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淨界法師  2024/03/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楞嚴經》的觀點,我們前面講過,我們剛開始在修學不變跟隨緣的時候,先從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除顛倒想,成就了一個不變的體,先悟入這個體;接下來,從這個體依體起用,產生一個隨緣的作用,這個就是菩薩的誓願。所以他這個時候發起了一個菩薩的誓願,而且請求佛陀再一次的加持。這一段的經文,蕅益大師分成三小段:

第一個,發大誓願。

當阿難尊者消除了顛倒想以後,他說對於未來我有兩個期望:第一個,「願今得果成寶王」——我希望我趕快能夠成就無量的波羅蜜,成就佛陀,成就寶王。第二個,我希望以我的波羅蜜來救度一切恆沙的眾生——下化眾生。這樣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他的心態是怎麼樣呢?「將此深心奉塵剎」。

這段話最主要就是「深心」。古德解釋這個「深心」,就是真實而不虛妄的心,不為名利、不為人天果報、不求二乘涅槃,一心一意地為了眾生、為了菩提,這種深心。當然阿難尊者能夠生起這樣的深心,是因為他經過「首楞嚴王三昧」的洗滌,消除了顛倒想,才做得到的。沒有夾雜任何的顛倒想,依止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來報答佛陀的說法之恩。這一段,蕅益大師說,它是一個總相的菩提心,一般性的菩提心。下一段叫作別相的、增上的菩提心。

我們看下一段: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這個菩提心,前面的是一個總相的、一般性的,這個地方是別相的。

這個時候阿難尊者跪在佛前,請佛陀來證明他的內心。他說我今天要度眾生,是怎麼度眾生呢?是「五濁惡世誓先入」。這個地方就很特別了。蕅益大師說,這個五濁惡世的特色,從外在的環境來說,去佛久遠、魔強法弱。五濁惡世就是染污的力量很大,清淨的力量很小,誘惑很多。從內心的世界來說,眾生煩惱粗重,剛強難化。眾生的煩惱很重,到五濁惡世大家都很重。所以在這樣的一種外緣跟內因都非常污濁的環境之下,一般的菩薩不敢來到這個世界度眾生。阿難尊者今天發下堅固的誓願——「五濁惡世誓先入」,而且他說假設一個眾生沒有成佛,他絕對不成就大般涅槃。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在講別相的菩提心時說,菩薩的誓願是以心中的智慧作基礎的。阿難尊者今天敢發一個這麼重的誓願,說是「五濁惡世誓先入」,這表示阿難尊者是透過「首楞嚴王三昧」,而成就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他能夠從眾生的妄想當中找到一個清淨的本體,說是「把心帶回家」,進而從這個「家」當中,他產生一種同體的大悲,方能至此——才能夠發起這樣的誓願!否則一般人不敢發這種誓願——「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他發不出來的。這表示他已經經過首楞嚴王三昧真實地洗滌他的顛倒想,真實地找到他自己的家,所以他能夠發這麼一個深固的誓願。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這一段是請佛加被。

阿難尊者只是悟得了一個清淨的法身,他還沒有證得,所以他這一次再請佛陀加被。「大雄」是讚歎佛陀的法身,「大力」是依止法身所產生的智慧。他能夠破煩惱障,所以叫大力。「大慈悲」是依法身所生的慈悲心。這個時候他希望能夠幹什麼呢?能夠更進一步地消滅他的微細煩惱。

在蕅益大師的判教中,阿難尊者這個時候覺悟了清淨法身,他的階位是圓教的初信位,斷了見惑,他的知見的煩惱破壞了,但是他還有愛取的思惑。就是在《楞嚴經》上,佛陀說:「阿難尊者你已經覺悟了清淨的法身,你也知道妄想是不真實的,是外境的刺激產生的,你現在慢慢地能夠不為煩惱所擾動,能夠成就不動尊,但是你無量劫來在六根門頭當中累積很多的習氣,這個都要消除的。」

所以這個「微細惑」就是要經過二十五圓通,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從這個六根門頭當中,去洗刷我們過去殘餘的煩惱習氣。所以這一段經文等於是承先啟後,把前面三卷的觀念作一個總結,又帶動了下一段二十五圓通的修行。所以他說「希更審除微細惑」,等於是再一次的請法,使令我能夠早一點把六根的煩惱洗乾淨,而成就無上菩提,到十方界去廣度眾生。這個是請佛陀進一步的加被。

第三段說明「道心不退」。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修習首楞嚴王三昧,他的特點就是道心不退。這個「舜若多」就是虛空的意思。虛空是無形無相的。我們看到這個樹木被颱風一吹,倒了;房子也被颱風吹倒了。但是我們沒有看到虛空被破壞。這個意思就是說,即便虛空可以破壞,我的「爍迦羅心」(「爍迦羅」就是金剛,金剛是很堅固的)還是不動轉。

從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出「首楞嚴王三昧」的特點:

第一個,首楞嚴王三昧它的理體、它根本的思想,就是「妙湛總持不動尊」,它是不變跟隨緣兩種觀念。我們這一念心跟這個觀念接觸了以後,產生一個修德。這個修德(即修學)有什麼好處呢?從自利的角度能夠「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破除我們的顛倒想。從利他的角度,我們能夠產生堅固的誓願——「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所以這個首楞嚴王三昧的殊勝在於它能夠從這個地方來加深我們自利利他的功德。這裡我們對《楞嚴經》的法門先作一個綱要的了解,作一個總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楞嚴經》裡辨別邪師的方法

1.譭謗出家,輕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

修行還是以念佛為穩當

大家只要看看《楞嚴經》中講的修禪定,色受想行識五陰...

本煥老和尚:父母恩德難報一定要報

日前,筆者就佛教在線《願天下兒女髮起孝心》一書的倡...

鬼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二、示惡鬼趣 今天講到七趣當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女+馬=媽

女+馬=媽 為你做牛做馬的女人就是媽,你怎能不愛她? ...

為何佛的恩德還超過父母的恩德

諸佛的恩德很難報答,他超過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對...

精進念佛--最殊勝的報恩方法

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麼說;過去佛...

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我個人學《法華經》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淨界法師:十念必生願

我們看第十八願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災障、增長福...

「捨身心求往生」與「求加持痊癒」矛盾嗎

問: 印祖說過,當人重病時,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壽未盡...

【推薦】你怎麼知道你師父是菩薩示現

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只要你的師父還在,你不要說...

慈法法師:淨土法門的殊勝利益

淨土法門的殊勝利益,就在於它是個極特別的法門,不是...

在念不退當中,頓然超越四十一個因位

為什麼淨土法門,往生一法是這樣的圓頓超越,勝異方便...

廣超法師《佛學基礎知識》

業力與輪迴 一、業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

【推薦】好聲音長者緣

往昔,盧留城的王軍王被佞臣所惑,因而惡逆無道。一日...

求「長生不老」是人最大的慾望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無數次問過這些問題。一個做了...

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

空有雙照,悲智雙運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業果叫作有相行...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船筏譬喻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開示,為比丘說船筏...

【推薦】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兩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後僅相差兩...

有誰綁著你

道信禪師十四歲就出家了,他一見到三祖僧璨禪師便說:...

這種境界並非功夫,而是一種可怕的幻妄相

這個用功人啊,說起來也明白,功夫到了什麼地方了。這...

聽聞佛法最重要是改變觀念

沒有聽經聞法,不懂分別善惡,不知取捨對錯,不能自我...

使者請佛 命終生天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弘法,有次結夏安居圓...

【佛教詞典】五百世無手

謂佛弟子傳遞酒器使人飲酒者,將招感五百世中皆無手之...

【佛教詞典】主伴無盡

是說宇宙萬有各為主為伴,相即相入,重重無盡。與主伴...

【視頻】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

【視頻】淨界法師《小沙彌投生為龍王的故事》

淨界法師《小沙彌投生為龍王的故事》