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淨界法師  2019/04/30  大字體  護眼色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師修淨土。有些人修淨土以後,他修一修就退轉了。但是印光大師他不是,「久而彌篤」。隨著時間越久,這個佛號越念越有味道,越念信心越堅強。這個「篤」就是真實,越加的真實。是怎麼個真實法呢?這以下分二段來說明,先看第一段。

老實修行—師修淨土,久而彌篤。二十六歲,聞紅螺山資福寺,為專修淨土道場,乃辭師前往,三載之中,除念佛正行外,猶研讀大乘經典,由是深入經藏,妙契佛心,逕路修行,理事無礙矣! 這是印光大師他最初的參學,入眾參學。印光大師是二十一歲出家,他前面的五年是依止師長而住。到二十六歲以後,他就到外面去參學,而在當時有一句話說:南有高旻,北有紅螺。

在這個大陸當中,南邊的是金山的高旻寺,參禪的地方,這個道風最好。北方呢?是紅螺山資福寺。就是十二祖徹悟大師的道場,不過那個時候徹悟大師已經往生了,但是他的道風留下了,所以印光大師就仰慕這個道風而來,到了這個淨土道場去,這個時候就拜辭了師父,在那個地方又住了三年。

這三年當中,他最初的六個月是做行堂,他還沒有進入念佛堂,有半年的時間做行堂,再次第的到念佛堂去。這三年當中,除了念佛正行以外,他也研讀大乘經典。這個大乘經典也是很重要,我們要發菩提心,建立正知見,就是要依止大乘經典的。你有這種菩提心跟正知見,你念佛才有力量,這也是有需要。研讀經典以後有什麼好處呢?

「由是深入經藏,妙契佛心,逕路修行,理事無礙矣!」這個時候深入經藏,不過印祖的深入經藏,我們從《文鈔》來看,他主要以天台宗為主。你看他的《文鈔》,很明顯,他的若教若觀都是依天台。妙契佛心,合乎佛陀真實的智慧。在所有的法門當中,選擇「徑路」。

這個「徑」, 就是直截了當而不彎曲,直直的。在整個成佛當中,有些人是從這個地方去彎一個地方再回去。他不是,直截的,「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乃至於理事無礙。

這個是印光大師他最初的參學。 這當中總共是花了五年的時間,親近紅螺山資福寺,這個是在大眾的參學。再看到第二個影響他這一生的因緣。

越二年,入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 凡三十餘年,終清之世,始終韜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以期晝夜彌陀,早證三昧。

他在紅螺山前後差不多有五年的時間以後, 他就入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在那個地方等於是閱藏經,前後有多久呢,凡三十餘年。這個三十餘年當中,他坐了二期的閉關,有六年的時間閉關,前後是二期,一期三年。在那個地方他也講一部經。印光大師一生很少講經,但是他講一部經,講什麼呢?他就講《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講過一部,後來就沒有,我在《文鈔》的記錄裡面,就沒有看到他有講經的情況,有三十餘年在那個地方自修。

「終清之世」,乃至於清朝的結束。「始終韜晦」,這個地方很重要,從始到終都是韜光養晦。這個「韜」是隱藏 ,把我們的功德隱藏起來,不要讓人家知道。這個「晦」是昏暗,我們表現出來一副沒有修行的樣子,表現出一副很平常的樣子。怎麼表現?「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他也不喜歡跟人家往來,也不願意人家知道他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以期晝夜彌陀,早證三昧」。

所以我們在因地的時候,如果對我們自己的要求,如果說我們只想散散亂亂的持戒修福,那當然就不講了,我們就是只喜歡一個小小的境界,我們就很滿足了,當然這一生就是這樣子,一天過一天也就可以了。如果我們想今生成就大功德,這件事情,「息諸緣務 一心行道」,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功德還沒有成就堅固之前,你萬緣都要放下。

你看印光大師凡三十餘年,始終韜晦,不是三年,是三十餘年,這件事情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這件事也是他以後能夠影響很多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學問的人,這個基礎是打下來的。

我曾經聽一個老和尚說,他說學佛,不是一個短跑,而是一個馬拉鬆。就是說,你剛開始跑很快,這不一定哦, 它不是百米賽跑,它是怎麼回事呢?它是一個馬拉鬆,看誰有耐力,這個恆常心,這件事情也是很需要,三十餘年。這是印光大師他從最初的參學,到最後的專修,總共是有三十五年的時間。

後來他就在六十八歲的時候離開普陀山,創建了靈岩山寺,六十八歲到靈岩山,八十歲往生。不過他到靈岩山以後,他等於是一個幕後的住持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寧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時著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體孱弱, 當息心...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修行有什麼快捷方式

問: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貪、嗔、癡、慢、疑等習氣? 慧...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說...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煩惱。比如很多人有抽煙的習慣,想戒...

【推薦】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生死自由的六大宗旨

我們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多數不知道在做什麼,糊裡糊塗...

林則徐:十無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一個人,假如連父母都不孝...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我們初發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如果...

娑婆不結娘生業,要作蓮池自在人

徹悟禪師說: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趣實堪悲。世間出...

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現今極樂世界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

誠信是做人的第一準則

公元前四世紀,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絞刑。臨死...

比丘與毒蛇

佛陀在世時,有一段時間住在竹蘭園精舍,比丘們則散居...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師,來寺掛單...

煩惱痛苦的根本原因

歐洲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時候...

迴向給眾生,眾生能得到利益嗎

迴施眾生得益疑 迴向佈施給眾生,眾生真實能得到利益嗎...

諦閑法師《普賢十大願王別釋》

一 緣起 山僧,今日受吳璧華居士請,講普賢行願品;因...

佛教素食觀的生態價值

佛教素食觀的核心內涵 佛教從慈悲觀念及業報輪迴思想...

沙彌的十戒

沙彌的生活軌範,共有十條守則,名為沙彌十戒,是從五...

莫追憶,莫等待,莫猶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依修行的標準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

菩提心的發起需要因緣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省庵大師《...

來生怎麼樣就要看你今生怎麼做了

你的來生會是什麼樣子呢?貧窮還是富貴?健康還是多病...

九華山大興和尚往生記

大興和尚,字了維,俗名朱毛和,又名朱萬全。 1894年,...

露宿街頭的富翁

古時有一個富翁,廣廈千間,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

【佛教詞典】三種莊嚴

(名數)天親淨土論說極樂三種之莊嚴。如佛莊嚴,菩薩...

【佛教詞典】方等時

釋尊五時說法之第三時,此時在佛說阿含經之後,因見一...

【視頻】慧律法師《沒學佛的人生就是無聊的重複》

慧律法師《沒學佛的人生就是無聊的重複》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木魚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木魚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