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念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聖嚴法師  2010/10/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2006年11月9日,這一天正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聖嚴師父在紐約東初禪寺向信眾講述與法鼓山關係密切的觀世音菩薩。師父娓娓道述觀音菩薩的出現、功能、經典出處,讓我們從中學習用 觀世音法門來幫助人、用平等慈悲心對待人,一起做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東初禪寺的菩薩們都知道,與東初禪寺最有關係、最有靈驗的菩薩,要算是觀世音菩薩了。我們一進門就是觀音殿,二樓禪堂供奉的也是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法鼓山總本山是一處觀音道場,而我也出版一本《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專講觀音菩薩的修持方法。有關觀世音菩薩,過去我已講過很多,不再重複,今天要從觀世音菩薩的出現、功能、經典出處講起。

根據《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尚未成道以前,就稱為‘菩薩’,甚至在釋迦牟尼佛往昔生中、在度化眾生的生生世世之中,都稱做‘菩薩’。不過,佛經裡的‘菩薩’一名,除了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尊稱,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和觀世音菩薩等,也都被敬稱為菩薩,特別是觀世音菩薩,在 華人地區的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一直都是相當普遍的信仰。

‘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出現得相當早,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時期,大約在龍樹菩薩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最早出現的地方,為早期中印度的摩羯陀國,那是當時釋迦牟尼佛經常弘法的中心地帶;若以公元紀年來講,‘觀世音菩薩’此一名稱的出現,則早於耶穌基督誕生之前。在梵文佛經裡,觀世音菩薩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 Avalokitesvara ),它具有千手千眼,隨時準備救度眾生。

至於觀音信仰是如何產生的?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教導眾生如何離苦得樂,主要方法是從身心的煩惱出離而得解脫,但是,釋迦牟尼佛同時也告訴大眾,當你們自信心不夠、深受苦惱,或者遇到危險、畏怖的時候,就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念三寶,加上日後出現了念天人的救濟、念持戒的功德、念佈施的功德,就成了‘六念’。‘六念’是很有用的,但漸漸地,大家只對六念中的‘念佛’有信心,其餘則信心不足。

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佛的色身已經不存在了,可是眾生還是需要佛的慈悲救濟、需要佛的無畏救濟、需要佛無有恐怖的救濟,以及佛的種種對於人的救濟,也因此便有了菩薩信仰。所以,觀音菩薩的信仰,正代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精神和住世的功能,而且不僅僅在某一個時代住世,也不僅僅在某一個地方救度眾生;觀音菩薩乃是遍於一切世間,只要世間有任何一個眾生持念他的名號,希求觀世音菩薩的救度,觀世音菩薩便及時而至,產生救濟的功能。

觀世音菩薩就像我們的保母, 他是眾生的救濟者、護持者, 以及平安的守護者,是我們一生都需要的。 .................

在許多佛經裡,我們可以看到觀世音菩薩的出現,主要有兩個方向的發展,第一個方向是觀世音菩薩對苦難眾生、對煩惱眾生的教導,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所謂‘離苦得樂’,可有兩種苦和兩種樂,第一種苦是生活上的苦,以及恐怖、不自在、不自由的苦;另一種苦是沒有智慧、煩惱重、不得解脫。在這兩種層次上,許多經典都提到了觀音菩薩的修持方法。

另一個方向,觀世音菩薩與往生救濟的阿彌陀佛關係密切。許多人活著的時候,都希望少煩少惱、健康平安、快樂順利,然而每一個人都將會面臨死亡,當死亡來臨之時怎麼辦?很多佛教徒知道要念阿彌陀佛,卻不知道亦可念觀世音菩薩。其實,凡是有阿彌陀佛的地方,就有觀世音菩薩;凡是提倡淨土、念佛法門的經典,也一定讚歎觀世音菩薩;況且,觀世音菩薩就住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他是阿彌陀佛的侍者,也是阿彌陀佛一生補處的佛。因此,許多經典都講到,眾生在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所希求的救濟,多是從觀音信仰中得到的。

觀世音菩薩就像我們的保母,他是眾生的救濟者、護持者,以及平安的守護者,是我們一生都需要的。當我們行將往生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化身成為阿彌陀佛的侍,擔任西方極樂世界的接引者。

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後,他儼然又是一位教化者,凡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都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教化。我告訴諸位,如果是下品下生的眾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見不到阿彌陀佛的,但是漸漸地可以見到觀世音菩薩,然後經由觀世音菩薩的教化,漸漸地我們的業障會消除,而能夠見性見佛。能見到自性佛,就能見到阿彌陀佛,而那正是觀世音菩薩的教化所致。

在我們每一期的生命之中,從小到老、由生至死,以至到達西方佛國淨土的過程中,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無所不在、無時不在,而且無人不救,任何一個眾生他都救度,這是觀音法門的殊勝。這便是為什麼在漢傳佛教也好,在藏傳佛教也好,所有被大家倚賴、信仰和崇拜的菩薩,主要還是觀世音菩薩,同時各種經典裡的諸佛菩薩,也都鼓勵眾生念觀音菩薩、修觀音法門。

觀世音菩薩的中文譯名有好幾個,如‘觀音’、‘觀自在’、‘觀世自在’、‘光世音’、‘觀世音自在’、‘觀世自在者’等。至於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可由深入淺,亦可由淺漸深;可以是自力救濟,也可以是他力救濟。所謂自力救濟,如《楞嚴經》講的‘耳根圓通法門’;也有比較簡易的方法,如持誦〈大悲咒〉,也一樣可以得解脫,除一切罪障,成就無上佛道。對世間眾生來講,觀音法門可深可淺、能深能淺,遇深則深、遇淺則淺,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修持的。

先講《楞嚴經》的‘觀音耳根圓通法門’。《楞嚴經·卷六》中講到,在過去無量劫以前,觀世音菩薩遇到一位觀世音佛,此佛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悲心感動,傳授他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的法門,叫做‘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此金剛三昧,實際上是從‘入流 亡所’開始。譬如你在持〈大悲咒〉,或是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當你持念聖號時,聽到聲音,但是漸漸地把聲音忘掉,名號就不是與你對立的。

‘入流 亡所’的意思就是說,你自己不斷用功,用功到心無二用,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在念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時,不去想有一個觀世音菩薩在裡頭,而是念到忘了自我,自己還是專注於觀音菩薩的聖號,這就叫‘入流’,就是心止於一境,身止於一念。如果這時你說‘我在念觀音菩薩’,表示還是有對立,那還不叫做‘亡所’。所謂‘所’就是對像,持觀音聖號而忘掉了自己,也忘掉了聖號,不把聖號當成自己修行的對像,也不把持名當作修行的方法,就叫做‘入流 亡所’。

這樣的‘入流 亡所’,是不是等於開悟?沒有,只能說你的心是統一的。‘入流 亡所’之後要‘反聞聞自性’。你持念的時候有聲音,你聽到了聲音,慢慢地用心去聽,你會覺得自己沒有念觀音菩薩,心外也沒有觀音菩薩的名號。不用耳朵去聽,耳朵聽到的聲音已經不存在了,而是聽自己的內心。內心是什麼?內心是無我的自性,自性即是緣生的空性,空性即是無性。這個時候,反聞聞自性,自性聽到了,你就悟得三昧了。這是《楞嚴經》告訴我們的‘觀音耳根圓通法門’。

《楞嚴經》教我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修行,這是觀音菩薩自己的修行歷程,也是觀音佛教導他的修行方法,修成之後他悟得了‘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又叫做‘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又叫做‘如幻自在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得此三昧,就能產生‘上合十方一切如來同一慈力,下合一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這兩個功能。

觀音菩薩在悟得金剛三昧之後,對上,他代表一切諸佛的功德,代表一切諸佛慈悲的力量;對下,他承受體會一切眾生的苦難、困厄與憂患,這些問題,都是他的問題,這些體驗,全是他的親身感受,因為他跟眾生是平等的,與諸佛也是平等的。

當我們有困難時,只要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就能立刻獲得觀世音菩薩的救度。可是如果我們自己不想被救,‘芝麻不開門’,即使觀世音菩薩近在身邊,也是無法可施。可是只要我們有被救的需求,縱使我們是愚癡、罪惡、卑微的,觀世音菩薩一定會來救濟我們,因為他是平等地救濟一切眾生,故名為‘大悲觀世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念觀世音菩薩三年多癱子康復

明朝崇禎年間,安徽有個乞丐,因為下肢癱瘓,就雙手代...

乾隆皇帝遇觀音的故事

當年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時,有一天來到南海普陀山,看到...

星雲大師《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由這簡單的兩句話,就可...

觀音菩薩如何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若遇黑...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大家觀自在,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間也稱這天...

幾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應

廣恩禪師: 閉門絕食,念誦大悲咒。時值隆冬酷寒,霍...

【推薦】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憨山大師《心經直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以善來對治糾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

聖嚴法師《情緒的本質》

問:佛經裡稱眾生為有情,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聖嚴法師:日新又新

曾有人問我說:「習禪已經十多年,總覺得沒有什麼進步...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達道 佛教最初傳入中土,社會大眾便自中國傳...

聞佛名號即得大利益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

高僧倓虛法師的故事

我們所說當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緣,也不知道為什...

知足

維斯努神對一個信徒無休止的祈求感到厭煩了,有一天便...

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心真則凡所動...

【推薦】印祖談家庭教育中母親的重要作用

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

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

宗喀巴大師要我們修無常觀,分三個次第: 第一個思惟今...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問: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仁清...

拜佛時除了念佛外,可以觀想阿彌陀佛光明嗎

問: 拜佛的時候,除了聽自己念佛的的聲音之外,可不可...

如何擺脫同性戀

問: 誠心頂禮繼空法師!我是一個平常人,但是從二十...

阿難的總持因緣

一天,佛陀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

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

【佛教詞典】非梵行

又名不淨行,即不淨的行為,指淫事。...

【佛教詞典】性相

指體性與相狀。不變而絕對之真實本體,或事物之自體,...

【視頻】界詮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界詮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視頻】大安法師《劉遺民居士見佛》

大安法師《劉遺民居士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