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種人的苦與樂

2017/04/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四種人的苦與樂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之人可歸納成四種,是哪四種人呢?有人先苦而後樂;有人先樂而後苦;也有人先苦而後苦;更有人先樂而後樂。

如何是先苦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一出生就貧窮卑賤,或是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是工匠的後代,或生於信奉邪師外道之家,衣食經常短缺匱乏。即使出身寒微卻無邪見,心中具足正確的見解,認為:世間有施者、受者,也有今生、來世,有沙門、婆羅門,有父、有母,也有阿羅漢等已獲法益的聖者,世上也有善惡果報。

若見到豪門貴族,便知是過去廣行佈施和不放逸的善報;如果遇見衣食匱乏的貧戶,便知此人過去未曾行佈施之德,因此常處貧賤。同時反省自己:「我今生如此貧賤,衣食短缺,都是由於過去不知修善積福、誑惑世人、行為放逸,造作種種惡業,招感今生貧窮下賤,衣食不充。」所以當見到出家沙門等修善之人,便至誠懺悔,改往修來;若有多餘財物,便與人分享。此人命終將投生善道,如果投胎為人,生於富貴之家,不虞匱乏。這就是先苦而後樂的人。

何謂先樂而後苦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在豪門貴族,或是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等高貴種姓,或是衣食豐足的富貴人家。但是卻常懷邪見,不是執著人死如燈滅的斷見,就是認為人死後還是會投胎為人的常見,因為有這樣的見解,所以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與父母,世間更沒有阿羅漢或證得果位的聖人,也沒有善惡果報」。

由於這樣的邪見,如果見到富貴人家,心中便想:「此人恆久以來就擁有這些財寶」,也認定男子永遠是男子,女人永遠是女人,畜生永遠是畜生。既不佈施也不持戒,若見奉持戒律的出家沙門、婆羅門,反而瞋心大起說道:「這人真是虛偽!哪裡應該有獲得供養的福報呢?」這樣的人往生後便會墮入地獄;如果投胎為人,出生貧戶,衣食不足,挨餓受凍,衣不蔽體。這是先樂而後苦的人。

什麼樣的人會先苦而之後仍苦呢?有些人生於貧賤人家,或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工匠之家,乃至衣食不濟之家。由于思想偏邪,恆常落入斷見、常見等邪見,心中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的善惡果報,也沒有父母,更沒有阿羅漢等證得果位的聖者。」所以不樂佈施,也不持戒。如果見到出家沙門等修行人,便起瞋心;如果看到窮人,便說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如是貧困;見到富人,便說此人長久以來都如是富貴;看到為人父親的,認定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為人父親,見到作母親的,認為此人從往昔至今都是為人母親。這樣邪見的人往生之後,便墮入地獄受苦;如果能夠生而為人也是極為貧賤、衣食缺乏。這就是先苦而後苦的人。

如何是先樂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於富貴之家,或是剎帝利、梵志種姓;或生於國王、長者種姓,出生豪貴,一生衣食財物豐足,具足正見,更無邪見,心中如是認為:「世上有施者、也有受者,有今生、也有來世,有出家沙門、婆羅門,也有善惡果報,有父、有母,有阿羅漢等聖者」。若見到財寶多饒的富貴人家,心裡便想:「這是往昔廣行佈施感得的善報。」如果看到貧賤人家就思惟:「此人過去沒有佈施,才會如此貧窮;我現在應該隨緣廣行佈施,以免將來生於貧困之家」,因此常以歡喜心慷慨佈施。若見出家沙門、修道之人,必定恭敬問訊,盡其所能供養所需的衣服、飲食、臥具與醫藥等。此人壽終之後,將投生天界;如果投胎為人,出生富貴人家,財寶豐足,這就是先樂而後樂的人。

此時,有一位比丘?稟佛陀:「我觀察世間的眾生,有些眾生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眾生此生先樂而後苦,或者今生先苦而後苦,乃至於這一生先樂而後樂。」

佛陀回答比丘:「的確有這樣的因緣,讓世間有些眾生,在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人先樂而後苦,或是先苦而後苦,也有眾生是先樂而後樂。」

比丘請示佛陀:「是什麼樣的因緣讓眾生在此生中,有先苦而後樂,先樂而後苦,或者先苦而後苦,乃至於先樂而後樂的差別呢?」

世尊進一步開示:「諸位比丘!假定人壽百歲以春夏秋冬來區分,有時修善積福做諸功德,有時起種種邪見造作惡業,便會在之後隨不同時間因緣,呈現不同業報,例如冬受樂,夏受苦。倘若在百歲中年以後,廣積福德,未曾造惡犯過;然而中年以前,曾經因為邪見而造不善行,就會先受罪報而後享用福德。如果年少時修善積福,卻在年長以後造作惡業,來世,年少時先享用福報,年老之後就必須承受罪報。若一個人從少年到老年都作惡多端,來生從生至死都是貧賤寒苦;若一生皆廣行佈施供養,來世從年輕到老都生活安樂。諸位比丘!由於這樣的因緣,而有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先苦後苦,先樂後樂的果報之別。」

比丘說道:「世尊!如果有眾生希望先樂而後樂,應當常行佈施供養,當得先樂而後樂。」世尊回答:「是的,比丘!如你所說,如果想要成就涅槃及證阿羅漢,乃至於圓滿佛道,應當樂善好施、修諸功德。你們應當要依此學習。」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後,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苦樂品第二十九(一)》

省思:

古德云:「欲知過去因,當觀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當觀現在因。」世間人希求算命改運,卻不知道在因上努力斷惡修善,清淨身口意三業。因果之理,歷然不失,不論貧富貴賤都是自作自受,不由他人。所謂「禍福由因,轉變在緣」,唯有把握當下,端正知見、佈施培福,才能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再增光明,掌握、改變自己的命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源老和尚在南華寺養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癆病到韶關防疫站去治療,騎自行...

臨終障礙重重,平時念佛是否白費了呢

問: 有同修吃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為道場服務,然臨終...

婆羅門索債

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佛陀帶著比丘...

從來就沒有障礙,只是我們想不開罷了

當我們被人誤解而受到壓抑的時候,不要總是希望通過申...

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

該如何面對和消除人生中的種種苦難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懷胎,...

從厭離心啟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我們天天談,那怎麼下手去發呢?善導大師給我...

玄奘法師靠什麼走出了莫賀延磧

玄奘法師辭別烽火台的守將,一個人走向莫賀延磧,長八...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沉靜的力量

公元前4世紀,有一個原本十分繁榮的國家,自從新的國王...

世間四種人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前來請法...

神童的嘆然一笑

古時候有一位證到阿羅漢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內容,惡劣的天氣、越來...

大安法師:學佛人的世界觀

世界這個概念,世指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界...

遇到事情不隨妄轉,斷相續心

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生命無量劫來善惡的業力、無量劫來所...

小主人尋寶記

天地萬物無常,人也是一樣。在平靜的時候就是平安、美...

虛心接受別人的責罵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意思是說,善良...

放下對死亡的擔憂

面對現實,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誰又不死呢...

念佛時如何同時操作理觀跟事修

問: 請問師父,當我們念佛的時候,要如何同時操作理...

如是因如是果,還要去問誰啊

佛法中關於宿命通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這是所有佛教徒...

如何看待2012末日的傳言

問∶ 如何看待2012世界末日的傳言? 慧律法師答∶ 這...

老人是寶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對比丘們說: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

大地萬物皆有用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間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聰慧的小沙彌...

慈濟的十條戒

也許人都知道參加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會員,就是為了...

養肝護眼的六個方法

肝臟是人體不能缺少的重要器官,因為肝臟不但掌管著造...

【佛教詞典】末度迦果

末度迦,梵語 madhūka,巴利語同。又作摩頭(梵 madh...

【佛教詞典】精明

精,精妙;明,明白。精明,指自性清淨心中本具之絕妙...

【視頻】慧律法師《常住真心就是常住的三寶》

慧律法師《常住真心就是常住的三寶》

【視頻】因果與五戒十善的重要性

因果與五戒十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