太深了,想也想不到,日用而不知。那麼我們現在只能入法境廣的部分,就是因為誰都可以夠得著,所以叫《佛說阿彌陀經》,這才叫覺。

那來看,這個一部經題實際上,我們剛才講到了,就是全體的經義,而且這一部經題也就是實相,法界的實相,也是教門,也是觀門,就是三般若。那麼為什麼理解不了了,實際上從我們的心地上來看,考察一下,就確確實實善根福德因緣太少太少了。

善根(太少)就是聞熏的太少,聽得太少了,到今生此世還是一聽不懂就不聽,不發心。福德(太少)就是沒有認認真真去對待。因為不發心,沒有認真對待,隨便就這麼有也行沒有也行,所以這個因緣就不緊湊,就是鬆散的,就是聽也行,聽不懂的就算了,那沒有辦法。

所以說我們現在,如果大家能夠認識到佛說念佛,這個文字或者說這個觀照,還是徹證一切的實相,所有這些都把淨土法門憶佛念佛、現前作佛都給說透了。說透了但是不行呀,聽不懂了,怎麼辦?眾生夠不著了,才開始滑入經文,大家知道。

這才有必要又要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才從這兒開始講起。就像《心經》一樣,《心經》你能把心弄懂了,這經就懂了,所有的佛法就懂了,經題就講透了。那講的你不懂,這只好怎麼辦呢?真心本性的心你覺不了呀,沒有會得到,只好又開始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又講完了,大家知道吧,就這二十五個字,就是人法因果,就是佛經題的總綱又講完了。你還不懂,只好再說「舍利子」怎麼怎麼的,就是這意思。

所以說《彌陀經》經題已經講透了執持名號的根本法,但是我們不能夠承擔信受,那下面只能從「如是我聞」開始講起。但是講到「如是我聞」開始講起前面還有一個了解的知識點,你看我們又在說知識點,知識就是「事」,我們在講事了啊。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這部經,今天我早上還在閱藏室看這個《高僧傳》裡面的鳩摩羅什法師,這可是了不起的一個人物啊。鳩摩羅什法師,為什麼這裡講三藏法師,就是經、律、論,他沒有不通達的。律,戒律代表戒,經典就代表定,論典就代表慧,所以戒定慧,經論律,他是非常通達的這樣的一個大人物,而且是咱們佛教史上的超級大人物啊。這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為什麼呢?因為他既是翻譯家,羅什法師他既是翻譯家,把梵文到漢語翻譯得特別到位,那我們一般都說這是個技術活就可以了。他既是譯主,還是神僧,有神通的啊,他臨走的時候最後給我們這個世界還留下來一片舌頭,沒有燒壞,舍利,所以他也是法主。我還要告訴大家,他還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宗派,就是三論宗裡邊他屬於初祖,又是宗主。既是譯主,翻譯的譯;又是法主,他有法,是覺悟了的人;再一個還是宗主,是開山立派的祖師。

就這麼一位人,但是他出生不在中國,在龜茲國,在那兒很有名。後來咱們中國的皇帝,那個時候還在五胡亂華的時候,皇帝希望把他請過來,派呂光去請,結果途中這邊政變又停擱了好多年。那個呂光半路上他自己就稱皇帝了,又在那兒耽擱了十幾年。後來等到姚興的時候,就是姓姚的當了皇帝,他叫姚興,這個時候就是後秦的時代,十六國的那個時候,後秦,這個時代他來到了中國,在長安做了一件什麼事情:翻譯經典。就是這麼一位法師,所以叫做「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當然實際上從根本上來看,羅什法師有一個名號叫什麼呢?叫七佛譯經之師,這個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們只知道其零頭,不知道其根本,他實際上是萬佛譯經之師。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現在釋迦牟尼佛之前還有六尊佛,我們通常不是把他們稱作七佛,這七佛的譯經之師。

那麼過去的是莊嚴劫,我們現在是賢劫,一個劫有一千尊佛。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這個《彌陀經》裡面講到阿彌陀佛已經什麼呀,成佛以來已經十劫了,這個數字大家要知道。那麼一個劫一個劫,他已經十劫了,一個劫一千佛,從釋迦牟尼佛說這部經典來算的話,莊嚴劫之前還有九劫,大家想想那要有多少佛,至少一萬。

那麼諸位想想,一萬或者幾萬,六方佛廣長舌都在說這個經,說明所有這些佛都在講這部經,他在自己的度化國土裡面必須講《佛說阿彌陀經》,不會變,這個主題永遠不會變,保留項目。那大家想:他也講,他也講,都有國土都有國度,都有人種差別,都有語言不同,所以有說者必然要有譯者。

就像經典裡面講到的說,有的佛母發願,說世世佛生的時候我為其母,像摩耶夫人就是這樣。就是只要說跟他有緣,說這尊佛到哪個世界去應化,那麼我都跟著應化當他的母親。還有佛弟子兒子的,像佛的羅睺羅,他也是實際上是法身大士再來,說世世佛出我為其子,先當兒子,是屬於血統上面的法脈,然後再當弟子,屬於法統上面的法脈,去弘揚佛法。

所以大家重重看,那相對來講說,世世佛出我為譯主,就是我替他翻譯經典,這就是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德。我們都以為七佛譯經之師,太少了,太小看了!你都不敢相信這個法界有多大、多廣、多深,所以就不敢相信念佛就是佛,佛就在念佛。這是我們了解到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當然我這個可能下來,大家又要聽不懂了,但是聽不懂你也不能阻擋我說,因為太重要了、太根本了,佛出世就是為了讓大家上這個道。你看我們現在不是融事會理嘛,剛才講到的那一系列都屬於什麼呀,都屬於事,對不對。姚秦,是一個歷史時期,是一個國土,是一個皇帝,人物。

三藏法師,如果從體相用來說,那羅什法師代表體,就是他就是這樣子的,這麼個樣,這個體。那麼三藏法師就是他的相貌,這個人表現成一個什麼類型的人呢,三藏法師。這就叫體、就叫相。

那麼他有什麼用處有什麼功用呢,他翻譯了經典,羅什法師是體,三藏法師是相,這個譯是他的用。這個大家能聽明白啊,層次很分明,體相用,一切法我們都可以這麼套。

那麼,如果說融事會理來講的話,我也想告訴大家,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這一系列,不管是歷史時期,還是當時的君主人物,乃至三藏法師他的這個「職稱」吧,或者羅什法師這個人名,或是他這個色身肉體,或者我們現在對歷史上他存在的猜想,還有他翻譯經典正在進行時和我們現在享受他的成果時,所有的這一切都叫做真如實相。

好了,你又弄不懂了啊。就比如說,我們遠到所有的這一切,剛才講的歷史因緣,近到我們當下,現在的意識接收和對他的分別,都稱之為真如法性,一個東西。能跟得上來嗎?你看又跟不上來了。怎麼跟呢,你不要像,我們讓大家去聽《彌陀要解》,《彌陀要解》的時候我們也講過這個內容。

那我也給大家講說,你看姚秦,姚秦不是一個時代嗎,那麼時間在我們佛法的根本法裡面來講,時間空間它是一個幻覺,所以我們時間。再比如說羅什法師,他叫羅什法師,他還有一個名字叫童壽。他曾經在龜茲國,那個時候是一個小孩,那麼中途流離失所到東土來,中間待了十六年才把漢語學到位,然後到了長安城的逍遙園裡才開始翻譯經典,才稱之為名副其實的羅什大師。那到底這個過程中誰是真正的他?

翻譯經典我們也講到,梵音是一種什麼樣的音,它傳達了什麼信息?為什麼可以轉成漢語,它中間怎麼溝通的?它的語感語境是一致的呢,還是完全差別?如果完全是差別的,怎麼可能有翻譯呢,如果是一致的又何必要翻譯呢?就不斷地這個上面去觀照觀照,發現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要遣相見這個性。這是我們曾經給大家講的法。

今天我們不這麼講了,我要告訴大家,根本就不要去這麼分析,那個叫析空觀呀,就一點一點地分析過來才知道,哦!萬法皆空,當體就是真如實性。

我們今天要告訴大家,剛才說了,一切的歷史因緣,到我們現在的意識了別,所有我們現前一念心展開的一切的認知,和他當時發生的真實狀態,你不要在上面去進行動作:既不要回憶歷史,說當時是怎麼個情景,不要去動。也不要體悟說,難道說這個名也是假的,法也是假的,受也是假的?也不要去進,只要你去認,認什麼?就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法師這些字也罷,他說的故事也罷,他給我們帶來的整個歷史長河中的真情實感也罷,所有的這一切當下就是真如自性,不許再動了。

你不要再去想說:這個是個,啊,這講的這麼多的事,然後我從中刨出來這個理,沒有。我們一步一步講過來的這個事,這個事就是理,再沒有第二個理,這個事就是理。此時此刻我給大家講的這個事也是理,全體的事就是理,不許你分析,只要你去認可,這就叫融事會理。

那好,既然你已經知道這個理就是這麼個理,古今不變,一直是這個理,從來就是這個理,這個就叫「如」,如如不動。好,雖然是這個理,這個理不是死的,我們現在要用什麼方法來體現這個理呢,我們要聽了從是西方有十萬億佛土,發起真信切願,然後每天想念阿彌陀佛,直至最終成功往生,這一系列穿梭的事就叫做「是」。依這個真實理修淨土一定能成就,就叫「是」,所以下面第一句經文開始叫「如是我聞」,就開始了。

當然這個「如是我聞」也有聽的技巧。我們要開始說經了,你在這個經上面,你「如是我聞」是聞到什麼?你是聽到這個事情,那你就是在事,在現象上入。你悟到這個理,那當下一念就在心性上成就。事相就是心性,心性不離事相,就看你從哪個上面,最好我們現在,昨天講了同步進行,雙管齊下,這個才叫做「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

好了,我估計今天已經講的又難消化,大家回去,如果願意的話,多聽幾遍。但是大家要記住啊,我們此前一直給大家強調,我們聽法要如法講,聽經要用神聽呀,你不要用你的理解力來聽,這次的課程用理解幾乎是不管用,希望你能夠把這個神提起來。

好,到極樂世界我們還得念佛,請大家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十稱)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隨喜大家。不知道今天聽懂了沒有,懂不懂不要緊,信了就行。明天再見。

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論發菩提心與往生

1、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

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諸經典中都說念佛有無量的功德。為什麼會有無量的功德...

【推薦】印光大師《一函遍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一切上聖下凡...

淨土法門唯上智與下愚不疑

有世智辯聰,心意識很發達,邏輯思維是很發達,包括通...

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了

問: 師父您好!請您開示,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

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

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縱粗...

慧律法師:往生被(陀羅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羅尼被。其來源非出自《大藏經》,而系明...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佛教不同於天神地祗

社會人士對佛教誤解最深的,莫過於迷信二字。大多數受...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別

我們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會做一些慈善事業,他們也修...

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中國有句俗話叫知足常樂;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

轉變嫉妒心的方法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一種自己很難發現的習氣嫉妒心。嫉妒...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

臨終障礙重重,平時念佛是否白費了呢

問: 有同修吃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為道場服務,然臨終...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現代人物質生活非常進步,但心靈依然空虛煩惱,這是為...

唯識學的精華

一、廣闊的人生和宇宙觀 佛學在分析世出世間的森羅萬象...

正念讓我們真正地活著

三十年前,我還是慈孝寺的沙彌,那時,洗碗可不是件愜...

「華嚴九心」說顏回

在佛法的修學中,尋找善知識並如理依止,成為入門一件...

記憶中的白光長老

轉眼就是白光長老圓寂的紀念日。迴首一下他老人家的法...

往生到極樂後還會迷嗎

問: 《妙法蓮華經》說我們原來是佛,現在迷了,那我...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阿彌陀佛聖號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淨土持名念佛法門更是徑中又徑...

入禪之門第四講:六祖禪法

今天講的題目是六祖慧能之禪法。各位都知道,六祖大師...

真正貧富的標準

給大家講一個佛陀在世時的故事: 一次法會,很多人來聽...

【佛教詞典】梵學津梁

約千卷。日本飲光慈雲尊者編著。搜集梵字及梵語學習上...

【佛教詞典】不共中不共業

【不共中不共業】 四變句之一。如個人身體的內根(勝義...

【視頻】《佛遺教經》解析(有聲書)

《佛遺教經》解析(有聲書)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共修繞佛)

南無阿彌陀佛(共修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