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2019/03/28  大字體  護眼色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人群卻大幅度減少。現代社會步入了高效、高物質、高速度的生活,幾十年的時間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更嚴重的是,各種追求、理想時時刻刻牽引著人們的神經,幾乎沒有重新審視自己的時間,也幾乎沒有重新調整自己行走方向的時間,因此,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在走,驀然迴首卻已荒廢數十年!

《華嚴經》云:諸法無自性,一切無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則無所解。

1、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

「諸法無自性」就是說一切事物的現象都不是永遠不變的。任何事物的現象都因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包括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是如此。因此,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

2、苦追的財富並非自己所有

自己苦苦追求到的財富,並非永恆佔有,永遠屬於自己。

《雜譬喻經》:財是五家之分。盜賊水火縣官惡子。五家忽至。一旦便盡。

「家中有財寶,五家之所共」,與此相通。所謂「五家」,即大水、大火、盜賊、貪官污吏及不肖兒女。即使擁有再多財物,遇到一場大火,可以將你家當焚燒成灰;遇到大水,財產也會流失淨盡;盜賊、貪官污吏之流,也來搶走財產;子女不肖,驕奢淫逸,則將家財揮霍蕩盡。一個人無法主宰自己的財物,因為財物為「五家」所共有。

《法華義疏》:「世間之財,五家共有,不名己利。出世之寶,但屬行人,故名己利。」只有出世學佛,證悟佛性,才擁有真正的財富。

3、事業的追求其實是煩惱的來源

整天忙忙碌碌,辛苦拚搏奮鬥,追求自我的事業、成就。這些自我奮鬥的事業需要我們重新審視一下,是否屬於佔有、迷戀,一旦得到是否會有更大的擔心?

其實,許多人為了事業、成就只是為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想法或者短時間似有似無、似是而非、似有實無的事務而奔忙。不明瞭「諸法無自性」,時過境遷,連自己的追求目標也已經消亡,自己的辛苦也等於竹籃打水!

4、清心寄語

多餘的東西要善於鬆手

抓住的東西時間太久會變化、變成無用的、抓住的東西數量太多會累人、變成累贅的、無用的,變成煩惱的來源。因此,該鬆手時就鬆手。

多餘的追求要善於放棄

現代社會資訊極其豐富,想要的東西撲面而來,都抓住了會令人頭暈目眩,需要的、有用的其實非常少,因此要善於放棄無用的、多餘的,該放棄時就放棄。

多餘的腳步要善於歇腳

快節奏的追求目標,這個目標隨時會變得不值得追求,再繼續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要善於歇腳來調整自己的方向,該歇腳時就歇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

【推薦】凡事太期待,結局必傷心

我有兩個親戚,她們的媳婦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惡勞...

學佛後一切看得很淡,這樣對嗎

問: 學佛後除做好本職工作,對一切看得很淡,這樣對...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

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

九十歲老和尚在客堂對一群出家眾開示:在胎、卵、濕、...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聖嚴法師:把最難放下的東西放下

聖嚴法師是台灣法鼓山創辦人,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

學佛虔誠為何多病

問: 學佛虔誠何以多病? 知義法師答: 所謂病,可分...

【推薦】信仰佛教的好處

宗教對於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顯易見的,它是人...

工作認真但得不到領導認可該怎麼辦

問: 我在單位裡上班,業績非常好,但老是得不到別人...

至誠懇切的心,啟動了咒語的力量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

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學佛的關係

末法時期,學佛有諸多逆緣。特別對於在家居士而言,要...

修淨土法門獲得真正的長生不老

世人想求長生,殊不知修淨土法門正能獲得長生不老。 曇...

佛經中為我們開示了吃素的三個理由

作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確的動機應該是大乘菩提心。...

護心勿起瞋

佛陀住世時,眾僧日中一食,托缽化緣畢,或在山林間經...

淨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我們先把這個淨土宗的修學,做一個總相說明,我們待會...

適當的放手

新來的小沙彌,按法師的吩咐,去另一座寺院送經書。幾...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國設首婆羅山的鹿野深林時,有位一百二十歲...

康僧會大師:誠感舍利,傳法東吳

康僧會(?-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師,隨其父經商移...

出家人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問: 法師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大安法師答: 一個...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拜懺不同打七,禮懺須五體投地,三業清淨,不能加以雜...

【佛教詞典】無相宗

即三論宗,因三論宗是以般若所說的諸法皆空為宗。...

【佛教詞典】更互攝

更互攝者,色蘊攝幾界幾處,十全一少分,受蘊攝幾界幾...

【視頻】佛像可以拍照嗎

佛像可以拍照嗎

【視頻】本源法師開示龍抬頭

本源法師開示龍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