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離四流便得四樂

2016/01/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出離四流便得四樂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的時候,對比丘們開示:「很久以前,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天主釋提桓因帶著許多天子和天女們,前往難檀槃那園遊玩。當時有一位天人,見到眼前妙麗莊嚴的勝景,不禁愉快地吟起偈子:‘不見難檀園,則不知有樂,諸天之所居,無有過是者。’

另一位天子聽到此偈便說:‘你不具有真實的智慧,無法分別什麼是正確的道理,憂苦的事情,反而說成是快樂之事;不堅牢、不可靠的東西,卻以為是堅牢而可倚靠的;無常變化之法,又當做是真實不變的常法。難道你未曾聽聞如來所開示的偈子嗎?’

世尊開示:‘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寂滅最為樂。’

世尊開示的義理真實不虛,此偈猶仍在耳,怎麼一到了難檀園,便說這裡是天上人間最快樂的地方呢?你應當要知道如來曾說的四流之法——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一切眾生如果沉沒在這四流當中,是無法成道證果的。」

「所謂欲流,‘欲’就是指五欲。如果眼睛看到外面種種色塵境界,起諸想著而念念不捨;耳朵聽到種種音聲,便隨聲塵起心動念;鼻子聞到種種味道,心識便跟著香塵起諸分別;舌頭嘗到濃淡甘辛百味殊好,便起識想而沉溺耽染;此身碰到細滑冷暖諸觸覺受,心念便生喜惡,這樣就是落入了五欲境界當中,流轉生死。」

「有流的‘有’是指‘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眾生,不論果報為何,仍在六道中,各隨所做善惡之業,即感善惡之報,因果不亡,流轉生死,故名為有。」

「見流則是知見上的錯誤,能使眾生長夜飄流輪轉於三界六道之中,無法出離,故名曰‘見流’。一般人對於世界是常、是無常,世界有邊或無邊,乃至此身是我、非我等,有種種顛倒錯謬的見解與看法,這些錯誤荒謬的身見、邊見、邪見等,迷誤眾生墮落生死長劫輪迴,不能出離,是名見流。」

「什麼是‘無明流’呢?所謂無明,就是無知、無信、無見;心懷貪慾希求想望,被貪慾、瞋恚、睡眠、掉舉悔恨、疑心五種煩惱覆蓋了清淨本然自性,使得心性真實功德無法彰顯;加上對苦、集、滅、道四諦的義理,既不明瞭,也不修習,頭出頭沒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無法解脫,所以稱為無明流。」「天子們應當要知道,如來真實之語而說此四流,如果眾生沉沒在四流當中,終究無法得到真實解脫而成道。」

「那位天子聽完這些話,便以如力士屈伸手臂般的速度,急速從三十三天下來,到了如來面前,頂禮世尊雙足後,退在一面,恭敬地讚歎道:善哉世尊!如來開示說‘四流’之法。如果一般凡夫不曾聽聞、了解‘四流’之理,一定不能獲得‘四樂’——休息樂、正覺樂、沙門樂、涅槃樂。世尊點頭回答:‘是的,天子,正如你所說,如果凡夫之人不能覺知四流的過患,不能出離,就不能得到這四種清淨法樂。’」

「於是世尊又對這位天子開示佈施、持戒、修善積福生天之法,並為其說慾望是不清淨之法,追求慾望實為有漏的過患,唯有離欲清淨才能安樂自在。聞法之時,天子便發起歡喜之心,世尊又繼續為他廣博深入地開示四流及四樂的內容義趣,天子心無雜念專精一意,一邊聽法、一邊思惟修習,心中塵垢迥脫,便得到法眼淨。」

「比丘們!如來今日同樣也為你們宣說此四法與四樂,當用心思惟修習、進趣四諦道品,如是精進,如是一心修學!」當時在會諸比丘,聞佛開示法要,皆歡喜生信,依著教誨,精進修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增上品三十一(九)》

省思:

孟子云:「養心莫善於寡慾。」欲出四流,治心離欲當為第一。古德言:「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防欲當如挽逆水之舟,常恐稍一鬆手,便將前功全棄,故須實實在在地,在心念中做功夫,不做表面、不虛應故事,日常對境常自覺察、覺照、反省檢討,以出於欲流為目標。更進一步思惟四諦之理,以智慧去除心中無明煩惱,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顛倒知見,如是超越四流,即是離欲寂靜最自在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開心嗎

問: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開心嗎?我覺得人生百味,無須...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格言 珍妮是個...

樂觀是可以傳染的

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已經六十多歲了。在農村應該是滿臉...

出離心之思暇滿難得

所以我們透過死亡的無常,每一生的死亡到來都把我們生...

修無常觀,破除對今生的愛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過患,是改變對來生的愛取。而這裡是改...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說:眾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

快樂的秘方

他是這個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並不快樂。先是親戚和朋...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貧窮老母佈施臭米汁

大迦葉尊者喜歡向貧窮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錢人乞食。一...

清代高僧徹悟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要介紹給大家的是,淨土...

善男子的三種具足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摩竭陀國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當時...

【推薦】糟糠之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不下堂是我國古代流傳很廣的一句俗語,意思是...

淪為屠夫的修羅陀比丘

有位修羅陀比丘,初出家抱著堅定心志,日中一食、樹下...

21種口業與形成的災禍對應因果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

念佛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

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哪。我們每個...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

問: 請師父開示,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

素食進補不妨一試

在我國,人們有冬令進補的習慣。所謂:冬天進補,上山...

【推薦】平常沒什麼感覺,臨終時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個人,他對過去的業都沒有處理沒有處理的意思,...

【推薦】身體的疾病是前世因還是今世因呢

問: 我以前顛倒生活規律,導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結石,按...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共有四種:第一、心態不...

發菩提心

我們常常講一個公案,說有師徒倆,師父是證到了羅漢果...

信心就像如意寶稀有難得

談這個信心的功能作用,我們也常常會引用《華嚴經?賢...

萬修萬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

今生是流浪的最後一生

凡夫眾生要住在五濁惡世度化眾生是不可以的,這就好像...

【佛教詞典】真心

真實無妄的心,也是佛性的別名。...

【佛教詞典】回祭

(儀式)禪林之語。先報庫司而使造祭食後還其費用,名...

【視頻】泉州湧泉寺

泉州湧泉寺

【視頻】大安法師《無盡燈法門》

大安法師《無盡燈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